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膀胱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与糖尿病膀胱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各33只,糖尿病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造模成功后第6、9、12周时2组随机抽取10只大鼠检测体质量和24h尿量,并行尿动力学检测,比较2组最大膀胱容量、残尿量、最大膀胱压力、顺应性和膀胱湿质量;取2组大鼠膀胱组织行HE染色、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膀胱壁组织学变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2组膀胱组织NGF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反转录PCR法检测2组膀胱组织N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造模第6、9、12周时,糖尿病组大鼠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4h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造模第6、9、12周时,糖尿病组大鼠最大膀胱容量[(2.25±0.51)、(3.49±0.40)、(4.03±0.68)mL]、顺应性[(1.03±0.13)、(1.39±0.11)、(1.33±0.08)mL/kPa]、膀胱湿质量[(171.15±8.22)、(181.00±9.13)、(183.87±9.55)mg]和残尿量[(0.55±0.47)、(0.66±0.51)、(0.73±0.56)mL]均较对照组[(1.78±0.12)mL、(0.68±0.07)mL/kPa、(135.12±3.54)mg、(0.06±0.01)mL]明显增加(P0.05);造模第9、12周时糖尿病组最大膀胱压力[(3.09±0.01)、(3.07±0.33)kPa]较对照组[(4.81±0.27)kPa]明显降低(P0.05);造模第12周时糖尿病组最大膀胱容量、顺应性、膀胱湿质量和残尿量均较第6周时明显增加,最大膀胱压力较第6周时[(4.30±0.24)kPa]明显降低(P0.05);糖尿病组大鼠第6、9、12周时NGF mRNA表达水平(0.149±0.094、0.109±0.016、0.084±0.078)和蛋白表达水平(0.342±0.056、0.287±0.080、0.106±0.050)均较对照组(0.250±0.123、0.718±0.440)明显降低(P0.01)。结论 NGF表达水平降低与糖尿病膀胱病变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2.
间歇性清洁导尿术在脊髓损伤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间歇性清洁导尿术(CIC)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68例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尿管法,观察组实施CIC;观察两组治疗2周、4周时的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及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第2周和第4周的泌尿系统感染率为2.94%和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5%和32.35% (P<0.05);观察组第2周和第4周膀胱残余尿量为(61.27±2.36)mL和(46.73±2.14)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1.42±1.94)mL和(143.16±1.48)mL(P<0.05);第2周两组的膀胱容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观察组的膀胱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4周滴漏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1%(P<0.05).[结论]对SCI病人采用CIC,可明显增加膀胱容量、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张燕琴  王小丽  许佳  唐锐 《全科护理》2023,(24):3370-3372
目的:探究子午流注理论下采用脐灸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在甘肃省中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8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子午流注理论下脐灸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干预8周后评价并比较两组尿流动力学指标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干预8周后,对照组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尿流速率、残余尿量、Barthel指数分别为(269.78±30.58)mL、(11.82±3.13)mL/s、(91.23±13.75)mL、(59.3±13.5)分;试验组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尿流速率、残余尿量、Barthel指数分别为(287.66±31.62)mL、(14.62±3.18)mL/s、(58.12±12.36)mL、(76.1±12.8)分。8周后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尿流速率、Barthel指数与干预前相比均明显提高,残余尿量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残余尿量降低更加显著,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尿流速率、Barthel指数改善更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排尿习惯的改变及超声表现。方法观察154名糖尿病患者排尿次数(次/d)、排尿时间(s)、每次尿量(ml)B超残余尿量(ml)及膀胱壁厚度(mm)。并观察随膀胱残余尿量的改变尿培养阳性率和肾功能异常发生率的改变。结果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患者排尿习惯出现改变,膀胱残余尿量及膀胱壁厚度增加。同时膀胱残余尿量增加的患者更易合并尿路感染,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更高。结论神经原性膀胱诊断应结合临床。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膀胱壁厚度、测量膀胱内残余尿量,有明确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歇性清洁导尿术(CIC)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68例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尿管法,观察组实施CIC;观察两组治疗2周、4周时的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及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第2周和第4周的泌尿系统感染率为2.94%和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5%和32.35%(P0.05);观察组第2周和第4周膀胱残余尿量为(61.27±2.36)mL和(46.73±2.14)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1.42±1.94)mL和(143.16±1.48)mL(P0.05);第2周两组的膀胱容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观察组的膀胱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4周滴漏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1%(P0.05)。