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肥胖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奥利司他治疗前后血压和超声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30例肥胖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肥胖高血压组)服用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120 mg,每日3次,共12周,服药前后诊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并行肱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15例非肥胖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肥胖高血压组治疗前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平均增加9.6%,增加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奥利司他治疗12周后,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增加达14.2%、流速增加达56.7%,FMD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肥胖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减重5.3 kg,腰围减少6.3 cm,收缩压/舒张压平均下降13.3/5.7 mmHg(1mmHg=0.133kPa),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奥利司他能降低肥胖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体重及收缩压和舒张压,并能改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动脉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耐量减低(IGT)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8例IGT合并EH患者,分别测定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并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不同情况下右侧肱动脉舒张末期内径,包括静息时肱动脉的基础内径(D0)、流量介导血管舒张时肱动脉内径(D1)和含服硝酸甘油介导血管舒张时肱动脉内径(D2),并分别计算流量介导血管舒张时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的变化率(即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1)和含服硝酸甘油介导血管舒张时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的变化率(即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2)。选择32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EH对照组和38例查体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三组ET值比较,IGT合并EH组〉EH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NO值比较,IGT合并EH组〈EH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1)比较,IGT合并EH组〈EH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2)无明显差异。结论IGT和EH均为血管内皮损伤的独立危险因子,而且两者有明显的协同破坏作用,IGT合并EH时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更加明显,此时更应该提早干预,以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与血管内皮功能,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者33例和非高血压患者18例,分别测定血清瘦素,血糖和血脂;采用高分辨率彩超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3.553±0.107 vs 3.436±0.095ng/ml,P〈0.01)。与对照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径无明显差别(0.387±0.601 vs 0.354±0.607mm,P〉0.05);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58±4.701% vs 19.38±6.452%,P〈0.05);肱动脉血流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ED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095±4.412% vs 19.648±4.635%,P〉0.05)。瘦素与血管舒张功能之间的Pearson相关分析,未发现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增高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减退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经2周导入期后熏将41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熏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21例)和美托洛尔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熏采静脉血测定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熏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结果:卡维地洛治疗6月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效下降熏空腹胰岛素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升高熏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均明显改善。美托洛尔治疗后,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均轻度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卡维地洛可有效降低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丙丁酚对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德友  曹剑  范利  朱冰坡  刘涛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734-1736
目的观察丙丁酚(普罗布考)对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系统检测35例确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服用普罗布考前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即内度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的变化,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并与28例未接受调脂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接受普罗布考治疗的患者ET、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而NO和FMD明显增加,NMD无显著性改变。结论普罗布考在降脂的同时能够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且该作用独立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A2,LP-PLA2)含量以及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60例无血管并发症且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和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的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LP-PLA2。分别测量每位受试者其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后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测定基础值(D0)、肱动脉内径(D1)、肱动脉最大内径(D2)。反应性充血后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以第一次测量基础值的百分比表示,(D1-D0)/D0×100%、(D2-D0)/D0×100%分别代表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空腹血糖、LP-PLA2明显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t=1.999-2.311,P〈0.05)。③2型糖尿病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3.52+0.42%)]明显低于对照组[(4.67+0.32%)](t=2.316,P〉0.05)。基础血管内径、基础血流、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LP-PLA2升高,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降低,二者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治疗组,血压正常的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氨氯地平8周,并在治疗前后采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采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DM),并观察肱动脉内径基础值(D0)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D0、ISI、FM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胰岛素水平降低,ISI升高,D0及血流介导的FDM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氨氯地平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9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旋氨氯地平(2.5~5mg/d)治疗前后CIMT的变化,并观察休息状态、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左旋氨氯地平治疗12个月后,降压疗效明显,CIMT明显降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显著,能延缓CIMT进展,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张磊  王琦 《中国医药指南》2005,3(4):416-417
