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探讨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康复疗效。2010年7月~2011年3月对我科15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跟腱断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随访。采用Arner Lindholm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1%。表明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康复指导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关节镜辅助下经皮Kleinert缝合法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3年12月应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Kleinert缝合法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患者跟腱断裂均愈合,随访期间未见跟腱断裂再发。术后62例随访时间9-36月,根据Arner Lindholm的评分标准,优56例,良6例,优良率达100%。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经皮Kleinert缝合法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具有疗效满意、肢体功能恢复理想、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跟腱断裂的损伤机制、误漏诊原因、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原因。方法: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缝合技术对开放性断裂、急性闭合性断裂及陈旧性断裂进行修复。随访时间平均1_4年。采用Arner—Lindholm法评定疗效。结果:优10例,良5例,差2例。术后1例刀口感染,2例跟腱再断裂。结论:熟悉跟腱解剖与功能,了解受伤机制,防止漏误诊,早期诊断,急诊手术,将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韧带增强重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治疗跟腱术后再断裂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12006年6月至2011年2月,对收治的跟腱术后二次断裂患者13例,采用LARS人工韧带加强修复,并辅以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术后按Arner—lindholm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13例平均随访28(12~48)个月。按Arner-lindholm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2例,良1例,优良率100%。随访期间未发生跟腱再断裂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术后8~10周恢复日常生活,术后3~4个月回归伤前职业。【结论】应用LARS治疗跟腱术后二次断裂临床效果满意。LARS可提供永久性纤维支架,加强断裂跟腱的强度及韧性,患者可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跟腱断裂误诊的原因,探讨手术方法选择和术后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40例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断端修整后直接缝合,14例用Lindholm法腓肠肌腱瓣翻转成形术修补,4例用Abraham法倒V—Y肌腱瓣成形术及跖肌腱扇形膜片修补,2例用Bosworth法及跖肌腱扇形膜片修补跟腱。结果:术后随访5月-15年,平均3.5年。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34例(85.0%),良5例(12.5%),差1例,优良率为97.5%。结论:避免误诊、早期手术治疗跟腱断裂的效果良好。需根据跟腱断裂部位、缺损多少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术后积极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跟腱断裂修复术后康复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跟腱断裂修复术后康复治疗与自然恢复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8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跟腱断裂中的6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平均18年随访。结果:按尹庆水等疗效评定:康复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1%(33/36),自然恢复组的优良率为73%(19/26);康复组(36例)术后感染2例,再断裂1例,自然恢复组(26例)术后感染4例,再断裂5例。结论: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背景:带线锚钉材料修复跟腱断裂较传统可吸收线编织法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生物力学强度大的优势。目的:观察应用带线锚钉材料修复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跟腱断裂患者30例,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采取两种方法修复跟腱,实验组采用带线锚钉材料以编织法行断端缝合,对照组采用可吸收缝线以编织法行断端缝合。随访1年观察患者足踝功能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实验组足踝功能、跖屈肌力、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带线锚钉材料可更好修复跟腱断裂,保护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Kessler缝合联合带线锚钉治疗老年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Kessler缝合联合带线锚钉治疗老年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16例,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根据Arner-Lindholm标准,16例患者中,11例(68.8%)疗效为优,5例(31.2%)疗效为良,优良率100.0%。术后3~6 d发生切口感染6例(37.5%),经治疗后均愈合;跟腱粘连2例(12.5%),经治疗后均松解;跟腱再断裂0例(0.0%);周围神经损伤0例(0.0%)。结论改良Kessler缝合联合带线锚钉治疗老年闭合性跟腱断裂可促进断裂跟腱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是治疗老年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东  李晓林 《中国临床康复》2011,(20):3753-3756
