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背景:大量研究已证实与经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相比,劈三角肌入路修复肱骨近端骨折有较好的疗效,但其具体优越性目前尚无定论。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小切口劈三角肌入路与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修复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10至2014年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搜集有关劈三角肌入路与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修复肱骨近端骨折的各种对照研究,选择Neer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目测类比评分、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 评分作为 Meta分析的评价指标,采用RevMan 5.2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9篇文献,共721例患者,发表时间为2010到2014年,其中中文文献8篇,英文文文献1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相比,劈三角肌入路修复肱骨近端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小切口长度,提高Neer评分及Constant评分(P〈0.05),但两种手术入路方法在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目测类比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与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相比,劈三角肌入路修复肱骨近端骨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患者所在医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优先选择劈三角肌入路。  相似文献   

2.
背景:经典的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软组织损伤较大,钢板放置于外侧困难,多放置于肱骨前外侧,固定位置不是最理想。目的:探讨经肩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安全可行性。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骨科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114例,均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按不同入路分为肩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组和三角肌胸大肌问沟入路组各67例,比较两组手术创伤、骨折愈合、疗效及功能恢复(肩关节Constant评分)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完成至少8个月的随访。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比较,经肩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骨折均能如期愈合,肩关节的前屈、外展、抬肩活动以及上臂外侧皮肤的感觉功能均没有受影响,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经肩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可行又安全的。另外,依据Neer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估疗效,肩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组优良率达91%,明显高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的75%(P〈0.05)。因此可以将肩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作为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
背景:加拿大蒙特利尔学者Mutch等最近提出了一种新的肱骨大结节骨折形态学分型方法,将肱骨大结节骨折分为3种类型:撕脱型骨折、劈裂型骨折及压缩型骨折。 目的:比较传统钢板螺钉和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后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方法:对宜昌市夷陵医院骨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肱骨大结节患者按Mutch新分类方法分类,选择83例获得完整随访的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采用钢板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钢板螺钉组);60例采用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空心螺钉组)。采用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Constant and Murley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分析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及肩关节功能变化。结果与结论:8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所有患者均1年取出内固定物。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美国 肩肘外科医师评分、Constant and Murle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取出后16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Constant and Murley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空心螺钉组优于钢板螺钉组。提示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操作简单,创伤较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式,临床修复效果优于钢板螺钉置入内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采取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及外文PubMed、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发表的相关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各种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9篇,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比较Neer评分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4,95%CI:0.33~2.14,P=0.72),在ASES评分优良率方面无显著差异(OR=0.80,95%CI:0.26~2.44,P=0.69)。结论目前认为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对特定骨折类型各有利弊。对于高龄粉碎性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多数倾向于人工肱骨头置换。对于老年粉碎性的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现有文献中没有足够的对照试验证明人工肱骨头置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半肩或全肩关节置换治疗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在迅速消除患者疼痛、有效恢复关节功能等方面临床疗效较好。目的:分析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技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疗效分析。按Neer分型:其中,三部分骨折2例,四部分骨折10例。以X射线观察、Neer评分标准对半肩关节置换后肩关节功能进行临床评估。结果与结论:12例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6-48个月)。Neer评分:优10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2%。随访期X射线显示内假体位置良好,无关节周围骨折、神经损伤、感染、脱位和松动等并发症。说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半肩关节置换中须注意肩袖的有效修复和大、小结节的正确重建,结合置换后早期、规范的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易敏  钟刚  岑石强 《华西医学》2009,(5):1092-1093