目的超声观察评价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40例糖尿病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和25例正常对照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充血反应和硝酸甘油引起的舒张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反应性充血分别为(3.88±2.35)%和(13.27±4.17)%(P<0.01);硝酸甘油分别为(8.47±3.5)%和(20.43±4.75)%(P<0.01).糖尿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6个月后,反应性充血介导的舒张较糖尿病非阿托伐他汀组明显增加,分别为(6.98±2.1)%和(3.81±2.41)%(P<0.05),两组对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扩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3例左旋氨氯地平(2.5—5mg/d)治疗前后CIMT的变化,并观察休息状态、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左旋氨氯地平治疗12个月后,降压疗效明显,CIMT明显降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显著,能延缓CIMT进展,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重和肥胖空军在职干部人群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以及与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围比(WHR)以及个人嗜好、锻炼等的关系。方法根据155院体检中心2006-05-07对驻地空军某部队20~55岁在职干部共3 028人进行BMI、WC、WHR及血压测量,同时进行有关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高血压病肥胖组的年龄明显高于其它各组,而且随着BMI的增加,WC和WHR亦随之增加。在BMI 24~28kg/m~2和BMI>28kg/m~2的人群中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BMI<24 kg/m~2的人群(P= 0.001);在WC≥85cm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WC<85cm的人群(P=0.001)。是否经常锻炼对血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BMI及WC是患高血压病的重要相关因素,空军在职干部高血压与超重、腹部肥胖及缺乏体育锻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MI)、腰围(WC)、血脂水平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及BMI、WC 对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宁波市鄞州区40 岁以上常住居民2 303 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脂指标检测,其中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1 081 例,血压正常者(对照组)1 222 例。WC 分组:男性WC≥85 cm、女性WC≥ 80 cm 为中心性肥胖,其余为正常;BMI 分组:BMI≥24 kg/m2 为超重,BMI<24 kg/m2 为正常。分别采用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BMI、WC 和血脂水平对高血压的影响,通过ROC 曲线分析BMI 和WC 对高血压的预测价值。结果 高血压组WC、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WC、 BMI、TG 及LDL-C 是高血压的影响因素。高血压组中心性肥胖率、超重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超重、中心性肥胖、TG 和LDL-C 异常是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超重伴有中心性肥胖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超重但腰围正常人群>单纯性中心性肥胖人群>正常者;男、女性人群的ROC 曲线下面积均为BMI > WC。结论 WC、BMI、TG 和LDL-C 异常是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BMI 比WC 能更好地预测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5年1月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7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sc艾塞那肽注射液,起始剂量5μg/次,2次/d,治疗4周;然后改用剂量10μ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4周。观察两组的血糖、血压临床控制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为58.82%,治疗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为80.43%,两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49.02%,治疗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1.30%,两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三酰甘油(TG)、HbA1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BM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s-CRP、脂联素和TNF-α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但在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改善HbA1c、血压、BMI、Hs-CRP、脂联素、TNF-α,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新疆地区直属机关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现况调查。方法:通过体检了解此群体的高血压患病情况,按年龄、性别分组,观察不同年龄、性别与高血压的关系,并观察不同BMI、WC及是否吸烟、饮酒者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结果:在907名研究对象中检出高血压患者302例(33.30%),发现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281例,患病率为34.91%,女性21例患病率为21.57%,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被调查者中,总的知晓率为86.42%(261例),治疗率为65.56%(198例),控制率为37.09%(112例);随着BMI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升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男、女组腹型肥胖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WC正常的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疆地区直属机关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高血压患病率在不同的年龄段有所不同。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腰围为高血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Obesity is a chronic metabolic disease that affect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There have been limited studies evaluating the weight loss effects of orlistat in the Korean population, whose diet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aucasian population.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orlistat on the weight and body mass index of obese and overweight Korean patients. The secondary objective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orlistat on risk factors for obesity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Obese adult patients with a body mass index greater than 25 kg/m2 who received 120 mg of orlistat three times daily for 24 week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for changes in body weight and body mass index, as well as waist and hip circumference, body fat levels, serum lipid levels, fasting glucose levels, and blood pressure. The evaluation included 63 patients. Treatment with orlistat for 4, 12, or 24 week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weight, body mass index,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hip circumference compared to that at the baseline. The average weight loss was 3.0 kg at 12 weeks and 3.6 kg at 24 weeks, which indicated a 3.8 and 4.6 % decrease from initial weight, respectively.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ho lost more than 10 % of their initial body weight was 3 (4.8 %) at 12 weeks and 27 (7.9 %) at 24 weeks. About 27 % of patients reported gastrointestinal-related adverse effects with orlistat, but no serious adverse effects were reported.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overweight and obese Korean patients showed that treatment with orlistat for 24 week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ody weight and body mass index compared to the initial weight.  相似文献   

16.
黄成伟  李正  胡茂子 《中国药房》2012,(20):1869-1870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缬沙坦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06例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将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患者服药前及服药3个月后,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体重指数(BMI)、腰围(WC)等指标的变化以及降压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TG、FBG、HbA1C、BMI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HbA1C、BMI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2组HbA1C、BMI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过程中未见与本试验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缬沙坦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相对低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低钠透析组和常规透析组两组,每组36例,两组分别给予相对低钠透析和常规透析,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体重的变化。结果相对低钠透析组治疗12周后血压、体重显著下降(P〈0.05),常规透析组治疗12周后血压、体重无明显改善。结论相对低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具有减轻水钠潴留、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压及代谢紊乱指标的差异.方法 1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和非肥胖两组,肥胖组95例,非肥胖组81例.检测两组的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hINS)、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hCP)、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肥胖组的BMI、腰/臀比、血尿酸、FINS、2hINS、FCP和2hCP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1),肥胖组收缩压、舒张压较非肥胖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中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比例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1).结论 T2DM患者中,肥胖患者较非肥胖患者有更严重的代谢紊乱,对肥胖的T2DM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不仅要控制血糖,还要减肥和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