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足月出生的巨大儿149例,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出生的足月正常体质量儿166例作为对照,分析新生儿母亲的年龄、孕次、产次、孕周、孕期增长体质量及孕末期体质指数(BMI)等。结果: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发生以男婴居多,其平均身长、体质量、股骨长、双顶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糖尿病性巨大儿母亲的平均身高、孕期增长体质量、孕末期BMI及围产期发病率、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糖尿病性巨大儿是有别于糖尿病性巨大儿的一种正常儿,其发生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与其母亲的营养过量摄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整群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出生的非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和母亲270例,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270例正常体重儿或母亲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非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平均胎龄、BPD、FL、AC、身长、体重分别为280.90 d、9.73 cm、7.41 cm、35.61 cm、51.55 cm、4170 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0 d、9.38 cm、7.09 cm、32.60 cm、48.20 cm、3580 g,巨大儿组男性180例,多于对照组的119例;巨大儿母亲的孕期体重增长17.86 kg,高于对照组的15.63 kg;巨大儿组产程进展及枕位异常100例、产后出血68例、剖宫产127例,而对照组分别为38例、22例及47例。结论非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以男性居多,其发生与母亲孕期体重增长、宫高、腹围因素有关,并导致母亲分娩过程中产程进展异常发生率、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显著增加,积极预防非糖尿病巨大儿的发生是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妊娠糖尿病孕妇发生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及围产儿的结局情况。方法选择我院进行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的巨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同期分娩的无合并症产妇正常体重儿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孕妇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9.6cm、股骨长≥7.6em、腹围≥37cm、肥胖、体重增加≥20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软产道裂伤、新生儿产伤、新生儿窒息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非糖尿病孕妇围生期的保健管理工作,产前正确地预测巨大儿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对降低剖宫产率及减少母婴并发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 (GDM )患者发生巨大儿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 16 9例GDM患者分为 2组 ,巨大儿组 (新生儿出生体重≥ 4 0 0 0 g) 4 2例 ,非巨大儿组 (新生儿出生体重 2 5 0 0~ 3999g) 12 7例。对两组孕妇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 (包括血糖水平、血糖控制孕周、控制方案等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巨大儿组孕末期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显著高于非巨大儿组 (P <0 .0 5 ) ;两组的产次及巨大儿史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巨大儿组中未进行治疗者、行单纯饮食治疗者及血糖控制不满意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均P <0 .0 1)。结论 :GDM患者的巨大儿发生与产次、巨大儿史和孕期血糖控制水平相关。对于GDM患者应及早诊断、及早处理 ,适当加用胰岛素治疗有助于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86例巨大儿的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母儿并发症的护理对策。加强对巨大儿孕妇孕期、分娩期监护与护理。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巨大儿718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巨大儿718例和对照组718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巨大儿的发生与孕妇胎次,肥胖,身高等密切相关(P〈0.01);巨大儿组妊高征,羊水过多等妊娠全并症增多(P〈0.01),两组预后比较明显差异,由此可见。加强围产期孕妇营养指导,积极治疗糖尿病对减少孕,产期并发症和巨大儿有得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333例巨大儿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与巨大儿有关的影响因素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2年1~6月分娩的3 048例新生儿(其中巨大儿333例),进行统计汇总分析.结果巨大儿的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10.93%;剖宫产率为76.28%.结论降低巨大儿的发生,将有助于提高围产期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钦亚萍 《重庆医学》2013,42(19):2272-2274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产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及新生儿的临床特点。方法研究组为该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非糖尿病产妇生产的96例巨大儿,并选取本院同期出生的643例健康体质量的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新生儿母亲年龄、体质量、孕次、体质量增量、围产期发病率及生产方式等。结果 (1)研究组新生儿母亲年龄、产前体质量、孕期体质量、孕期体质量增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母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平均胎龄、出生体质量、身长及胎儿双顶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脐带血pH,出生后Apgar评分,重症监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96例巨大儿出生体质量4 000~4 499g 78例,脐带血胰岛素大于或等于125pmol/L 23例,出生体质量大于或等于4 500g 18例,脐带血胰岛素大于或等于125pmol/L 1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糖尿病产妇分娩巨大儿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目前孕期营养摄入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78例DN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f定量等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78例DN患者有47例并发感染,感染率为60.2%,肺部感染和泌尿道感染最常见.行各类标本病原菌培养63例次,培养阳性47例次,阳性率为74.6%,以大肠埃希菌(44.7%)和肺炎克雷伯菌(19.1%)最常见.感染组HbA1c、Hb、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与非感染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DN患者感染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积极控制血糖,加强营养,改善贫血,保护肾功能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发生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很多,主要与遗传、营养、糖代谢异常、以及胎儿因素等.本文从这四方面的研究及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及其妊娠结局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到我院进行住院分娩的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的经产妇巨大儿26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同期分娩的经产妇正常体重儿作为对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平均孕周、孕末期体重、宫高、腹围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剖宫产率、产后出血、产程异常、产道裂伤、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经产妇巨大儿,不能一律行剖宫产,也不能盲目行阴道试产,要根据产妇的不同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分娩方式,以最大程度减少分娩对于母婴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453例巨大儿相关因素分析及对分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近4年来我院巨大儿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分娩方式及并发症,以期进行早期预防,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分娩的453例巨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随机选择同期足月分娩的453例正常体重胎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巨大儿发生率呈上升趋势(P<0.01);巨大儿组平均孕龄、孕末期体重、孕产次、宫高、腹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中胎位异常、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肩难产及剖宫产率明显增加,两组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研究组中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及宫缩乏力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大儿可增加母婴并发症,应积极进行早期预防,正确产前诊断并采用恰当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3.
