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鼠不同剂量脑照射后神经行为的变化。方法用60^Co作10Gy,30Gy单次照射大鼠脑,利用自发活动实验、Morris水迷官分别对照射后7d、1mo和6mo的大鼠神经行为进行测定。结果照射7d后,大鼠自发活动减少,30Gy组少于10Gy组(P〈0.05)。Morris水迷宫的游泳轨迹和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照射1mo和6mo后,大鼠自发活动增加,Morris水迷宫潜伏期延长,30Gy组高于10Gy组(P〈0.05),Morris水迷宫的游泳轨迹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才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脑照射后引起神经行为改变与照射剂量、照射后时间有关,自发活动改变早于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是脑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会导致一定的神经毒性。为避免临床混杂因素的干扰,本研究采用大鼠放射性脑损伤模型探讨脑部照射对情绪和记忆的影响及其规律。方法:6~8周SD大鼠,用直线加速器进行脑部照射22 Gy制作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分别在脑部照射1、10个月后,用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评价大鼠的活动度及焦虑情绪;用被动回避实验检测大鼠的情绪记忆;用新位置识别检测大鼠的空间记忆。结果:脑部照射1个月后,大鼠在旷场中的移动距离和进入中央区域的次数减少,在高架十字迷宫中的总探索次数和探索开放臂的探索比例降低,在被动回避实验中进入暗室的潜伏时间变短,在新位置识别实验中探索新位置的探索比例降低。脑部照射10个月后,大鼠在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中的表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被动回避实验中进入暗室的潜伏时间,及在新位置识别实验中探索新位置的比例较对照组均降低。结论:脑部照射可导致大鼠活动度降低、恐惧记忆,并可导致空间记忆受损;脑部照射导致的情绪障碍可以恢复,但记忆损伤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3.
大鼠全脑照射后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免疫学研究发现 ,细胞因子的变化在一些常见大脑疾病的发生与恢复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2 ] 。近年来 ,在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研究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放射反应性亦成为热点之一[3 ,4] 。为此 ,笔者对全脑照射后大鼠大脑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分组及照射 :将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麻醉对照、15Gy和 30Gy分别单次全脑照射后 6h、1d、1周和 1个月 10个组别。用水合氯醛进行腹腔麻醉后 ,用PhilipsSL …  相似文献   

4.
丁维军  霍红梅  田野 《中国肿瘤》2006,15(3):193-194
[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照射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探讨放射性脑损伤中NO所起的作用。[方法]对SD大鼠用4MeV电子线单次全脑5Gy、15Gy和30Gy照射后,于照射后6h、1d、2d和3d检测大大脑皮层中NO的含量.[结果]5Gy、15Gy和30Gy照射后1d、2d.脑内NO随照射剂量递增而增加(P〈0.05).在6h和3d各剂量组无差异。各剂量组在1d时脑内NO达峰值,2d时逐渐下降.3d时恢复对照组水平。[结论]大鼠全脑照射后脑组织中NO升高,它在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三乙醇胺乳膏在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胸壁照射急性皮肤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6 MeV电子线胸壁照射的80例患者,其中40例在放疗开始时预防性应用三乙醇胺乳膏(用药组),40例采用常规处理(对照组).结果 用药组1、2、3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70.0%(28/40)、22.5 %(9/40)、7.5 %(3/40),对照组分别为52.5 %(21/40)、32.5%(13/40)、15.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用药组发生1、2、3级皮肤损伤的照射剂量分别为(21.91±4.39)、(37.43±6.50)、(46.14±6.50) Gy,对照组分别为(12.67±2.16)、(22.61 ±3.51)、(42.71 ±8.11)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累积照射剂量10 Gy及25 Gy时,用药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22.5 %(9/40)、47.5 %(19/40),对照组分别为40.0%(16/40)、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三乙醇胺乳膏能有效减少乳腺癌患者术后胸壁照射1、2、3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延缓皮肤损伤的发生时间,适于在术后胸壁放疗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SD大鼠心脏15Gy分3次照射所致放射性心脏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其早期检测指标变化,并分析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Endostar)的影响。方法:75只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Endostar组(E组)、25Gy照射组(MHD 25组)、15Gy照射组(MHD 15组...  相似文献   

