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腔起搏器安置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腔起搏是生理性起搏 ,与右室单腔起搏相比 ,不易引起心功能不全和心房颤动等并发症 ,故既可保证患者的心率 ,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近几年来为患者安置了双腔起搏器 ,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9年 12月~ 2 0 0 2年 9月共为 32例患者安置了双腔起搏器。其中病窦综合征 (SSS) 17例 ,房室传导阻滞 (AVB) 12例 ,束支传导阻滞 (BBB) 4例。 17例SSS及 1例BBB患者安置DDD起搏器 ,其余 14例安置VDD起搏器。2 手术配合2 .1 特殊物品安置DDD起搏器的 18例中 ,15例为Medtronic公司的sigma SD2 0 3型 ,2例为Biotron…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对起博植入术患者的护理策略. 1 临床资料 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本市中心新安置起搏器患者310例,全部病例均符全安置起搏指南.其中单腔188例,双腔105例,三腔7例,单腔+心脏转复除颤器(ICD)6例,双腔+ICD2例,三腔+ICD2例.  相似文献   

3.
马伟  王凤秀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070-5070
目的探讨起搏器电池耗竭的心电图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临床证实起搏器电池耗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10例;起搏功能异常6例;间歇性感知及起搏功能均异常9例;双腔起搏器起搏方式改变5例;起搏频率奔放2例;起搏频率减慢或起搏频率不均13例。结论起搏器电池耗竭可有多种心电图表现,但必须结合临床,一定要除外起搏系统的机械故障及起搏参数设置不当引起类似的心电图改变,对于证实起搏器电池耗竭的患者要及时更换起搏器,特别是对起搏器高度依赖的患者有更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高右心起搏比率患者起搏方式与心功能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 NP)的关系。方法选择植入永久性双腔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共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研究组)42例和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照组)42例。比较术后2年心功能与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术前两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年的检测结果发现,两组的LAD和LVEDD术后均显著增加,LVEF与NT-proBNP均显著降低。术后2年超声检测的LAD和NT-proBNP在研究组中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F和LVEDD在研究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植入永久性双腔心脏起搏器的高右心起搏比率的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RVS起搏较RVA起搏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左、右锁骨下静脉穿插管,用气囊漂电极导管床边紧急安装临时体外心脏双腔起搏器抢救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方法分析因不同原因所致严重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并行床边临时体外心脏双腔起搏器安装术进行临时起搏治疗的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深静脉穿刺置管法行深静脉穿刺,并按漂浮导管置入法推送气囊电极导管,在床边无X线透视条件下,根椐心腔内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出现或体表起搏心电图判断电极是否进入右心室,行右心心内膜临时起搏。结果成功为4例不同病因所致严重心动过缓性心律。5例病毒性心肌炎导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导致的窦房结功能不全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病人,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及时解除病人循环系统灌注压不足,抢救病人生命,并给予相应的内科药物治疗,均在15天内拆除临时双腔起搏器,病人均无明显不适,先后痊愈出院;亦有1例原因不明心脏骤停病人,因起搏电极到位后无起搏夺获而导致起搏未成功。4例(80%)起搏成功,起搏效果肯定,起搏时间7~15天。1例电极脱位,经重新安置电极后恢复起搏。结论床边临时体外心脏起搏器安装术是创伤小、方便快速、安全有效治疗方法,值得在急救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双腔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模拟正常心脏的生理性双腔按需起搏器,具有双腔起搏、双腔感知以及触发和抑制双重反应方式。起搏治疗主要通过增加心率,影响心排血量(Co),在一定范围内,心率越快,Co越高。安置起搏器后,Co的增加还与房室顺序起搏、心室同步起搏、频率应答起搏,合适的A-V间期等因素有关。我科2000年5月~2002年10月份以来,共植入人工永久双腔心脏起搏器10例,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无1例出现护理并发症及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双房右室三腔起搏与右房室双腔起搏预防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PAT)的效果。方法将具备起搏器适应证,抗心律失常药物(AAA)防治PAT无效的40例非甲亢及风心病患者分为2组,分别植入双房右室三腔起搏器(三腔组)及右房室双腔起搏器(双腔组),术后3、6、12、24及36个月各随访一次,观察比较PAT发作情况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三腔组的PNF发作次数及SF-36评分在术后3个月时改善不显著(P〉0.05),但6、12、24及36个月时改善明显(P〈0.05);三腔组服用AAA减少或停用。结论与普通双腔起搏比较,双房右室三腔起搏具有明显的预防PAT作用,其作用在中、长期逐渐显现,并能减少抗心律失常药物(AAA)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安装单心室或双腔心脏起搏器对高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36例大于70岁的高龄患者安装起搏器术后(3.5±2.1)年,观察生活质量分级、运动能力、生存率、心功能等指标。结果:两组起搏器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差异(93.7%与94.2%,P>0.05)。运动总时间、距离、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但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起搏器综合征仅发生于单心室起搏者(27.1%)。单心室起搏者术后左房内径(3.82±0.21)大于双腔起搏者(3.38±0.41),心功能两组间无差别(P<0.05)。结论:无论是单心室起搏还是双腔起搏术后均能满足高龄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改善生活质量,双腔起搏更能满足老年患者心脏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起搏器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长期疗效,探讨临床特异的超声心动图评价指标.方法 连续选取我院37例植入双腔起搏器的HOCM患者进行随访,其中37例随访1年,26例随访2年,10例随访3年.分别于起搏器植入后1年、2年及3年,测试起搏频率、阈值、阻抗、房室延迟、心房和心室起搏百分比,超声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左室流出道内径(LVOTd)、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收缩压(PASP),观察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动态比较起搏器植入前后起搏参数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结果 调整起搏频率60~70次/min,调整房室延迟90~180 ms,以满足95%以上心室起搏,心房、心室起搏阈值和起搏阻抗正常范围内,3年内起搏器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起搏前相比,起搏治疗1、2和3年后,IVS及LVOTPG显著下降(P<0.01),LVOTd显著增宽(P<0.01),SAM现象明显改善(P<0.01),但LAD、LVEDd、LVPW、LVEF及PASP起搏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腔起搏治疗HOCM可长期改善其心脏结构重构.IVS、LVOTd和LVOTPG可以作为长期评价起搏治疗HOCM的敏感和特异的超声指标.  相似文献   