王茂  姬艳丽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9):1519-1521
目的 调查宿州市巨大儿发生率,分析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以降低巨大儿发生率。 方法 巨大儿发生率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报表获得统计数据。巨大儿相关因素分析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巨大儿299例作为巨大儿组,另选取正常体重300例作为正常体重儿组。通过收集查阅病史了解孕期和新生儿信息,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2014年度宿州市活产新生儿86 178例,其中巨大儿5 320例;巨大儿发病率为6.17%。2组孕产妇情况比较,在孕次、产次、产妇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妊娠期糖尿病(GDM)、分娩方式与孕周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itic回归分析,孕期增重影响度最高;其次是孕前BMI和妊娠期糖尿病;男性新生儿、分娩方式和孕次等因素也都与巨大儿发生率相关。 结论 ①宿州市2014年巨大儿发生率低于7.30%的全国水平,也低于安徽省经济发达地区10.60%水平。②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妊娠期糖尿病(GDM)、孕产次、男胎等均是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③加强孕前教育,控制孕前BMI,强化孕期指导,控制孕期增重,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等应作为预防巨大儿的重点干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65例非糖尿病性巨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出生的65例正常体重足月儿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产前1周产妇宫高、腹围均大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持续性枕横或枕后位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无新生儿窒息发生,产后出血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孕妇孕期营养过高、活动量减少及孕龄延长可能是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发生的主要因素。在孕晚期通过B超监测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径,测量宫高、腹围进行筛查,对高危孕妇及时指导孕期营养及科学运动,控制体重增长,可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陈芬 《中外医疗》2013,32(21):68-69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在该院住院分娩的815例巨大儿进行回顾分析,就其发生率、相关因素、母婴临床特征、妊娠并发症与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儿进行比较。结果巨大儿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巨大儿组母亲的身高、体重、宫高、腹围及胎儿双顶径均高于对照组;巨大儿妊娠合并糖尿病、延期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及产伤等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巨大胎儿危害母婴安全,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合理膳食,适时分娩是预防巨大儿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318例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预后,为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和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7-01-2012-03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318例巨大儿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血糖检测、分娩方式、产时并发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产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等资料。结果巨大胎儿发生的相关因素有遗传因素、孕妇肥胖与身高、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过期妊娠、种族、地区、生活饮食习惯及经济状况、产次、男胎、羊水过多等。结论积极进行早期干预,正确诊断并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能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和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何恒君  苏晋蓉  高竞 《四川医学》2006,27(10):1081-1082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正确识别巨大儿,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分娩的具有完整资料的巨大儿114例与同期分娩的单胎非巨大儿110例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两组孕妇的年龄、身高、体重指数、孕产次、宫高、腹围及分娩方式、产时并发症等。结果两组孕妇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孕妇身高、体重指数、孕产次、宫高+腹围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巨大儿组剖宫产率79.19%,非巨大儿组49.10%,两组比较P〈0.01,产时并发症比较P〉0.05。结论巨大儿与孕妇的体重指数、身高、宫高、腹围、孕产次、孕周有关。孕妇体重指数≥27,宫高+腹围≥140cm,胎儿双顶径≥9.5cm,分娩巨大儿的可能性较大。适当放宽巨大儿剖宫产指征,对母婴较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巨大儿脐血脂联素水平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巨大儿及其产妇50例,正常体重儿及其产妇5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新生儿脐血及产妇血脂联素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分析新生儿脐血脂联素与母血脂联素水平、出生体质量、出生身长、体质量指数、宫高、腹围、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①巨大儿脐血脂联素水平高于正常体重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尚不能认为巨大儿脐血脂联素水平与母血脂联素水平相关(P〉0.05)。③新生儿脐血脂联素水平与出生体质量、出生身长、体质量指数、胸围、腹围呈正相关(P〈0.05),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脐血脂联素水平与巨大儿的发生有关,测定脐血脂联素水平有助于判断巨大儿的发展趋势并有助于预防肥胖相关性疾病,加强孕期监护可预防巨大胎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二胎政策下高龄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该院")分娩巨大儿(胎儿出生体重≥4000 g)的112例高龄经产妇的分娩资料作为研究组,并与同期分娩正常体重儿(2500 g≤出生体重<4000 g)的1102例高龄经产妇的分娩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研究组分娩孕龄、产次、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39.27±1.03)周、(2.49±0.68)次、13.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47±1.73)周、(2.18±0.48)次、6.17%;而研究组产检≥5次为72.32%,低于对照组的80.76%;研究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发生率,经阴道分娩者的总产程、产时及产后2 h出血量、羊水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胎政策开放后,高龄经产妇增加,应加强对高龄经产妇的管理,针对其分娩巨大儿的高危因素,指导合理饮食,适当活动,控制体重增长过速,定时产检,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并选择合适分娩方式,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巨大儿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定期产检并分娩、孕周>37周的单活胎GDM孕妇371例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增长、糖尿病家族史、不良孕产史、巨大儿产史、新生儿性别、血糖治疗方案、血糖控制情况、是否分娩巨大儿等。采用非条件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GDM孕妇分娩巨大儿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巨大儿组孕妇身高、体质量和新生儿男性人数均高于非巨大儿组(P<0.05~P<0.01),而巨大儿组孕妇血糖控制良好率明显低于非巨大儿组(P<0.01)。孕妇孕前后体质量指数差和血糖控制情况均是分娩巨大儿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有效控制GDM孕妇孕期体质量的过度增长,维持良好的血糖水平,对于预防GDM孕妇分娩巨大儿具有潜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