[结论]对SCI病人采用CIC,可明显增加膀胱容量、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时长任脉灸对骶上脊髓损伤(S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SSCI后NB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患者鸠尾穴至中极穴的任脉段给予任脉灸,每次灸治1 h,3次/周,共治疗4周;观察组每次灸治时间改为2 h,其余治疗操作同对照组,3次/周,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24 h排尿日记(单次排尿量、24 h排尿次数、24 h漏尿次数)、最大膀胱安全容量和残余尿量评价患者的排尿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单次排尿量、最大膀胱安全容量、残余尿量分别为(11.25±0.43)次/d、(5.30±0.37)次/d、(148.55±17.81)mL、(301.90±14.73)mL、(72.50±7.21)mL,观察组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单次排尿量、最大膀胱安全容量、残余尿量分别为(9.80±1.51)次/d、(4.45±0.31)次/d、(159.40±10.97)mL、(314.90±16.33)mL、(67.05±7.18)mL。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4周后每日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残余尿量均明显降低,单次尿量、膀胱安全容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每日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残余尿量降低更加明显,单次排尿量、最大膀胱安全容量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长时程任脉灸可以更有效改善SSCI后NB患者排尿功能,减少尿失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膀胱尿压测定评定系统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DNB )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0例,应用膀胱尿压测定评定系统了解膀胱压力容量变化、膀胱安全容量和最大容量、逼尿肌起始活动状态,括约肌状态、逼尿肌/括约肌协同能力,据此制订护理方案并实施,比较干预前后膀胱残余尿量及排尿功能变化。结果本组患者中尿失禁9例,尿潴留40例;膀胱训练后膀胱残余尿量>200 ml患者从20例降至5例,中重度排尿功能障碍患者从22例降至7例,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4.73,5.51;P<0.01)。低顺应性小容量膀胱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膀胱尿压测定评定系统用于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安全可行,可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改善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8.
BTXA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不协同的疗效。比较两种注射途径的优劣。方法:选择存在逼尿肌-括约肌不协同的17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尿道外括约肌BTXA注射,分为经尿道(TU)注射组和经会阴(TP)注射组,TU组采用膀胱镜定位4点注射法,TP组采用肛门指检定位1点尿道周围注射法,每病例注射100U。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排尿障碍情况均有显著性改善,注射后3天-2周开始出现漏尿次数及间断导尿次数减少,残余尿量减少,每次排尿量增加;治疗后1个月的统计结果显示,间断导尿次数、残余尿量减少,每次排尿量增加(P〈0.05),注射后1个月尿动力学检查提示第一次无抑制性收缩时膀胱容量及最大膀胱容量增加(P〈0.05),最大尿道压降低(P〈0.05);注射后3个月上述指标虽有所回升,但并未回到注射前;两种注射途径在排尿日记及尿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尿道外括约肌的BTXA注射治疗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的逼尿肌-括约肌不协同,改善排尿功能,降低残余尿量及漏尿的发生,减少尿路感染及自主神经反射的发生:经会阴注射和经膀胱镜注射对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重心移动式截瘫步行器(AGO)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 方法完全性胸腰段SCI患者12例,入院后进行8周综合康复治疗及膀胱功能训练,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装配AGO并进行针对性步行训练8周;分别于步行训练前及步行训练8周后进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感觉和运动评定及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尿流率测定;所有数据均经统计学处理,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步行训练前、后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步行训练后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增加,平均单次尿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应用AGO进行步行训练有助于改善截瘫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使单次尿量增加及残余尿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尿动力学检查对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障碍诊断的意义。方法:对伴有下尿路症状的糖尿病患者34例,按糖尿病病史分为早期组(〈8a)与进展期组(〉10a),分别进行尿动力学测定,获取膀胱初始容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逼尿肌压力等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34例均完成尿动力学测定,尿动力学表现异常占30例(88.2%);早期组与进展期组相比,最大尿流率明显下降(P〈0.01),初始尿意容量、残余尿、最大膀胱容量明显增高(P〈0.01),逼尿肌收缩力亦下降(P〈0.01)。