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在脊髓型颈椎病(CSM)中对脊髓功能及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采用Dantec公司Keypoint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46例CSM患者行术前、术后正中神经及胫后神经的CSEP检查,记录N1、P1潜伏期,P1-N1峰间波幅值,根据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评分(JOA评分)情况将术前患者分为A、B2组,分析2组CSEP值的变化;其中24例根据手术前、后CSEP是否改善分为C、D2组,在术前、术后1周和6个月分别行JOA评分,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析判定CSEP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46例患者中38例(82.6%)术前CSEP异常;A、B2组患者在潜伏期和波幅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2组患者在术后1周的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6个月时已无明显差异。结论CSM患者术前CSEP大多数出现异常,但不能仅根据CSEP值来判断脊髓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术后CSEP波形出现改善者,预示近期临床症状恢复快,但对长期预后不能较好地衡量。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利用便携式步态分析仪(intelligent device for energy expenditure and physical activity, IDEEA)对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患者的步态参数变化及特点进行测量,量化评估系统康复训练对TKA患者的康复效果,并对康复治疗方案的改进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单侧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患者7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骨科术后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接受系统化康复训练。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2周进行西安大略及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膝关节活动度测量及步态分析。 结果:术后12周试验组患者在WOMAC评分、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手术侧肢体摆动强度、蹬地强度、跖屈强度、步速、步频、步长、步幅在行系统康复后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结论:术后12周系统康复可明显减轻TKA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下肢功能;IDEEA可客观评估TKA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步态参数,对康复治疗方案的改进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临床表现与磁共振(MR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量化值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65例CS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均行MRI及DTI检查,分析各组患者病变节段最狭窄层面脊髓MRI表现,及DTI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本征值(λ1值、λ2值、λ3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DC值、FA值及本征值与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组患者MRI T2WI高信号占比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χ2=35.033,P<0.05),中度组与轻度组MRI信号表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1,P>0.05);三组病变节段ADC值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F=40.042,P<0.05);FA值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145,P<0.05);三组病变节段λ1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骨密度变化与椎体变形及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01/06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住院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2例,分为骨密度正常组20例,骨密度降低组22例,所有病例测量颈椎侧位片C3.8的椎管椎体矢状径比、椎体变形指数,并作两组之间临床表现的比较.结果:两组比较,骨密度降低组颈椎(C_3, C_4, C_5, C_6)椎管矢状径比值较骨密度正常组显著降低(P<O.05或P<0.01),而颈椎(C_3, C_4, C_5, C_6)椎体变形指数在两组之间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骨密度降低组临床症状与体征阳性率显著高于骨密度正常组(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骨质疏松会导致椎体骨质增生,椎管狭窄,而骨密度降低患者临床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脊髓的扩散张量参数变化特点及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39例临床诊断明确的CSM患者(病例组),以21名无脊髓功能损害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颈椎MR检查及小FOV DTI,分别测量病例组C2~3水平、病变水平及对照组C2~3、C3~7水平FA值及平均扩散系数(MD)值,并对CSM患者进行JOA问卷调查。 结果 病例组脊髓受压水平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C3~7水平FA值(P<0.05),C3~7各水平FA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病变水平M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C3~7水平MD值(P<0.05)。病例组C3~4和C4~5水平FA值与JO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633,P=0.003;r=0.446,P<0.05)。 结论 CSM患者病变水平FA值明显减低,C3~5水平FA值随CSM患者临床症状的加重而减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重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后效果差的原因,分析后路手术治疗重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9月至2016年11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重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2例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采取的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50例,对照组给予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手术治疗,记录两组的治疗效果与颈椎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上,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92、7.114、4.552,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椎间高度分别为(4.92±1.51)mm和(4.26±1.32)mm,都明显低于术前的(3.72±0.42)mm和(3.78±0.93)mm (t值分别为10.495、6.114,P均〈0.05),在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椎间高度比对照组患者明显要高(t=4.52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JOA评分改善优良率分别为97.6%和84.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79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各发生咽喉疼痛1例,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相对于前路手术,后路手术治疗重型脊髓型颈椎病能减少对于患者的创伤,促进恢复椎间高度,改善颈椎功能,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周欣  韦民  王伟 《中国临床康复》2012,(35):6530-6534
背景:人工踝关节置换目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疗效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同,但目前的疗效评估多是通过各类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但对于踝关节置换后患者步态改变尚缺乏研究。目的:通过Kofoed评价系统及步态分析技术比较人工踝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前置换后踝关节功能的改善程度。方法:收集2007-09/2011-06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骨科进行人工踝关节置换的患者,对其置换前后行Kofoed评分及步态分析,并与1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观察置换前后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改变。结果与结论:人工踝关节置换后,Kofoed评分及步态参数步长、步速、患侧单腿支撑时间、双腿支撑时间、患侧踝关节、健侧踝关节、患侧髋关节、患侧膝关节、健侧膝关节行进中关节最大活动度出现明显改善(P〈0.05)。  相似文献   

8.
