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林仰东  赵博  殷恺 《中国临床康复》2014,(20):3184-3189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具有多功能的细胞生长因子,对来源于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的细胞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的作用。方法:将第5代人牙周膜细胞,以1×108 L-1的浓度分别接种到96孔板,随机分成4组,分别加入含0,1,10,100μ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体积分数为15%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在第1,3,5,7天测定细胞的增殖情况,在第1,7天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结论:4组之间人牙周膜细胞增殖情况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6.586,P=0.024),随着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质量浓度的增大,吸光度值均增大,其中10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的吸光度值均大于其他组(P 〈0.0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各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00),浓度越大,活性越低(P 〈0.05)。结果显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1-100μg/L范围内质量浓度越高,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2.
背景:许旺细胞目前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神经修复、构建载体细胞等,但如何高效快速地培养扶取大量许旺细胞尤为关键。传统方法存在细胞培养周期长、污染率高、生长状况不稳定等不足。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培养基和培养基中不同体积分数血清对许旺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8—01/07在昆明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材料:SPF级新生一两天龄ICR小鼠30只,由昆明医学院动物科提供。DMEM/F12培养液、RPMJ1640培养液、L-DMEM培养液为Gibco公司产品,小牛血清为Hyclone公司产品。 方法:取ICR新生小鼠,无菌条件下取出坐骨神经,组织块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许旺细胞,设立4组:DMEM/F12培养液组、RPMI1640培养液组、L-DMEM培养液组、生理盐水组。每组又分为4个亚组:不含血清、含体积分数为10%,15%,20%小牛血清。各组细胞接种后进行传代培养。使用差速贴壁和阿糖胞苷处理的综合法对许旺细胞进行纯化。 主要观察指标:传代培养后1,3,5,7,9,11,13d,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染包检测细胞纯度。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①不含血清时,各组许旺细胞生长状态均较差:添加血清后各组许旺细胞消化传代后6h即大量贴壁,48h后出现聚合增殖现象。②含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组、RPMI1640培养液组、L—DMEM培养液组许旺细胞能较好地生长,纯度均达到90%以上,且DMEM/F12培养液组在细胞纯度、细胞总数方面均略优于RPMI1640培养液组及L—DMEM培养液组;生理盐水组许旺细胞生长欠佳,纯度也不甚理想。③与生理盐水组比较,DMEM/F12、RPM/1640及L—DMEM培养液组MTT吸光度值均显著升高(F=92.814,P〈0.05),但此3种基础培养基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F=0.909,P〉0.05)。培养1,3,5,7,9,11,13d,DMEM/F12、RPM11640及L.DMEM培养液组在含不同体积分数小牛血清的条件下MTT吸光度值均存在明显差异(F=50.850,P〈0.05),体积分数为15%时许旺细胞数量最多,且纯度也相列最高。 结论:血清体积分数的变化是许旺细胞培养过程中是主要因素,含体积分数为15%小牛血清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许旺细胞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背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培养多采用体积分数10%的血清,但关于血清体积分数对其生长特性的影响少有报道。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不同血清体积分数培养液中的增殖情况。方法:分别配制血清体积分数为10%,20%和30%+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等细胞因子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血清体积分数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不同血清体积分数培养液中的增殖,并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与结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体积分数10%血清培养液中增殖速率和增殖指数均最低,在体积分数30%血清培养液中最高,3组细胞的不同时间点的增殖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果证实,体外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增殖具有血清体积分数依赖性,高血清体积分数培养液的促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增殖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4.
