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热敏灸与传统悬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治未病中心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悬灸组和热敏灸组,各32例。悬灸组采用温和灸对所选腧穴进行施灸,热敏灸组点燃艾条借热艾灸热敏化态腧穴,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积分和VAS疼痛评分。结果:热敏灸组有效率93.75%(30/32),悬灸组有效率78.13%(25/32)(P0.05)。热敏灸组治疗后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积分和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悬灸组(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疗效优于传统悬灸,改善痛经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温和灸热敏态与非热敏态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7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于疼痛发作前5 d开始对关元穴实施温和灸,每次艾灸时间45 min,并配合常规针刺,每个月经周期治疗(7±2)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疗程结束后,将患者在关元穴出现热敏化现象及在整个疗程中热敏化现象≥4次的归为热敏腧穴组(治疗组),没有出现热敏化现象或整个疗程中热敏化现象次数4次的归为非热敏腧穴组(对照组),以COX痛经症状量表、痛经总体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COX痛经症状量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优于对照组的77.1%(P0.05)。结论温和灸热敏腧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优于非热敏腧穴。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37-140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中的匹配法(PSM),观察热敏灸感与传统灸感对肩周炎的灸疗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设计模式,艾灸探查同一组穴位(手三里、肩井、膏肓俞、阿是穴)的灸感。在131例受试者中运用SPSS19.0软件PSM功能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共30对。其中试验组(n=30):出现6种特殊的热敏灸感;对照组(n=30):仅有局部温热感。两组均治疗30天,随访6个月。观察指标为Michael fees肩关节功能评分、简化Mc Gill量表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年龄、体重指数、Michael fees肩关节功能评分、MPQ评分以及ADL评分在两组间不均衡的协变量经匹配后均达到均衡(P0.05)。治疗2周和6个月随访后,组间Michael fees肩关节功能评分、MPQ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感组不论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均优于传统灸感组(P0.05)。结论:艾灸同一组穴位,热敏灸感组对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灸感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利用艾灸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比较不同灸感(热敏灸感和传统灸感)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183例受试者依据灸感不同自然分组为热敏灸感组132例、传统灸感组51例。采用SPSS 19.0软件PSM功能均衡组间基线,纳入33对匹配患者,即热敏灸感组33例、传统灸感组33例。热敏灸感组采用热敏灸翳风穴进行治疗,传统灸感组采用温和悬灸翳风穴进行治疗,每日艾灸结束后,对患者予以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第2个疗程仅对患者施以针刺治疗,在前一疗程取穴基础上加足三里(双侧),施以补法。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改良Portmann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Portmann评分在两组间不均衡的协变量经匹配后均达到均衡(P0.05)。治疗后,两组Portmann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热敏灸感组Portmann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灸感组(P0.01)。结论:艾灸同一穴位,热敏灸感组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灸感组。  相似文献   

5.
李自如  康明非  郑琼  杨瑞  迟振海 《中医杂志》2023,(18):1903-1907
目的 比较热敏灸在经期前介入与月经当天介入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差异,以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将纳入的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预处理组和常规处理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仰卧位时选取双侧子宫穴与归来穴合围的区域,俯卧位时选择双侧肾俞穴与次髎穴合围的区域,分别施回旋灸2 min,雀啄灸1 min,再循经往返灸激发灸感,找出所有热敏穴,最终选择2个灸感最好的热敏穴进行治疗。预处理组于月经来临前3~7天开始施灸,常规处理组于月经当天施灸,两组均每日1次,每个月经周期治疗7天,连续进行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进行COX痛经症状评价量表(CM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检测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血液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CMSS评分、VAS评分、PI、RI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预处理组VAS评分、CMSS评分、PI、RI低于常规处理组(P<0.05或P<0.01)。预处理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28/30),优于常规处理组的73.3%(22/30,P<0.05)。结...  相似文献   

