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骨髓是间充质干细胞的主要来源,但骨髓中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和质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因此,寻找一种新的干细胞来源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离研究了一种新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人绒毛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将胎盘冲洗干净后,分离出脐带和羊膜组织,将剩余的胎盘组织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通过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检测细胞是否来源于绒毛膜,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方式,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及干细胞标记,使用不同的诱导分化培养基检测其多向分化的能力。将该细胞与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清γ-干扰素的水平。结果与结论: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证明所得到的细胞来源于绒毛膜,这种绒毛膜来源的细胞生长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表达常见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CD90、CD73、CD105、CD44,不表达CD45,CD11b和CD34。同时,细胞也表达Nestin和Sox-2。在不同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状态下,细胞可向成骨、成脂方向分化。这些结果证明所得到的细胞为人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这些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能抑制植物血凝素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γ-干扰素。可见绒毛膜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和传统的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人胎盘绒毛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髓是间充质干细胞的主要来源,但骨髓中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和质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因此,寻找一种新的干细胞来源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离研究了一种新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人绒毛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将胎盘冲洗干净后,分离出脐带和羊膜组织,将剩余的胎盘组织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通过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检测细胞是否来源于绒毛膜,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方式,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及干细胞标记,使用不同的诱导分化培养基检测其多向分化的能力.将该细胞与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清γ-干扰素的水平.结果与结论: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证明所得到的细胞来源于绒毛膜,这种绒毛膜来源的细胞生长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表达常见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CD90、CD73、CD105、CD44,不表达CD45,CD11b和CD34.同时,细胞也表达Nestin和Sox-2.在不同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状态下,细胞可向成骨、成脂方向分化.这些结果证明所得到的细胞为人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这些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能抑制植物血凝素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γ-干扰素.可见绒毛膜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和传统的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具有来源充足、免疫原性低、病毒污染率较低,且无社会伦理争议等方面的优点,使其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胎盘组织不但包括来自母体的绒毛膜组织、羊膜组织,还包括来自母体的底蜕膜组织,但底蜕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我们使用酶消化法分离底蜕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STR)检测细胞是否均来源于母体组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方式,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表型,使用不同的诱导分化培养基检测其多向分化的能力。然后将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细胞与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清γ-干扰素的水平。结果表明: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证明所得到的细胞均来源于母体组织,底蜕膜细胞生长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表达常见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CD90、CD73、CD105、CD44,不表达CD45,CD11b和CD34。在不同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状态下,细胞均可向成骨、成脂和成软骨方向分化。结论:从胎盘底蜕膜获得的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特征,是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能抑制植物血凝素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γ-干扰素,这使得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个母亲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的重要来源,能安全的用于治疗母亲的免疫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4.
由于组织来源和增殖能力的优势,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相比,脐带和胎盘来源的MSC更具有临床应用前景,但脐带和胎盘来源MSC的生物学特性是否有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比较人脐带、胎盘绒毛膜来源MSC的生物学特性。将胎盘、脐带冲洗干净后,通过酶消化法分离脐带、胎盘来源的MSC。通过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STR)检测细胞是否均来源于胎儿组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使用不同的诱导分化培养液检测其多向分化的能力。将MSC与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清γ-干扰素的水平。结果表明,STR分析证实所得到的细胞均来源于胎儿组织,这两种细胞生长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表达常见的MSC表面标记CD90、CD73、CD105、CD44,不表达CD45,CD11b和CD34;在不同的条件培养液培养下,细胞均可向成骨、成脂方向分化,但在成脂分化方面,绒毛膜来源MSC能形成更大的脂滴。结论:所得到的细胞均为MSC,均能抑制植物血凝素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γ-干扰素,且绒毛膜来源的MSC具有更强的抑制能力。这使得绒毛膜来源的MSC在治疗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方面可能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背景:脐血中含丰富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作为组织工程中一种新的种子细胞来源。