7.
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大脑NG2和O4表达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大脑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放射性反应。方法 SD大鼠单次全脑照射后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早期大脑皮质和海马CA1区NG2和04阳性细胞数量。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10Gy照射后各时间点大鼠脑皮质和海马CA1区NG2和04阳性细胞数都有不等程度的增加,其中照射后7d和14d的NG2和04阳性细胞增加最明显;照射后28d的NG2和04阳性细胞数较之7d和14d时减少。结论 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大脑NG2和04表达增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增多,并且和观测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稀土化合物硝酸钇[Y(NO33]亚慢性(90 d)暴露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为全面评估稀土元素钇的健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刚离乳(PND21)SD雌性大鼠,根据质量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ddH2O),Y(NO33低剂量组[10 mg/(kg·d)]、中剂量组[40 mg/(kg·d)]和高剂量组[160 mg/(kg·d)],每组15只。连续灌胃受试物90 d后进行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转棒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水迷宫检测后,每组取5只雌鼠心脏原位灌注,进行脑组织病理学检查。每组剩余10只雌鼠摘取脑组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雌鼠大脑皮质和海马中谷氨酸(Glu)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硝酸钇90 d暴露后,转棒实验中160 mg/(kg·d)剂量组大鼠在棒时间、在棒圈数、掉落速度明显升高(P<0.05)。在Morris水迷宫定位航向实验第4天时,40、160 mg/(kg·d)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降低(P<0.05);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中,40 mg/(kg·d)剂量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游泳时间明显增加(P<0.05);160 mg/(kg·d)剂量组穿越平台次数、进入目标象限次数、目标象限游泳时间明显增加(P<0.05);160 mg/(kg·d)剂量组大鼠东北、东南、西南象限的逃避潜伏期明显低于西北象限的逃避潜伏期(P<0.05)。160 mg/(kg·d)剂量组大鼠海马中Glu含量和NMDA受体NR1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0和160 mg/(kg·d)剂量组大鼠海马中NMDA受体NR2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酸钇亚慢性(90 d)暴露可以引起雌性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增强;硝酸钇可能通过降低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外Glu含量,抑制NMDA受体激活,增强雌性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结束早期脑白质微观损伤情况及其与受量关系。方法 33例鼻咽癌初诊患者分别在放疗前1周内,放疗结束后第1天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和神经认知量表测试。采用基于全脑体素的分析方法计算部分各项异性(FA)、平均扩散率(MD)、平行本征值(λ‖)、垂直本征值(λ⊥),并将放疗前后的各组数据行配对t检验。亚组分析采用等分法,按照被试受照的颞叶平均剂量不同等分为3个组,组与组之间有相同剂量间隔,比较不同剂量组照射前后全脑变化情况,所有统计学结果均进行FDR校正。结果 鼻咽癌患者放疗结束后全脑多个脑区FA、MD、λ‖、λ⊥值均有显著改变(P<0.05),发生显著改变脑区FA、MD、λ‖、λ⊥值分别为 0.455±0.016、(9.893±0.403)×10-4、(13.441±0.412)×10-4、(8.231±0.429)×10-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λ‖、λ⊥值随颞叶剂量增加,放疗后发生改变范围和程度增加,尤其高剂量组(平均剂量为 25~35Gy组)发生显著改变的范围较中剂量组(15~25Gy)和低剂量组(5~15Gy)扩大(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刚刚放疗结束时,借助DTI技术可以在早期观察到脑白质的微损伤。颞叶所受的平均剂量的高低可能是影响这些微损伤程度的原因之一。未来或许可以借助此类成像技术寻求更精确的危及器官安全剂量阈值,也可以在放疗结束早期评估脑损伤高风险人群,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恩度联合低剂量X线照射后, 内质网应激(ERS)及凋亡蛋白与大鼠心肌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40只SD大鼠平均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 1次/d, 14 d)、恩度组(腹腔注射恩度6 mg/kg, 1次/d, 14 d)、照射组(15 Gy分3次X线照射)、联合组(照射后腹腔注射恩度, 剂量、时间同恩度组)。处理后1、6个月, 取大鼠心肌组织, 行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学改变, 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 ImageJ软件计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RS及凋亡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类蛋白激酶内质网激酶(PERK)、C/EBP同源蛋白(CHOP)、胱天蛋白酶12(Caspase-12)表达水平。使用GraphPad Prism 8.0.1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处理后6个月, 照射组和联合组的心肌组织间质增宽, 呈条索状或网状纤维化改变, 心肌间质弥漫性胶原纤维沉积, 与对照组比较, CVF显著增加(P均<0.01)。处理后1、6个月, 联合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成年雄性SD大鼠经单次大剂量电子线照射胃后的损伤变化,为胃癌术中放疗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 将3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利用专利技术“小动物放射线精确照射试验台”对实验组大鼠胃进行单次6 MeV 20 Gy照射,照射后不同天数评估大鼠一般情况,观察胃的病理损伤及体重变化。结果 SD大鼠胃受照射后14 d时,镜下观察损伤最重,28 d时已逐渐修复伴腺体萎缩,56 d时胃损伤已纤维素性修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第1周内体重下降(P<0.05),第2周体重开始上升,但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第6周时体重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 单次6 MeV电子线 20 Gy照射SD大鼠胃后损伤最重在2周内,但无穿孔发生,8周内可修复恢复完全正常。  相似文献   

