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后,接受心脏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变化和应用意义。方法:在2017年7-10月,于本院心内科随机选取120名介入手术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术后接受常规护理的常规组和术后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脏康复护理的心脏康复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机能、合理用药、合理饮食、社会职能)、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以及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ion Se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量表对患者抑郁及焦虑评分的差异。结果:心脏康复组患者经过术后心脏康复护理,患者的心脏康复情况、生活质量、SDS和SAS评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 0.05);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明显少于常规组(P 0.05);心脏康复组患者术后有4例(6.67%)出现并发症、常规护理组有18例(30.00%)出现并发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03,P 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手术后,根据个性生理特征接受心脏康复护理后,身体机能改善更明显、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更少,术后负面情绪得到更有效地疏导。心脏康复护理适用于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手术后的护理康复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呼吸内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康复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及体育锻炼,康复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连续3周的治疗。并对治疗后2组患者的肺功能、呼吸困难分级情况、运动耐力时间、6 min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差异性对比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在肺功能、呼吸困难分级情况、运动耐力时间、6 min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康复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康复组治疗后1秒率为(79.75±9.84)%,明显高于对照组(65.71±9.11)%,康复组治疗后呼吸困难分级为(1.20±0.33)分,明显好于对照组(2.78±0.88)分,康复组治疗后运动耐力时间为(9.89±2.64)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8.49±2.51)min,康复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为(389.72±41.82)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356.74±40.16)m,且康复组治疗后在生活质量各条目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能够有效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痛苦,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白辉辉  李彬  余学庆  张一 《新中医》2019,51(4):140-142
目的:观察运动肺康复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IPF合并焦虑抑郁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亚极量运动强度的肺康复治疗(C521M型多功能阻力式下肢康复健身车和UB521M型机能式上肢有氧训练机交替使用),每周3次,每次训练时间30 min;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复合生理指标(CPI)、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圣乔治问卷评分(SGRQ)及6分钟步行试验(6MW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CPI评分、6MWT及HAMA、HAMD、SGRQ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 0.05);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改善不明显(P 0.05)。结论:运动肺康复可以改善IPF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肺通气和弥散功能,提高患者活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4.
唐姗钐  张宝凤  张利娟  朱丽丽  李阳  杨展 《新中医》2020,52(16):177-179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联合中医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以AMI为诊断并采取PCI手术治疗患者总计2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康复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起运动联合中医康复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心脏血容量指标、心脏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2组血容量指标较前改善(P0.05),且研究组血容量指标优于对照组(P0.001)。干预后,2组心脏功能指标及6 min步行距离较前改善(P0.05),研究组心脏功能指标及6 min步行距离优于对照组(P0.001)。干预前,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前改善(P0.05),且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后行PCI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采取早期运动联合中医康复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增加6 min步行距离,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脏康复计划配合柴胡龙牡汤对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6年3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以血塞通软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加柴胡龙牡汤结合心脏康复计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生活质量及中医证候情况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忧郁、焦虑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龙骨牡蛎汤结合心脏康复计划能有效改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临床症状,减缓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对三踝骨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三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熏洗。术后随访并观察Baird-Jackson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0±3.1)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改良Baird-Jackso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评分、抑郁和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可改善三踝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抑郁和焦虑等情况,能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周同芳  王星  吴姗姗 《新中医》2021,53(11):168-171
目的:观察基于心脏康复风险评估的康复治疗联合中医经络操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的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心脏康复风险评估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经络操进行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干预后,2组HAMA、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干预后,2组纳差、乏力、腹胀、肠鸣音异常等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干预后,2组患者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环境领域、社会关系等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心脏康复风险评估的康复治疗联合经络操干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肺康复联合补肾中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30例患者随机分为肺康复组与中药加肺康复组 ,分别予肺康复与肺康复加补肾中药治疗 4周。在试验前后测定FEVl 及 6min走 ,并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 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肺康复组与中药加肺康复组均明显改善 (P均 <0 0 5 ) ,但后者优于前者 (P <0 .0 5 ) ;6min走变化与生活质量评分类似 ,肺功能两组治疗前后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肺康复与补肾中药可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 ,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受性 ,但对肺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期太极拳锻练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心肌梗塞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和太极拳锻练康复组(康复组,66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心肌梗塞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太极拳康复锻练,为期一年.两组患者于入组时及观察/康复一年期满时分别测试生活质量评分、6min步行距离(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对两组患者在试验期间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心肌再梗塞发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在生活质量、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方面均有明显提高(P<0.01),而心律失常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心肌梗塞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太极拳锻练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改善心肌代谢,促进心肌梗塞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方联合拔罐治疗对慢阻肺(COPD)急性期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肺康复组与补肾方加拔罐组,分别给予肺康复与补肾方加拔罐治疗2周。