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猪肝细胞组成的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人工肝是近年国内外治疗重型肝炎及肝脏功能衰竭的新方法及研究热点。该方法是用体外培养的动物或人肝细胞暂时代替衰竭的肝脏 ,以期渡过衰竭期。由于猪的解剖、生理特点与人类相似 ,而且用于基因操作非常稳定 ,因此猪包括转基因猪是最可能用于供体的动物。使用猪源性人工肝支持系统 (XL SS)主要的缺陷有 :(1)受体抗猪肝细胞的免疫反应 ;(2 )猪肝细胞的生理功能及代替人肝脏的能力有限 ;(3 )可能感染人畜共患疾病 ;(4 )生命伦理学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目前 XLSS应用中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生物人工肝是近年国内外治疗重型肝炎及肝脏功能衰竭的研究热点,猪肝细胞因其来源广泛、功能稳定、解剖及生理与人相近、不易患病等优点成为目前生物人工肝及细胞移植使用较多的生物材料之一,但自报道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ms,PERV)感染体外培养人细胞以来,跨种族间感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拟就该病毒在生物人工肝及细胞移植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生物型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BAL)或组合型生物人工肝(hybfidbioartifieial liver,HBL),是目前国内外公认最接近自然肝脏,功能也最全面的人工肝脏支持系统。所谓生物型人工肝,就是在整个治疗系统中包含有活的肝细胞或组织,因此具有相应生物活性的人工肝支持系统。在生物人工肝领域,因为猪解剖、生理特点与人类相似,猪细胞来源广泛,经济适用,因此目前应用最多的生物部分是猪肝脏细胞。但目前已知,作为异种细胞猪肝细胞内存在着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retrovirus,PERV),有引起生物人工肝治疗患者PERV感染的危险。因此,本文就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及猪源性生物人工肝的安全性问题作一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4.
生物人工肝开始在临床试用 ,但是生物人工肝的使用安全性仍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主要涉及生物人工肝的生物学评价和生物人工肝使用动物肝细胞的潜在风险。本文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特别对受体的免疫反应 ,动物肝细胞的生理功能及替代人体肝脏的能力 ,可能感染的人畜共患疾病以及生物伦理学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应用转染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基因的HepG2细胞筛选出一株肝细胞作为生物材料,并建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经检测具有良好生物合成及转化功能。我们采用离线混合生物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用于构建生物人工肝的关键材料包括生物材料及支架材料,前者主要指肝细胞,肝非实质细胞等细胞材料,后者主要指用于构建生物反应系统的膜或其它支架材料,此类材料的性能直接关系到肝细胞的生长及代谢功能,与人工肝的支持效果密切相关,本文将近年研究较多的生物人工肝支架材料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用2×108 个混合聚集球形培养的人肝细胞、肝非实质细胞与中空纤维型生物反应器组成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EBLSS),通过循环液(PRIM 1640)中肝细胞合成分泌产物的分析,评价其生物功能。结果表明,经过6 h 的体外循环,循环液中总蛋白、白蛋白、甲胎蛋白和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该循环液使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DNA 合成率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P< 001),实验后球形体肝细胞仍保持良好的活力。提示由培养人肝细胞和中空纤维型生物反应器组成的体外生物人工肝具备肝脏生物合成功能,并有刺激肝细胞增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培养肝细胞应用人工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培养肝细胞用于组合性人工肝的研究发展迅速,其热点是如何获得的高密度长效的肝细胞培养系统以提高人工肝支持。本文对近年来肝细胞培养系统在组合性人工肝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前景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急性肝功能衰竭(AHF)病人死亡率较高,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但由于供体不足,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生物人工肝在一定程度上能替代肝移植,维持急性肝衰竭病人的生命,因此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物人工肝中的肝细胞培养有多种方法,其中把肝细胞与非实质细胞共同培养,可以使肝细胞的存活时间、分化能力及合成代谢功能等有很大提高。这一发现为生物人工肝的临床应用,提供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培养肝细胞应用人工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肝细胞用于组合性人工肝的研究发展迅速,其热点是如何获得高密度长效的肝细胞培养系统以提供人工肝支持。本文对近年来肝细胞培养系统在组合性人工肝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前景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肝穿刺常见的肝脏病变及其发生意义冷静,徐秉栋近年来,肝穿刺已被广泛用于临床诊断肝脏疾病。因此,病理工作者对了解肝脏的基本病变是十分必要的。现将肝脏常见病变及其意义(不包括肿瘤及瘤样畸形)作一简要介绍。1肝细胞变性肝细胞变性是一个极笼统的名词,不仅见于...  相似文献   

12.
生物人工肝中肝细胞来源及培养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的活性是生物人工肝成功的关键,而良好的细胞来源及培养是肝细胞活性的保证。近年来,生物型人工肝中肝细胞来源及培养有了很大的进展。其中。肝细胞来源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原代肝细胞,人肝癌细胞,传代及转化的肝细胞等方面,肝细胞培养的研究集中在培养方式,培养条件,培养时间及所需肝细胞数量等方面。这些研究解决了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促进了生物人工肝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分化程度高且生物代谢功能良好, 并且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组织学上来源于正常肝组织,较其他来源于肿瘤源性的肝细胞系更为安全。 目的:探讨中国人肝细胞系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中的生物代谢功能。 方法:15只食蟹猴随机分成对照组(n=5)和治疗组(n=10),均建立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治疗组接受以全接触灌流型生物反应器接种微载体微重力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建立的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进行治疗。 结果与结论:急性肝功能衰竭食蟹猴血清谷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尿素氮、肌酐、血氨均明显上升,而白蛋白、Fischer指数则显著下降;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后,急性肝功能衰竭食蟹猴血清谷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尿素氮、肌酐、血氨和白蛋白均恢复。提示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中生物代谢功能良好,表现出良好的肝特异性生物合成及生物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14.
