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脑内部微血管构筑的光镜及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甲醛碳素墨水灌注组织切片法及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法研究小脑皮质,髓质的微血管构筑。小脑皮质及髓质动脉来源于小脑动脉皮质支及中央支,多以梳齿式及轮辐式穿入小脑实质,可分为皮质浅,中,深动脉,皮质髓动脉及髓质动脉,皮质浅动脉短而纤细,在分子层内构成毛细血管网,皮质中动脉多以叉状分支进入蒲氏层,并与此层平行延伸,其返支与降支分别与皮质浅,深动脉分支吻合,皮质深动穿过分层子层及蒲氏层分布于颗粒层,皮质髓  相似文献   

2.
猴胰腺门脉循环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山羊肾微血管构筑。方法经山羊肾动脉灌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丁酮溶液,制成肾脏微血管铸型标本,在双目显微镜下进行解剖,镀膜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山羊肾小球为一簇迂回盘曲的血管团,由小叶输入微动脉、毛细血管网小叶及小球内交通支和小叶输出微动脉构成;绝大部分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均为1支,少数出球小动脉为2支。其出球小动脉的直径约为入球小动脉的一半,大多数自肾小球门处穿出,个别可从肾小球门的对侧离开。结论肾血管的灌注和铸型是研究肾脏血管超微结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光镜下观察6例大鼠小脑前叶、后叶及蚓部微血管构筑。方法:用单宁酸-氯化铁法(TAFM)媒染显示小脑内血管。结果:小脑各部位皮质、髓质动脉均来源于软脑膜动脉和小脑动脉中央支,软脑膜动脉分支多以直角进入小脑皮质,分别在分子层、蒲步野细胞层、颗粒层形成毛细血管网;小脑后叶髓质中微动脉呈爪状分支,小叶两侧皮质深层微动脉或毛细血管可跨过髓质互相沟通。结论:TAFM显示小脑微血管构筑清晰、立体感强,并发现小叶内皮质深层微血管之间有吻合支。  相似文献   

5.
所用材料为小儿新鲜下肢。用10~20?S丁酮溶液灌注腘动脉,制成铸型标本,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小腿前部皮瓣微血管构筑情况。依皮瓣各层血管构筑特点能分为五层血管网即乳头层、乳头下层、真皮深层、浅筋膜层和深筋膜层网。各层血管网均有与本层结构相适应的血管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左心室壁的微血管配布,为心脏微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应用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方法研究了6只犬左心室壁的微血管构筑。结果 心内膜下毛细血管有丰富的吻合丛,心肌层毛细血管平行排列,与心肌纤维方向一致,吻合较少。心外膜层毛细血管吻合较丰富。微动脉、微静脉行于肌束间,微动脉、毛细血管后微动脉起始处可见环形压迹。结论 犬左心室壁内微血管配布特征对心肌血流调控有着重要意义,并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人鼻甲粘膜的微血管铸型。鼻甲粘膜内微动脉吻合成两级微动脉拱,微静脉吻合形成浅、深静脉丛,在中、下鼻甲粘膜内观察到动—静脉吻合。本文还讨论了粘膜内微血管构筑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胚胰腺微循环血管构筑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血管铸型、扫描电镜方法,观察人胚胰腺微循环血管三维构筑的形态学特点。人胚胰腺微循环血管依据其形态学特点可分为胰腺小叶间血管干;胰腺小叶周围血管网;胰腺管周围血管袢及胰岛的血管球4种类型。本文对比了人胚胰腺微循环血管构筑与猴、犬、兔胰腺的血管形态学异同点,阐述了其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胎生大鼠晶体后缘血管膜微血管生成及形成的各种方式,寻求研究血管生成及形成调节因素的最佳方法。方法使用胎生19日及生后3日、6日的Albino大鼠各20只,取出晶体,用H-500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大鼠晶体血管膜血管发生方式:(1)单向芽生方式;(2)双向芽生方式;(3)胶原及周皮细胞介导的芽生方式;(4)血管母细胞诱导的芽生方式;(5)芽生芽的方式。结论大鼠晶体血管膜是一极好的研究血管发生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血管铸型扫描电镜的方法观察延髓内微血管的形态、走行、分支及血管吻合等情况。方法:新鲜儿童尸脑2例,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预聚合体经椎动脉和及颈内动脉插入注入,盐酸腐蚀后取材。结果:延髓微血管内存在大量的直角及纯角分支,以及许多螺旋形波纹状走行血管。结论:延髓内存在确切无疑的血管吻合及吻合而成的血管网眼。  相似文献   

