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背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主要为动力髋螺钉,Gamma钉和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3种,究竟何种内固定更为安全、有效、可靠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对比3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石河子市人民医院骨一科2007-10/2009-12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动力髋螺钉(DHS)组、Gamma钉组和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FNA)组。比较3组患者的内固定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9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PFNA组总有效率较DHS组和Gamma钉组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FNA组内固定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DHS组和Gamma钉组(P〈0.05),PFNA组骨痂出现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与DHS组和Gamma钉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FNA组内固定并发症明显低于DHS组和Gamma钉组(P〈0.05)。提示PFNA对骨折端的血循环影响小和骨质破坏少,固定更为牢靠,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三种不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99例的随机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主要为动力髋螺钉,Gamma钉和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3种,究竟何种内固定更为安全、有效、可靠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对比3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石河子市人民医院骨一科2007-10/2009-12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动力髋螺钉(DHS)组、Gamma钉组和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FNA)组。比较3组患者的内固定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9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PFNA组总有效率较DHS组和Gamma钉组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FNA组内固定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DHS组和Gamma钉组(P<0.05),PFNA组骨痂出现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与DHS组和Gamma钉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FNA组内固定并发症明显低于DHS组和Gamma钉组(P<0.05)。提示PFNA对骨折端的血循环影响小和骨质破坏少,固定更为牢靠,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植物有传统的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然而目前哪种内植物治疗方法较好仍存在争议。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3种内植物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转子间骨折的差别。结果与结论:①置入后1周、6个月、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优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P<0.0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优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②置入后3,6,12个月X射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情况: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优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P<0.0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优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提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操作简单、骨折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4.
徐厚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4,(35):5611-5615
背景:对于年轻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大部分内固定方法均能提供有效而坚固的固定;而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类型,何种内固定的疗效最佳尚在争论。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或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标准,最终140例146髋纳入研究,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70例(74髋),动力髋螺钉组70例(72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围手术期血红蛋白丢失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指标以评估疗效。结果与结论:1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相比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方面均更具优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在围手术期血红蛋白丢失、骨折愈合时间、术后Harris评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平均住院时间短、术后下地时间早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933-3935
对我院自2009年6月~2015年6月应用动力髋螺钉(DHS组)、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组)2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Ⅰ~Ⅳ型)共3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于骨质疏松患者,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其中DHS组20例,PFNA组19例。本组39例患者中,都获得随访。与DHS相比较,PFNA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愈合快,下地活动早。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DHS组83.9±5.4%,PFN-A组优良率86.7±5.8%。DHS与PFNA都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好方法,但是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系统对于不稳定型骨折难以牢固固定,而且加压造成肢体短缩,不宜使用。PFNA内固定系统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副发症少,对于老年伴骨质疏松性患者可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2例,其中40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32例采用传统的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DHS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PFN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均显著优于DHS组(P0.05),两组术后平均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DHS组总优良率分别为95.00%和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多枚空心针、动力髋螺钉(DHS)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对148例不同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内固定。结果148例随访时间3个月~8年,总优良率95.2%。结论多枚空心钉适用于Ⅰ~Ⅱ型及不能耐受较大手术者。DHS适用于Ⅰ、Ⅳ型骨折,较适宜于青壮年患者。PFN适用于Ⅰ~Ⅳ型骨折特别是老年骨质疏松较严重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3013年8月于郸城县人民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28例采用DHS内固定治疗(DHS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DHS组总优良率为78.57%,PFNA组总优良率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PFNA组。结论 PFNA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骨折愈合快及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理想内固定。 相似文献
9.
背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积极的内固定治疗已被大家认同,但具体选择何种固定方式,尚无明确标准。目的:比较应用解剖型髋动力锁定钢板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的意义。
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4年4月在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7例,分别接受解剖型髋动力锁定钢板(锁定钢板组)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防旋髓内钉组)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下地活动时间及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16-24个月,平均19个月。锁定钢板组和防旋髓内钉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均为11周左右,修复后2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但防旋髓内钉组患者下地活动时间及负重时间短于锁定钢板组(P <0.01)。有4例患者拟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因股骨转子纵裂、股骨髓腔狭小及股骨弧度较大而术中更改选择解剖型髋动力锁定钢板。随访过程中,锁定钢板组1例发生髋内翻,防旋髓内钉组1例因撞击伤再次发生骨折。结果提示两种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修复方式和植入物。 相似文献
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4年4月在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7例,分别接受解剖型髋动力锁定钢板(锁定钢板组)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防旋髓内钉组)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下地活动时间及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16-24个月,平均19个月。锁定钢板组和防旋髓内钉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均为11周左右,修复后2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但防旋髓内钉组患者下地活动时间及负重时间短于锁定钢板组(P <0.01)。有4例患者拟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因股骨转子纵裂、股骨髓腔狭小及股骨弧度较大而术中更改选择解剖型髋动力锁定钢板。随访过程中,锁定钢板组1例发生髋内翻,防旋髓内钉组1例因撞击伤再次发生骨折。结果提示两种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修复方式和植入物。 相似文献
10.
