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亚平  路通 《中国临床康复》2013,(52):8961-8966
背景:目前,内固定治疗逐渐成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首选治疗,而内固定置入方法和置入材料种类较多,那么哪种方法临床疗效最好呢?目的:对比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6例,根据自愿选择治疗方式,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置入治疗转子间骨折。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评分及X射线检查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折愈合。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患者切口小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但出血量及操作时间均高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长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Harris评分低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P〈0.05)。提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出血量少,且临床疗效好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患者,但长期疗效如何尚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2.
林基 《中国临床康复》2010,(39):7381-7381
4股骨颈保留型人工髋关节置换42例:5年同一机构治疗者≥12个月结果随访 推荐理由:继往的人工髋关节置换切除股骨颈,将严重改变压应力系统和张应力系统之间的受力平衡。而保留股骨颈则保留了股骨颈健康骨结构,使假体应力沿股骨近端生理状况分布,亦可防止股骨近端骨质疏松导致假体松动。  相似文献   

3.
全股骨人工假体置换治疗复发性骨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春  甘林  屠重棋 《华西医学》2003,18(1):86-87
骨肉瘤属高度恶性肿瘤 ,由于其早期血行转移 ,术后复发机会较高 ,对于复发的病例一般均采用截肢术。本例患者一般状况好 ,第一次手术后行足量化疗 ,并坚持要求保肢治疗 ,故于 2 0 0 2年 1月在我院行全股骨人工假体置换重建术。1 资料患者 ,女 ,6 3岁 ,因左股骨骨肉瘤术后 10月 ,左大腿肿痛伴活动受限 1月入院。 10月前出现左大腿疼痛伴肿胀于当地医院就诊 ,诊断为“左股骨中上段骨肉瘤” ,行肿瘤局部切除自体腓骨、髂骨移植术 ,术后左长腿石膏托制动。术后化疗 3个疗程。术后 3个月去除石膏托固定 ,开始非负重功能锻练。术后 10个月出现左…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人工全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近端骨溶解问题。方法 对52例患者56髋进行随访,男性组26例28髋,女性组26例28髋,两组患者在年龄、所用假体、术前诊断方面采用匹配性研究。最短随访时间9个月,最长10年6个月。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的方法定量研究骨密度改变的规律。结果 52例(56髋)患者股骨近端均发生不同程度骨溶解,最早术后9个月,术后1-5年内骨溶解改变最明显,第6年呈减缓趋势。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骨溶解在男性以及女性患者中都存在,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中国临床康复》2010,(39):7377-7377
1股骨颈内侧径测量法术前选择股骨假体型号 2股骨峡部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作用 3高龄患者锥形股骨柄假体全髋置换后的中期疗效 4股骨颈保留型人工髋关节置换42例:5年同一机构治疗者≥12个月结果随访 5个体化股骨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71-4272
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修复的效果。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采取入院编号单双法将患者分为髓内钉组和置换组各40例,对所有髓内钉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所有置换组患者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髓内钉组相比明显较长,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与髓内钉组相比明显较短,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髓内钉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修复效果均较高,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选择合适方式治疗。  相似文献   

7.
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1985年8月至2003年8月我院共对35例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行肿瘤瘤段切除,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保肢术。其中骨肉瘤9例,骨巨细胞瘤9例,钵骨肉瘤5例,尤文氏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纤维肉瘤2例,转移癌3例。结果:35例患者中,5例失访,2例因肺部原发肿瘤死亡,6例因原发恶性骨肿瘤转移死亡,一2例因昂部复发而行前四分之一截肢术,1例因感染行假体翻修术;重建成功的20例患者无瘤生存,最长18年,最短6个月,平均6年,所有患者未发现假体松动或断裂。按Enneking骨骼肌肉肿瘤术后评估标准,平均评分24.6分,评分在24分以上者占65%。结论: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在冶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方面,不仅能保留患肢完整的外观形态,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上肢的功能,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高龄老人,由于死亡和髋内翻的高发生率,外国已经很少采用非手术治疗,现多主张对有条件的患者尽早手术治疗,以获得稳定的复位,牢固的内固定,使患者早日恢复患肢功能.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容易发生不稳定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治疗就更加困难,作者从2007年1月~2010年1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24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高龄老人,由于死亡和髋内翻的高发生率,外国已经很少采用非手术治疗,现多主张对有条件的患者尽早手术治疗,以获得稳定的复位,牢固的内固定,使患者早日恢复患肢功能。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0.
马遇伯 《中国临床康复》2014,(53):8542-8546
背景:老年髋关节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选择非常困难,内固定还是关节置换各有利弊,目前临床上比较内固定和关节置换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较为多见,有研究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是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首选。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差异。方法:选择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骨二科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7例,年龄65-87岁,按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31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3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固定入路。结果与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7例经切开复位内固定均获得成功。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相比,全髋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增高,Harris评分和目测类比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固定后卧床时间、内科并发症、髋部畸形率均减少(P〈0.05)。结果说明,全髋关节置换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多于对照组,卧床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和白介素-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虽会增加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但可减少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其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在较大样本量的前提下,比较国内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10-0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10-04)、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2010-04)及所有关于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假体关节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现并发症、髋关节残余疼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纳入7个临床对照研究,共624例高龄患者(>60岁).其中行全髋关节置换实验组32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对照组295例.Meta分析发现:①全髋关节置换组在疗效上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OR=2.88和95%可信区间为(1.84,4.49),P<0.05].②实验组手术时间上长于对照组[WMD=43.35和95%可信区间为(23.96,62.74),P<0.05].③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WMD=336.36和95%可信区间为(196.34,476.37),P<0.05].④两组术后出现并发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0.54和95%可信区间为(0.29,1.02),P>0.05].⑤实验组髋关节残余痛少于对照组[OR=0.30和95%可信区间为(0.18,0.50),P< 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较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更好的远期临床效果,尤其适用于原发髋关节疾病和较强活动能力者.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持续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应该谨慎.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少且质量不高,论证强度较弱,尚需开展和设计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做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谈晶  阮娜  杜杏利 《中国康复》2012,27(4):265-265
2000年1月~2010年9月我院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40例,均经CT、MRI检查确诊,随机分为2组各20例。①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3~65岁;病程3~485d;左侧15例,右侧5例。②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16~62岁;病程10~405d;左侧12例,右侧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观察组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①术前护理:医护人员术前充分介绍手术方法,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有研究认为对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有严重疏松且不能耐受关节置换的患者,髓内固定为首选;对于高龄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术前可行走,能耐受一次较大手术者可首选人工股骨头置换;而对骨折稳定、骨质疏松不严重、身体状况较好者也可选用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髋关节置换不同植入物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和人工髋关节组,其中动力髋螺钉组45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40例,人工髋关节组35例,对3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和治疗优良率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住院期间并发症也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和人工髋关节置换,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治愈率高等优点,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带自锁型髋关节的长柄股骨假体治疗股骨中上段肿瘤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510180)庞瑞华近10年来,由于以Enneking的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外科分期理论指导,以及手术前后化疗、放疗的发展,特别是人工假体的进步,使四肢骨肿瘤的保肢治疗得以取代传统的截...  相似文献   