在实验前后测定FEV1及6分钟步行试验,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经过治疗生活质量评分肺康复组与补肾方加拔罐组均明显改善,但后者优于前者,6分钟步行情况与生活质量评分类似。肺功能两组治疗前后无差异。结论:补肾方加拔罐治疗可提高COPD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运动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6 min步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到该院进行住院治疗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在住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和6 min步行试验,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6 min步行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变化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MWT平均距离(456.77±71.34)m,生活质量评分为(81.21±7.22)分,对照组6-MWT平均距离(244.51±77.35)m,生活质量评分(66.82±8.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 min步行不仅是评估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手段,还能够提升康复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加强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7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院内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GQOL-74评分、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以及GQOL-74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康复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减少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氟西汀对急性脑梗死(ACI)伴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负性情绪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ACI伴抑郁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康复组(n=28)和对照组(n=28),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康复组进行针灸联合氟西汀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根据SAS、SDS评分量表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并检测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0.05),且治疗后康复组NIHSS评分明显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BI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或0.05),且康复组评分明显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康复组患者CD4~+、CD8~+、CD4~+/CD8~+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且康复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针灸联合氟西汀治疗能有效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方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支架术后心脏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ACS支架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等心脏康复情况;通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和生活质量简表SF-36(SF-36)评价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BNP、LVEF、6 min步行距离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研究组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AQ和SF-36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方能明显降低老年ACS支架术后患者BNP水平,提高心肌功能和活动能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可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多种康复方式对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于2015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康复训练组、肌电生物反馈组以及联合康复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肌电生物反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股四头肌肌电生物反馈康复治疗,联合康复组患者辅以肌电生物反馈以及减重平板训练。在治疗7周后,对3组患者平衡功能、步行能力、身体质量(MBI指数)、膝关节屈伸活动度、量大步速以及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下肢功能评分(LEFS)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治疗7周后,三组相比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联合康复组各指标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周后,联合康复组步行能力、膝关节屈伸活动度、量大步速以及平衡功能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选取的多种康复方式中,联合康复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运动功能,提高康复速度,并且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并行PCI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心脏康复的教育,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自拟益气活血中药配方颗粒口服,疗程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量化积分、心脏超声和生活质量(SAQ)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心脏彩超的LVEF、LVFS、LVEDD数值以及生活质量(SAQ)评分均较入组时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 0. 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肺康复治疗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康复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OPD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西医康复组(20例)、中医综合康复组(20例)。对照组仅用指南推荐的稳定期常规治疗方案,西医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自行车锻炼,中医综合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穴位敷贴和穴位注射、松静内养功锻炼及口服止喘颗粒剂。每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治疗结束后9个月及12个月呼吸困难指数及6 min步行距离、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呼吸指数的组内比较,中医综合康复组、西医康复组治疗后9个月、治疗后12个月较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后9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9个月、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指数的组间比较,治疗后9个月、12个月中医综合康复组、西医康复组较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12个月中医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内比较,中医综合康复组、西医康复组治疗后9个月、治疗后12个月6 min步行距离、6 min步行心率、6 min步行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后9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同期比较,治疗后9个月,6 min步行距离、6 min步行心率、6 min步行血氧饱和度中医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医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6 min步行距离、6 min步行心率、6 min步行血氧饱和度中医综合康复组、西医康复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医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肺康复能有效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运动康复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心衰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卧床休息、限制钠盐摄入、利尿、扩血管及强心治疗等),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运动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DEd)、6min步行距离、心功能、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24周后,治疗组心功能及LVEDD、LVEF、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辅助治疗老年慢性心衰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以医院收治的110例心梗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心脏康复护理。术后7 d和14 d比较两组的抑郁HAMD评分、焦虑HAMA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介入治疗护理7 d后,两组抑郁HAMD评分和焦虑HAM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14 d后,观察组的抑郁HAMD评分和焦虑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梗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情绪,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