正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患者髋关节部位较易出现的一种骨折类型,尤其是合并有骨质疏松者更为多见,而年轻患者则多以高能量暴力性损伤为主[1-2]。动力髋螺钉在处理骨折远端时,因局部应力的相对集中而容易导致医源性骨折发生,同时因加压螺钉的切割作用引起股骨头及股骨的畸形愈合,尤其针对髓腔较细者,髓内钉存在置入困难[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技术具有力臂较短、可在微创下实施闭合复位、对组织创伤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临床上老年股骨转子间陈旧性骨折病例较少见,治疗方式上钢板固定系统、髓内固定系统、关节置换各有优缺点,暂无统一的意见。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老年陈旧性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湖南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收治的老年陈旧性转子间骨折患者16例,年龄58-72岁,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67.3岁,12例患者为摔伤,4例患者为交通意外受伤。内固定至受伤时间为4-25周,平均6.7周,施行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植骨,术中使用C型臂X 射线机检查复位内固定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复位内固定满意,伤口均一期愈合,如期拆线。随访6-32个月,按髋关节 Harris评分11例为优,4例为良,1例为中,优良率为94%。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提示对于老年陈旧性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良好的置入前准备后,施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配合植骨,为一种稳妥有效的修复方法,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2.
背景:有研究认为对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有严重疏松且不能耐受关节置换的患者,髓内固定为首选;对于高龄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术前可行走,能耐受一次较大手术者可首选人工股骨头置换;而对骨折稳定、骨质疏松不严重、身体状况较好者也可选用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髋关节置换不同植入物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和人工髋关节组,其中动力髋螺钉组45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40例,人工髋关节组35例,对3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和治疗优良率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住院期间并发症也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和人工髋关节置换,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治愈率高等优点,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严重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其抗旋转能力差,单单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容易失败.如内固定后出现股骨头塌陷、股骨颈短缩、小转子内侧失稳髋内翻、头颈旋转、头颈切割穿钉、钢板拨钉及钢板断裂等现象.故对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有一定的局限性.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置入内固定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96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实施内固定治疗,其中采用动力髋螺钉组48例,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组48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射线暴露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及内固定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对比评估.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后随访时间为18-36个月.动力髋螺钉组和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射线暴露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组内固定后髋关节评分(Harris评分)高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动力髋螺钉组内固定后并发症发生率(14%)显著高于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组(4%,P< 0.05).提示单纯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较多,失败率较高;而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能重建股骨后内侧结构,弥补动力髋螺钉的缺点和不足,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多采用早期内固定治疗,随着现代医学及内固定器材等相关科学的发展,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方式较多。然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式及内固定类型的选择临床上存在较多争议。目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与髓外固定的临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宣城中心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6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3组,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者31例,动力髋螺钉组者66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者49例。动力髋螺钉组和锁定加压钢板均属于髓外固定系统,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属于髓内固定系统。通过对比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及临床疗效,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预后的指导意义。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3年。与锁定加压钢板组及动力髋螺钉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的疗效优良率(94%)显著高于锁定加压钢板组(81%)及动力髋螺钉组(8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应用髓内及髓外固定系统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但髓内固定系统较髓外固定系统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患者内固定后疗效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背景: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有精确的定位装置,骨折手术置入时可采用小切口闭合复位,创伤小,对骨折端血运破坏少,符合骨折治疗的“BO”理论和微创手术原则。 目的:回顾分析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共纳入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70-86岁,平均77.3岁;骨折AO分型,31-A1型12例,31-A2型23例,31-A3型13例。均采用闭合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定期随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装置的位置,根据Harris评分评价治疗后髋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48例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所有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位置满意,无内固定物松动及脱出、固定失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显示,优31例,良14例,可3例,优良率为93.7%。提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内固定治疗逐渐成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首选治疗,而内固定置入方法和置入材料种类较多,那么哪种方法临床疗效最好呢?目的:对比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6例,根据自愿选择治疗方式,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置入治疗转子间骨折。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评分及X射线检查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折愈合。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患者切口小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但出血量及操作时间均高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长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Harris评分低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P〈0.05)。提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出血量少,且临床疗效好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患者,但长期疗效如何尚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7.
笔者总结了7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微创动力螺纹钉内固定术后护理经验。强调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重早期康复护理.有计划、有步骤指导功能锻炼,预防术后并发症,心理护理与生理护理并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朱永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4,(40):6507-6512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方法有很多,选择髓内还是髓外一直都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就生物力学而言,髓内固定较髓外固定更加具有优势,那么高龄 Evans Ⅴ型转子间骨折是否也是髓内固定更好一些呢? 目的:比较髓内与髓外内固定治疗高龄Evans 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武警沈阳总队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高龄Evans Ⅴ型转子间骨折患者47例,分别采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及动力髋螺钉系统髓外内固定方式置入治疗。 结果与结论:动力髋螺钉组平均随访12个月,加压交锁髓内钉组平均随访10个月。随访期内2组均达骨性愈合。置入内固定治疗后动力髋螺钉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交锁髓内钉组(P〈0.05);但在骨折愈合时间上抗旋髓内钉组明显短于动力髋螺钉组,且Harris评分显示交锁髓内钉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好于动力髋螺钉组(P 〈0.05)。髓外组主钉松动退出1例,钢板断裂1例;髓内组1例内固定螺钉松动1例。提示2种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短期内高龄Evans Ⅴ型转子间骨折,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髓内钉固定可使患者在不进行关节置换的前提下早期负重活动,髋关节功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背景:近年来微创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技术已成为修复下肢骨折尤其是下肢复杂型骨折一种可选择的方法,其优势就在于可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不破坏骨质的营养供应血管。但目前对于修复胫骨远端骨折采用何种方法仍没有统一标准。目的:对比观察微创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60例胫骨远端骨折的病例,其中35例接受微创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25例患者接受切开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通过对软组织进行评分来确定明确的手术时间,术中注意对骨折处软组织的保护并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内固定。内固定后指导患者积极的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临床随访,定期进行X射线复查。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患肢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胫骨功能恢复等指标对比两种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内固定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微创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组在治疗 A 型骨折的愈合时间方面与切开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组没有明显差异,B、C型骨折愈合时间优于后者。提示应用微创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胫骨骨折,尤其是胫骨远端复杂型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骨折愈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