生物人工肝是近年国内外治疗重型肝炎及肝脏功能衰竭的研究热点,猪肝细胞因其来源广泛、功能稳定、解剖及生理与人相近、不易患病等优点成为目前生物人工肝及细胞移植使用较多的生物材料之一,但自报道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orcineendogenousretrovirus熏PERV)感染体外培养人细胞以来,跨种族间感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拟就该病毒在生物人工肝及细胞移植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生物人工肝是治疗暴发性肝衰的有效方法。所有的生物人工肝均含有肝细胞作为其生物组分。众多不同的细胞诸如猪肝、人肝细胞或细胞系均已应用,也研究了不同的培养方法,以期完善生物组分的活性。肝细胞的理想来源为永生化人肝细胞和人干细胞,但要做到成功地应用于生物人工肝则对这两种细胞的功能及安全性均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肝功能衰竭(AHF)病人死亡率较高,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但由于供体不足,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生物人工肝在一定程度上能替代肝移植,维持急性肝衰竭病人的生命,因此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物人工肝中的肝细胞培养有多种方法,其中把肝细胞与非实质细胞共同培养,可以使肝细胞的存活时间、分化能力及合成代谢功能等有很大提高.这一发现为生物人工肝的临床应用,提供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原位肝移植是惟一有效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方法,但其存在供体匮乏的问题。人工肝可作为肝移植过渡支持手段。 目的:观察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的安全性。 方法:在全接触灌流型生物反应器接种微载体微重力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结合血浆灌流对D-氨基半乳糖诱发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食蟹猴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循环管路的密闭性、不良反应及监测动物的生命体征变化,治疗结束后取灌流型生物反应器中的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把细胞碎片与细胞分别接种至裸鼠的颈部、后背部皮下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对急性肝功能衰竭食蟹猴模型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循环管路中有液体渗漏,未发生出血、过敏、高热及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平稳。接种后4周时,细胞碎片接种裸鼠未见接种部位出现种植瘤,细胞接种裸鼠共有10个接种部位出现肿瘤,致瘤率为100%。说明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是安全可靠的,可进一步探讨其有效性,有望用于各种动物实验研究及各期临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嗜酒者肝脏病变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临床确定的40例嗜酒者肝穿标本的形态变化,普通嗜洒考与重度嗜酒者各20例,基本病变为:(1)肝细胞变性,包括大泡状肝细胞脂变,灶状肝细胞变小,灶状气球样变等;(2)肝细胞坏死灶形成伴中性粒细胞浸润,肝细胞内巨大线粒体或麦氏小体;(3)窦周纤维化,肝纤维化及细结节性肝硬变等。据此,我们将酒精性肝病分为五个病理类型。研究结果证明,肝脏的病变程度和饮酒量密切相关,饮酒时间超过10年后,肝坏死灶及肝  相似文献   

19.
生物人工肝中肝细胞来源及培养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的活性是生物人工肝成功的关键 ,而良好的细胞来源及培养是肝细胞活性的保证。近年来 ,生物型人工肝中肝细胞来源及培养有了很大的进展。其中 ,肝细胞来源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原代肝细胞、人肝癌细胞、传代及转化的肝细胞等方面。肝细胞培养的研究集中在培养方式、培养条件、培养时间及所需肝细胞数量等方面。这些研究解决了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 ,促进了生物人工肝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人肝细胞离线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探讨其治疗肝衰竭患者离体血浆的可行性,为开展离线生物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转染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基因的Hep G2细胞为生物材料,将细胞培养于费森尤斯血浆滤过器(Psu-2S)中,构建生物反应器.利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基础上发生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后离体血浆作为治疗对象,先行2h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然后应用构建的生物人工肝系统对其进行实验性治疗.结果 生物反应器建立过程顺利,无菌技术达到要求,细胞培养液离心检测未见细胞漏出,生物反应器外腔液中细胞活力平均达95.6%,细胞增殖旺盛.肝衰竭患者血浆在胆红素吸附治疗前后分别为(176.19±54.14)μmol/L,(50.10±16.8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2,P=0.0002),白蛋白、尿素氮、血糖等指标在胆红素吸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在生物人工肝治疗前后,胆红素分别为(50.10±16.85)μmoL/L,(30.27±15.0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9,P=0.000);同时尿素氮(UERA)明显升高(t=15.4,P=0.000);血糖(GLU)明显降低(t=5.67,P=0.0013);白蛋白治疗前后分别为(6.13±2.04)g/L及(7.19±2.42)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P=0.134).结论 自行构建的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细胞繁殖活性良好,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浆胆红素有较好的吸附及代谢作用并具有一定的蛋白合成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