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皮层核转录因子κB(NF-κB)炎性信号通路中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一氧化氮(NO)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氟西汀组,每组8只。采用28d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法建立抑郁模型。针刺组针刺"百会""内关"穴,隔日1次,共14次;氟西汀组予氟西汀灌胃(10mg/kg),1次/d,共28次。观察大鼠糖水摄入量及旷场实验行为;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层NF-κB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前额叶皮层iNOS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前额叶皮层NO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后大鼠糖水摄入量、旷场实验爬格数与站立次数显著降低(P0.01),前额叶皮层NF-κB、iNOS、NO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及氟西汀组大鼠糖水摄入量、旷场实验爬格数与站立次数显著升高(P0.01,P0.05),前额叶皮层NF-κB、iNOS、NO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与氟西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能通过抑制NF-κB炎性信号通路,下调NF-κB、iNOS、NO的表达水平,从而缓解炎性反应引起的脑损伤,发挥抗抑郁作用,这可能是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调控NF-κB信号通路介导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头穴丛刺组,每组12只。采用双侧海马内注射Aβ_(1-42)制备AD模型。造模成功后第7天开始干预,头穴丛刺组选取百会穴及百会穴左侧旁开1 mm处、百会穴右侧旁开1 mm进行针刺干预,1次/d,留针30 min,连续干预14 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COX-2、NF-κB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海马组织IL-1β、IL-6及TNF-α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COX-2、NF-κB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头穴丛刺组大鼠海马组织COX-2、NF-κB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IL-1β、IL-6及TNF-α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头穴丛刺组大鼠海马组织IL-1β、IL-6及TNF-α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头穴丛刺针刺法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发挥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对强迫游泳应激大鼠海马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通路影响,探讨针刺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JNK通路阻断剂(SP 600125,以下简称SP)组、模型组、模型+SP组、针刺组、针刺+SP组、氟西汀组、氟西汀+SP组,每组6只。采用强迫游泳应激结合孤养法造模。针刺干预选取"百会""印堂"穴,每次20min,每天1次,共治疗2d;阳性对照药物给予氟西汀1.8mg/kg灌胃,每天1次,共治疗2d。通过游泳不动时间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价;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中JNK上游激酶MKK 4和MKK 7、JNK、磷酸化JNK(p-JNK)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空白+SP组游泳不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SP组、针刺组、针刺+SP组、氟西汀组、氟西汀+SP组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不同组别之间JNK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海马中MKK 4、MKK 7、p-JN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SP组MKK 4、MKK 7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其余组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SP组、针刺组、针刺+SP组、氟西汀组、氟西汀+SP组p-JN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针刺治疗能降低急性应激模型大鼠海马JNK的磷酸化水平及蛋白表达,有效抑制JNK信号转导通路活性,进而改善强迫游泳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症状,这可能是针刺发挥抗抑郁效应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细胞色素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的影响,从凋亡途径探讨针刺防治心理应激引起的早期抑郁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氟西汀组,每组8只。应用慢性束缚结合孤养方法建立慢性心理应激抑郁大鼠模型。针刺组于每日应激前1h针刺"百会""印堂"和双侧"三阴交",每日1次,每次20min,持续28d;氟西汀组于每日应激前1h用盐酸氟西汀混悬液(1mL/100g,0.18mg/mL)灌胃,每日1次,持续28d。以体质量和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评价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色素C、caspase-3和AIF的蛋白表达水平;用DCFH-DA荧光探针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组织活性氧(ROS)的含量。结果:实验结束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好指数、旷场实验水平穿越格数和垂直竖立次数均低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氟西汀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好指数上升,水平穿越格数和垂直竖立次数增加(P0.01,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ROS、细胞色素C、caspase-3和AIF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氟西汀组大鼠海马组织ROS、细胞色素C、caspase-3和AIF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针刺干预能显著降低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凋亡途径的关键因子细胞色素C、caspase-3和AIF的蛋白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线粒体ROS含量有关,这可能是针刺发挥抗抑郁效应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束缚应激(CRS)大鼠海马、前额叶皮层星形胶质细胞(AST)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血清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抗抑郁效应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氟西汀组,每组8只。采用28dCRS结合孤养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针刺组针刺"百会""印堂"和双侧"三阴交"穴20min,氟西汀组予以氟西汀灌胃治疗,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28d。采用糖水消耗实验和旷场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用蛋白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海马、前额叶皮层GFAP及血清IL-10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水平穿越格数和垂直竖立次数较空白组均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氟西汀组糖水消耗量、水平穿越格数较模型组均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GFAP含量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1);针刺组、氟西汀组海马中GFAP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层GFAP含量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针刺组、氟西汀组前额叶皮层GFAP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P0.01)。