背景:切开手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对跟腱的血运和腱周组织造成较大的破坏,容易发生跟腱粘连,延缓跟腱愈合。目的:观察跟腱微创吻合器吻合修复急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方法:对2008-02/2009-08采用跟腱微创吻合器治疗的急性跟腱断裂并获得随访的22例患者,进行早期功能操练,并按照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的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评价跟腱微创吻合器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期为7~14个月(平均11.4个月),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跟腱再断裂,无腓肠神经支配区的感觉缺失,吻合后3个月AOFAS标准评分为95分,吻合后6个月为98分。说明跟腱微创吻合器能微创治疗急性跟腱断裂并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V—Y肌腱瓣+跖肌腱转位修复陈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对15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V—Y肌腱瓣+跖肌腱转位修复术。结果1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均获7个月~7年的随访,跟腱无再次断裂。根据Amer/Lindholm跟腱修复疗效标准:优11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3-3%。结论V—Y肌腱瓣+跖肌腱转位是修复陈旧跟腱断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背景:对于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年轻且运动水平较高的患者易出现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直接修复损伤韧带以及肌肉肌腱转位加强等传统重建方法会遗留内侧副韧带复合体松弛的情况。目的:探讨自体肌腱移植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效果。方法:对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47例采取修复重建方法治疗,在解剖修复内侧副韧带基础上游离移植自体半腱肌腱、骨-髌韧带-骨、腘绳肌腱重建内侧副韧带浅层。结果与结论:最终37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8个月。37例患者Lysholm评分、IKDC评分、Tegner最终随访评分、外翻应力位X射线片内侧关节间隙较健侧增宽的距离均较重建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按临床疗效评分为重建后优12例,良18例,中4例,差3例,优良率81%。结果证实,自体肌腱移植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效果良好,骨-髌韧带-骨及腘绳肌腱均是可供选择的移植物。  相似文献   

12.
背景:异体肌腱移植是目前修复肌腱缺损的理想方法,但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是其使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 目的:观察脱细胞处理的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移植修复兔跟腱缺损的疗效,以及其作为异种肌腱移植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将40只日本大白兔制作双后肢跟腱缺损实验动物模型后,随机均分为2组,脱细胞猪肌腱组用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修复,自体肌腱组用自体肌腱修复,术后用3-0肌腱线改良HEMI-KESSLER法进行端端原位吻合. 结果与结论:①移植后2周内,脱细胞猪肌腱组与自体肌腱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②两组移植后局部反应小,伤口一期愈合,屈踝功能恢复正常.③组织学检查均未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肌腱缝合处胶原纤维相互衔接.结果说明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能成功修复兔跟腱缺损,且具有组织相容性好、移植排斥反应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肌腱瓣成形术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经治疗及护理2,6例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8~12个月,平均9个月,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17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为96.15%。结论:加强闭合性跟腱断裂术后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背景:尽管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已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术中是否应该使用生物补片仍存在争议。目的:分析生物补片修补腹腔镜食管裂孔疝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11/2009-06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实施手术的57例食管裂孔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膈肌脚缝合+Nissen胃底折叠24例(对照组),单纯膈肌脚缝合+Nissen胃底折叠同时行补片加强33例(实验组)。对比分析使用补片和未使用补片的治疗结果。结果与结论: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患者满意度、症状控制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并未增加,同时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也未明显延长(P〉0.05)。短期随访结果说明补片加强修补食管裂孔疝是安全、有效的,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方骏 《中国临床康复》2011,(12):2209-2212