背景:人工踝关节置换目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疗效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同,但目前的疗效评估多是通过各类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但对于踝关节置换后患者步态改变尚缺乏研究。目的:通过Kofoed评价系统及步态分析技术比较人工踝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前置换后踝关节功能的改善程度。方法:收集2007-09/2011-06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骨科进行人工踝关节置换的患者,对其置换前后行Kofoed评分及步态分析,并与1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观察置换前后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改变。结果与结论:人工踝关节置换后,Kofoed评分及步态参数步长、步速、患侧单腿支撑时间、双腿支撑时间、患侧踝关节、健侧踝关节、患侧髋关节、患侧膝关节、健侧膝关节行进中关节最大活动度出现明显改善(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三维步态分析评价下肢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对照组同时辅以传统下肢步行训练,观察组则辅以下肢机器人训练。2组患者下肢训练时长均为每次30min,每周训练5d。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检测2组患者步态时间参数、时相参数、关节活动角度及地面反作用力大小等指标。 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下肢机器人辅助训练后,其步速[(59.34±12.20)cm/s]、步频[(89.39±13.80)次/分钟]、跨步长[(74.17±15.54)cm]提高,步宽[(18.69±3.16)cm]缩小;患侧支撑期百分比[(69.72±10.06)%]、健侧与患侧支撑期比值(1.07±0.11)、双支撑期百分比[(16.85±8.23)%]、髋关节最大活动度[(35.39±9.31)°]、膝关节最大活动度[(50.21±15.34)°]、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占体重百分比[(109.36±13.28)%]、患侧向前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占体重百分比[(6.95±1.98)%]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与传统步行训练比较,下肢机器人训练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步态特征差异,为糖尿病足和老年跌倒事件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老年糖尿病患者30例为糖尿病组,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35例为对照组.使用可穿戴步态分析系统记录受检者的步态参数,比较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的步态参数、糖尿病组与对照组不同性别的步态参数.将糖尿病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MI)是否...  相似文献   

11.
突出的颈椎间盘组织炎症反应机制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椎病发生中突出颈椎间盘组织的炎症反应机制及其在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和颈椎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临床收集了3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35个突出的颈椎间盘标本和3例成年人的7个正常颈椎间盘标本。将每个标本分为2份,1份作组织学检查,观察有无炎细胞浸润,1份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其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3种细胞因子含量。结果35例突出颈椎间盘中,18例(51%)在边缘区域有大量炎细胞浸润,其余17例(49%)未见炎细胞浸润,对照组也未见炎细胞浸润。生物化学测定结果表明,颈椎病组IL-1α,IL-6和TNF-α分别为(10.4±1.9),(7.7±2.1),(7.5±1.7)pg/g,有炎细胞浸润组分别为(10.6±2.2),(8.6±1.6),(8.0±1.6)pg/g,无炎细胞浸润组分别为(10.2±1.6),(6.7±2.6),(7.0±1.8)pg/g,对照组分别为(2.0±0.9),(1.2±1.0),(1.3±0.8)pg/g,3种细胞因子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1,t=11.3591,7.9510,9.3728)。炎细胞浸润组与无炎细胞浸润组3种细胞因子含量相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0.6120,2.6204,1.7394)。结论突出颈椎间盘组织具有炎症反应特性,并可能在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和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手术是终止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理进展,改善脊髓功能的重要措施,但如何选择最佳手术方式,减少并发症发生及提高临床疗效存在较大的争议。 目的:系统性回顾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评价单纯前入路、单纯后入路及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对患者颈椎曲率指数及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00年2月至2008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和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资料共148例,分为单纯前入路、单纯后入路及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手术组,评估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差异。 结果与结论:单纯后入路组患者治疗前颈椎曲率指数最高(P〈0.01)。一期后前联合入路组患者治疗后颈椎曲率指数最高(P〈0.01),而单纯前入路手术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曲率指数变化最为明显(P〈0.01)。治疗后3组患者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手术组患者JOA改善率与其他2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01)。