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器官移植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和防治方法.方法:①回顾分析2005-05/2006-08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19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供者均为健康献肝者.供者、受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②术后1个月检测1次巨细胞病毒血清抗体,预防和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均采用静脉注射更昔洛韦.术后采用三联免疫抑制疗法,根据术后血药浓度及肝功能改变调整免疫抑制药物用量.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中巨细胞病毒抗体巨细胞病毒IgG、巨细胞病毒IgM.结果:19例受者中6例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均无临床症状,并全部治愈.结论:更昔洛韦能够有效治疗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积极预防、早期治疗肝移植术后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10%葡萄糖与更昔洛韦存在配伍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亭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580-7580
更昔洛韦通用名注射用更昔洛韦,为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适用于可能发生于有巨细胞病毒感染风险的器官移植受者的巨细胞病毒,治疗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发生的巨细胞病毒视网  相似文献   

3.
人巨细胞病毒(CMV)是导致免疫缺陷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一种重要的病毒;该病毒感染能引起肺部、胃肠道感染、视网膜炎等疾病,并可能与移植受者发生的急、慢性排斥反应有关:通过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化学因子和生长因子共同作用于移植物,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当前能治疗该病毒的药物很少,主要有核苷拟似物更昔洛韦、核苷酸拟似物西多福韦和焦磷酸盐拟似物膦甲酸钠。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背景:巨细胞病毒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除具有器官特异性损害外,也可增加移植物排斥危险,进一步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了解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特点、危险因素及目前常见防治手段十分重要.目的:就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进行综合分析.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87-01/2004-12有关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文章,检索词为"Kidney transplantation, CMV, infec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对资料进行初选,纳入标准:①有关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病因的研究.②有关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防治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文献评价:共收集98篇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研究,19篇符合要求被选为参考文献.其中5篇文章研究了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特征,6篇文章研究了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8篇文章研究了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防治问题.资料综合:①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特征: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由于巨细胞大量复制达到较高的病毒载量引起,移植肾提供了复制的理想场所.②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D /R-是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极高危险因素;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使用免疫抑制剂、肾移植手术时间均是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③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防治:避免感染、重视术前供受双方血清检测及筛选血制品是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结论:重视肾移植术前供受双方血清检测,慎重选择血制品是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调整免疫抑制剂,选用适当抗病毒治疗方法,不仅能有效抗巨细胞病毒感染,在防止急性排斥反应和肾功能损害方面也表现出其优异特性.  相似文献   

5.
学术背景: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常见并发症,病死率极高。目的:综述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和防治等研究进展。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9-01/2006-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infection post transplant,CMV,interstitial pneumonia,valacyclovir,ganciclovir"。同时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1-01/2006-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移植后感染,巨细胞病毒,间质性肺炎,万乃洛韦,更昔洛韦"。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和防治等研究进展中的应用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66篇相关文献,3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1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文献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35篇文献中,15篇涉及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诊断,16篇涉及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防治,4篇涉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资料综合:巨细胞病毒性间质性肺炎是移植后巨细胞病毒疾病的主要类型。没有特异性的临床和X射线表现可以将巨细胞病毒肺炎和其他条件病原体肺炎区别开来,只有从下呼吸道支气管灌注液、支气管镜活检或肺组织活检标本中检出巨细胞病毒,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才可以诊断巨细胞病毒肺炎。抗病毒药物可能会减少原发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发生。阿昔洛韦可以明显减少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延缓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起病时间,大剂量万乃洛韦可将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风险降低。结论: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降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发生率,提高移植后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移植受者术后巨细胞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02-07/2005-07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的患者20例,均知情同意。术后1个月内每周检测1次巨细胞病毒血清抗体,术后2~6个月每个月检测1次巨细胞病毒血清抗体,以后有感染症状时检测巨细胞病毒血清抗体。所有患者术后给予更昔洛韦0.5g静脉滴注,2次/d,维持2周;以后用阿昔洛韦800mg/d口服,维持3个月进行预防性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根据术后血药浓度及肝功能改变调整免疫抑制药物用量。