目的:应用两种培养基体外培养、扩增、分离纯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比较其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无菌条件下采取40份足月顺产的脐血,肝素抗凝。应用Ficol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核细胞,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0份用MesenGro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20份用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对比两组梭形的间充质干细胞出现时间、细胞集落出现时间、培养时间、原代细胞数量。选用生长情况良好的原代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MesenGro组梭形的间充质干细胞平均出现时间、细胞集落平均出现时间、原代细胞平均培养时间、原代细胞平均数量为均优于DMEM组(P 〈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培养的细胞强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CD73和CD105,阳性率99.1%,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CD45和CD34,阴性率99.3%。结果提示在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形态、生长速度和培养时间诸方面,MesenGro 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均优于DMEM培养基。选用MesenGro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可以更纯、更快、更好地从脐血中培养出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的细胞。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主要探讨长期体外培养的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各项生物学活性和免疫调节功能的变化。显微镜检观察比较第3代和第9代胎盘绒毛膜的形态,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它们的免疫表型。把第3代和第9代CV-MSC与PHA活化的PBMNC共培养,EusA方法检测其IFN-γ的分泌水平。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CV.MSC细胞中COX-2,HGF和HLA-G的表达。结果显示:经过长期传代后,虽然CV-MSC的基本细胞形态和大部分表面标记如CD31,CD34,CD44,CD45,CD62L,CD73,CD90,CD105,CD117,CDl51,CD235a,CD271和HIJA-DR等都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其表面CIM9d表达明显上调,长期传代后其免疫调节功能明显下降,免疫调节相关的分子COX-2和HGF的表达也略有下调,而HLA-G表达并未明显的变化。结论:长期体外扩增改变CV-MSC的CD49d的表达,并降低CV-MSC的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背景:以往研究证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可以向骨、软骨、肌肉、脂肪等间充质细胞分化。目的:探讨体外诱导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抗原,用含体积分数为2%胎牛血清以及20μg/L表皮生长因条件培养基诱导,诱导后细胞通过表皮细胞标志物CK19以及CK10染色鉴定。结果与结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CD105阳性,CD34、CD45、CD106以及HLA-DR阴性。诱后细胞形态明显改变,表皮细胞标志物CK19以及CK10免疫荧光染色阳性,提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具有分化为皮细胞的能力,可以作为皮肤组织工程和干细胞研究的一种有效来源。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和扩增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化的方法。CM-DiI作为荧光标记物稳定、可靠、标记率高、标记简便。 目的:建立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标记的方法。 方法:取2只体质量50-100 g雄性SD大鼠,无菌条件下采集双侧股骨、胫骨骨髓,用全骨髓贴壁分离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出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及时、反复传代对细胞进行扩增纯化,在体外用荧光活性染料CM-DiI标记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作为供体细胞来源。 结果与结论:用全骨髓贴壁分离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两种方法均能成功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流式细胞仪分析,培养出的细胞CD34阳性率为17.5%,CD44阳性率为97.9%、CD90阳性率为91%,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一致。但培养出的细胞数量全骨髓贴壁分离法明显多于密度梯度离心法,两种方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无明显差异。CM-DiI能够成功荧光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CM-DiI作为荧光标记物稳定、可靠、标记率高、标记简便。  相似文献   

9.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且能够多向分化的干细胞。脐带属于胚胎外组织,是胎儿分娩后的废弃物,来源广泛,无伦理学限制,因此有望作为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第一选择。目的: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冻存复苏前后细胞表面分子CD29、CD44、CD49e、CD73、CD90、CD34、CD45、CD271标志变化情况。方法:通过从人的脐带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分别观察原代细胞、P4、P8代细胞和冻存复苏后P2、P4、P8代细胞形态;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原代细胞、P4、P8代细胞和冻存复苏后P2、P4、P8代细胞表面分子标志CD29、CD44、CD49e、CD73、CD90、CD34、CD45、CD271。结果与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冻存前与原代复苏后不同代数下细胞均表现出相同的表型,CD29、CD44、CD49e、CD73、CD90阳性,CD34、CD45、CD271阴性,提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原代低温冻存复苏后细胞表面标志性分子无变化。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脂肪组织中也存在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类似的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组织可以从美容吸脂中获得,来源丰富,取材方便,蕴藏着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目的: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用离心的方法获得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行贴壁培养.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结果与结论:采用消化、离心分离获得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大小较为均匀,呈梭形或星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生长曲线测定表明接后第5天细胞进入指数增生期,至第9天后数量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超过90%细胞为CD29、CD45和CD105阳性.提示体外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稳定,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1.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体外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干细胞。 目的:观察不同代次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能力及诱导成神经球的潜力。 方法:取SD大鼠脂肪体外分离培养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传代扩增,分别在P3、P6、P10、P20时观察其形态学变化、测定增殖速度。