新生大鼠许旺细胞体外培养纯化的最佳培养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许旺细胞对促进外周神经的生长,发育和修复有重要作用,目前对于许旺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优劣情况报道不一.目的:筛选许旺细胞最佳体外培养条件.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6/10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三四天龄SD大鼠24只,由武汉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无菌剥离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应用低浓度酶快速消化法、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纯化许旺细胞.取处于指数生长期的细胞,调整密度为1×107 L-1接种到6孔培养板,然后分组实验.设定4个条件:培养基pH(6.8~8.8)、胎牛血清体积分数(2%~20%)、培养箱温度(34~39℃)、培养箱CO2浓度(3%~8%).首先固定胎牛血清体积分数、培养箱温度和培养箱CO2浓度,改变培养基pH对细胞进行培养,从而确定最适培养基pH.然后依次改变胎牛血清体积分数、培养箱温度以及培养箱CO2浓度,进而得到其他3个指标的最佳值.镜下观察见明显克隆形成时终止培养,以含5个以上细胞的细胞团作为1个克隆,在倒置显微镜下进行克隆计数.主要观察指标:通过许旺细胞长势及克隆形成情况,筛选许旺细胞体外培养扩增的最适pH、胎牛血清体积分数、培养温度和培养箱CO2浓度.结果:在以DMEM/F12(1:1)为基础培养基的情况下,培养基pH为7.0~7.2时克隆形成最多,<7.0或>7.2时克隆形成明显下降:胎牛血清体积分数为10%许旺细胞长势较好且克隆数明显增加,当血清浓度过高或过低时克隆形成相对较差;34~36℃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克隆形成较少,37℃时克隆形成最多,>37℃细胞长势开始变差,克隆形成下降,至39℃时细胞已无法贴壁民;培养箱CO2浓度为3%~8%时许旺细胞克隆形成无明显变化.结论:许旺细胞体外培养的最佳条件为pH7.2的DMEM/F12(1:1)细胞培养基、胎牛血清体积分数10%、培养箱温度37℃、培养箱CO2浓度5%.  相似文献   

5.
目的:证实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并摸索该细胞因子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作用的最佳质量浓度。方法:实验于2004-03/2004-07在辽宁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完成。实验材料:小鼠胚胎3T3-L1前脂肪细胞株由ATCC提供,购于上海中科院生命科学院;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购于美国Biological公司。实验方法:对照组为标准的高糖DMEM培养基,实验组为含有1,5,10,20,50,100μg/L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高糖DMEM培养基。用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在37℃、体积分数为0.05 CO2的孵箱内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每48h换液1次。实验评估: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作用前后3T3-L1前脂肪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形态学改变。待细胞铺满瓶底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应用噻唑蓝法测定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率:增殖率=实验组A值/对照组A值×100%,采用油红O染色提取法测定3T3-L1前脂肪细胞内脂肪含量增长率:增长率=实验组B值/对照组B值×100%。结果: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分化前3T3-L1前脂肪细胞呈梭形,胞浆内无脂滴,分化后3T3-L1前脂细胞呈圆形,胞浆内含有大量的脂滴,脂滴聚集于核周,被油红O染成橙红色,形成“戒环”样的形态。②噻唑蓝法检测结果和油红O染色提取法检测结果均显示,不同质量浓度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培养1d:(1.18±0.02)%,(1.29±0.01)%,(1.35±0.03)%,(1.47±0.04)%,(1.46±0.03)%,(1.47±0.05)%,(1.00±0.01)%;培养2d:(1.40±0.03)%,(1.56±0.04)%,(1.67±0.02)%,(1.82±0.05)%,(1.81±0.02)%,(1.82±0.09)%,(1.00±0.01)%,P<0.05],20μg/L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最为明显(P=0.0382);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与噻唑蓝法及油红O染色提取法基本一致。结论: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表明,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与质量浓度并非正比,而是达到一定的质量浓度后,其促进作用不再增加,而这个质量浓度接近本实验的最佳质量浓度值,即20μg/L。  相似文献   

6.