模型组血清IL-10含量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针刺组、氟西汀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氟西汀组明显低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可能是通过调节CRS抑郁大鼠海马、前额叶皮层AST中GFAP的表达,改善海马、前额叶皮层AST的功能,并增加血清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含量,从而发挥抗抑郁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归降糖解郁方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及中药高、低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通过高脂乳剂灌胃、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和慢性应激建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模型。应激造模的同时西药组给予二甲双胍0.18 g/(kg·d)+氟西汀1.8 mg/(kg·d)灌胃;中药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左归降糖解郁方20.53、10.26 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均每日1次。灌胃28天后,检测大鼠海马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小胶质细胞的标记物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趋化因子CX3C受体1(CX3CR1)、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 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IL-1β、TNF-α表达及其小胶质细胞Iba-1、CX3CR1、p NF-κB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及中药高剂量组大鼠海马IL-1β和TNF-α表达及其小胶质细胞Iba-1、CX3CR1、p NF-κB表达均显著下降,中药低剂量组IL-1β、TNF-α、CX3CR1和p NF-κB表达亦下降(P0.05或P0.01)。与中药高剂量组比较,中药低剂量组CX3CR1及p NF-κB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左归降糖解郁方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的海马炎症水平,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并下调CX3CR1和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海马色氨酸羟化酶2(TPH2)与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表达的变化并探讨逍遥散的调节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是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氟西汀组,每组6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制备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造模持续21 d。通过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TPH2与IDO1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TPH2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其余3组大鼠(P0.05),逍遥散与氟西汀对TPH2 mRNA的表达有一定的上调作用;模型组大鼠海马IDO1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逍遥散与氟西汀对IDO1 mRNA表达的下调作用明显(P0.01),且逍遥散对IDO1 mRNA的下调作用更明显。模型组、逍遥散组、氟西汀组大鼠海马TPH2的蛋白的表达低于正常组(P0.01),逍遥散组TPH2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IDO1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1)。结论: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海马TPH2的表达减少,IDO1的表达增多,逍遥散可能通过调节海马TPH2与IDO1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5-HT的含量,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左合方对AD模型大鼠血清CRP、COX-2、IL-6含量,脑海马组织NF-κB、iNOS阳性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丹左合方组、对照组、模型组,每组10只。采用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6周制备AD大鼠模型。各手术组大鼠经相应药物灌胃治疗5周后,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CRP、COX-2含量,放免法检测血清IL-6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海马组织NF-κB、iNOS的阳性表达。结果 CRP、COX-2、IL-6含量丹左合方组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丹左合方组、对照组、模型组海马组织胞核内可见棕黄色的NF-κB颗粒,胞浆内可见棕黄色的iNOS颗粒,模型组的棕黄色颗粒最多,表明NF-κB、iNOS阳性表达最强,丹左合方组棕黄色颗粒明显少于模型组、对照组;丹左合方组NF-κB、iNOS阳性细胞数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丹左合方可降低AD大鼠血清CRP、COX-2、IL-6的含量,降低AD大鼠海马NF-κB、iNOS的阳性表达,起到减缓AD大鼠炎性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3):133-137
目的:探讨川菊止痛胶囊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大鼠脑干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川菊止痛胶囊0.6、1.2、2.4 g/kg组、佐米曲普坦4.0 mg/kg组、复方羊角颗粒4.3 g/kg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等体积蒸馏水)。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5天后,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头颈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溶液10 mg/kg复制偏头痛大鼠模型。造模后4 h,分离各组大鼠脑干组织,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脑干组织NF-κB通路中NF-κB、IκBα、 COX-2、IL-1β、iNOS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中脑导水管灰质区和下丘脑区c-fos和c-jun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川菊止痛胶囊1.2、2.4 g/kg可显著上调偏头痛大鼠脑干组织中NF-κB、IκBαmRNA表达水平,各剂量均明显下调COX-2、IL-1β、iNOS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NF-κB(胞浆)、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NF-κB(核蛋白)、p-IκBα、COX-2、IL-1β、iN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中脑导水管灰质区和下丘脑区c-fos和c-jun蛋白平均光密度值。结论:川菊止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作用与抑制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和抑制脑组织中c-fos和c-jun表达,减少疼痛信息的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10.