背景:近年来修复腹壁缺损的方法有了改进与创新,生物材料的应用使腹壁缺损的修复效果有所改观,明显降低了各种腹壁疝的复发和巨大缺损修复后腹壁疝的发生。目的:评价不同腹壁缺损修补材料临床应用的效果及修补后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以"腹壁缺损,修补,聚丙烯补片,硅胶膜,黏膜,移植,相容性"为中文关键词,"abnormal wall defect;repair;polypropylene patch,silica gel,mucous membrane,transplant,compatibility"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5-01/2010-10相关文章。纳入与创伤性腹壁修复材料学相关及不同修补材料在腹壁缺损中应用的文章。结果与结论:目前临床上用于修复腹壁缺损的材料比较多,曾经尝试过多种腹壁修复材料,主要有以下两类:生物性材料包括自体组织(如阔筋膜、肌皮瓣、自体真皮等)、同种异体组织(如羊膜、硬脑膜等)、异种异体组织(如猪心包膜、膈肌、牛腹膜等)。非生物性材料包括金属网织物(如银、铂合金、不锈钢等)、高分子化合物(如Malex,Teflon,Dacron等)。膨体聚四氟乙烯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腹壁修补材料,但其抗感染能力较差,一旦感染往往需要移去补片。因此寻找优良的生物、植物材料或自体、异体复合材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背景: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重建中移植物的选择迄今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异体肌腱材料应用于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效果。方法:经关节镜证实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患者15例,均使用山西省医用组织库提供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重建中尽量保留原后交叉韧带残迹,制备后交叉韧带胫骨及股骨隧道,引入修整后同种异体肌腱并挤压螺钉固定。结果与结论:重建后膝关节屈伸度较重建前明显改进(P〈0.01),重建前后抽屉试验2+程度4例,4+程度11例,重建后后抽屉试验阴性8膝,后抽屉试验1+有6例,2+有1例,膝关节伸直位、屈曲30°位内翻试验均为阴性,显示关节的后移程度及稳定性较重建前有明显改善。重建后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重建前明显提高(P〈0.01),随访期间未见膝关节排斥、感染等并发症。结果证实,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不损伤正常的自身结构,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无张力修补术(腹膜前修补)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0例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传统Bassini修补术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无张力修补术(腹膜前修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下床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无一例复发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膜前修补)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具有较大的优势,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熊勤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6):1254-1255,1257
目的比较传统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住院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修补术,治疗组80例:使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手术时间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住院时间短、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伤口无感染、成功率较高、复发率低等优点,符合腹股沟解剖和生理结构,为目前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背景:有实验证实外源性6-磷酸果糖能降低肌腱细胞Ⅰ型胶原的产生量,减轻肌腱术后粘连的形成。目的:观察6-磷酸果糖对肌腱术后粘连形成的影响。方法:取72只兔行中趾屈指肌腱切断吻合,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n=36),分别于腱鞘内注入6-磷酸果糖与生理盐水,术后4,8周后行肌腱粘连检测、生物力学测定、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术后1,2,4,8周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测定肌腱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术后4,8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肌腱缝合处光滑,屈趾肌腱滑动距离较长,肌腱滑动受限较轻(P〈0.05),但两组最大抗断裂载荷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扫描电镜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实验组胶原纤维排列整齐。实验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6-磷酸果糖能有效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肌腱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减轻粘连形成。  相似文献   

20.
背景:慢性根尖周炎症导致根尖周骨质破坏及缺损并不少见,若不能及时消除炎症终止骨吸收和牙龈组织的破坏,修复根尖周组织缺损,最终将导致牙丧失。脱细胞真皮基质和珊瑚羟基磷灰石在动物实验中常用于修复牙周损伤。目的:评价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与珊瑚羟基磷灰石两种材料联合修复根尖周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异体脱细胞基质与珊瑚羟基磷灰石联合修复根尖周组织缺损;对照组患者不植入任何材料。2组患者均行根尖切除及根尖倒充。修复后1周及6,12个月复诊,通过临床症状和×射线片检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修复1个月后,实验组患者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全部存活,因修整瘘管口周围炎性的肉芽组织导致的牙龈组织缺损已经愈合。在修复1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修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修复6个月后骨缺损区阴影基本消失,珊瑚羟基磷灰石颗粒间的透射影减小,出现有一定致密度的影像,提示有新骨长入;12个月后珊瑚羟基磷灰石颗粒密度已接近正常的骨组织密度,与正常骨组织之间有密度移行改变,逐渐与牙槽骨形成骨融合。异体脱细胞基质与珊瑚羟基磷灰石的生物相容性良好。提示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与珊瑚羟基磷灰石联合修复根尖周组织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