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中巨细胞病毒抗体-巨细胞病毒IgG、巨细胞病毒IgM。巨细胞病毒血清抗体阳性者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血清抗体阳性合并组织器官受累者诊断为巨细胞病毒病。结果: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20例患者中3例血中巨细胞病毒IgM转化为阳性,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其中2例伴有呼吸系统症状及影像学改变,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性肺炎。3例巨细胞病毒感染病例中2例治愈,1例死于呼吸衰竭。巨细胞病毒感染率为15%(3/20),巨细胞病毒肺炎发病率为10%(2/20),病死率为5%(1/20)。结论:肝移植术后进行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预防性治疗,定时监测尽早发现巨细胞病毒感染,及时治疗,阻断其向巨细胞病毒病演变是降低巨细胞病毒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致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通过检测血CMVIgM、IgG、肝功能而确定42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致高胆红素血症,随机分为更昔洛韦组和治疗组,均常规给予补液、退黄、白蛋白处理,更昔洛韦组加用更昔洛韦。结果更昔洛韦组在黄疸消退方面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致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好,为较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胸部X线特点和治疗,以提高早期诊治效果。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证实的4例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者,动态观察其胸部X线表现。结果肺部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在术后10~12周,肺部X线变化快,主要表现为早期肺纹理增粗、增多、边缘模糊。随病变发展,肺内可见多发的渗出性病灶,单侧或双侧病变,重症可呈斑片状或大片状融合性模糊影。临床表现凶险,多出现呼吸窘迫。本组4例,经及时以更昔洛韦为主的抗病毒治疗后痊愈。结论胸部X线摄片是诊断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重要依据,对肾移植术后肺部CMV感染应及时应用以更昔洛韦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对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60例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更昔洛韦治疗前后血清TBIL、ALT、AKP、γ-GT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用更昔洛韦治疗后血清TBIL、ALT水平下降,肝脾回缩,所有指标的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未发现更昔洛韦的明显副作用,结论:正规应用更昔洛韦诱导、维持治疗,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总结分析北京友谊医院施行肾脏移植395例患者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措施。395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内常规接受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卡氏肺囊虫感染治疗中,24例移植后出现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现病毒血症时应用更昔洛韦/膦甲酸钠治疗。重症感染特如重症肺部感染时,立即减少甚至停用免疫抑制药物或逐步增加、减少免疫抑制药物的剂量,24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分析结果认为,移植前对受者进行相关危险性评估、移植后早期采取预防性治疗、加强临床流行病学检测,早诊断,采取个体化免疫抑制药物用药方案,能有效预防和对抗巨细胞病毒感染,在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和保护移植肾功能方面会发挥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提出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06年入我科治疗的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IT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痊愈,其中35例患儿未加用更昔洛韦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仅在冲击治疗后(5d内)血小板升至正常水平,且能稳定3个月;有7例因血小板计数上升较慢或不稳定,加用更昔洛韦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升至正常且稳定3个月;11例好转患儿冲击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仍未达正常水平,或血小板计数正常后在1月内又出现反复,在加用更昔洛韦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才达正常水平,但未稳定3个月,一旦遇到感染等诱因,血小板计数又可降至正常以下;5例进步患儿经上述所有治疗血小板计数虽仍不正常。但治疗3个月后,血小板计数有所上升,出血症状消失。结论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ITP患儿,绝大部分为隐性感染。以3岁以下居多,且有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的趋势。对于冲击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加用更昔洛韦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有效率占78.3%。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临床研究显示,骨髓移植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可阻碍血小板植入、出现表型异常的外周血白细胞,导致骨髓移植失败,这可能是由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直接影响了造血祖细胞所致。目的:观察更昔洛韦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脐血粒一巨噬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淋巴系祖细胞、多向造血祖细胞及巨核系祖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的影响及更昔洛韦对此的保护作用。设计:对比观察性实验。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对象:正常足月顺产新生儿脐血标本20例,每份10mL。由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提供,产妇对本实验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实验于2004-06/2006-12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采用脐血标本造血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计数100TCID50人巨细胞病毒-AD169感染粒-巨噬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淋巴系祖细胞、多向造血祖细胞及巨核系祖细胞后各祖细胞集落数,记录集落维持时间。用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集落细胞内人巨细胞病毒-AD169DNA。将7.5mg/L更昔洛韦作用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造血祖细胞,再分别计集落数、集落维持时间及集落细胞内人巨细胞病毒-AD169DNA。设正常培养的造血祖细胞为空白对照组,设与含灭活性人巨细胞病毒的正常造血祖细胞培养系统为灭活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①祖细胞集落数、祖细胞集落维持时间。②祖细胞集落细胞内人巨细胞病毒-AD169DNA。结果:①集落数和集落维持时间: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祖细胞集落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集落维持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集落细胞内检测到人巨细胞病毒-DNA的存在:更昔洛韦作用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祖细胞后,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祖细胞比?  相似文献   

13.