流式细胞仪检测定不同代次细胞表型及细胞周期。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神经球,计数成神经球率。 结果与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呈长梭形,不同代次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均具有很强的体外增殖能力;除P3细胞其他代次细胞均高表达CD29、CD44、CD73,低表达CD45、CD34。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P3为93.4%、P6为92.7%、P10为92.4%、P20为86.0%。P6、P10诱导成神经球率均显著高于P20(P〈0.05),P3细胞较难诱导成神经球。提示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扩增代数,以便在获得足够纯度细胞的同时保留细胞最佳的分化潜力。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发现,脂肪源干细胞具有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一样的贴壁和形成成纤维样克隆特性,并具有向骨、脂肪、软骨等多系分化的能力。 目的:比较C57小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方法:在无菌的条件下分别从C57小鼠的脂肪和骨髓中获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并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进行细胞形态、表面标记、生长动力学分化潜能测定和Notch信号相关基因的检测。 结果与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相似,第3代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表达CD29、CD105、Sca-1,不表达CD34、CD133,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还表达CD45;生长曲线和细胞克隆分析显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快;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可向成骨、成脂、成软骨诱导分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更易向成骨诱导;Notch 相关基因检测显示脂肪源干细胞的 Jagged-1表达水平明显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低,而 Hes-1的表达水平脂肪源干细胞明显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水平。提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扩增能力更强,更易向成骨分化,可能与Hes-1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背景:如何获得大量稳定活力好的细胞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难点。 目的:通过组织块法、酶消化法和酶解组织块法3种细胞培养方法比较,筛选出最佳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方式。 方法:分离新鲜脐带10根,分别采用组织块法、酶消化法、酶解组织块法3种方式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比较3种方式原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爬出所需时间、细胞培养成功率、绘制细胞增殖曲线,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并进行多项分化能力检测。 结果与结论:酶解组织块培养法原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爬出所需时间与酶消化法无显著差异,但明显短于组织块法(P 〈0.01),原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成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情况3组无显著性差异,酶解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的第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其细胞表面标志及多项分化能力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酶解组织块培养法能缩短原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爬出时间,显著提高原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李茂  黄文 《中国临床康复》2014,(19):3012-3016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取材方便、无创,不受伦理学限制,比一般干细胞原始,免疫原性小,其应用前景广阔,是一种理想的种子细胞。 目的:分离鉴定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分化。 方法:组织块贴壁法分离纯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第3代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生长方式;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型CD90、CD105、CD34和CD45的表达情况,并在体外检测能否将其诱导分化为成脂细胞及成骨细胞。 结果与结论:用组织块法成功分离培养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学鉴定显示细胞强表达 CD90和CD105,不表达 CD34和 CD45;能在体外将其成功诱导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结果显示组织块贴壁法能够从人脐带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该细胞可向成脂细胞及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5.
背景:脂肪分离可获得大量的间充质干细胞并成功向骨、软骨、脂肪、心肌等多个方向诱导分化。 目的:建立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成骨分化方法,并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的前景。 方法:通过胶原酶消化法从成人脂肪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 CCK8检测细胞活性,成骨诱导液诱导干细胞向骨细胞分化,BCIP/NBT比色法染色检测碱性磷酸酶,茜素红染色检测钙结节形成,RT-PCR检测碱性磷酸酶,骨桥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与结论:利用脂肪抽吸液成功培养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且能稳定传代,增殖能力旺盛;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有特定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表达;成骨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后呈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茜素红染色后可见钙结节形成,成骨诱导培养0,3,7,14,21,28 d,RT-PCR定量检测结果证实碱性磷酸酶、骨桥蛋白阳性表达。说明用酶消化法可以从人脂肪中分离得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向骨细胞诱导分化,阳性表达骨桥蛋白,碱性磷酸酶,是一种优良的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大量文献报道了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系的建立,但大规模体外诱导分化造血祖细胞的研究还缺乏深入的探讨。 目的:建立诱导多能性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形成造血祖细胞的方法。 方法:采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将含有Oct4、Sox2、Nanog和Lin28全能性基因的慢病毒颗粒转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获得了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在诱导分化体系中添加了 Y-27632,克服干细胞扩增中的凋亡现象;运用OP9细胞产生的条件培养液建立诱导多能性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形成造血祖细胞的分化体系。 结果与结论:①前3代细胞克隆传代时,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发生凋亡的现象很多,很难大规模扩增培养。培养基中添加阻断 ROCK活化的抑制剂,能够明显抑制胚胎干细胞的凋亡。②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在 OP9细胞条件培养液作用下,经过体外诱导分化,形成CD34+造血祖细胞。  相似文献   

17.
