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综合分析腰椎退行性病变的CT表现。方法:分析540例退变性腰腿痛患者的腰椎CT表现,按腰椎相关结构对其表现进行分类,并结合临床表现,对腰椎退变的影像表现进行分型。结果:腰椎退变存在以下6种类型:腰椎间盘退变型、腰椎骨质退变型、腰椎小关节退变型、韧带退变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以及退变性腰椎失稳。结论:腰椎退行性病变的CT正确分型,有利于其临床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腰椎小关节真空现象与腰椎滑脱的关系。方法:分析12例腰椎滑脱与小关节真空现象的CT片及腰推侧位片的表现。结果:12例中11例均有椎体不稳向前滑脱。结论:腰椎小关节真空现象不仅是关节软骨病退行性变的表现,而且是腰椎滑脱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3.
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它是由于椎间盘、椎体、椎小关节、脊柱韧带等退变、骨质增生、老化引起椎管、神经根管以及椎间孔狭窄,包括软组织引起的椎管容积改变及硬膜囊本身的狭窄。螺旋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一种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证型腰椎小关节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其与证候评分间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265例L3/4和(或)L4/5和(或)L5S1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并依据中医诊断标准分为肝肾亏虚组(129例)和气滞血瘀组(136例),评估两组患者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腰椎小关节角度及腰椎小关节对称性等影像学参数的各自特征;用证候评分量表量化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的严重程度,分析腰椎小关节上述影像学指标与证候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腰椎小关节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肝肾亏虚组患者与气滞血瘀组相比,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更高(P<0.05),腰椎小关节角度趋于矢状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对称性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肝肾亏虚组证候评分与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小关节角度及不对称性与证候评分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不同证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不同的腰椎小关节影像学特点,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也可以反映肝肾亏虚型腰...  相似文献   

5.
现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腰痛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严重地给家庭、医疗及社会增添了经济负担,与此同时也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对腰痛的发病原因、机制一直成为许多学者的疑惑,而在其多发的病因中发现腰椎小关节退变是引起腰痛的原因之一。目前,关于腰椎小关节退变与腰痛的相关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关节的解剖生物学改变、病理学改变、影像学改变及实验研究等方面,故而收集相关文献对腰椎小关节的退变做一相关性综述。  相似文献   

6.
通过回顾性分析80例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患者的DR影像学资料,分析DR在退行性腰椎不稳症中的诊断价值,发现DR可以显示退行性腰椎不稳及相应关节的退变程度,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但其综合诊断需要DR征象和与之相符的体征相结合,而DR未见异常并不能排除腰椎不稳症。  相似文献   

7.
小针刀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35例,并对临床疗效及X线片改善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临床疗效远期有效率与近期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X线片远期改善率与近期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笔者认为腰椎椎体间相互位移及小关节突半脱位是退变性腰椎不稳症主要的诊断依据,但不是引起症状的主要原因。下腰及臀部软组织的退变劳损才是引起症状的关键所在。小针刀疗法治疗本症具有消除疼痛,剥离软组织粘连,恢复脊柱力学平衡,促进腰椎椎体及小关节突复位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腰椎退行性病变CT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退变为常见的多发病,是包括腰椎间盘、骨质、小关节、椎周韧带及软组织等相互影响、综合退变的结果.临床以腰椎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但目前临床影像对这类患者只是笼统的诊断为腰椎退变,没有具体明确哪些结构的退变,从而影响对患者临床表现的完整理解及正确治疗.笔者总结了本院2006年4月-2007年4月260例老年腰椎退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腰椎相关结构退变的影像表现,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X线CT表现,评价二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X线及CT征象进行分级,作出对比.结果:临床早期影像学表现为骨质侵蚀,囊变、软组织肿胀等,这些征象在X线平片的检出结果是不甚理想的,而CT可肯定诊断,平片表现为早期病变(0~Ⅱ级)的患者CT对其分级更为准确,可提高1~2级别,Ⅲ、Ⅳ级病变CT和X线平片相仿,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质侵蚀、囊变,软组织肿胀是AS的早期征象,CT对这些征象敏感性较平片高,对临床怀疑而平片难以确诊的早期病变,CT检查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腰椎退变为常见的多发病,是包括腰椎间盘、骨质、小关节、椎周韧带及软组织等相互影响、综合退变的结果,临床以腰椎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但目前临床影像对这类患者只是笼统的诊断为腰椎退变,没有具体明确哪些结构的退变,从而影响对患者临床表现的完整理解及正确治疗。笔者总结了本院2006年4月-2007年4月260例老年腰椎退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腰椎相关结构退变的影像表现,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峡部裂性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的腰椎退变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170例腰椎滑脱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峡部裂性滑脱85例(峡部裂组)、退变性滑脱85例(退变组)。在腰椎侧位X线片上采用Meyerding分级标准评估腰椎滑脱程度;在腰椎MRI上采用Pfirrmann分级标准评估椎间盘退变程度,采用Modic改变分级标准评估终板退变程度,采用Weishaupt分级标准评估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比较2组患者的腰椎滑脱Meyerding分级、椎间盘Pfirrmann分级、终板Modic改变分级及关节突关节Weishaupt分级。结果:(1)腰椎滑脱Meyerding分级。峡部裂组腰椎滑脱MeyerdingⅠ度32例、Ⅱ度48例、Ⅲ度5例,退变组腰椎滑脱MeyerdingⅠ度59例、Ⅱ度26例;峡部裂组腰椎滑脱程度较退变组更严重(Z=-4.323,P=0.000)。(2)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峡部裂组椎间盘PfirrmannⅢ级43例、Ⅳ级34例、Ⅴ级8例,退变组椎间盘PfirrmannⅢ级33例、Ⅳ级47例、Ⅴ级5例;2组患者椎间盘退...  相似文献   

