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曹琳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7):583-585
目的 总结分析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要点,探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加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等方法 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2004年1月~2008年3月行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加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等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 本组138例患者,据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心理变化等制定系统科学的护理措施,在术前、术后、出院等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系统全面科学的专科护理可以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心理负担,缩短住院天数,提高临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腰腿痛常见的病因之一,早期多采用保守治疗,当保守治疗失败,就应考虑手术[1]。传统的手术治疗包括椎板切除、椎板开窗髓核摘除减压等。本科采用微创通道辅助下髓核摘除术治疗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传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摘除突出的髓核或椎间盘,手术破坏了脊柱的正常生理结构,使术后腰椎稳定性下降,腰椎退变加速,易引起顽固性的腰背痛,从而引起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及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本文总结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再手术治疗31例。初次手术治疗方式:胶原酶注射治疗6例,单纯腰间隙椎板开窗12例(包括MED髓核摘除5例,半椎板切除8例,全椎板切除5例)。再次手术方式:采用扩大开窗或半椎板切除4例,全椎板切除7例,对于腰椎不稳摘除髓核的同时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或横突间植骨19例。【结果】本组病例经过术后12-36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患者未再次发生腰腿痛的症状,椎间植骨均达到临床骨性融合,术前对比术后2周VAS评分及X线椎间隙的高度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2年对比术后2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仔细分析原因,采用正确的术式,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方法:经椎板间隙入路,通过特制的工作通道在内窥镜系统辅助下,实施开窗减压摘除突出髓核,探查神经根管。结果:完成手术50例,获得随访38例。其中优21例,良13例,优良率达89.5%。结论: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并保持了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等特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与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盐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两组患者均术后...  相似文献   

7.
背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何时下床活动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实验拟通过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早期的生物力学变化来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目的:观察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后疲劳载荷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3具新鲜猪脊柱标本,制成12个脊柱功能单位,随机分为A,B,C组,行单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后,在不同循环载荷压力(500~1000N,500~2000N,500~3000N)下行疲劳载荷实验。结果与结论:A,B组椎间盘高度、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应变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C组椎间盘高度和刚度的降低、应变的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循环载荷后3组间比较,椎间盘高度、应变、刚度的变化幅度均随载荷压力的增大而变大(P〈0.05)。结果说明髓核摘除后较大的载荷会破坏腰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尸体腰椎采用生物力学试验,研究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对腰椎矢状面稳定性的影响,对今后腰椎间盘术在临床中的改进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8月份经确诊且已出具死亡证明的4例新鲜尸体进行试验,纳入的4例尸体腰椎均在患者死亡后24 h内获取。采用生物力学实验观察不同负荷下标本因素和手术因素对位移的影响,比较不同负荷下各种手术方法的位移。结果 4个腰椎阶段均在生理应力范围内数据显示:单纯减压腰椎节段与正常椎间盘位移对比发现,单纯减压腰椎节段与正常椎间盘位移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数据显示,刮除软骨板与髓核摘除在递增负荷的情况下可提高水平位移的几率,刮除软骨板与髓核摘除位移与正常椎间盘发生位移的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成矢状面出现腰椎节段不平稳的主要因素为单节段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负荷增加,术中摘除椎间盘组织过多,从而影响腰椎矢状面失去稳定性。研究数据表明,单节段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在生理负荷范围内进行就不会出现腰椎节段矢状面不稳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破裂脱出、髓核低位游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46例腰椎间盘破裂脱出、髓核低位游离患者。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8年7个月,平均5年6个月,46例患者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优36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结论:腰椎间盘破裂脱出、髓核低位游离是一种非常特殊且严重的腰椎间盘脱出症,全面分析临床资料是正确诊断疾病的前提,单侧椎板开窗减压可以在不损伤神经的前提下彻底摘除脱出髓核,并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CT、MRI特征及其术式选择。【方法】对286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依据不同的临床分型和CT、MRI特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随访1~5年(平均2. 7年)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对不伴有椎管狭窄的患者选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有椎管狭窄者扩大椎间孔,充分减压。根据Nilai标准评定, 286例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达94%。【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为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其创伤小,不损害脊柱稳定性,术后功能恢复快;年龄与疗效有关, 60岁以上与60岁以下组的手术优良率差异有显著性(P<0. 05)。  相似文献   

11.
