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各20例,常规组采取血液透析治疗,联合组采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检测2组透析前、后血浆内皮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结果常规组治疗前、后血压、血浆内皮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联合组治疗后血压、血浆内皮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疗效确切,其治疗作用与血液灌流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血浆内皮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中、大分子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将其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照组接受低通量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皮肤瘙痒疗效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TH、β2-MG、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Ca、P、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可以清除炎症因子以及中大分子毒素,从而改善其皮肤瘙痒症状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枸橼酸钠在脓毒症伴高危出血因素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抗凝效果。方法选择100例伴有高危出血因素且需要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无肝素组48例和枸橼酸钠组52例。比较两组间滤器凝血情况、管路平均使用寿命、总管路数量、血液净化总费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期间输血量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前后血肌酐、Na~+、K~+和pH值差异。结果枸橼酸钠组滤器凝血情况明显优于无肝素组(Z=22.671),每副管路平均使用寿命长于无肝素组(t=-8.395),总管路数量(t=10.641)和血液净化总费用(t=60.019)明显低于无肝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期间枸橼酸钠组输注血浆量明显少于无肝素组(t=22.944,P0.05),而两组间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41和1.771,均P0.05)。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前后两组间血肌酐、Na~+、K~+和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肌酐、Na~+和K~+均明显降低,pH值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脓毒症伴高危出血因素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使用枸橼酸钠抗凝效果显著,明显减少输血量和血液净化费用。  相似文献   

4.
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逐年增高,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尿毒症患者的可靠方法之一,但仍有许多长期透析患者出现如顽固性高血压、皮肤瘙痒等并发症。血液透析(HD)能清除尿素氮、肌肝等小分子毒素,对中大分子毒素清除很少,且多数学者认为长期透析并发症是尿毒症的中分子毒素所致。血液灌流(HP)是血液经体外循环,通过吸附装置,清除血中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物,尤其是中大分子毒素,达到血液净化目的的一种方法。现将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05年至今应用珠海丽珠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HA型血液灌流器联合透析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疗效,提高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择32例尿毒症合并顽固性皮肤瘙痒的患者,采用河北省廊坊市爱尔血液净化器材厂生产一次性血液灌流器ZX-150型,使用德国产费森尤斯F4008S血液透析机治疗。结果:17例皮肤瘙痒症状基本消失,7例皮肤瘙痒症状明显减轻,8例症状减轻不明显。结论:血液灌流能够有效清除体内因肾功能损伤而不能清除的一些中大分子毒素,有效地缓解了尿毒症的一些远期并发症,改善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在本院维持血液透析的患有顽固性高血压的尿毒症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将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甲状旁腺激素及降压药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尿毒症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的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降压药使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尿毒症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及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型血液透析,观察组采取复合型血液透析进行血液净化,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营养状况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型血液透析能更有效地清除患者体内大分子及中分子毒素,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与预后,因此,采用合适的血液透析方式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钙血液透析滤过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选择6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血液透析滤过组、低钙血液透析滤过组。在相同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滤过组改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低钙血液透析滤过组除改血液透析滤过外,换用1.25 mmol/L 低钙透析液,疗程为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血液透析滤过组和低钙血液透析滤过组的血压、β2微球蛋白、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 均<0.05),低钙血液透析滤过组血压下降更为明显(P 均<0.05)。血液透析滤过组和低钙血液透析滤过组头晕、头痛及胸闷、气促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能有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病,加用低钙透析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连续性血液净化和间歇性血液透析对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电解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于陕西省西安北车医院血液透析科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透析方式不同将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32例患者纳入A组,将行间歇性血液透析的28例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电解质水平、血细胞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水平高于B组,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水平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治疗后K^+、Na^+、Cl^-水平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低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相对于间歇性血液透析,对小分子毒素的清除效率较低,对大分子的清除效率较高,有利于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状态,但可导致血细胞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0.
随着尿毒症发生率的逐年增高,血液透析成为目前治疗尿毒症患者的常规方法之一。但随着透析年限的增加,出现并发症得不到很好解决,如尿毒症脑病,这主要是由于某些中大分子物质在体内蓄积所致。血液灌流技术是近年来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治疗的一项特殊血液净化技术,是一种吸附型血液净化技术,能增加中大分子毒素的排泄。本文旨在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  相似文献   

11.
背景: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重要补充形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日益广泛,但有研究发现,将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患者的死亡率高于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对微炎症状态的影响还鲜有报道。目的:比较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与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炎性因子的差异,探讨不同类型的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根据血管通路不同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组48例及颈静脉半永久双腔静脉导管组32例,以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检测2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半永久插管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内瘘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使用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较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可进一步加重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2.