背景:制备脐血血清体外扩增、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但尚无不同体积分数脐血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的报道。目的:观察比较不同体积分数的脐血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20例人骨髓标本,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个核细胞,分别用体积分数为5%,7.5%,10%,15%,20%的脐血血清+DMEM/F12培养基,行骨髓间充质细胞培养,取第3代细胞,用MTT法观察不同体积分数的脐血血清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在体积分数5%,7.5%,10%的脐血血清+DMEM/F12培养基组,细胞增殖能力较佳,明显优于体积分数15%,20%的脐血血清+DMEM/F12培养基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在较低体积分数脐血血清培养体系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状态活跃。  相似文献   

7.
背景:许旺细胞是神经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但其体外增殖缓慢,难以满足科研与临床对其的需要,而吡咯喹啉醌可以对多种细胞的增殖产生促进作用。目的:观察吡咯喹啉醌对许旺细胞的增殖作用并探讨其对许旺细胞Sox10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及纯化大鼠许旺细胞,S-100免疫荧光鉴定许旺细胞;细胞经无血清培养12h后,加入10nmol/L吡咯喹啉醌继续培养24h观察其形态学改变;加入不同浓度(0,1,10,100,1000,10000nmol/L)吡咯喹啉醌于许旺细胞培养24h,利用RT-PCR技术检测Sox10的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吡咯喹啉醌促使许旺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多数呈束状或并排生长,且细胞数目增多;1~1000nmol/L吡咯喹啉醌可使许旺细胞Sox10mRNA表达增高,100nmol/L时表达最高;10000nmol/L时对Sox10的表达表现为抑制作用(P〈0.05)。  相似文献   

8.
背景:近年来临床运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纤维化取得了较好疗效,但由于肝源稀少,骨髓干细胞体外分化为成熟肝细胞的技术仍然不成熟。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其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离、纯化并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正常及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组培养,分别加入以下培养基:DMEM+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肝细胞生长培养基(HGM)+体积分数5%胎牛血清;HGM+5%正常大鼠血清;HGM+5%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GM+5%肝纤维化大鼠血清+25μg肝细胞生长因子。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采用Realtime-PCR检测甲胎蛋白和细胞角蛋白18的表达,溴甲酚绿法检测上清液中白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结果与结论:正常大鼠血清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增殖作用最好,且能有效诱导其向肝细胞分化,联合使用肝细胞生长培养基能提高分化率。  相似文献   

9.
背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是心血管系统组织变化的基础。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香烟提取物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第3代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分别用体积分数2.5%,5%,10%,20%的香烟提取物进行干预。结果与结论: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体积分数2.5%,5%,10%,20%的香烟提取物作用12h均可促进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以体积分数5%香烟提取物的作用最明显,且其刺激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在24h内呈时间依赖性。提示香烟提取物可上调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导致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对多种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但其对许旺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目的:观察羧甲基壳聚糖对许旺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以及其对许旺细胞内核因子κB表达及活性的影响。 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SD乳鼠许旺细胞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分别以PBS、0,10,50,100,200,500,1 000 mg/L羧甲基壳聚糖培养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取对数生长期的SD乳鼠许旺细胞,胰酶消化后制备成细胞悬液,接种于6孔细胞培养板内,分别加入50 mg/L羧甲基壳聚糖、100 mg/L羧甲基壳聚糖、200 mg/L羧甲基壳聚糖、PBS培养24 h,进行BrdU、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 结果与结论:CCK-8及BrdU检测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在50-1 000 mg/L范围内可促进许旺细胞增殖,200-500 mg/L时促增殖效应最明显。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50-200 mg/L羧甲基壳聚糖可促进许旺细胞内核因子κB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且具有浓度依赖性。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可促进体外培养许旺细胞的增殖及其核因子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背景:人脐带Wharton’s Jelly源间充质干细胞避免了伦理的限制,来源丰富,可以作为种子细胞进行组织修复。目的:观察体外诱导脐带Wharton’s Jelly中间充质干细胞向许旺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脐带Wharton’s Jelly中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标志。利用神经细胞培养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维甲酸、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采用两步法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许旺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巢蛋白、S-100、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记技术检测许旺细胞特异性蛋白产物表达。结果与结论:脐带细胞培养第7天形态发生变化,部分细胞变成梭形。原代细胞培养10d左右可达80%~90%融合,细胞呈梭形。分离培养的细胞表达具有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特有标志:CD44(91.4%),CD29(91.3%),CD105(99.2%),不表达CD34(0.2%),CD45(0.9%),CD14(0.6%)。脐带Wharton’s Jelly中间充质干细胞经第一阶段诱导后,细胞由短梭形变成长梭形或纺锤形,并出现聚集现象,由形状规则、表面圆滑的球形细胞团形成。第二阶段诱导后,有长梭形细胞从球形细胞团爬出,96h后细胞形态多为长梭形,伴有多极现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示:长梭形多极细胞具有许旺细胞特异的纤维酸性蛋白、S100蛋白染色。结果表明脐带Wharton’s Jelly中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许旺细胞。  相似文献   

12.