背景:脊柱的刚性固定融合是修复腰椎退变和不稳的传统方法,但是还存在相应的并发症,临床满意率不高。Waveflex是一种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半刚性固定系统,它能适当的维持节段间正常运动,保留及恢复受损髓核的功能,而且对临近节段无不利影响。目的:对后路Waveflex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弹性固定结合小开窗髓核摘除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短期疗效评价。方法: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其中弹性固定组34例行腰椎后路小开窗髓核摘除结合Waveflex弹性固定,髓核摘除组30例行单纯髓核摘除。随访分析患者疗效和并发症,定期进行腰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并复查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及MRI,测量相关指标。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后随访12-22个月。两组末次随访腰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动态固定组末次随访腰痛的缓解率优于较髓核摘除组(P〈0.05)。末次随访弹性固定组手术节段的活动范围小于治疗前,而椎间盘高度及MRI T1值大于治疗前(P〈0.05)。髓核摘除组末次随访和治疗前相比未发生明显变化。末次随访两组间比较,弹性固定组在控制手术节段过度随意移动、椎间高度及髓核修复上要优于髓核摘除组,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与髓核摘除组无明显差异。提示与单纯髓核摘除相比,Waveflex系统结合小开窗髓核摘除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且对手术节段稳定性及髓核修复有积极作用,近期不会导致邻近节段退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和经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经后路椎...  相似文献   

13.
背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何时下床活动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实验拟通过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早期的生物力学变化来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目的:观察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后疲劳载荷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3具新鲜猪脊柱标本,制成12个脊柱功能单位,随机分为A,B,C组,行单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后,在不同循环载荷压力(500~1000N,500~2000N,500~3000N)下行疲劳载荷实验。结果与结论:A,B组椎间盘高度、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应变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C组椎间盘高度和刚度的降低、应变的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循环载荷后3组间比较,椎间盘高度、应变、刚度的变化幅度均随载荷压力的增大而变大(P<0.05)。结果说明髓核摘除后较大的载荷会破坏腰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小切口小开窗并潜行扩大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点。方法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定位,开刀前在以C型臂透视再次确定手术节段,小切口椎板小开窗并潜行扩大摘除髓核。结果应用该方法对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手术,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优良率达97.8%。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目前较多,如果应用传统的切除椎板的方法,虽然暴露和减压很充分,但需要大量切除脊柱后部结构,极易造成术后腰椎不稳,术后并发症多,远期疗效欠佳,复发率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还需要再手术治疗。故笔者采用了小切口小开窗并潜行扩大术,仅仅破坏了脊柱后方韧带及椎板,又充分减压和彻底摘除了髓核组织,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可早期下床活动,术后功能恢复好,而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人工髓核植入对邻近节段腰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新鲜小牛腰椎脊柱标本8具,分别制备成正常组、腰椎髓核摘除组、人工髓核植入组模型,自体对照,分别记录髓核摘除后、人工髓核植入与正常组对腰椎邻近节段的应变及应力改变,以此评估其对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单纯髓核摘除术后病变节段上方相邻节段椎体的应变明显下降(P〈0.05);人工髓核植入后其相应部位的应变与正常相比仅有数值上的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核摘除后上位节段邻椎的椎体、椎间盘的应力均有增加,髓核植入后其应力基本恢复正常。结论人工髓核植入能有效维持上位相邻腰椎椎间盘、椎体的正常应力以及应变水平,维持脊柱正常的生物力学,延缓上位邻近椎体、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16.