12.
棘足甲胁虱成虫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别棘足甲胁虱提供较为详细的资料,运用光镜结合扫描电镜较详细地观察了采自宁夏青铜峡地区东方田鼠的该吸虱的形态。对口器、触角及附器、胸板形态和位置、胸部背板、足及爪的形态,侧背片的形状主要的鉴别特征,腹部的背腹片、一些毛序及雌雄尾部生殖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这些描述大多与其他学者的描述相一致。但作者没有观察到明显的腹片Ⅱ向两侧延伸与相应的侧背片相联等结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SDH和AChE结合染色方法,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红、白、中三种肌纤维运动终板的形态。并采用银染压片方法显示三种肌纤维运动终板内轴突终末分枝。发现不同型骨骼肌纤维运动终板的形态及其内轴突终末分枝状态不同,并结合各型肌纤维的运动终板特征进行了讨论和生理功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新型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移植后6月内不同时期的血管材料腔内面内膜层的组织病理学和扫描电镜变化,探讨研制一种新型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方法 19只健康杂种犬作为实验对象,手术切除3 cm颈总动脉,以口径4mm的小口径新型人造血管进行桥接.其中19只犬的19侧颈部随机分为1、8、12、24周四组,各含4、4、6、5条动脉.四组的近、远心端均行端-端吻合术.以彩色多普勒B超监测移植血管2周内通畅情况,并于取材前行颈总动脉DSA造影术,观察人造血管不同时间的通畅率.术后1、8、12、24周分期切取标本,标本经处理后分别作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四组19条人造血管除12周组和24周组各1条血管阻塞外,其余血管均通畅.组织病理学及扫描电镜检查显示:植入后1周,血管吻合口处有少量的纤维组织增生混杂有薄层少量红色血栓形成,尚未见内皮细胞生长.移植后8周,宿主组织通过人造血管孔隙长入血管腔内参与移植血管新内膜的形成,新内膜形成较均匀,其中有丰富的胶原纤维组织增生,但仍未见内皮细胞生长.移植后12周,镜下于吻合口处,可见新内膜表面有不连续的内皮细胞生长,且内皮细胞形态成熟,其下的胶原纤维增生更致密;而于人造血管中段,可见不成熟的内皮细胞呈岛状生长,新内膜层结构较吻合口处疏松,其间尚可见炎性细胞生长.移植后24周,通畅的人造血管整段管腔内面均可见内皮细胞生长,吻合口附近新内膜表面可见连续的内皮细胞生长.结论 以新型生物型人造血管修复犬颈总动脉缺损是可行的,新内膜形成早和完整,24周内自然内皮化相对满意,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人造血管.  相似文献   

15.
用30只日本大白兔,其中10只每日每公斤体重喂NaF50mg,10只每日每公斤体重喂NaF10mg,另10只作为对照,喂饲7月后杀死观察。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尤其是高剂量组)表现明显的骨膜下新骨增生以及多发性外生骨疣和内生骨疣,有的表现骺软骨下骨质疏松,极少数骨有弯曲变形。与人类氟骨症不同的是,大白兔骨骼X改变以四肢长骨最明显。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新骨生成和旧骨吸收都加速且呈现紊乱。  相似文献   

16.
大鼠肺微血管和肺泡铸型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扫描电镜观察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灌注鼠的肺微血管和肺泡。胸膜下毛细血管较稀疏,网孔粗大。毛细血管部分成锐角折返,亦可见毛细血管盲端。肺泡隔毛细血管均成扁平状膨大,且相互吻合成单层密集网。肺泡铸型为大小不等、不规则的多面体,表面可见肺泡Ⅱ型细胞核之压迹。两肺泡之间可见呈桥式连接的肺泡孔,亦可见部分呈三通管样相连。  相似文献   

17.
近年,人工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的动物实验,国内外报道较多。但是,对于HAP植入人体内的生物行为和组织学变化的报道,还十分罕见。本文报告应用HAP配合自体红骨髓  相似文献   

18.
随机选健康成年家兔(6月龄)20只,行耳蜗铺片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兔耳蜗共2(2/1)回,每一回螺旋器均含有一排内毛细胞及三排外毛细胞;内毛细胞听毛呈“弓形,外毛细胞听毛呈“W”形。“W”形听毛之夹角从底回到顶回渐减小。实验结果表明兔耳蜗毛细胞排列规律,适于进行耳蜗铺片。  相似文献   

19.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3;28(5):263作者应用血管铸型技术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豚鼠耳蜗微血管的三维空间结构。结果见耳蜗血管均被树脂完全充填,耳蜗血管的总体三维空间图像清晰可见。处于蜗轴中的螺旋蜗轴动脉,在由蜗底向蜗尖行走中,以一定的等距离,反复逐次向四周呈放射状地分出3组细动脉,即外、中、内放射状动脉。前二者分别分布于耳蜗外侧壁、骨螺旋板──基底膜,后者分布于蜗轴壁、螺旋神经节和听神经等处。外、中、内放射状动脉间无吻合支。各条外放射状动脉,在其行走于前庭阶顶部时,相互间亦无吻合支。而由外放射状动脉发…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了解骨超微结构变化在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8例股骨头颈标本(1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者及4例中青年外伤性粉碎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者作对照)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骨质疏松组骨小梁微血管变形、狭窄、萎缩甚至断裂,骨小梁稀疏、变细、穿孔, 骨小梁间隙增大,胶原纤维层明显紊乱,微骨裂和显微骨折明显增多。结论 微血管在骨的生成、重建、修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血管损伤是骨质疏松松质骨超微结构改变的基础,同时超微结构改变又影响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所以两者是互为因果,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