背景:文献报道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化学药物诱导或自体移植体内诱导或模拟心肌样微环境体外诱导等方法可不同程度的诱导心肌细胞分化,但这些方法诱导率低、操作复杂、毒副作用大。 目的:验证心肌细胞株H9C2细胞培养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诱导作用。 方法:运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制备 H9C2细胞培养液作为诱导培养液,将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培养1,3,5,7 d;以单独10%F12-DMEM培养液培养的H9C2细胞为阳性对照组;单独10%F12-DMEM培养液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为阴性对照组。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blot检测其肌钙蛋白T、心肌细胞结蛋白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其心肌细胞特征性基因α-肌球蛋白重链和β-肌球蛋白重链mRNA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H9C2细胞培养液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培养7 d,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细胞中肌钙蛋白T阳性细胞达(16±7)%,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western-blot检测诱导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后分化细胞肌钙蛋白T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 〈0.05);RT-PCR检测分化细胞α-肌球蛋白重链与β-肌球蛋白重链mRNA表达均上调(P 〈0.05)。结果提示H9C2细胞培养液能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成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功能,故推测,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具有治疗慢性肾功能减退的作用。 目的:研究骨髓来源的大鼠间充质干细胞防护肾脏衰老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实验建立衰老大鼠模型,尾静脉移植骨髓来源的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应用荧光染料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标记体外培养大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将其回输肾脏衰老大鼠体内,应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归巢于肾脏;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利用计算机图像叠加技术,观察蓝色荧光4’,6-二脒基-2-苯基吲哚分别与红色荧光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特异性蛋白-角蛋白的叠加情况。 结果与结论:骨髓来源的大鼠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归巢到衰老大鼠的肾脏。与衰老大鼠模型组相比,经过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治疗后的衰老大鼠血清中尿素氮及肌酐水平显著降低(P 〈0.05),肾脏组织可见少量4’,6-二脒基-2-苯基吲哚及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角蛋白双染阳性细胞。结果显示,骨髓来源的大鼠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向肾小管上皮分化,这可能是其改善衰老大鼠肾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温倜  戚勋 《中国临床康复》2014,(19):3017-3022
背景:生长因子是干细胞强有力的动员剂,可以增加注射细胞的黏附力和增殖力,诱导干细胞向梗死区迁移、增殖分化,参与心肌修复。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联合应用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中的作用。 方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后采用红光荧光染料 CM-Dil 标记。结扎冠脉前降支制作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然后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组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于心肌梗死区心肌内分4点共注射不同干预试剂。Masson三色法染色检测存活心肌;免疫荧光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心脏超声评价心功能。 结果与结论:建模后4周,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 CM-Dil/cTNT+细胞数量明显多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其存活心肌最多,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最明显,左室舒张末径最小。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促进自体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增加存活心肌数量,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可能成为心肌梗死后细胞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毕海委  吴际 《中国临床康复》2014,(19):3088-3093
背景:传统观点认为雌性哺乳动物出生后不再产生新的卵母细胞,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出生后哺乳动物卵巢中存在能再生卵子的雌性生殖干细胞。 目的:从新生CD-1小鼠卵巢中分离、纯化雌性生殖干细胞并建系及进行生物学特征研究。 方法:通过两步酶消化法和免疫磁珠分选从新生 CD-1小鼠卵巢中分离与纯化雌性生殖干细胞并体外长期培养,然后通过RT-PCR、细胞免疫荧光化学和核型分析鉴定其生物学特征。 结果与结论:从3-5 d龄CD-1小鼠卵巢中分离出雌性生殖干细胞并建立细胞系,目前已在体外长期培养15个月,共传代70多次。该细胞系表达Mvh,Dazl,Oct-4,Stel a,Blimp1,Fragilis等生殖细胞标志物,同时通过Fragilis和BrdU的双免疫荧光实验证实了其增殖活性和生殖细胞特性;核型分析发现该细胞系也具有正常的二倍体核型。因此CD-1小鼠卵巢中存在具有有丝分裂活性和正常的核型的雌性生殖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