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化脓性脊柱感染(PSI)、结核性脊柱感染(TSI)和布氏杆菌性脊柱感染(BSI)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从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9例原发性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SI组入院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高于TSI组与BSI组,PSI组白细胞计数高于BSI组;TSI组较PSI组起病时间时间长,红细胞沉降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脊柱感染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颈或背部疼痛69例(87.3%),其次为发热或寒颤39例(49.4%)。PSI组出现发热或寒颤症状的患者比例高于T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3组中最常累及的部位均为腰骶部,分别为28例(87.5%)、16例(57.1%)和16例(84.2%)。然而,颈胸段受累在TSI组较PSI组中更为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TSI组出现椎旁脓肿和腰大肌脓肿的比例高于PSI组和B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出现发热或寒颤、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大幅升高,起病急提示PS...  相似文献   

2.
切口感染是脊柱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不但影响手术效果,而且可给病人带来严重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危及生命。特别是脊柱器械矫形固定手术,由于切口大、显露广、手术时间长、大量金属内固定物或移植骨的置入,使手术感染的机会增加,因而如何防止脊柱手术感染是脊柱外科必须重视的课题。我院1997年6月-2003年12月共行脊柱手术1093例,病人无一例手术切口化脓性感染。现将防治及护理体会同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薛镜  宋跃明  刘浩 《华西医学》2014,(4):685-68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3月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患者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21~64岁,平均44.6岁。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清创,保留原有内固定,并采用负压封闭引流的治疗方式。结果患者经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1~3次,平均2.1次,每次3~7d;所有患者接受6~38个月的随访,平均18个月,伤口均愈合,无腰痛、切口疼痛、红肿、渗出及窦道形成等;再次行影像学检查未见骨质破坏;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明显下降或降至正常。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是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椎疾患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8例胸腰椎疾患行脊柱内固定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患者进行内固定物取出、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抗感染等治疗。结果18例患者随访12—28个月,均无窦道再形成,2例除腰部残留轻微疼痛外,其他病理性疼痛消失,X线片及ESR、CRP均正常。术前及术中脓液取样行细菌培养,培养时间延长至7d以上,其中10例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3例微球菌、2例粪链球菌、3例无菌生长。结论脊柱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由致病菌弱细菌所引起,发展慢且较局限。通过内固定物取出、病灶清除、持续灌洗引流、抗感染等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患者进行外科治疗时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骨科行脊柱后内固定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的27例患者采用手术清创及双套管置管冲洗灌注引流,同时行抗生素治疗,对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8 d,所有患者在相应的外科处理和抗生素治疗后伤口均未出现窦道和不愈合.结论 伤口清创、双套管冲洗引流同时配合药物治疗是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后体位护理、管道护理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细致的出院指导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7.
糖尿病皮肤化脓性感染与消渴兼证"疖、痈"及其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人由于糖代谢紊乱和血管神经病变等因素,减低了白细胞趋化、吞噬功能,降低了皮肤防卫机制,合并皮肤感染的发生率高且病情严重,约20%患者曾有皮肤化脓性感染。临床上以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居多,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痈、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丹毒,真菌感染引起的外阴炎、龟头炎、甲沟炎、手足癣,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带状疱疹等。本文重点介绍糖尿病患者由于细菌引起的皮肤感染。糖尿病患者易患疖、痈等化脓性感染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高血糖引起的皮肤代谢异常、营养障碍及防御功能和组织修复能力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是脊柱外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功能恢复,治疗非常棘手。有研究报道普通脊柱手术感染率不超过3%,但是在使用内固定后,感染发生率则升高到12%。目前随着内固定或假体植入在脊柱外科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手术部位术后感染的病例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9.
背景:胸腰椎内固定后感染临床上并不罕见,一旦发生后果十分严重。在治疗感染时,是否取出内固定还存在争议。
  目的:探讨保留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术后感染的安全性。
  方法: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共进行胸腰椎内固定手术358例,术后发生早期和晚期感染共13例,男5例,女8例;平均年龄54.5岁(31-65岁)。患者经过积极清创、引流和抗感染治疗,观察治疗后伤口愈合情况,并对比分析清创引流术前、术后6个月的血液分析结果、血沉、C-反应蛋白和目测类比评分结果。
  结果与结论:13例患者感染发生时间为内固定后1-13个月。经过及时诊断和彻底的病灶清除、冲洗引流、抗感染治疗,除对1例内固定后5个月感染的T12骨折患者取出内固定物外,其余12例患者在保留内固定的情况下治愈感染。随访时间8-40个月,无复发病例。清创引流术前与术后6个月血液分析结果、血沉、C-反应蛋白和腰痛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提示胸腰椎内固定后感染后应及时明确诊断,尽早手术治疗。经过彻底的病灶清除、冲洗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多数患者可以很快缓解症状,保留内固定的情况下,治愈感染。  相似文献   

10.