背景:有效预防和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重要因素。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危险因素。
  方法:应用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相关并发症研究的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文章选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极易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如肺部并发症、真菌性败血症、巨细胞病毒感染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结果与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易出现肺部并发症,而且死亡率较高,肺部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巨细胞病毒抗原血症相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菌性败血症病原菌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死亡率较高,应二级预防性和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更昔洛韦、膦甲酸钠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有效。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率较低,但在治疗过程也不容忽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对相关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接受更昔洛韦联合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70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联合口服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黄疸症状消退、血清抗CMV-IgM转阴、肝回缩、尿CMV-DNA转阴、脾回缩等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口服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通过采用相应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胡红星  邓素雄  郑克立  吴培根  邱江  李军 《新医学》2007,38(10):643-644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治疗水平。方法:对35例肾移植术后并发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35例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经检测外周血中巨细胞病毒抗原并结合临床症状及胸部X线摄片确诊。即予撤除免疫抑制剂,给予更昔洛韦、甲泼尼龙等治疗,同时予抗生素及抗真菌药预防细菌及真菌感染,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配合使用呼吸机。35例中治愈24例,好转4例,死亡7例,总有效率80%(28/35)。结论: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病情重、发展快,早期诊断、及时撤除免疫抑制剂,给予更昔洛韦、小剂量激素及加强支持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成功治疗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更昔洛韦可选择性抑制疱疹病毒的复制,对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及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等均有很强的抗病毒作用。作者对77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并与阿昔洛韦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77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更昔洛韦可选择性抑制疱疹病毒的复制,对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及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等均有很强的抗病毒作用.作者对77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并与阿昔洛韦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临床研究显示,骨髓移植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可阻碍血小板植入、出现表型异常的外周血白细胞,导致骨髓移植失败,这可能是由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直接影响了造血祖细胞所致.目的:观察更昔洛韦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脐血粒-巨噬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淋巴系祖细胞、多向造血祖细胞及巨核系祖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的影响及更昔洛韦对此的保护作用. 设计:对比观察性实验.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对象:正常足月顺产新生儿脐血标本20例,每份10 mL,由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提供,产妇对本实验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实验于2004-06/2006-12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采用脐血标本造血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计数100 TCID50人巨细胞病毒-AD169感染粒-巨噬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淋巴系祖细胞、多向造血祖细胞及巨核系祖细胞后各祖细胞集落数,记录集落维持时间.用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集落细胞内人巨细胞病毒-AD169DNA.将7.5 mg/L更昔洛韦作用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造血祖细胞,再分别计集落数、集落维持时间及集落细胞内人巨细胞病毒-AD169DNA.设正常培养的造血祖细胞为空白对照组,设与含灭活性人巨细胞病毒的正常造血祖细胞培养系统为灭活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①祖细胞集落数、祖细胞集落维持时间.②祖细胞集落细胞内人巨细胞病毒-AD169DNA. 结果:①集落数和集落维持时间: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祖细胞集落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 0.01),集落维持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 0.01).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集落细胞内检测到人巨细胞病毒-DNA的存在;更昔洛韦作用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祖细胞后,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祖细胞比较集落数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 ,集落维持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5).②集落增殖提高率: 粒-巨噬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淋巴系祖细胞、多向造血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分别为37.4%,74.2%,40.1%,67.4%,38.9%.③集落细胞内人巨细胞病毒-AD169DNA:荧光定量PCR显示更昔洛韦作用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祖细胞后核酸载量较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祖细胞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结论:人巨细胞病毒-AD169株在体外能明显抑制粒-巨噬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淋巴系祖细胞、多向造血祖细胞及巨核系祖细胞集落细胞的增殖;在体外更昔洛韦有抗人巨细胞病毒的活性,能促进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造血祖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更昔洛韦治疗婴儿黄疸型及胆汁淤积性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疗效,观察其副作用。方法将98例诊断为黄疸型及胆汁淤积性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肝脏肿大程度、荧光定量PCR检测尿CMV-DNA载量的变化,分别将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指标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治疗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下降的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更昔洛韦对肝脏回缩、降低ALT、AST、GGT、DBIL、IBIL及尿CMV-DNA载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副作用方面更昔洛韦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仅有少数患儿出现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低,且下降幅度小,停药后异常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更昔洛韦治疗黄疸型及胆汁淤积性巨细胞病毒肝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背景:肾移植后因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明显下降,易发生各种类型感染,其中以巨细胞病毒感染多见,且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早期准确的检测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目的:对肾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检测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多层次的探讨分析.方法:以电子检索的方式对CNKI数据库2002-01/2011-12有关肾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检测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肾移植(renal transplantation);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BK病毒(BK virus);疱疹病毒(herpes virus)”.巨细胞病毒是肾移植后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与肾移植后肺炎、肝炎、视网膜炎及肾移植后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结果与结论:肾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不断改进,检测方法较多,目前尚无一种理想的方法可以早期及时准确检测出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主要是将血清学检测、荧光免疫标记检测、抗原抗体检测以及基因检测进行相结合来检测诊断肾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尤其是巨细胞病毒晚期抗原(pp65)检测迅速发展,提高了巨细胞病毒感染检测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为临床诊断及预防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