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法和墨汁灌注光镜观察法对大鼠舌下腺的微血管构筑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小叶内,小叶内动脉逐渐分支。在腺泡和闰管周围续于毛细血管,它们相互吻合形成排列稀疏的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腺泡周围毛细血管逐渐汇集成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微静脉,它们在纹管周围交织吻合形成微静脉丛或直接注入小叶内静脉,在纹管周围未见窦状毛细血管网。排泄管呈树权样分枝状,上皮下为一层排列密集的毛细血管网,它们由小叶间动脉分出的微动脉供血,输出微静脉注入沿途的小叶间静脉。在排泄管的起始部,上皮下毛细血管可注入纹管周围的微静脉丛。  相似文献   

2.
人胰岛微血管构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采用墨汗灌注光镜观察法、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法,研究了成人胰腺胰岛的微血构筑。结果表明:成人胰腺内绝大多数胰岛由小叶内动脉直接分支供应;胰岛内微循环流向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中央型、周围型和混合型;胰岛输出血管——胰岛-腺泡门脉血可分为聚合型和连续型两种类型;少数小胰岛无小叶内动脉分支直接供应,而由附近较大胰岛的输出血管供给,这种连接大、小胰岛之间的血管称为胰岛-胰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采用墨汁灌注光镜观察法、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法,研究了成人胰腺胰岛的微血管构筑。结果表明:成人胰腺内绝大多数胰岛由小叶内动脉直接分支供应;胰岛内微循环流向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中央型、周围型和混合型;胰岛输出血管——胰岛-腺泡门脉血管可分为聚合型和连续型两种类型;少数小胰岛无小叶内动脉分支直接供应,而由附近较大胰岛的输出血管供给,这种连接大、小胰岛之间的血管称为胰岛-胰岛门脉血管。  相似文献   

4.
应用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技术研究8例成人肾脏的肾小球微血管构筑,结果发现:1.输入小动脉在肾小球血管极处分为2~5支小球内小叶微动脉。输入小动脉血管铸型的直径为126.35±20.5μm。2.肾小球是由小球内小叶微动脉、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网小叶间交通支和毛细血管输出根所构成的近似于球状体,小球内每个毛细血管网小叶均是一个独立的机能解剖学单位;3.299个肾小球均有一支输出小动脉,只有一个肾小球有两支输出小动脉。输出小动脉的血管铸型直径为91.35±11.7μm。4.输出小动脉起始处具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装置,此结构在调控肾小球内的微循环血流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胰岛的血液引流与胰腺外分泌的机能联系与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微血管树脂/墨汁灌注扫描电镜/光镜观察法、保留动态及组织信息在静肪样本的微循环观察法、FITC标记红细胞(FITC-RBC)荧光活体显微镜观察法以及计算机图像处理微血管三维重建法,对11例男性尸体、40只猴、24只狗、62只鼠、24只兔的胰岛素血液引流通道与胰腺外分泌腺泡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 不同动物的内分泌胰岛血液主要经胰岛的三种类型输出血管引流至不同的外分泌腺泡区域,灵长类的部分胰岛血液还引流于邻近的小胰岛,研究者根据胰岛引流系统的特征对其进行了分类与命名:①连续型引流系统,所有胰岛具有这类引流(输出)管道,其管径细,行程短、引充至胰岛周围的腺泡毛细血管区域。②聚合型引流系统,所有胰岛具有这类引流(输出)管道,其管径细,行程短、引流至远离胰岛的腺泡毛细血管区域。③跨越型引流系统,为部分胰岛所有,其输出管道越过小叶间隔引流至另一胰腺小叶 泡毛细血管区域,而这一小叶往往没有胰岛存在。④胰岛-胰岛型引流系统,灵长类部分胰岛的血液通过胰岛-胰岛流通道回流至邻近的小胰岛。结论 胰岛具有完善联系外分泌腺泡的引流系统,提示含有高浓度胰岛内分泌激素的胰岛血液可能对外分泌腺泡的机能产生影响,胰岛引流系统的微血管的损伤以及胰岛-腺泡门脉循环中的胰岛素含量减少可能是糖尿病胰腺外分泌部病理损伤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豚鼠下颌下腺微血管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以血管铸型扫描电镜法,辅以血管灌注乳胶后,用HCl-Tween除去结缔组织扫描电镜法以及石腊切片H.E染色法,观察了豚鼠下颌下腺的微血管构筑,特别注意观察其导管周围血管从的构筑特点。豚鼠下颌下腺导管基本上是二分叉型,但不规则,共分7~8级,分叉角为40~80°,整个导管树均有周围血管丛缠绕。排泄管的周围血管丛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为毛细血管网;外层为复杂构筑的静脉套,包括钮孔静咏和环行静脉构成的复杂形式的静脉分流回路,静脉套上有动一静脉吻合。