生物电阻抗技术监测血液透析时细胞外液量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生物电阻抗技术监测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细胞外液量(ECV)的变化,以指导调整透析患者于体质量,透预防析中低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方法:10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时间4~112(58.67±31.54)个月,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正常血压组、症状性低血压组和难治性高血压组。采用生物电阻抗仪测定患者血透时的细胞外液量(ECV)%、细胞内液量(ICV)%、ECV/ICV的变化。观察透析过程中患者心率、呼吸、血压、超滤量和超滤率的变化,比较3组各项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各参数同的相互关系。结果:透析过程中随超滤量增加,超滤脱水率逐渐下降,3组中症状性低血压组超滤量最大,超滤率最高;难治性高血压组超滤量最小,超滤率最低。透析前3组ECV%、ECV/ICV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难治性高血压组最高。透析后3组ECV%、ECV/ICV均。显著下降,但难治性高血压组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透析后3组ICV%显著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透析时症状性低血压组随ECV下降,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下降,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914,P〈0.001)。难治性高血压组随ECV下降,MAP逐渐升高,两者呈现负相关(r=-0.782,P=0.035)。对5例低血压和7例高血压患者在生物电阻抗监测ECV的指导下分别上调或下调干体质量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生物电阻抗监测ECV有助于指导调整干体质量,确定合适的超滤量,预防透析中低血压和控制高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将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D4-HP)组13例,每例患者在2周5次常规血液透析的同时,每周1次HD+HP治疗;常规血液透析(HD)组13例,每周3次HD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压、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结果HD4-HP组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HP组治疗前后比较,PRA、ATⅡ、Hcy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治疗前后PRA、ATⅡ、Hcy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HD+HP组PRA、ATⅡ、Hcy较HD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对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血液透析+血液灌流(HD+HP)1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清除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48例高磷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低钙透析(1.25mmol/L)的基础,随机分为HD组、HDF组、HD+HP组,每组16例,分别在治疗时及治疗后4周、8周检查钙、磷、钙磷乘积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并观察其变化。结果在治疗4周、8周后,HDF组、HD+HP组磷较前均显著下降(P值均〈0.05),两组同时点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HD组较前血磷无明显变化(P〉O.05)。结论HDF、HP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有显著的效果,而HD效果则不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的水平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6例透析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尿毒症患者为血透组,2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抽血检查CRP、IL-6、MDA、Hcy。结果:尿毒症患者透析前CRP、IL-6、MDA、Hcy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显著;血液透析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变,血清CRP水平较透前升高,IL-6、MDA、Hcy水平明显下降。结论:尿毒症患者体内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增高,血液透析能够提高终末期肾衰患者血清中CRP水平,同时血液透析能够清除一定的IL-6、MDA及Hcy。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临床发现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的活性异常增高。目的:了解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的活性,并探讨其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检测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营养状态、人体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据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非炎症组(〈3mg/L)和微炎症组(≥3mg/L)。结果与结论: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②微炎症组营养不良数量及程度、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评分、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炎症组(P≤0.001或P〈0.01或P〈0.05)。③非炎症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中臂肌围、中臂围、握力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异常活化;随炎症反应加重,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进一步增强,营养不良加重;说明核因子κB活性可能较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更早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预测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7.
方莉  韩菊晖  金瑩  张娜  李君 《中国临床康复》2011,(18):3251-3254
背景:连续性血液净化又称为肾脏替代疗法,是近年来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的一项重要发展,在临床上已成为救治急性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及各种急危重患者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目的:总结肝移植后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移植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用BM-25连续性血液净化机治疗的临床资料,治疗模式为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置换液使用方式是前/后稀释法,采用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或无肝素抗凝。治疗时间为5~30d。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h后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尿素氮、血肌酐、血清钾、动脉血气碱剩余。结果与结论:10例患者中,好转8例,ICU存活率80.0%。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指标好转,全身水肿逐渐减轻,呼吸状态好转。治疗24h心率显著下降,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中心静脉压显著下降。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正常,动脉血气明显改善,尿素氮、血肌酐、血钾明显降低。治疗前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明显改善肝移植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预后,因而在肝移植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得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线血容量监测在血液透析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在线血容量(Bloodvolume,BV)监测血液透析过程中相对血容量(Relativebloodvolume,RBV)变化,探讨其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相关低血压及高血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肾内科47例维持性HD患者,根据其血压情况将患者分为正常血压(Normal blood pressure,NBP)组14例、症状性低血压(Dialysis-Symptomatic hypotension,SH)组18例,难治性高血压(Dialysis-refractory hypertension,RH)组15例,应用在线BV监测观察HD中RBV、血压、超滤量(Ultrafiltration volume,UV)、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 pressure,MAP)的变化。实验分三阶段进行,第一、二阶段为上述指标观察期,第三阶段为干预调整期。进而比较分析各阶段、各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NBP、SH、RH各组的RBV变化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根据SH组不同的RBV变化,分别进行上调干体重或改变超滤方式,SH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对RH组患者加强超滤,其MAP较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不同血压表现的HD患者RBV的变化差异存在显著性,监测HD中RBV变化可以对合理设定HD患者的干体重、减少SH发生、控制RH,提高透析安全性,进而制定个体化透析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