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是对DCP进行客观评价的最重要的手段;早期的糖尿病患者予以治疗干预,对预防膀胱功能恶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血管病变在糖尿病膀胱病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通过尿流动力学指标对膀胱功能进行评价;位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膀胱组织中eNOS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膀胱微血管超微组织结构改变,确定其与膀胱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尿流动力学检查显示糖尿病大鼠的最大膀胱容量、单次排尿量、残余尿量均呈时间依赖性显著增加(P〈0.01)膀胱排尿率亦显著下降(P〈0.05)。糖尿病大鼠膀胱组织中eNOS蛋白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加,与膀胱排尿率负相关。电镜结果显示膀胱微血管的超微组织结构出现进行性的改变,包括广泛的线粒体破坏和溶酶体聚集。结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介导的内皮功能失调和微血管损伤,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膀胱病变的发生发展,可以作为一个形态学的评价和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尿动力学及超声等检查方法观察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对糖尿病膀胱(DCP)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无创而有效治疗DCP的方法.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在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及门诊DCP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对照组按常规糖尿病治疗方法并进行膀胱训练或留置尿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LGT-1000A力合膀胱仪进行治疗,电刺激参数为:电压36~70 V,电脉冲频率25~65 Hz,刺激部位为两侧膀胱角和膀胱前、后壁方位,每次治疗40 min,2次/d,5d一疗程,两疗程之间间隔1~2d,共3个疗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做尿动力学全套测定.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排尿情况、膀胱残余尿(PVR)及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残余尿/膀胱最大容量(PVR/Vmax)的变化,作相关参数的统计学处理,比较疗效差异.结果 DCP患者经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总有效率5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VR变化值(△PVR)为(118.6 +33.4)ml,对照组治疗前后△PVR为(54.9±14.2)ml,两组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VR/Vmax[(32.2±11.8)%]与治疗前[(61.0±19.1)%]相比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治疗后PVR/Vmax[(42.6±12.4)%]与治疗前[(55.6±21.1)%]相比,减少不明显(P>0.05).尿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治疗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6.7±2.3)ml/s]较治疗前[(3.9±1.3) ml/s]明显增大(P<0.01),对照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5.2±2.5)ml/s]较治疗前[(3.6±1.7)ml/s]增大不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最大逼尿肌压[(17.9±4.6)cm H2O]较治疗前[(11.9±3.3)cm H2O]明显增大(P<0.01),对照组治疗后最大逼尿肌压[(14.4±1.9)cm H2O]较治疗前[(12.1±2.0)cm H2O]增大不明显(P>0.05).结论 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膀胱可有效减少或消除DCP患者的PVR,治疗DCP患者逼尿肌无力,提高了DCP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有华  陈宝定  苏畅  吴新财  俞力 《临床荟萃》2012,27(24):2153-2155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糖尿病心肌病(DC)大鼠心肌的表达,并探讨氯沙坦钾干预对DC大鼠心肌HIF-1表达的影响.方法 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鼠随机分为DC组(20只)和氯沙坦钾组(L组,20只),以正常大鼠(C组,20只)作对照.干预1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心率、血糖、脂代谢相关指标、心脏胶原含量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心肌HIF-1.结果 ①DC组大鼠心肌HIF-1 mRNA水平较正常大鼠明显升高,0.78±0.33 vs0.33±0.18(P<0.01);而L组大鼠上述指标明显下降,0.54±0.14vs0.33±0.18(P<0.05).②DC组大鼠血糖、血脂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干预后上述指标改善不明显.结论 氨沙坦钾可能通过下调DC大鼠心肌HIF-1表达,从而发挥其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丹参注射液给药时间对预防顺铂耳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健康杂色豚鼠40只。随机均分为4组。1.对照组:腹腔注射顺铂1mg/kg/d。2.实验Ⅰ组:腹腔注射顺铂1mg/kg/d,6h后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8mL/kg/d。3.实验Ⅱ组:腹腔同时注射顺铂和丹参注射液,剂量同上。4.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8mL/kg/d。各组连续6d。各组动物在实验前及结束后各做一次BAEP检测。以ABRⅢ波反应阈为检测听阈。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听阈在实验前后同组内相比均有提高,分别为:42.6±4.32dB、33±3dB、36.6±2.16dB,空白组为31.5±2.25dB。但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听阈分别比对照组低,差别显著。实验前后同组内相比听阈增加率: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对照组,分别为:(6±8.4)%、(19.67±4.53)%、(39±17.4)%,差别显著。实验Ⅰ组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别。结论丹参注射液预防顺铂耳毒性作用与给药时间有关;认为丹参在顺铂使用后6h给药其预防顺铂耳毒性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骨髓移植后糖尿病小鼠胰岛再生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骨髓来源细胞(BMDCs)移植后新生胰岛B细胞的来源。