12.
<正>腰椎退行性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在腰椎退行性变基础上引发的滑脱称为退变性滑脱,临床并不少见。本文收集了近年来有腰椎退变性滑脱征象的X光片87份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4):105-111,后插3
目的基于"肾主骨、肝主筋"理论,观察肝肾亏虚老年患者腰椎小关节软骨超微结构的变化,旨在从微观组织形态学角度探讨肝肾亏虚患者腰椎小关节退变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脊柱外科住院且行腰椎开放手术的下腰痛患者,分为肝肾亏虚组和非肝肾亏虚组,术中收取两组患者腰椎小关节,HE染色后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结构差异,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两组小关节软骨超微结构,初步探讨肝肾亏虚患者腰椎小关节退变的可能机制。结果本实验从病理组织形态学角度对比肝肾亏虚组与非肝肾亏虚组的腰椎小关节,发现非肝肾亏虚组腰椎小关节关节软骨表面平滑连续,软骨层较厚,细胞数目较多,形态规则,排列整齐,层次分明,"潮线"清晰;肝肾亏虚组关节软骨表面损伤,细胞层次不清,"潮线"扭曲不规则甚至消失,在钙化层中可见骨小梁,软骨下骨重建,属于明显退变表现。从超微组织学角度观察发现非肝肾亏虚组软骨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形态完好;肝肾亏虚组软骨细胞衰老,并出现软骨细胞皱缩、线粒体肿胀空泡、内质网扩张、高尔基体紊乱,以及染色质固缩边集等细胞凋亡现象,部分软骨基质溶解。结论长期肝肾亏虚的下腰痛患者腰椎小关节退变明显,其机制为长期肝肾亏虚可能会通过改变机体的内环境,使软骨细胞衰老死亡,软骨基质降解变性,从而出现小关节软骨退变。  相似文献   

14.
颈椎病X线与CT检查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陶福典 《光明中医》2011,26(4):683-684
目的探讨X线平片、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经临床及X线、CT检查确诊的颈椎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结果 X线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特别是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CT能更准确地显示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和突出,更能明确椎管狭窄的真正原因。结论 X线平片在颈椎病的初步诊断中有重要意义,但对于临床治疗的制定,CT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颈肩部软组织劳损虽无神经根受累征象,但能引起颈肩疼痛,属颈椎病的早期阶段. 若不及时治疗或不改变姿势,就容易导致颈椎关节损伤,加速椎间盘退变,发生小关节紊乱,最后形成颈椎病.  相似文献   

16.
陈阳  李宇卫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1):124-125
目前对于腰椎退变的治疗,脊柱融合术仍然被认为是手术治疗的金标准。但是1959年Boucher等做了第一例椎弓根螺钉腰椎关节固定治疗腰椎退变疾病至今,渐渐发现伴随着脊柱融合术的成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1]。Park等通过分析发现,腰椎融合后5.2%~100%的患者发生邻近节段退变。因为融合固定产生的异常应力集中在相邻节段的椎间盘及小关节上,使得邻近节段加速退变,使患者再次出现术前类似症状或者新的腰椎退变症状。一些  相似文献   

17.
赵颖  郭会利 《中医正骨》2006,18(11):13-14
为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改变的CR及CT诊断特点,评估病变程度,以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回顾性分析76例AS患者的骶髂关节CR及CT表现特点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AS骶髂关节病变的CR正位及斜位片表现特点为骶髂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致密硬化、囊变及关节强直;CT表现特点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软骨钙化、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及面下骨质结构囊变、硬化以及骶髂韧带钙化。表明CR正位及斜住片可以显示骶髂关节的全貌,并能排除其他病变,对Ⅲ、Ⅳ级的AS可以明确诊断,但对≤Ⅱ级的AS难以显示;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AS的骶髂关节病变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能够显示CR片难以显示的早期病变,便于测量,能够对AS准确分级,是诊断AS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按摩治疗软组织劳损性颈肩痛9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肩部软组织劳损是引起颈肩痛的常见原因.并常可导致脊柱关节损伤,加速椎间盘退变,发生小关节紊乱,形成颈椎病及颈肩综合征。劳损是颈椎病的早期阶段,无神经根受累征象,采用按摩手法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小针刀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定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35例,并对临床疗效及X线片改善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临床疗效远期有效率与近期相比无显著差异,X线片远期改善率与近期相比有极显著差异。笔者认为腰椎椎体间相互位移及小关节突半脱位是退变性腰椎不稳症主要的诊断依据,但不是引起症状的主要原因,下腰及臀部软组织的退变劳损者是引起症的关键所在。小针刀疗法治疗本症具有消除疼痛,剥离软组织粘连,恢复脊柱力学平衡,促进腰椎椎体及小关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关节间隙积气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2月收集的250例关节间隙积气X线照片做回顾分析。结果250例出现关节间隙积气征象病例中腰椎205例,颈椎20例,胸椎2例,膝关节15例,髋关节4例,指指关节、足趾关节各2例。结论关节间隙积气征对诊断椎间盘变性及颈椎病早期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