3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和SF-36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与单纯前路和单纯后路治疗方式比较,一期颈椎后前联合入路的减压方式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时,具有更可靠和有效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6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采用颈前路减压并植骨内固定术,围术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骨性融合为82%~93%,其中23例为双手肌力得到明显改善,占34.33%,44例四肢肌肉麻木感及无力感明显缓解,占65.67%;术后64例为一期愈合,占95.52%,3例为二期愈合患者,占4.48%,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且进行积极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地保证手术的质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治疗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不治疗或治疗不当均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如痉挛性瘫痪及排尿、排便功能障碍等。鉴于CSM的病理改变,保守治疗难以解除脊髓压迫,如果没有手术禁忌,就应当认作是手术适应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手术精准性的提高,微创手术治疗CSM也取得了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1Subjectsandmethods1.1SubjectsTherewere9malesand3femalesinthisgroup.Agewerefrom42to74,averageagewas51.4.Allthecasesman-ifestedthatbilaterallowerlimbsprogressivenumbnessandasthenia,instabilityofgait;8casescombinedwithbilateralupperlimbsnumbnessandastheniaandfineactivityofhanddisable.Therewere9casesintermittentclaudications,5casesbackachesand3casesdefecationdisorder.8casessufferedAchillestendonhyperreflexia,ankleandkneeclonuspositiveandBabinski'ssignpositive.Ther…  相似文献   

16.
背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近年开展一项微创微型钛板置入颈椎管成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在保留颈椎重要结构的基础上对颈椎病实现脊髓减压。目的:对比分析微创微型钛板置入颈椎管成形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微创微型钛板置入颈椎管成形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3—36个月。末次随访患者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优良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轴性症状明显率微创颈椎管成形组明显低于单开门组(P〈0.05),颈曲指数丢失值微创颈椎管成形组显著低于单开门组(P〈0.05)。微创颈椎管成形组末次随访1例患者2枚钛钉轻微松动,患者无异常症状。单开门组治疗中6例开门时出现铰链侧断裂,将断裂椎板切除,脊髓表面覆盖人工硬脊膜加以保护。结果表明,微创颈椎管成形组与单开门组相比在脊髓功能恢复方面疗效无差别,但治疗后并发症远低于单开门组。  相似文献   

17.
卢静  孙红霞  任静  郑圣鼐 《全科护理》2010,8(28):2543-2545
[目的]总结脊髓型颈椎病病人行前路减压、钢板椎间融合器(PCB)内固定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72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人行前路减压PCB内固定,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手术,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和消失,日本矫形外科学学会(JOA)评分提高;植骨均骨性融合,椎体高度和曲度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加强脊髓型颈椎病病人行前路减压PCB内固定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3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21例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B组18例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对3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的颈椎病评定标准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有效率均达到90%以上,但B组疗效略优于A组。结论:后路椎管成形术尤其适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椎管狭窄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脊髓型颈椎病痛人的日常护理,包括生活习惯、选择合适枕头、饮食、坚持体育锻炼;并阐述了脊髓型颈椎病痛人的围术期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单纯前入路与后入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MCSM)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40例 MCSM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前路组70例和后路组70例。前路组给予单纯前入路手术治疗,后路组给予后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状况、日本骨科协会评估(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症状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前路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后路组,其治疗后 JOA 评分显著高于后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经过治疗后,两组 VAS 评分及 NDI 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后路组 NDI 显著低于前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均显著提高,后路组在活力、情绪角色与心理卫生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前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单纯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治疗 MCSM 各有优势,临床上需要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以达到较好的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