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雷好连  马玉清 《新中医》2018,50(1):111-114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身麻醉对开颅血肿清除术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静注等剂量长托宁、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维持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40~60。观察组于麻醉前选择双侧足三里、梁丘穴先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比较2组诱导前、诱导5 min、切皮时、切皮1 h、手术结束即刻、手术结束30 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并于围术期不同时刻抽取静脉血测定自然杀伤(NK)细胞、CD4~+、CD8~+及CD4~+/CD8~+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同组诱导前比较,观察组切皮时HR升高,对照组诱导5 min、切皮时MAP、HR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诱导5 min、切皮时MAP、HR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诱导前比较,2组切皮1 h、手术结束30 min时NK、CD4~+、CD4~+/CD8~+水平降低,CD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皮1 h、手术结束30 min时NK、CD4~+、CD4~+/CD8~+水平升高,CD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身麻醉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老年患者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全麻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反应的效果。方法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2组,每组58例,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研究组予以经皮穴位的电刺激联合全麻,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排气、排便时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6 h、12 h、24 h和48 h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 h和12 h的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予以经皮穴位的电刺激联合全麻方案,术后疼痛、呕吐和恶心明显缓解,且肠功能相关恢复快,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频率电针对肺切除患者的镇痛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筛选针药复合麻醉中的最佳电针频率。方法:将163例择期行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31例)、B组(34例)、C组(32例)、D组(34例)和E组(32例)。5组均穴取后溪、支沟、内关、合谷,A组采用假针刺,将无针体针灸针粘贴在穴位处,针柄连接电针;B组采用频率2Hz电针刺激;C组采用频率2Hz/100Hz的电针刺激;D组采用100Hz的电针刺激;E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频率2Hz/100Hz,均诱导30min后行静脉诱导全身麻醉,术中维持电刺激至手术结束。观察术中麻醉药用量以及术前1天、术中和术后1天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3+、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变化。结果:丙泊酚用量B组和D组较少,芬太尼用量B组、D组、E组较少。各组CD3+、CD4+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均P<0.01),E组和C组相比其他3组能较好抑制术后CD3+、CD4+的降低(均P<0.05);各组CD8+随着时间的变化改变不大(均P>0.05),E组和D组相比其他3组能较好抑制术后CD8+的降低(均P<0.05)。各组CD4+/CD8+随着时间的变化改变不大(均P>0.05),E组、C组相比其他3组能较好抑制术后CD4+/CD8+的降低(均P<0.05)。各组NK细胞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逐步增高的趋势(均P<0.01),各组对NK细胞的调节功能相当(均P>0.05)。结论:经穴2Hz、经穴100Hz和经皮穴位电刺激2Hz/100Hz在镇痛方面效果最佳。经皮穴位电刺激2Hz/100Hz和经穴2Hz/100Hz在免疫功能的调节方面作用最佳。推荐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2Hz/100Hz,不仅能减少术中镇痛药用量,而且能明显改善肺切除手术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共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常规全麻下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加用经皮穴位刺激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BCS舒适度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皮质醇(COR)、β-内啡肽(β-EP)水平,记录自控镇痛药物剂量、补救用药剂量、首次补救镇痛时间、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72 h后,观察组术后12 h、24 h、48 h、72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 B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72 h COR、β-EP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自控镇痛药物剂量、补救用药剂量、首次补救镇痛时间、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皮穴位刺激可以减轻妇科腹腔术后患者的疼痛,减轻应激反应,提高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和镇痛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5.
Ding YH  Gu CY  Shen LR  Chen YL  Shi Z 《中国针灸》2011,31(5):447-450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差异,验证穴位的特异性.方法:选择9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经穴复合全麻组,B组为非经非穴复合全麻组,C组为全麻组.A组先行电针刺激15~30 min,穴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曲池,然后行全身麻醉,电针刺激至手术结束;B组选用A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取穴,电针刺激方法及时间与A组相同;C组单纯采用全身麻醉.分别于麻醉前、术毕2 h、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记录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4、6、8、24、44 h镇痛泵用量.结果:(1)术后2 h与术前比较,3组CD+3、CD+4、CD+8均低于术前,除A组CD+4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CD+4/CD+8比值均高于术前,A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3组CD+3、CD+4及CD+4/CD+8均高于术前,除B组CD+4/CD+8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A组术中麻醉药用量明显减少(P<0.05).(3)A组术后4、6、8 h镇痛泵用量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经穴复合全麻能提高人体痛阈,减少术中麻醉药用量,减轻全麻及手术应激反应对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抑制效应,并可延长术后镇痛时效,阐明经穴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合谷-内关-足三里-曲池穴对全麻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诱导前电刺激组、全程电刺激组及对照组。诱导前电刺激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行手术侧对侧合谷-内关-足三里-曲池穴电刺激,频率2/100 Hz,持续30 min。全程电刺激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行手术侧对侧合谷-内关-足三里-曲池穴电刺激,频率2/100 Hz,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相同穴位只贴电极片不行电刺激。分别于术后6 h、12 h、24 h及48 h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诱导前及手术全程电刺激组术后6 h及12 h恶心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3组间术后各时间点呕吐发生率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麻醉诱导前及手术全程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合谷-内关-足三里-曲池穴,可有效预防全麻下行膝关节手术患者恶心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静脉全麻对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行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麻组和全麻组,每组50例,全麻组给予静脉全麻,电麻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比较2组镇痛效果、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电麻组和全麻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100%(50/50)和88%(44/50),电麻组明显高于全麻组(P<0.05);电麻组麻醉药物用量和呼之睁眼、苏醒时间明显少于或短于全麻组(P均<0.05);电麻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全麻组(P均<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静脉全麻可有效提高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镇痛效果,有利于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且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苏醒康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黄金生 《新中医》2015,47(7):246-247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则行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全麻,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恶心、呕吐症状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 h,恶心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10.0%、4.0%,对照组分别为30.0%、2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缩短排气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扶正培元法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NP或T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扶正培元方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胃肠道反应、肝肾损伤、骨髓抑制、白细胞降低的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扶正培元法能显著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沙参麦冬汤对胸腔镜下早中期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月—2018年9月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早中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采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雾化吸入、咳嗽排痰及抗生素药物等治疗,部分中期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给予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28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05),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NK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05),CD8~+水平无变化,治疗后2组患者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中期肺癌患者行胸腔镜下根治术后联合沙参麦冬汤治疗,短期疗效确切,可显著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探讨肝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各方面压力的增加会引起人们的情志变化,本文利用中医的基本观点和肝的特性,探讨肝气郁结所导致的多种脏器疾病发生的机理,详细探讨肝郁的各种影响提出治疗要兼顾情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