背景:许旺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和修复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和RNAi介导的RhoA基因沉默对大鼠许旺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许旺细胞,分6组干预:对照组,5,10,15,20μmol/L法苏地尔组,siRNA沉默RhoA基因组。处理后第3天,RT-PCR、Westernblot检测各组许旺细胞RhoA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连续5d用细胞计数法测定生长曲线。应用MTT比色法观察许旺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许旺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结果与结论:法苏地尔浓度增加到20μmol/L时对细胞的作用并非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与15μmol/L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和RNAi介导的RhoA基因沉默在体外实验均能促进许旺细胞,法舒地尔最佳作用浓度为15μmol/L,沉默RhoA基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背景:细胞在生物支架上的生长行为受到支架表面形貌、润湿性、孔径及孔隙率等多种因素影响。目的:观察许旺细胞在不同孔径丝素蛋白支架上的生长情况。方法:制备大孔径50~60μm、小孔径10~20μm两种多孔丝素材料。选用许旺细胞永生化细胞R3[33-10ras3]为种子细胞,当细胞在培养瓶底形成致密单层时即可消化细胞并进行接种实验,将许旺细胞悬液种于不同形貌的多孔丝素材料表面。复合培养1周后,扫描电镜观察许旺细胞的生长形态及增殖等情况。结果与结论:不同孔径丝素材料的表面可见许旺细胞生长情况不一。在10~20μm孔径材料支架上,细胞浓度较低,细胞表现为特异的双极性形态,细胞与细胞之间或平行排列,或首尾相连成细胞链;细胞与细胞之间或平行排列,或首尾相连成细胞链;在50~60μm孔径丝素材料支架上,细胞浓度较高,细胞多为球形,单个分散在多孔支架表面,或呈现成团成串葡萄样聚集在孔的底部,未延展成双极性形态,只有极少量生长在孔与孔之间嵴上的细胞呈双极样。说明多孔丝素蛋白支架的孔径对许旺细胞的黏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许旺细胞更适合生长在孔径略大于胞体直径的支架材料上。  相似文献   

14.