闰管和分泌管的周围血管丛由来自腺泡毛细血管的门静脉性血管供应。另外,在小叶门处存有复杂形态的动-静脉吻合及静-静脉吻合。文中讨论了上述诸结构特点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胰岛的血液引流与胰腺外分泌的机能联系与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微血管树脂 /墨汁灌注扫描电镜 /光镜观察法、保留动态及组织信息在静态样本的微循环观察法、FITC标记红细胞 (FITC- RBC)荧光活体显微镜观察法以及计算机图像处理微血管三维重建法 ,对 11例男性尸体、40只猴、2 4只狗、62只鼠、2 4只兔的胰岛血液引流通道与胰腺外分泌腺泡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 不同动物的内分泌胰岛血液主要经胰岛的三种类型输出血管引流至不同的外分泌腺泡区域 ,灵长类的部分胰岛血液还引流至邻近的小胰岛 ,研究者根据胰岛引流系统的特征对其进行了分类及命名 :1连续型引流系统 ,所有胰岛具有这类引流 (输出 )管道 ,其管径细 ,行程短、引流至胰岛周围的腺泡毛细血管区域。 2聚合型引流系统 ,为部分胰岛所有 ,其管径粗、行程长 ,引流至远离胰岛的腺泡毛细血管区域。 3跨越型引流系统 ,为部分胰岛所有 ,其输出管道越过小叶间隔引流至另一胰腺小叶的腺泡毛细血管区域 ,而这一小叶往往没有胰岛存在。 4胰岛 -胰岛型引流系统 ,灵长类部分胰岛的血液通过胰岛 -胰岛型引流通道回流至邻近的小胰岛。结论 胰岛具有完善联系外分泌腺泡的引流系统 ,提示含有高浓度胰岛内分泌激素的胰岛血液可能对外分泌腺泡的机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山羊肾微血管构筑。方法经山羊肾动脉灌注ABS丁酮溶液,制成肾脏微血管铸型标本,在双目显微镜下进行解剖,镀膜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山羊肾小球为一簇迂回盘曲的血管团,由小叶输入微动脉、毛细血管网小叶及小球内交通支和小叶输出微动脉构成;绝大部分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均为1支,少数出球小动脉为2支。其出球小动脉的口径约为入球小动脉的一半,大多数自肾小球门处穿出,个别可从肾小球门的对侧离开。结论肾血管的灌注和铸型是研究肾脏血管超微结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山羊肾微血管构筑。方法经山羊肾动脉灌注ABS丁酮溶液,制成肾脏微血管铸型标本,在双目显微镜下进行解剖,镀膜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山羊肾小球为一簇迂回盘曲的血管团,由小叶输入微动脉、毛细血管网小叶及小球内交通支和小叶输出微动脉构成;绝大部分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均为1支,少数出球小动脉为2支。其出球小动脉的口径约为入球小动脉的一半,大多数自肾小球门处穿出,个别可从肾小球门的对侧离开。结论肾血管的灌注和铸型是研究肾脏血管超微结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山羊肾微血管构筑。方法经山羊肾动脉灌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丁酮溶液,制成肾脏微血管铸型标本,在双目显微镜下进行解剖,镀膜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山羊肾小球为一簇迂回盘曲的血管团,由小叶输入微动脉、毛细血管网小叶及小球内交通支和小叶输出微动脉构成;绝大部分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均为1支,少数出球小动脉为2支。其出球小动脉的直径约为入球小动脉的一半,大多数自肾小球门处穿出,个别可从肾小球门的对侧离开。结论肾血管的灌注和铸型是研究肾脏血管超微结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胚胰腺微循环血管构筑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血管铸型、扫描电镜方法,观察人胚胰腺微循环血管三维构筑的形态学特点。人胚胰腺微循环血管依据其形态学特点可分为胰腺小叶间血管干;胰腺小叶周围血管网;胰腺管周围血管袢及胰岛的血管球4种类型。本文对比了人胚胰腺微循环血管构筑与猴、犬、兔胰腺的血管形态学异同点,阐述了其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光镜下观察6例大鼠小脑前叶、后叶及蚓部微血管构筑。方法:用单宁酸-氯化铁法(TAFM)媒染显示小脑内血管。结果:小脑各部位皮质、髓质动脉均来源于软脑膜动脉和小脑动脉中央支,软脑膜动脉分支多以直角进入小脑皮质,分别在分子层、蒲步野细胞层、颗粒层形成毛细血管网;小脑后叶髓质中微动脉呈爪状分支,小叶两侧皮质深层微动脉或毛细血管可跨过髓质互相沟通。结论:TAFM显示小脑微血管构筑清晰、立体感强,并发现小叶内皮质深层微血管之间有吻合支。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血管铸型法,在扫描电镜下观察4例足月引产胎儿的胃壁微血管。胃壁的微血管由肌层丛、粘膜下血管丛和粘膜血管丛组成。供应胃的动脉穿过肌层进入粘膜下层,形成粘膜下丛。