10.
心脏起搏器是采用电刺激使心脏恢复正常跳动的一种方法。起搏系统由起搏电极和脉冲发号器组成,由脉冲发牛器发出电脉通过起搏电极传送并刺激心脏兴奋。目前起搏器主要有三种类型:1.单腔起搏器,只需一根电极导管放于一卜心脏(右心室VVI或右心房AAI、VDD)起搏的起搏器。2.双腔起搏器,需要在右心房和右心率分别放冒一根电极导管起搏的起搏器。3.频率应答型起搏器,能够根据人体牛理需求大小而改变起搏频率,达到调整心率的起搏器,分单胜或双胜频率应答起搏。我院自1990年~1996年在老年组共安装了202例,其中VVI142例,AAI(R…  相似文献   

11.
超声心动图在评价人工心脏起搏对心脏功能影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法在房室同步和心室同步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影响中的应用。方法:20例置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将起搏方式程控为抑制型按需心房起搏(AAI)、抑制型按需心室起搏(VVI)、非同步房室起搏(DOO),每种起搏方式稳定5min后,在超声心动图下测量左室收缩功能指标。结果:与VVI和DOO起搏相比,AAI起搏时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均显著增高(P<0.05),而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显著降低(P<0.05);与VVI起搏相比,DOO起搏时SV、CO等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房室同步和心室同步对左心室收缩功能有重要的影响,在人工心脏起搏治疗中,对于合适的患者保持房室同步和心室同步具有重要的意义;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无创、简便、安全的检查技术,能够客观反映不同起搏方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值得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评价不同房室 (AV)间期对DDD双腔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以探求最佳AV间期。方法  3 0例植入DDD双腔起搏器的患者 ,在DDD起搏方式下将AV间期程控为 10 0ms、13 0ms、15 0ms、170ms、2 0 0ms ,测定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六个部位二尖瓣环的收缩期平均峰值速度(Vs)及从QTVI曲线上A波结束到S波开始的时间 (TA -S) ,并将Vs与二维法所测的心输出量 (CO )作相关分析。结果 QTVI所测定的二尖瓣环的Vs与CO呈正相关 (r =0 .62 ,P <0 .0 1)。不同的AV间期明显影响Vs的值 ,TA -S则随AV间期的延长而增大。以Vs为标准 ,DDD起搏方式下最佳AV间期为 ( 15 4± 2 4)ms ,相应的TA -S 的平均值为 ( 7.6±2 .3 )s- 2 。结论 DDD双腔起搏时房室 (AV)间期影响左室收缩功能。QTVI可用于选择DDD双腔起搏的最佳AV间期。  相似文献   