总结24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病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的护理,包括负压吸引方面护理、心理护理和营养支持指导等。认为脊柱内固定术后使用VSD治疗的过程保持有效负压吸引极为重要,对负压值的正确控制、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等综合措施对病人的康复起到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胶东半岛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内感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东半岛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感染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胶东半岛地区7家医院住院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标本来源及耐药情况。结果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 106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 313株,占62.3%,主要来自神经内科、ICU、烧伤科、神经外科、皮肤科、呼吸科;痰标本和创面分泌物标本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标本来源,分别占63.7%和24.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达60%以上,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医院内分布广泛,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及时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有助于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实施监控措施后效果的评价,探讨如何更好的控制感染。方法2008年8月至2010年9月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共164例患者,分析其可能引起感染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等监控措施,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相应的监控措施后ICU患者的MRSA感染率较实施监控措施前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感染实施干预措施后ICU环境院感监测MRSA检出率较之前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ICU实施消毒隔离等监控措施的能有效减低MRSA感染,并可以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3.
7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006年本院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影响因素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本院被确诊为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分析其中金葡菌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并将非金葡菌医院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Kirbv—Bauer琼脂扩散测定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原发疾病、所在病区、诊疗经过、诱发因素等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本院共有金葡菌培养阳性标本495例次.确诊为医院感染者96例次,其中91例次(76例患者)病史资料完整,非金葡菌医院感染354例次。76例中死亡20例.占2006年本院金葡菌医院感染者的26.32%。性别、年龄对金葡菌医院感染的发生无显著影响,而金葡菌医院感染发病最多的病区为神经外科,占30.77%(28例次/91例次)。下呼吸道标本培养金葡萄阳性者占所有金葡菌医院感染者的79.16%。诱发金葡菌医院感染的因素为手术、留置导尿、深静脉穿刺等侵入性操作。金葡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98.90%。结论:2006年本院金葡菌医院感染以神经系统疾病住院患者高发,可能与其原发病重、一般情况差有关.金葡菌感染以呼吸道为主,最主要的诱发因素为手术.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该院血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特点、耐药性及基因分型。方法通过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分离出的102株血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同时经PCR测定耐药基因分型。结果临床分布特点:年龄分布以70~80岁最多,占29.41%;其次为50~60岁,占15.69%。科室分布:重症监护病房(ICU)最多,占29.41%;其次为血液透析室,占21.57%。耐药情况: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占94.12%;其次为克林霉素,占66.67%;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均100.00%敏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利福平、环丙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P0.05)。基因分型:erm基因携带率100.00%;MRSA中ermA基因12株,ermA+ermC基因28株;MSSA中ermB基因38株,ermC基因24株;诱导型耐药株中ermC基因占77.27%。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以老年(特别是高龄)人群比较常见,ICU较常见;MRSA检出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中erm基因携带率高,MRSA中以ermA基因常见,MSSA中ermB基因居多,MRSA大部分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建议选择万古霉素、替加环素等敏感度高的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血流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规范留取血标本后血培养阳性是诊断菌血症的金标准。临床诊断MRSA血流感染后应注意寻找可能的原发感染源和迁徙感染灶,及时处理原发感染灶和转移性感染灶是MRSA血流感染治疗成功的前提与基础。指南推荐万古霉素和达托霉素是治疗MRSA血流感染的一线抗生素,而利奈唑胺可作为万古霉素耐药或合并肾功能不全MRSA血流感染患者补救性治疗。系统回顾MRSA血流感染若干热点问题,关注感染来源和去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危险的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对各科室送检标本实施MRSA菌株分离,然后采用1∶1成组病例对照选取非医院MRSA感染患者60例,并与60例医院MRSA感染患者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研究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住院时间长、抗生素使用超过2种、广谱抗菌药使用时间超过7 d、侵入性操作超过2项等因素与医院MRSA感染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院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超过2项、广谱抗菌药使用时间超过7 d和抗生素使用超过2种。结论侵入性操作、长时间住院、光谱抗菌药长时间使用和抗菌药的不合理应用是医院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马玲  叶扬  张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2):225-226,229
目的探讨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VITEK-2细菌鉴定及药敏系统,对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该院临床科室送检的分泌物、痰液、血液等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SAU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其结果采用WHONET5.5和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SAU 315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4株,检出率为20.3%。315株SAU的临床标本类型分布中,以分泌物最多,占53.7%,其次为痰液占15.2%。临床科室分布中,以骨科、皮肤科最多,分别占26.0%,其次为肾病科占14.0%。除红霉素、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及利奈唑胺外,MR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的菌株,其敏感率均为100%。结论 SAU耐药现状严重,应及时了解SAU感染的分布特征,加强其耐药性监测,规范临床用药,有效控制其感染与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