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HLA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例急性白血病行HLA半相合PBSCT,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移植时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HLA配型1、2个位点不合各1例,3个位点不合2例.预处理方案由全身照射或白消安、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甲基洛莫司汀组成.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预防采用环胞素、甲氨蝶呤、麦考酚吗乙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四联方案.结果:4例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2例出现Ⅰ度急性GVHD,2例出现Ⅱ度急性GVHD.1例并发巨细胞病毒间质性肺炎,2例并发真菌肺炎.至今3例无病存活29、15和2个月,1例死亡.结论:HLA半相合PBSCT疗效较好、安全可行,为无HLA完全相合供者的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但要特别注意移植后病毒和真菌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3.
赵红霞  郭阳  黄雅静  乔均晓  孙万军 《河北医药》2012,34(19):3036-3038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导致移植相关死亡的主要的原因之一。GVHD的发生率以及严重性与HLA相合程度密切相关,相合程度越低,GVHD的发生率越高,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在缺乏HLA配型完全相合供者的情况下只得用HLA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但易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出血性膀胱炎(HC)、肝静脉闭塞病(VOD)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移植失败。本文报告HLA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4年7月~2010年10月恶性血液病103例,其中80例行异基因PBSCT治疗,23例行自体PBSCT治疗.异基因PBSCT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自体PBSCT采用化疗联合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的治疗先预处理,并预防异基因PBSCT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发生.结果 本组均成功植入并快速重建造血,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血小板恢复至≥20×109/L的中位天数分别为19 d和21 d.随访至今,死亡21例,病死率为20.4%.发生出血性膀胱炎4例,巨细胞病毒性肺炎1例.结论 PBSCT能很快重建造血,移植相关病发生较少,病死率较低,安全可行,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半相合移植移植物中CD34 细胞数量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26例半相合移植患者移植物中CD34 细胞、T、B淋巴细胞数量与临床造血重建时间、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存活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输入CD34 细胞是(3.66~9.29)×106/kg,其中细胞数量高组(>5.60×106/kg,A组)和低组(<5.60×106/kg,B组)患者移植物中T、B淋巴细胞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中性粒细胞造血重建时间均为11d,血小板重建时间均为18d;急性和慢性GVHD发生率A组分别为46.2%和38.5%,B组分别为46.2%和46.2%.患者总生存率A组为61.5%,B组为69.2%.结论 半相合干细胞移植输入(3.66~9.29)×106/kg的CD34 细胞是安全的,不增加GVHD的发生率,也不降低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抗CD25单抗在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4年10月-2011年6月有18例白血病接受了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采用改良白消安与环磷酰胺方案.根据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分为抗CD25单抗组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组,每组9例.抗CD25单抗组为环孢素A+短疗程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抗CD25单抗,ATG组为环孢素A+短疗程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ATG.观察两组造血重建情况、急慢性GVHD发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复发及无病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均获稳定的造血重建,重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VHD发生情况、复发及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TG组中有8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抗CD25组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在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以抗CD25单抗替代ATG预防GVHD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预防GVHD的一种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日趋成熟,对于儿童难治性白血病单倍体移植疗效相近于同胞相合移植,父母供儿童子女HLA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1])。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 GVHD)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主要相关并发症,a GVHD的有效处理是移植成功的关键,在a GVHD的处理中,作为治疗的配合,护理技术水平的高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012年5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科15例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0.