冷凤  史玲  刘丽莉 《陕西中医》2022,(3):292-295,333
目的:基于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探究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损伤的干预及对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8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针刺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他三组大鼠均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海马激活素A(activin A,ACT A)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抗损伤和促生长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以下简称电针组)、模型+氟西汀组(以下简称氟西汀组)。空白组正常饲养28 d,模型组、电针组、氟西汀组均采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方法造模28 d。电针组于造模前1 h,选取"百会"、"印堂"穴进行电针治疗,频率2 Hz,电流强度0.6 m A,每次20 min;氟西汀组于造模前1 h,给予盐酸氟西汀混悬液5 m L·kg-1灌胃治疗。通过生物素标记抗体芯片技术筛选出与神经元生长和损伤相关的差异蛋白ACT A、RAGE。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ACT A和RAGE蛋白表达均上调(fold change=1.240,1.356);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氟西汀组ACT A蛋白表达均下调(fold change=0.701,0.604)、RAGE蛋白表达均下调(fold change=0.617,0.624)。结论:电针通过下调RAGE蛋白表达水平以发挥神经元抗损伤作用,并且良性调节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ACT A,使其趋于正常水平,揭示电针可能具有促进神经元再生的作用,这些可能是针刺抗抑郁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穴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旁回核因子(NF)-κB p 65mRNA、IκB mRNA及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头穴针刺调控缺血性脑血管病炎性反应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及头针组,每组16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药物组腹腔注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盐(100mg·kg~(-1)·d~(-1)),1次/d,共7d。头针组取双侧顶颞前斜线和顶颞后斜线行快速捻转透刺治疗,每次30min,1次/d,共7d。干预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神经行为学评分。RT-PCR法检测海马旁回NF-κB p 65mRNA、IκB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旁回IL-1β、TNF-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增高(P0.01),海马旁回NF-κB p 65 mRNA、IL-1β、TNF-α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IκB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头针组和药物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1),海马旁回NF-κB p 65 mRNA、IL-1β、TNF-α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IκB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上调缺血后脑组织IκB的表达,抑制NF-κB的解离,进而降低炎性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是头穴针刺控制缺血性脑血管病炎性反应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抗凋亡因子(Bcl-2)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与再生的影响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组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氟西汀组。采用旷场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中Bcl-2和GAP-43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旷场试验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次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电针组、氟西汀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之间海马中Bcl-2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电针组与模型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海马中GAP-43表达显著降低(P0.05);氟西汀组与模型组相比表达均有增高趋势,电针组的表达则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慢性应激可以引起大鼠的活动量降低和探究行为减少,电针可能通过调节海马神经元凋亡与再生而改善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行为学症状,可能是电针抗抑郁效应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银杏酮酯(GBE50)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NLRP3炎症小体作用,探索GBE50抗抑郁的机制。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CUMS)。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GBE50组)。经3周应激刺激后,运用糖水偏爱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造模,并剔除造模不成功老鼠。然后对照组、模型组给予1%CMC灌胃,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10mg/kg)灌胃,GBE50组给予GBE50(100mg/kg)灌胃,持续3周,最后对各实验组进行糖水偏爱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测试,并运用Western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NLRP3炎症小体及其相关激活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含量。结果:糖水偏爱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GBE50(100mg/kg)可以明显增加抑郁大鼠的糖水消耗量。强迫游泳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GBE50(100mg/kg)可以明显增加抑郁大鼠强迫游泳的挣扎时间。Western结果显示:CUMS可以明显增加模型组NLRP3、ASC、Caspase-1、IL-1β、TLR4、P2X7、P-IKKα/β、P-NF-κB的蛋白表达,而GBE50(100mg/kg)治疗后NLRP3、ASC、Caspase-1、IL-1β、TLR4、P2X7、P-IKKα/β、P-NF-κ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GBE50(100mg/kg)可以改善CUMS诱导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而其作用机制与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10,(4)