6.
灸药结合治疗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灸药结合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及血清CA125的影响。方法:93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艾灸组31例、药物组29例、灸药结合组33例,分别采用四步艾灸法灸关元、子宫等穴;口服内异症基本方;艾灸药物结合;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随访6个月,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进行评分,并观察血清CA125水平的变化,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血清CA125水平在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5),但灸药结合组疗效显著优于前两组(P<0.05)。结论:灸药结合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艾灸或中药治疗,灸药结合可作为该病的首选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观察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oea,PD)及经期常见伴随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PD患者按热敏灸操作步骤区分热敏灸组(治疗组)和常规艾灸组(对照组),每组40例,以关元穴为施灸部位,每穴大概灸疗时间大约30分钟,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施灸,每日1次,连续7天为1个疗程。采用痛经症状评分标准、COX痛经症状量表、痛经总体临床疗效及伴随症状临床疗效标准为观测指标,总体评价PD及经期常见伴随症状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疗程后,CO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均较疗程前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疗程后有效率分别为:92.5%、80.0%,临床总体有效率均较高(P0.05),但治疗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疗程后,伴随症状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2.5%、70%,两者均较高(P0.05),但治疗组更明显(P0.01)。结论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及经期常见伴随症状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艾灸疗法,临床疗效确切,无创无毒副作用,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颍 《国医论坛》2016,(2):31-32
目的:观察电针三阴交联合热敏灸对原发性痛经(PD)的防治效果,尝试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2例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研究组给予电针三阴交联合热敏灸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对比两组镇痛效果及前列腺素(PG)水平。结果:研究组愈显率为82.14%,高于对照组的48.21%,研究组治疗期间各月经周期CM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PGE_2高于对照组,PGF_(2α)、PGF_(2α)/PGE_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经周期内,对照组CM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结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MSS评分略高于治疗结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三阴交联合热敏灸可纠正PD患者PG合成失衡,迅速缓解症状,疗效确切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证实艾灸原发性痛经热敏高发穴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有效的基础上,观察对其经期常见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 10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艾灸关元穴组(简称关元穴组)、艾灸神阙穴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各52例。两组分别根据其经期常见伴随症状分为:小腹坠胀、腰酸、乳房胀痛、泄泻。两组均于经前4 d行艾灸治疗(关元穴组艾灸关元,神阙穴组艾灸神阙),1次/d,20 min/次,每个月经周期治疗4 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关元穴组有效率90.38%,对照组71.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痛经评分比较,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关元穴组优于对照组(P<0.01)。关元穴组小腹坠胀、腰酸、乳房胀痛、泄泻的有效率为91.30%,94.12%,16.67%,86.96%;对照组有效率为58.33%,65.52%,11.76%,50.00%。与对照组比较,小腹坠胀、腰酸、泄泻治疗效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房胀痛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关元穴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艾灸关元穴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经期小腹坠胀、腰酸、泄泻症状,但对乳房胀痛症状无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不同灸感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艾灸探查1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大肠俞、阿是穴、委中的灸感,根据患者灸感的不同,分为热敏灸感(6种特殊的热敏灸感)与温热灸感(仅有局部温热感)。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不同灸感患者进行匹配,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共30对,热敏灸感患者为试验组,温热灸感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艾灸治疗,前4天每日2次,第5天开始每日1次再治疗10天,共18次,疗程共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量表(M-JOA)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2周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M-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治疗2周试验组M-JOA(8.63±2.57)分,对照组(11.12±3.21)分,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M-JOA(12.65±2.97)分,对照组(14.87±3.08)分;治疗2周试验组VAS(2.56±0.62)分,对照组(3.94±0.95)分,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VAS(4.02±0.80)分,对照组(5.06±1.02)分,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产生热敏灸感者临床疗效优于温热灸感者,且热敏灸感患者疗效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神阙穴艾炷隔盐姜灸、关元穴艾炷隔姜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105例,并设中药月月舒冲剂对照组(104例)。观察两组疗效,同时随机对部分患者(两组各40例)治疗前后及正常人经期血浆内皮素(ET-1)含量(用放射免疫法)、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进行检测。结果:艾灸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艾灸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浆ET-1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治疗后艾灸组ET-1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NO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并均恢复至正常组水平(P>0.05)。结论: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调节ET-1与NO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热敏灸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2例,脱落3例).对照组口服阿伦膦酸钠与碳酸钙D3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命门、腰阳关、关元、肾俞、足三里穴区探寻热敏腧穴行热敏灸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两组均治疗8周...  相似文献   

13.
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209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05例,采用隔物灸神阙、关元穴治疗;对照组104例,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痛经各项症状指标变化,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轻、中、重不同痛经程度患者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后及随访第3个月痛经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第3疗程腹痛开始减轻时间较第1疗程均有明显缩短(P<0.01),两组间各相应疗程腹痛开始减轻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优于口服月月舒冲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巧克力囊肿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每次10 m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雷火灸治疗,穴取关元、子宫、血海,隔日1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异位囊肿最大截面积、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介素-17(IL-17)水平,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MSS严重程度、发作时间评分及血清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L-17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CMSS痛经症状严重程度、发作时间评分及血清TGF-β1、IL-17水平降低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异位囊肿最大截面积均减小(P<0.05),且观察组减小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33/35),高于对照组的71.4%(25/35,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巧克力囊肿痛经可明显改善痛经症状、缩短痛经时间,促进卵巢异位囊肿萎缩,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GF-β1、IL-17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灸刮痧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温灸刮痧疗法治疗,对照1组采用艾灸疗法治疗,对照2组采用刮痧疗法治疗。3组治疗前后均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和McGill疼痛问卷(MPQ)评价颈痛程度,比较3组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组NPQ评分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MP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疗程后MPQ评分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灸刮痧疗法可以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部疼痛,治疗效果优于艾灸疗法和刮痧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天灸罐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少腹逐瘀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天灸罐治疗,均连续治疗5个月经周期。参照COX痛经症状量表(the 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进行评价;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前列腺素F2a(Prostaglandin F2a,PGF2a)含量;比较两组痛经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MSS时间、程度及PGF2a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灸罐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3例采用隔物灸神阙、关元治疗;对照组103例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12%,对照组总有效率85.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轻、中、重不同程度痛经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常规艾灸组,每组30例,均选取犊鼻、阳陵泉、足三里及患侧鹤顶穴,热敏灸组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常规艾灸组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cm进行温和灸。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步行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步行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热敏灸组以上各指标较常规艾灸组改善更明显(均P<0.01)。热敏灸组有效率为90.0%(27/30),常规艾灸组为73.3%(22/30),热敏灸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艾灸组(P<0.01)。结论: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常规艾灸疗法,能更好地改善KO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9.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观察采用温针灸激发循经感传现象为主要手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简称试验组)、单纯针刺组(简称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取肾俞、命门、腰阳关、委中等穴,试验组在与对照组取穴相同基础上给予命门、腰阳关、委中加用艾条温针灸,以患者自觉有温热感沿针体传入穴位深层为度。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8%(P<0.01)。试验组中,循经感传现象出现率为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4%(P<0.01)。结论:温针灸激发循经感传现象为主要手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