目的:回顾性研究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肩关节的情况,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年至2007年2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肱骨头置换术治疗,术中修复关节囊和肩袖,术后随访5~38月,评价其肩关节功能。结果:采用半关节成形改良评分系统SSMH综合评分,优:5例,良:17例,可:5例,优良率:81.5%。肩关节活动:平均前屈上举:96°,外旋:36°,内旋至L2水平。X片示假体无松动断裂,位置良好。结论:对于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是有效治疗手段,能够最大限度恢复期肩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2006年5月至2011年9月6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49例获得随访。男17例,女32例;平均年龄66.5岁(24-83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3例、三部分骨折16例、四部分骨折10例。49例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36例(内固定组),其中二部分骨折23例、三部分骨折13例。采用肩关节置换治疗13例(关节置换组),其中三部分骨折3例、四部分骨折10例。术后参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平均为94min(70-150min),49例患者获得手术后平均18.6个月(12-32个月)随访,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按Neer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结果内固定组优13例、良1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6%;关节置换组优3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5%。结论年龄〈60岁,Neer分型属于二、三部分骨折患者,可以考虑选择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年龄〉60岁的四部分骨折可考虑选择肩关节置换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2月就诊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7例进行随访,年龄45~69岁,其中NeerⅡ型骨折试行手法复位失败3例,NeerⅢ型骨折23例,NeerⅣ型骨折11例。分别对术后8周骨折愈合率、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按Neer评分及Constant Murley绝对值标准评分两种评分方法进行。结果:37例患者术后8周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愈合率100%。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结果:优25例,良10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94.6%。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结果:优24例,良10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1.9%。结论:应用LCP治疗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均良好,是临床上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选择哪种方法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后再手术、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术后1,2年死亡率。方法:计算机检索2013年5月前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数据库。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2软件系统评价,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和髋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后再手术、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及死亡率。 结果与结论:6个随机对照试验(9篇文献)纳入研究,共1496个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内固定组术后2年内和2年以上再手术率均高于髋关节置换组(P〈0.00001)。与髋关节置换相比,内固定显著增加了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OR=8.79,95%CI(6.50-11.88),P〈0.00001]。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组和置换组术后1年内、2年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OR=0.85,95%CI(0.66-1.11),P=0.23;OR=0.88,95%CI(0.70-1.10), P=0.27]。提示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远期再手术率、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髋关节置换,两种治疗方法术后1年、2年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临床推荐采用髋关节置换修复老年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间接复位技术联合微创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法(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30例,采取传统固定术治疗;观察组30例,采取间接复位技术联合LPHP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出血量、VAS评分、Constant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Constant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30,6. 67%)明显低于对照组(8/30,26.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间接复位技术联合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明显的微创、安全优势,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传统固定术。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国内外有不少有关钢板内固定与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试验,但尚缺乏相关的系统评价。 目的:评价钢板内固定与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疗效。 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至2008年)、中国知网(1979年至2008年)、维普数据库(1989年至2008年)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1998年至2008年),其中中国知网包括中国期刊文献数据库、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硕博学位论文数据库;国外数据库PubMed(1966年至2008年)、EMbase(1980年至2008年)和Cochrane Library(2008年第4期)。不能获取的全文,则辅以手工检索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过刊资料库。收集钢板内固定与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按检索策略和资料收集方法,查到英文文献363篇,中文文献488篇,其中期刊文献401篇,会议论文集79篇,学位论文8篇。经阅读标题、摘要、全文后,最终12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统计学采用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20 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文章系统评价涉及锁定加压钢板、普通钢板内固定、小夹板及石膏外固定等方法。Meta分析结果显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优于普通钢板、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且并发症少。而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与石膏外固定或小夹板比较疗效差异尚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背景:关于锁骨骨折选择植入物内固定亦或保守治疗,目前尚存争议。目的:以Meta分析方法探讨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和保守治疗对锁骨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在PUBMED、EMBASE、OVID、Cochrane图书馆、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医学网中检索2000年1月到2013年12月有关锁骨骨折治疗方面的文献,按照特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对所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所需的原始数据,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研究,共57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锁骨骨折,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可以降低骨不连率[RR=0.16,95%CI(0.07,0.38),P〈0.000 1]、畸形愈合率[RR=0.15,95%CI(0.07,0.34),P〈0.000 01]、延迟愈合率[RR=0.20,95%CI(0.06,0.70),P=0.01]及治疗后1年残余疼痛发生率[RR=0.24,95%CI(0.12,0.51),P=0.000 2],可以提高Constant Score(CS)评分[MD=3.68,95%CI(1.61,5.76),P=0.000 5],然而尚不能认为内固定治疗可以降低神经并发症发生率[RR=0.63,95%CI(0.06,0.70),P=0.22]。提示在锁骨骨折的治疗方面,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由于所选文献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尚需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结论。故在临床上选择锁骨骨折治疗方法时,仍需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来决定。  相似文献   

13.