12.
管迅行  钱剑扬  卢杰  张惠忠 《癌症》1999,18(2):149-152
采用不同的全身照射剂量及分割照射方式,观察大鼠TBI后的近期效应,以选择较佳TBI方案,材料与方法:将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对照组,7.5Gy单次照射组,8Gy单次照射线,4Gy/次*2分次照射组,5Gy/*2分次照射组。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听力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听力的变化。方法 对63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采用纯音测听检测听觉功能。结果 鼻咽癌初次放疗对内耳感音功能无明显影响,对中耳传音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 鼻咽癌所致听力下降通过放疗可使听力得以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经过全身照射后其体内分布的状况.为进一步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正常组织器管放射性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培养MSCs细胞,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分别对大鼠行全身照射及全身照射+全脑照射,经尾静脉注入标记的MSCs,荧光显微镜观察MSCs在各器官的分布,荧光定量RT-PCR检测MSCs在不同组织器官的分布.结果 获得绿色荧光标记MSCs,经尾静脉注入各实验组大鼠体内后显示,未行照射时MSCs仅少量分布在肺、骨髓、脾中;6 Gy全身照射后各器官MSCs的分布明显增加,小肠、骨髓等早反应组织增加的更显著;7 Gy全身照射进一步增加了各器官MSCs数量;6 Gy全身照射+全脑照射20 Gy后MSCs在大脑的分布明显增多,在其他器官的发布也明显增加.结论 放射损伤可诱导MSCs产生趋化作用;MSCs在各器官分布随照射剂量及放射损伤程度增加而增多;局部照射可增加局部及其他器官MSCs分布.  相似文献   

15.
全脑常规分割外照射对大鼠血脑屏障药物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放射线全脑常规外照射后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为临床颅内肿瘤放化疗的序贯性和最佳化疗时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100只正常成熟Sprague-Dawley大鼠被随机分为0、10、20、30、40Gy组,每组20只.采用60^Co γ线进行全脑常规分割外照射,2 Gy/次,1个野/d,5次/周.各组完成计划照射剂量后16 h经尾静脉注射氨甲蝶呤(MTX)25mg/kg,2 h后采集静脉血及脑脊液,用RP-HPLC法监测其中的MTX浓度.结果 对照组、10、20、30、40Gy组脑脊液中MTX平均浓度分别为0.07、0.08、0.12、0.24、0.23mg/L.经秩变换检验方差分析,10Gy组与对照组、30Gy与40Gy组脑脊液中MTX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血液中MTX平均浓度各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射线具有降低血脑屏障功能的作用,照射20~30Gy其通透性明显增加,故20~30Gy时为化疗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乳腺癌术后胸壁电子线放射治疗时单野与分野治疗对整个胸壁照射区剂量分布比较。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进行模拟CT定位,用Varian的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进行CT图像重建、靶区勾画。6MeV或9MeV电子线对所勾画的靶区进行单野和分野计划设计,计算并比较整个靶区的剂量分布。结果:乳腺癌术后胸壁照射由单野改成二野照射后,80%剂量曲线所包靶区体积由47%上升到84%,90%剂量曲线所包靶区体积由28%上升到72%。结论: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大胸壁电子线照射时,单野照射剂量分布不均且靠近内乳区和腋中线区剂量严重不足,若在病人体表弯曲处进行分野,分野后进行二野照射则大大提高内乳区和腋中线区的剂量,提高了整个靶区的剂量,从而满足临床剂量要求。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乳腺癌术后胸壁电子线放射治疗时单野与分野治疗对整个胸壁照射区剂量分布比较。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进行模拟CT定位,用Varian的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进行CT图像重建、靶区勾画。6MeV或9MeV电子线对所勾画的靶区进行单野和分野计划设计,计算并比较整个靶区的剂量分布。结果:乳腺癌术后胸壁照射由单野改成二野照射后,80%剂量曲线所包靶区体积由47%上升到84%,90%剂量曲线所包靶区体积由28%上升到72%。结论: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大胸壁电子线照射时,单野照射剂量分布不均且靠近内乳区和腋中线区剂量严重不足,若在病人体表弯曲处进行分野,分野后进行二野照射则大大提高内乳区和腋中线区的剂量,提高了整个靶区的剂量,从而满足临床剂量要求。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Tumor irradiation blocks local angiogenesis, forcing any recurrent tumor to form new vessels from circulating cells. We have previously demonstrated that the post-irradiation recurrence of human glioblastomas in the brains of nude mice can be delayed or prevented by inhibiting circulating blood vessel–forming cells by blocking the interaction of CXCR4 with its ligand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SDF)–1 (CXCL12).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test this strategy by directly neutralizing SDF-1 in a clinically relevant model using autochthonous brain tumors in immune competent hosts.

Methods

We used NOX-A12, an l-enantiomeric RNA oligonucleotide that binds and inhibits SDF-1 with high affinity. We tested the effect of this inhibitor on the response to irradiation of brain tumors in rat induced by n-ethyl-N-nitrosourea.

Results

Rats treated in utero with N-ethyl-N-nitrosourea began to die of brain tumors from approximately 120 days of age. We delivered a single dose of whole brain irradiation (20 Gy) on day 115 of age, began treatment with NOX-A12 immediately following irradiation, and continued with either 5 or 20 mg/kg for 4 or 8 weeks, doses and times equivalent to well-tolerated human exposures. We found a marked prolongation of rat life span that was dependent on both drug dose and duration of treatment. In addition we treated tumors only when they were visible by MRI and demonstrated complete regression of the tumors that was not achieved by irradiation alone or with the addition of temozolomide.

Conclusions

Inhibition of SDF-1 following tumor irradiation is a powerful way of improving tumor response of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