13.
人工心脏起搏器对高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安装单心或双腔心脏起搏器对高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36例大于70岁的高龄患者安装起搏器术后(3.5&;#177;2.1)年,观察生活质量分级、运动能力、生存率、心功能等指标。结果:两组起搏器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差异(93.7%与94.2%,P>0.05)。运动总时间、距离、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但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起搏器综合征仅发生于单心室起搏者(27.1%)。单心室起搏者术后左房内径(3.82&;#177;0.21)大于双腔起搏者(3.38&;#177;0.41),心功能两组间无差别(P<0.05)。结论:无论是单心室起搏还是双腔起搏术后均能满足高龄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改善生活质量,双腔起搏更能满足老年患者心脏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4.
我们收集了1991年2月至1999年9月因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在我院随诊病例共61例,其中25例本院安置,36例外院安置。发现单腔起搏方式(均为VVI)脑梗死发生率高于双腔起搏方式(DDD与DVD)。下面对两者关系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及与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见表1),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12 与脑梗死关系VVI起搏方式发生脑梗死8例,发生率25%,手术距发病时间50d~8年,平均324个月。DDD起搏方式发生脑梗死1例,发生率34%,手术距发病时间13个月,两组经卡方检验χ2=4035,P<005,有显著差异。13…  相似文献   

15.
采用Karolinska生活质量问卷评估法观察安装永久起搏器后患者在心室按需起搏器(VVI)、频率应答型心室按需型起搏器(VVIR)、全自动型起搏器(DDD)、频率适应型双腔起搏器(DDDR)不同模式下生活质量差异及患者对起搏模式的满意率。结果显示DDDR为最优起搏模式,房室顺序性起搏DDD模式优于单腔心室起搏VVI模式,具有频率应答功能的起搏器由于生理性增加心率,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提示接受生理性起搏器植入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于非生理性起搏患者。  相似文献   

16.
DDD生理性起搏治疗病窦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DD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生理性双腔起搏器,它既可以恢复心脏正常电激动顺序及房室收缩顺序,又可根据需要变换多种工作方式,以达到最佳起搏效果。我科自1994年9月份以来为8例病窦综合征患者安置了DDD起搏器,我们对吕例患者从术前准备,术中,术后护理进行了探讨,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经临床医生及电生理检查确诊为病窦综合征,需采取起搏治疗的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最大的67岁,年龄最小的28岁,平均年龄55.5岁。心电图提示均有窦缓,窦性停搏,其中1例最长间歇为2.92s;食道调搏提示均有窦房结功能低下;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组织追踪显像技术(TTI)评价单腔及双腔起搏器术后左室收缩功能变化.方法 正常对照组40例,单腔起搏器组35例,双腔起搏器组40例.利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三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TTI条件下,测量正常对照组的收缩期二尖瓣环位移(DS)及单腔、双腔起搏器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的DS;在起搏器置入术中记录设定的心房心室电极的起搏阈值、阻抗及心室除极波的感知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腔起搏器组患者术后1周DS、LVEF明显减小(P<0.05),双腔起搏器组患者术后1周DS、LVEF减少(P<0.05).与术前相比,单腔起搏器组患者术后1周DS、LVEF显著下降(P<0.05),而双腔起搏器组显著增加(P<0.05).单腔与双腔起搏器患者术后比较,双腔起搏器患者术后1周DS、LVEF增加(P<0.05).线性相关分析表明DS与LVEF的相关性较好(r=0.86,P<0.01).结论 组织追踪显像技术对置入单腔及双腔起搏器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双腔起搏模式对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善优于单腔起搏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对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律失常患者62例,依照植入起搏器类型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实验组31例。对照组给予单腔起搏植入治疗,实验组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进行治疗。采用多普勒超声仪检验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指数(CI)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6个月起搏治疗后,实验组心功能参数水平、有效率及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起搏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功能水平,对预防和终止慢性心律失常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快综合征患者在植入自动化功能双腔起搏器后参数的调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植入自动化功能双腔起搏器的慢快综合征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的起搏心率设置为55次/min,对照组的起搏心率设置为65次/min,观察并比较在术后一年内两组患者频发心房事件的发生率(AHRE)、心室起搏百分率(Vp)、心房起搏百分率(Ap)、左心室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血脑钠肽(BNP)。结果观察组Ap和Vp明显降低,而LVEDD和LVEF得到较大改善,BNP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间的AHRE和LA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降低起搏心率,能较好的调整患者的LVEF和LVEDD,同时可降低BNP。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永久性植入不同类型心脏起搏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永久性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的患者60例,按心脏起搏器类型分为单腔起搏器组34例与双腔起搏器组26例。计算2组患者的起搏成功率,采用超声心电图于心脏起搏器植入前与植入6个月后检测2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SF-36问卷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2组患者起搏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植入前比较,单腔起搏器组植入6个月后LVESV显著升高(P 0. 05),LVEF显著降低(P 0. 05),LVE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双腔起搏器组植入6个月后的LVESV、LVEDV、LVEF与植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植入6个月后,与双腔起搏器组比较,单腔起搏器组LVESV显著更高(P 0. 05),LVEF显著更低(P 0. 05),LVE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SF-36问卷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腔起搏器长期植入可降低患者心脏收缩功能,而双腔起搏器无此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