马遇伯 《中国临床康复》2014,(53):8542-8546
背景:老年髋关节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选择非常困难,内固定还是关节置换各有利弊,目前临床上比较内固定和关节置换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较为多见,有研究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是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首选。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差异。方法:选择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骨二科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7例,年龄65-87岁,按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31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3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固定入路。结果与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7例经切开复位内固定均获得成功。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相比,全髋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增高,Harris评分和目测类比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固定后卧床时间、内科并发症、髋部畸形率均减少(P〈0.05)。结果说明,全髋关节置换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8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常规组和治疗组,各54例.常规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内侧柱支撑重建.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治...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治疗粉碎性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效果良好,但在临床应用中容易发生内固定松动、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目的:分析微创注射型硫酸钙强化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1)与实验组(n=29)。对照组在微创技术下使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固定治疗,实验组在微创技术下使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固定治疗,并使用微创注射型硫酸钙进行注射强化。结果与结论:随访11-25个月,两组骨折均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Neer评分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位丢失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微创注射型硫酸钙强化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背景:锁定接骨板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钢板,可以改善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28-81岁,平均56.4岁。骨折类型采用Neer分类,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12例。内固定治疗采用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入路,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另外,检索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并发症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分析临床病例疗效与检索文献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获得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特点。结果与结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应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1例患者均得到13-49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9.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失效,临床愈合时间为8-16周。根据Constant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其中优11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可靠有效的方法。但也可发生螺钉松动、肱骨头坏死等相关并发症,因此,内固定治疗操作时应注意保护肱骨头血运,复位肱骨颈内侧骨折块并牢固固定,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内固定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7.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003年8月至2007年3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8例。根据Neer分类法,Ⅱ型9例,Ⅲ型22例,Ⅳ型7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患者平均随访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9周(7—12周)。按Constant评分标准,平均82分(45~95分),其中优24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6.84%。结论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LPHP具有操作方便,固定可靠,保护血供,利于关节囊和肩袖修复,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均作为内固定锁定钢板,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但目前尚不能肯定PHILOS和LPH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哪个更具优势?目的:探讨比较PHILOS和 LPHP这两种锁定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1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 LPHP 治疗组(n=27)和PHILOS治疗组(n=34)。均根据Neer分类,LPHP组二部分骨折7例,三部分骨折11例,四部分骨折9例;PHILOS组二部分骨折9例,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11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6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6个月),PHILOS组和LPHP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并发症比较,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PHILOS和LPH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随访1年时优良率分别为81.5%,82.4%;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满意率高等优点,两种锁定板目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治疗移位和不稳定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有效的切开复位内置物。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针对氨甲环酸药物能否安全有效地降低全髋关节置换的失血量和输血率一直是骨科医生争论的焦点。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氨甲环酸药物用于全髋关节置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1969年1月至2013年12月PubMed、Ovid、Elsevier、Cochrane library、CNKI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发表的有关氨甲环酸药物在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的相关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通过Meta分析比较氨甲环酸药物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失血量、总失血量、异体输血率及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并查阅所有检出文献及其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与结论:经过全面严格筛选,共纳入高质量(Jadad评分不少于3分)的随机对照研究19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氨甲环酸可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总失血量[WMD=-341.04,95%CI(-508.10,-173.97), P 〈0.001]、术中失血量[WMD=-63.26,95%CI(-111.33,-15.18), P=0.01]及术后失血量[WMD=-229.53,95%CI(-338.11,-120.94),P 〈0.0001],降低输血率[RR=0.45,95%CI(0.35,0.57), P〈0.0001],而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提示使用氨甲环酸能够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不增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王亚平  路通 《中国临床康复》2013,(52):8961-8966
背景:目前,内固定治疗逐渐成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首选治疗,而内固定置入方法和置入材料种类较多,那么哪种方法临床疗效最好呢?目的:对比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6例,根据自愿选择治疗方式,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置入治疗转子间骨折。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评分及X射线检查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折愈合。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患者切口小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但出血量及操作时间均高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长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Harris评分低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P〈0.05)。提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出血量少,且临床疗效好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患者,但长期疗效如何尚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