16.
背景:股骨远端是原发性骨肿瘤的好发部位,目前大部分都选用保肢治疗。国内外有很多关于股骨远端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早期和中期功能及预后的报道,但对其长期功能及预后的报道尚少。 目的:探讨行国产型股骨远端肿瘤型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置换后患者的假体长期预后情况及肢体功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患者34例,均采用旋转铰链式人工假体置换。 结果与结论:3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62.4个月(11-126个月),末次随访23例患者生存,11例患者死亡;23例生存患者中7例发生与假体相关并发症:4例行翻修,3例行截肢。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67.6%;29例患者在置换后2年时行膝关节Enneking评分,总体平均分为19.3分(7-27分):优6例,良16例,中5例,差2例,患者假体功能总的优良率为75.9%。结果提示,旋转铰链式人工假体置换在治疗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中能获得满意的肢体功能和患者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回顾分析15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跛行基本消失,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完全消除,功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可从事正常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18.
全髋关节置换84例早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择2006-01/2008-04赣州市人民医院骨科进行全髋关节置换84例患者,男48例,女36例,年龄25-82岁。所用羟基磷灰石喷涂非骨水泥柄金属臼全髋由台湾联合公司提供。12例患者出现置换后早期并发症,平均年龄62岁。其中包括:呼吸衰竭1例,肺部感染4例,伤口感染1例,电解质紊乱2例,应激性溃疡1例,发生后脱位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肺栓塞1例。除肺栓塞患者因急性呼吸衰竭死亡外,其余经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无假体松动、断裂和下沉等并发症发生。经分析表明术前准各充分,术中操作仔细、规范,术后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是避免置换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股骨近段CT扫描与全髋关节置换的术前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做好全髋关节置换前假体型号预测的前提是对股骨近段的充分了解和精确测量,但X射线片仅提供一个平面图像,不能了解股骨近段横断面的情况,而股骨上段CT扫描可以提供更多信息。目的:观察股骨近段CT扫描在全髋关节置换前计划中的作用。方法:对61例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行股骨近端CT扫描,选取股骨小转子最突出处上方2cm股骨颈平面(T20)、股骨小转子最突出点处的股骨转子区平面(T0)和股骨干髓腔最狭窄处平面(N)的横断面CT影像。测量股骨颈平面髓腔长径、宽径、内侧径;小转子平面髓腔长径、内侧径;股骨峡部平面髓腔长径、宽径、皮质厚度。结果与结论:股骨颈T20长径40.8~63.3mm,平均(49.6±5.1)mm;T20宽径13.3~29.1mm,平均(22.4±3.4)mm;T20内侧径7.2~14.6mm,平均(10.6±1.6)mm。股骨转子区T0长径20.5~40.2mm,平均(28.7±4.4)mm;T0内侧径4.3~13.0mm,平均(8.1±1.7)mm。股骨峡部N长径8.2~22.4mm,平均(14.1±3.1)mm;N宽径6.1~17.9mm,平均(10.2±2.9)mm;N皮质厚度2.7~12.7mm,平均(7.5±1.8)mm。提示股骨近端CT扫描可以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和更精确的测量数据,对全髋关节置换前计划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出现感染、假体松动、假体磨损断裂、骨溶解、复发性脱位等并发症的数量逐渐增多,最终导致行全髋关节翻修。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进行翻修的原因和治疗措施。 方法:对33例患者全髋关节翻修的原因、假体选择、骨缺损处理及康复进行分析研究。其中髋臼有21例行普通金属杯加内衬置换、8例行大头臼杯置换、4例行聚乙烯臼杯置换。股骨柄有15例行普通柄(11例应用骨水泥固定)置换、18例行加长柄置换(9例应用骨水泥、6例为组合型柄)。 结果与结论:33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翻修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随访36.5个月;翻修后伤口愈合良好,假体固定可靠,未再次出现感染脱位患者;髋关节功能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Harris评分:翻修前平均为37.1分,翻修后平均为91.3分。中短期临床随访结果示,若翻修手术指征正确,骨缺损处理得当,翻修假体选择正确,行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翻修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