目的:探讨黑水缬草提取物对老年痴呆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和海马神经元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利用多因素造成大鼠老年痴呆病理复合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老年痴呆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和海马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及核因子NF-κB(IκB-α)表达的变化。结果:黑水缬草各剂量及阳性对照药均显示出一定的疗效,效果显著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P0.05),其中50%乙醇树脂洗脱高剂量组效果尤为显著(P0.05或P0.01),且作用呈量效关系。结论:黑水缬草50%乙醇树脂洗脱高剂量能有效抑制痴呆大鼠脑内神经元炎性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iNOS过表达,抑制COX-2活性及减少对核因子NF-κB的激活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对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海马NF-κB和I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栓子注入法制作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针刺处理3周后,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海马NF-κB和I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海马NF-κB及Iκ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同时,针刺组大鼠海马NF-κB、I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针刺能够增强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海马NF-κB、I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改善痴呆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青藤碱对偏头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PAG)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探讨青藤碱治疗偏头痛的可能机制。方法 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尼美舒利组、青藤碱低、中、高剂量组,复制硝酸甘油型偏头痛大鼠。尼美舒利为阳性对照组,在制模、药物干预后,免疫组化检测大鼠PAG区NF-κB和COX-2阳性表达。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AG区NF-κB、COX-2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模型组比较,尼美舒利组和青藤碱高剂量组PAG区NF-κB、COX-2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尼美舒利组比较,青藤碱高剂量组PAG区NF-κB、COX-2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NF-κB、COX-2参与了偏头痛发病过程;青藤碱能较好地缓解硝酸甘油型偏头痛大鼠行为学变化,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AG区NF-κB和COX-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阳补肾灸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海马IL-1β、TNF-α及NF-κB相关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温阳补肾灸抑制VD炎性反应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西药组,每组1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法制造VD大鼠模型。造模后,艾灸组大鼠悬灸"大椎""命门""关元",每次15 min,每日一次,连续治疗4周;西药组大鼠用尼莫地平灌胃(2 mg·kg~(-1)·d~(-1))连续治疗4周。运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用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运用RT-q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IL-1β、TNF-α及NF-κB相关蛋白与基因的表达。结果:造模后手术组大鼠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5)。HE染色显示模型组神经元细胞排列松散,细胞膜模糊,细胞质不均匀,核固缩,坏死量增多,炎细胞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与西药组炎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神经元坏死减少。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西药组大鼠海马组织TNF-α、p-IκB、NF-κBp65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西药组大鼠海马组织IL-1β、TNF-α、NF-κBp65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温阳补肾灸可能通过降低脑内IL-1β、TNF-α及NF-κB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抑制NF-κB信号通路,降低炎性反应,以达到治疗VD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郁宁心汤抗抑郁功效的作用机理。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氟西汀组。建立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海马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海马CA3区细胞凋亡数比正常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舒郁宁心中药组、氟西汀组海马CA3区细胞凋亡数较模型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Bcl-2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氟西汀组大鼠海马区Bcl-2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舒郁宁心汤可能通过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对抑郁大鼠前额叶皮层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上关键分子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抗抑郁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氟西汀组,每组8只。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法制备大鼠抑郁模型。造模期间,针刺组大鼠针刺"百会""印堂"10 min, 1次/d,每针刺6 d休息1 d,共针刺36次;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灌胃(10 mg/kg,浓度为1 mg/mL),1次/d,共42次。采用新奇抑制实验观察大鼠摄食行为;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前额叶皮层NLRP3和ASC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前额叶皮层Caspase-1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前额叶皮层IL-1β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新奇抑制摄食实验摄食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氟西汀组大鼠新奇抑制摄食实验摄食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前额叶皮层NLRP3、ASC、Caspase-1的表达和IL-1β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氟西汀组前额叶皮层NLRP3、ASC、Caspase-1的表达和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和氟西汀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缓解大鼠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前额叶皮层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减轻脑内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