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分成两组:实验组小鼠(n=10)通过尾静脉移植BMDCs;对照组小鼠(n=10)通过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观察两组小鼠血糖的变化、胰岛β细胞数量、胰腺组织相关标记物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移植后第4周血糖出现明显下降(18.7±2.3mmol·L^-1比26.3±2.3mmol·L^-1,P〈0.01),并持续下降至第6周(17.5±6.7mmol.L^-1比27.6±0.3mmol.L^-1,P〈O.01),胰岛B细胞数目显著增加(527.9±206.0个比92.8±34.8个,P〈0.01);实验组小鼠胰岛内发现BrdU和Insulin双阳性细胞,表明有0细胞的自身增殖。同时也发现部分BrdU阳性细胞不表达Insulin,但表达PDX-1;另外,实验发现胰岛内存在Ngn3阳性细胞以及Insulin和G1ucagon双阳性细胞,表明在胰岛内存在可以分化成β细胞的千细胞。结论:BMDCs移植能促进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的再生,新生的胰岛β细胞来源于胰岛口细胞的自身增殖,也来源于胰岛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诱导剂正铁血红素和抑制剂锌原卟啉对糖尿病大鼠肝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SD大鼠模型,大鼠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正铁血红素组和锌原卟啉组.应用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肝组织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血清AST、ALT、肝组织MDA、IL-1、TNF-α mRNA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或<0.05),分别是(91.59±12.38) U/L vs (50.19±12.65)U/L、(45.64±9.68) U/L vs (15.55±7.79) U/L,(0.81±0.22) nmol/mg vs (0.50±0.08) nmol/mg、12.32±3.51vs 7.02±1.99、22.24±4.48 vs 10.54±2.36;TAOC下降(P<0.05);与糖尿病组大鼠比较,正铁血红素组大鼠ALT、TNF-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TAOC增高(P<0.05或<0.01);锌原卟啉组大鼠较糖尿病组大鼠FFA、ALT、AST、MDA均有明显上升(P<0.05或<0.01),而TAOC下降(P<0.05).结论 HO-1诱导剂正铁血红素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肝损伤,而其抑制剂则加重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7.
杨廷强  张燕  沈成义 《华西医学》2009,24(1):132-134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并从抗氧化应激反应的角度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糖尿病模型组(20只)及糖尿病模型加银杏达莫组(20只)。采用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mg/kg)诱导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腹腔注射银杏达莫水溶液。生化法测定血糖,血、尿肌酐及尿白蛋白;尾静脉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先长因子(VEGF)水平;肾脏匀浆后测肾脏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糖尿病模型组和银杏达莫组生化指标均高于正常组(P〈O.05),银杏达莫组MDA、NO及VEGF的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银杏达莫具有减轻糖尿病大鼠蛋白尿,提高尿肌酐排泄,减轻肾脏损害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肾脏抗氧化系统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廖兴利 《华西医学》2009,24(3):673-675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蛋白尿、肾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75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降糖、降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与苯那普利和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疗程共12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血脂和肾功能以及UAER和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良好,治疗组患者UAER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分别为314.62±49.83mL/min和282.97±36.62mL/min,治疗组患者肾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参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苯那普利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提高。肾脏功能,减少24h尿蛋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脂质体槲皮素(LQ)对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糖基化终产物(AGEs)生成及受体(RAGE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蒸发-高压均质法制备LQ悬浊液,链脲佐菌素(STZ)法诱导DM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DM模型组、LQ低、中、高剂量及氨基胍灌胃组;连续给药12周后,免疫荧光法、RT—PCR方法分别检测DM大鼠视网膜中AGEs沉积情况及RAGEmRNA的表达。结果与DM模型组结果(AGEs:0.922±0.005;RAGEmRNA:1.192±0.098)比较,LQ各组及氨基胍组视网膜中AGEs沉积减少,RAGEmRNA表达也降低(P〈0.05),以LQ中剂量组(AGEs:0.734±0.007;RAGEmRNA:0.724±0.028)降低最为明显(P〈0.01)。结论LQ可通过有效减少DM大鼠视网膜中AGEs的沉积,下调RAGE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图文式健康教育路径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98例糖尿病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采用图文式健康教育路径方法,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情况和干预后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糖尿病知识得分及对健康教育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图文式健康教育路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糖尿病知识水平,提高健康教育满意度,是一种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