吴俊  张俊  刘锦波 《中国临床康复》2014,(30):4764-4770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中含有大量的生长因子,因此其在骨再生、创伤愈合等方面得到了较多的应用,然而其在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及富血小板血浆复合软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 方法:检测兔全血、富血小板血浆及激活富血小板血浆中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及表皮生长因子的浓度。将兔软骨细胞在分别含10%,15%,20%,30%富血小板血浆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7d,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QT-PCR检测细胞内II型胶原、蛋白聚糖、Sox-9的表达。在兔皮下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与软骨细胞复合物,6周后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与结论:富血小板血浆中各生长因子浓度高于全血(P〈0.05),激活富血小板血浆中各生长因子浓度高于富血小板血浆(P〈0.05)。不同浓度富血小板血浆均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且20%浓度内呈浓度依赖性。20%浓度组促II型胶原表达的能力强于其他浓度组(P〈0.05),15%浓度组促Sox-9和蛋白聚糖表达的能力强于其他浓度组(P〈0.05)。富血小板血浆一软骨细胞复合物移植后,新生组织呈软骨样并有明显的软骨陷窝,细胞外富含软骨样基质,表明其作为可注射性支架用于软骨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具有促进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迁移和形态改变的作用。本研究探讨HGF对人胃癌细胞株AGS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AGS,应用浓度为25、50、75、100 ng/mL的HGF分别处理AGS细胞24 h、48 h、72 h,采用CCK-8法检测AGS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HGF对AGS细胞均有促增殖作用,随着HGF浓度的增加或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活力呈上升趋势,在72 h最为明显,呈时间、浓度依赖关系(t为3.89、5.28、9.73、11.00,P0.01)。结论:HGF能显著促进人胃癌细胞株AGS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周文君  赵敏  牟彦 《中国临床康复》2011,(34):6322-6325
背景:纤维蛋白胶胶联羊膜作为一种无需缝合生物移植材料还无法有效地在局部长时间缓释药物,特别是对于一些不稳定的生物活性蛋白药物。目的:构建新型的能有效缓释蛋白药物的载表皮生长因子壳聚糖纳米粒纤维蛋白胶羊膜复合体。方法:制备表皮生长因子/壳聚糖载药纳米粒并考察其表征,然后将载药纳米粒掺入纤维蛋白胶,再将载纳米粒的纤维蛋白胶和羊膜胶联黏合,制备出负载表皮生长因子/壳聚糖纳米粒纤维蛋白胶胶联羊膜,并进行形态学和体外释药观察,检测释放出的表皮生长因子生物活性。结果与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壳聚糖纳米粒的粒径为(275.7±6.8)nm,Zeta电位为(32.7±0.6)mV,包封率为(67.03±1.22)%,多分散指数为0.23±0.04,形态圆形均一,载纳米粒纤维蛋白胶能够很好地与羊膜胶联黏合,表面呈网状结构,纳米粒充斥其中。载表皮生长因子/壳聚糖纳米粒纤维蛋白胶胶联羊膜体外释药可达14d,释放的表皮生长因子生物活性可保持7d以上。说明制备的载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壳聚糖纳米粒纤维蛋白胶胶联羊膜作为一种无缝合生物移植材料可在局部缓慢释放表皮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7.
侯晓华  陈虹  曹波 《中国临床康复》2011,(41):7681-7684
背景:蛇床子素对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1有抑制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目的:体外观察蛇床子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对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以不同浓度的蛇床子素作用于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MTT法和生长曲线法检测蛇床子素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蛇床子素能明显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MTT法检测的IC50为(15.2±2.0)μmol/L,可以明显下调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P〈0.05)。说明蛇床子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有很强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可以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背景:动物实验证明心肌细胞移植可改善心脏功能,但移植细胞效率较低,为减少移植细胞的流失,构建合适的移植载体与细胞共同移植于受体心脏已成为学界的共识。目的:观察经碳化二亚胺法处理,共价结合生长因子胶原补片上生长因子的释放情况,以及其对人骨髓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碳化二亚胺法将胶原补片激活后,对照组胶原补片直接保存于PBS内,实验组胶原补片继续浸于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PBS内,使其与生长因子共价结合,检测共价结合于胶原补片上生长因子的量;保存后1 d、3 d、7 d、2周、3周、4周,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将0.5&#215;106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匀接种于两组补片上,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细胞,MTT法及Brdu增殖实验对比补片上的细胞增殖情况;以RT-PCR法检测两组细胞内Ⅰ、Ⅲ型胶原表达情况,SMA免疫荧光染色对比两组补片上的细胞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胶原补片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共价结合率分别为42.4%,24.5%。保存4周内,胶原补片上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均呈现持续、缓慢的释放模式。与单纯胶原补片比较,共价结合生长因子的胶原补片可在体外有效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