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510-8511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有限骶棘肌剥离和椎板开窗法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26例,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26例经6~30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术后无腰椎滑脱发生。按Nakai疗效评定标准:优15例(57.7%),良8例(30.8%),可2例(7.7%),差1例(3.9%),88.5%的患者对手术疗效满意。结论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损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椎板间开窗、前入路椎体间开窗,半椎板切除,一推板切除并行髓核除四术式的远期疗效,对192例行不同方式腰椎间盘髓核除术患进行了远期疗效随访。方法:对1975-1999年上半年间行椎板间开窗术患82例,前入路椎体间开窗23例,半椎板切除术51例,全椎板切除术36例,术前及术后0.5-25a分别进行症状比较和功能测试。结果4组患术前在年龄结构、病变范围,症状方面的差异均无显性意义。术后,4组患两两之间在症状和体征方面的差异有显性意义,4组患主观感觉优良率分别96%、85%、54%、16%。结论四术式中椎板间开窗组的疗效最好,并发症最小,面全椎板切除组的疗效最差,腰椎不稳、肌萎缩和硬脊膜压迫、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前入路椎体间开窗组和半椎板切除的情况介于中间,本讨论了造成此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并与手术治疗进行比较。 方法:选择2000-01/2005-12在广西中医学院瑞康临床学院骨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86例,腰椎CT或MRI扫描结果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均自愿参加观察。①手术治疗612例。以开窗髓核摘除术、扩大开窗髓核摘除术、髓核摘除并椎管减压术、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髓核摘除并椎管减压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为主;部分做了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椎板切除并椎弓根内固定术、髓核摘除并部分椎体切除术及其他手术。②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974例。采用中西药物注射剂静脉滴注,内服非类固醇止痛药及中药以本院制剂活血止痛胶囊、驱风散寒胶囊、补肾舒筋胶囊(所有中药材均从本地药材公司购入),封闭、卧硬板床休息、牵引、手法治疗及局部烫疗等方法中的一种戡多种同时应用。疗程根据病变部位和程度具体制定。治疗后或术后3个月~2年回访为近期疗效;2年以上为远期疗效,远期疗效改为电话追访。疗效标准:①优:症状缓解,能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②良:症状部分缓解,不能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 结果:远期疗效电话追访时失访996例。手术及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比较:手术组患者近期疗效的优良率显著高于非手术组195.42%,72.9%(u=14.3333,P<0.01)],但手术组患者远期疗效的优良率与非手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92.65%,88.0%(u=0.4586,P>0.05)]。 结论:近期效果手术优于保守治疗,远期效果手术与保守治疗无明显差异,提示即使行手术治疗后,保守治疗措施及术后康复训练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手术辅以规则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随访10年以上的经腰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后给予规则的康复治疗及指导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为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法:筛选10年以前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且10年来一直进行随诊并居住在北京,病历及影像学资料完整,随访时能配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随访年限为26年,观察经腰椎板减压髓核摘除辅以规则康复训练10年以上的结果,影像学改变,测量突出间隙手术前与现在的椎间隙高度值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相邻的上下椎间隙的退行性变情况。结果:140例全椎板或部分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患者,112例患者可正常生活和工作,1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2~10年时因椎间盘突出复发行再次椎间盘手术,本组椎间隙平均降低(5.50&;#177;1.51)mm,15例患者出现邻近间隙的退行性变。结论:经腰椎管减压髓核摘除辅以康复训练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远期疗效良好;手术间隙出现狭窄的时间较早、程度较重,相邻间隙较少发生退行性变,脊柱的稳定性受影响较小;手术时应尽量保留椎小关节的完整性,并保留相对正常的髓核组织;规则的康复训练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技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对患者腰椎功能与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同期接受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两组患者腰椎功能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但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均能获得理想的腰椎功能改善效果,但前者较后者更具微创性,患者恢复更快更好,并发症少,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