张燕  王季石  孙志强  王椿 《贵州医药》2006,30(4):323-32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目前唯一公认能够治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方法,在慢性期移植效果最佳,50%~60%患者可获得长期存活和长期缓解。我们采用非清髓性HLA相合同胞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CML 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附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报告用HLA相合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成功治疗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结果表明:Allo-PBSCT重建造血快,感染、出血机会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较轻。文中就Allo-PBSCT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NAPBSCT)治疗年龄较大的白血病患者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NAPBSCT治疗6例45~65 岁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淋巴瘤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慢性粒白血病2例.以FAC为预处理方案,氟拉达宾(Flud)50mg/d(-6d~-2d)(以造血干细胞输注当日为0d,输注前为"-",输注后为" "),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LG)15mg/(kg·d)(-6~-2d),环磷酰胺(CTX)30mg/(kg·d)(-4~-3d).于 30 d进行第1次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每4周1次,共6次.输注的供体淋巴细胞数由5×104 /kg逐渐增加至1.5×108 /kg.结果 1例患者于移植后56天死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例患者于移植后81天死于肺部真菌感染,其余4例患者目前均存活,最长的1例已存活达35个月.6例患者在移植早期均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和血液学部分缓解,供体淋巴细胞输注后有3例患者形成供体型完全嵌合体,并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结论 非清髓性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年龄较大的白血病患者较为安全且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安全性、疗效和对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 采用无血清体系培养扩增骨髓MSC,联合APBSCT治疗1例SLE.干细胞动员应用异环磷酰胺(IF0)7g/m2,分两天应用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10 μ g/kg·d-1;预处理方案包括氟达拉滨(30 mg/m2·d-1,-6、-5、-4、-3、-2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 15 mg/kg·d-1,-3、-2、-1、0、 1d).结果 患者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时间是 4d,血小板未<20 × 109/L;SLE的临床表现明显减轻,尿蛋白消失,自身抗体转阴,泼尼松用量<10mg/d.结论 MSC联合APBSCT治疗SLE近期疗效显著,造血重建恢复迅速,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报告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自体骨髓移植后10个月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干细胞动员用环磷酰胺4g,VP16300mg及惠尔血300μg×5天,采集循环血量1万ml,动员前CD34+细胞为0.29%,动员后为2.8%。应用RPMI-1640及DMSO为冷冻保护剂,置-80°C保存一个月后,经阿糖胞苷2.0/M2、环磷酰胺60mg/kg、阿克拉霉素60mg共2天预处理后回输。过程顺利,患者自首次化疗后完全缓解至今已18个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核细胞系造血及血小板恢复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24例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移植后7天起应用rhTPO15000U/天,对照组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血小板计数由最低值恢复至〉20×10^9/L的时间平均为13.8天,对照组为19天,较治疗组延长5.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小板计数由最低值恢复至〉50×10^9/L的时间平均为19.7天,对照组为26.3天,较治疗组延长6.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治疗组平均输注单采血小板2次,对照组输注4.8次,较治疗组增加2.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天时对照组骨髓产板型巨核细胞的数量平均为4.8个,治疗组为12.2个,较对照组增加7.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以乏力、头晕、头痛、注射部位疼痛为主,严重程度均为Ⅰ-Ⅱ度。结论rhTPO对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核细胞系造血及血小板的恢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2000年1月-2011年1月进行的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的28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移植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28例接受常规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常规化疗组)进行比较。结果移植组CR为67.9%,PR为32.1%,常规化疗组CR为57.1%,PR为4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5年OS(65%)显著高于常规化疗组(42%),5年DFS(53%)亦高于常规化疗组(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100%)明显高于常规化疗组(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CT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好于常规化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龚汉明  李晓燕  刘宇 《中国药房》2011,(22):2036-2038
目的:了解我院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5-2010年52例HSCT患者的基本信息、预处理方案、移植类型、并发症及用药情况等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不论何种移植类型,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相关并发症,其中以感染最多,达100%;其次为出血性膀胱炎及巨细胞病毒感染。所应用药物金额排序列前3位的主要为抗肿瘤辅助药、抗微生物药、抗肿瘤药。结论:HSCT是根治白血病的有效方法,其用药品种多,但价格昂贵。预防用药能有效预防和减少HSCT并发症,是确保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张耀东  周学琴  段丽芳 《中国药房》2012,(38):3627-3629
目的:评价白消安(Bu)的血药浓度与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效果的相关性。方法:22例移植患者预处理采用静脉剂型Bu,观察疗效及相关毒性。采用2007年文献报道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Bu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计算Bu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胃肠道反应、肝毒性、口腔黏膜炎和移植物抗宿主病与Bu的AUC值正相关。AUC0~6h在900~1400μmol.min.L-1之间时,移植患者的死亡风险下降,过高或过低的AUC值增加死亡风险。结论:根据Bu血药浓度监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有助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预测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