从此丛发分支供应粘膜层,动脉在胃腺间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胃小凹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呈火山口状;胃贲门和胃底,胃体的毛细血管网呈网格状;胃幽门的毛细血管网呈舌状或柱状突起,围成胃区的毛细血管网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微血管腐蚀铸型扫描电镜,观察了2例3岁幼儿的舌肌和翼内肌的微血管构型。在扫描电镜下,舌肌内的毛细血管网构型分三类:1.花蕊样毛细血管袢;2.云朵样毛细血管网;3.多角形套状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铸型的直径为5.3±1.5μm,描述了动脉铸型表面上的内皮细胞核压痕和前毛细血管括约肌压痕的形态特征。讨论了血管袢的结构形态及其机能意义,为理解骨骼肌的微循环的过程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三种酶标凝集素研究小鼠腮腺和胰腺内糖蛋白的分布。结果显示两种腺体对PNA和DBA的反应不同。腮腺腺泡对DBA染色呈阳性反应,胰腺腺泡为阴性,胰腺的闰管和小叶内导管的管壁上皮被DBA深染。PNA可与胰腺及腮腺腺泡结合,二者分布特征也不同。饥饿24小时后,除了胰腺腺泡内的PNA染色没有改变外,其他凝集素在腺泡内的阳性反应均减少。本实验说明凝集素组织化学是研究腺体内糖基的可靠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树鼩主要消化腺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建立树鼩正常的消化腺组织学图谱.方法 采用常规组织处理、制片、HE染色及显微镜技术对人工驯养繁殖仔一代树鼩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胰腺和肝脏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 (1)腮腺为纯浆液性腺泡,闰管明显,管壁由单层低立方形上皮细胞组成,官腔充满分泌物.(2)颌下腺为混合性腺体,以浆液性腺泡为主,分泌管较长.(3)舌下腺是以黏液性腺泡为主的混合腺,含有少量闰管.(4)肝脏表面为一薄层致密结缔组织被膜,肝实质为多个分界不明显的肝小叶,肝小叶中央为中央静脉.肝细胞呈多边形,核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多数为单核,少数为双核,细胞质呈红色,胞质内有空泡和小腔隙.汇管区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及小叶间胆管结构较为明显.(5)胰腺表面为一层疏松结缔组织被膜,胰腺实质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外分泌部包含腺泡和导管,腺泡由浆液性腺细胞组成,导管由闰管、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叶间导管和胰管组成.内分泌部又称为胰岛,是一些大小不等的细胞团和细胞索,不规则地散布于外分泌部的腺泡之间,胞质染色较外分泌部浅.结论 树鼩消化腺在组织形态学上接近于灵长类动物,可以为研究树鼩消化腺的功能和病变,以及建立人类相关疾病的动物模型提供组织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神经肽Y与摄食、血压、心率、呼吸调节、平滑肌舒缩以及下丘脑神经内分泌调节等重要的生理功能有关。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的许多器官。研究发现胰腺中动脉、导管、腺泡及胰岛周围均有神经肽Y阳性的神经分布[1] ,胰岛内分泌细胞中也有神经肽Y阳性的细胞[2 ] ,提示神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对唾液腺的了解逐渐复杂化,它不但具有分泌唾液的外分泌功能,更具有特殊的内分泌功能。唾液腺的微循环不仅与唾液的分泌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唾液的形成过程及内分泌的调节功能密切相关。现就唾液腺的微血管构筑综述如下。 1 唾液腺腺泡周围的微血管腺泡周围毛细血管排列稀疏,相邻两个分枝点间距24~45μm。毛细血管一般走行在唾液腺腺泡之间,面对相邻细胞的基底面。在人的下颌下腺腺泡细胞的基底面有基底褶。Tandler认为这种结构基底能使水和无机盐离子通过细胞的转运速度加快,有利于唾液的形成。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微血管腐蚀铸型—扫描电镜观察的方法,研究了2例幼几鼻腔粘膜区的微血管系统的立体构型。在扫描电镜下,初级微动脉互相吻合形成初级微动脉拱,次级微动脉互相吻合形成次级微动脉拱,两种微动脉拱类似“立体桥”外型式配布。毛细血管网的构型各有特点,在鼻前庭区其形态分两类:①螺旋形毛细血管袢;②多袢形毛细血管树。鼻道区的毛细血管网呈重叠式配布。在粘膜的基底面,可见有动脉与静脉伴行。毛细血管从不同方向和不同空间注入微静脉。本文还论述了鼻粘膜区微血管的类型与生理功能的关系,对认识鼻粘膜区的微循环特征和鼻病的过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树脂铸型扫描电镜法,观察了成人睾丸和附睾的微血管构筑,以睾丸小叶构成微血管环单位,小叶间少有血管连系.小叶动脉分布可分三型:离心单支型;向心单支型;双向多支型,附睾管周围血管较稀疏,蔓状丛起始较血管形态复杂,管径不一,较大静脉壁上有细血管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