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健脾补肾方对化学损伤模型小鼠活性氧(ROS)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对化学造血系统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取60只小鼠,随机选择12只作为正常组,另48只采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方法建立化学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健脾补肾方小剂量组(100%浓度)、健脾补肾方大剂量组(200%浓度)、鲨肝醇组各12只。各药物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健脾补肾方或鲨酐醇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灌胃第9天处死各组小鼠,收集外周血、骨髓。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中ROS水平,体外单层琼脂半固体培养法检测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骨髓细胞内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骨髓细胞CFU-GM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补肾方小、大剂量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ROS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骨髓细胞CFU-GM明显增加(P均0.05),其中健脾补肾方小剂量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健脾补肾方大剂量组和鲨肝醇组(P均0.05)。结论健脾补肾方可通过降低ROS表达减轻氧化损伤,抑制造血干/祖细胞的凋亡,促进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恢复来发挥对化学造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健脾补肾方对辐射损伤小鼠全血细胞减少及免疫器官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 取9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选择1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72只小鼠采用6.0 Gy X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健脾补肾方大剂量组、健脾补肾方小剂量组、胸腺肽组,每组18只。健脾补肾方大、小剂量组分别给予生药浓度2 g/mL和1 g/mL健脾补肾方灌胃,胸腺肽组给予胸腺肽肠溶片混悬液0.325 mg/mL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均2次/d。每组分别于灌胃第7,14,30天各取6只小鼠称体重,收集外周血,分离脾脏、胸腺,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及脾脏指数、胸腺指数,HE染色观察脾脏组织形态学。结果 灌胃第7天,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及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脾脏病理改变明显。灌胃第14天,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脾脏指数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胸腺指数仍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肾生血解毒方对理化因素致骨髓抑制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AA)模型小鼠白细胞生成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补肾生血解毒方小、中、大剂量组,除空白组以外其余各组小鼠以60Co-γ射线复合环磷酰胺致小鼠骨髓造血抑制,补肾生血解毒方小、中、大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中药灌胃,其余2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WBC)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外周血血清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含量的差异,real-time PCR检测骨髓细胞中GM-CSF受体α、β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生血解毒方可以明显提高AA模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小剂量作用14d),显著增加外周血血清中GM-CSF含量和骨髓细胞中GM-CSF受体基因的表达.结论:补肾生血解毒方治疗AA发挥疗效作用,可能与提高GM-CSF活性和诱导造血细胞分化为成熟的白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健脾补肾方对辐射损伤小鼠脾脏免疫功能损伤的治疗效应。方法:从90只小鼠中随机选择18只为正常组,其余72只小鼠采用6.0 Gy X线一次性全身照射,造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健脾补肾方大剂量组(200%浓度)、健脾补肾方小剂量组(100%浓度)、胸腺肽组。药物灌胃处理后第7、14、30天分批次取材(每批次每组6只),小鼠称体重,分离小鼠脾脏,称重并计算脾脏指数,TUNEL检测脾脏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脾脏淋巴细胞结构改变,ELISA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浓度。结果:辐射后第7、14、30天,与正常组同期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脾脏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脾脏淋巴细胞结构损伤明显,IFN-γ、IL-2浓度显著下降(P<0.01),TNF-α浓度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同期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小鼠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1,P<0.05),脾脏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PPARγ2的mRNA和蛋白表达,揭示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阐述纳米钙补肾中药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用糖皮质激素注射的方法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用纳米钙及具有益肾填精、补钙壮骨作用的补肾中药高、低剂量对实验大鼠治疗8周,以骨疏康颗粒、盖天力钙片作为阳性对照组,正常大鼠和模型空白组为空白对照组。用PCR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PPARγ2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大鼠骨组织可以在基因、蛋白水平表达PPARγ2,而且在骨髓脂肪细胞分化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糖皮质激素对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骨组织中PPARγ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有关,从而影响骨髓脂肪细胞形成。结论:纳米钙补肾中药通过调控大鼠骨组织中PPARγ2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骨髓脂肪细胞的形成,从而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穿龙薯蓣皂苷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CCAT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C/EBPα),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的影响,探究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化过程中发挥效应的可能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及模型组,模型组小鼠经60Coy照射联合尾静脉输注DBA/2小鼠淋巴细胞混悬液法造模。模型评估成功后,将成模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模型组,穿龙薯蓣皂苷低、中、高剂量组(37. 44,74. 88,149. 76 mg·kg-1·d-1),环孢素组(23. 5 mg·kg-1·d-1),雷公藤多苷组(9. 36 mg·kg-1·d-1),相应药物灌胃14 d。干预完成后,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象并制作骨髓细胞涂片评价骨髓增生情况。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各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并进行成脂诱导;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BMMSCs中PPARγ,C/EBPα,Adiponectin,Leptin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明显降低(P 0. 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血象均有不同程度回升,以穿龙薯蓣中剂量组最优(P 0. 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BMMSCs中PPARγ,C/EBPα,Adiponectin,Lepti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 0. 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上述指标均被不同程度抑制,其中穿龙薯蓣皂苷中剂量组和环孢素组PPARγ,C/EBPα,Adiponectin,Lepti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优于雷公藤多苷组(P 0. 05)。结论:穿龙薯蓣皂苷能够促进再障小鼠外周血象恢复,改善骨髓造血。穿龙薯蓣皂苷可抑制AA小鼠BMMSCs PPARγ,C/EBPα的表达,减少脂肪细胞分泌的Adiponectin,Leptin,进而有效地抑制BMMSCs向脂肪细胞的过度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麦粒灸“大椎”“足三里”“三阴交”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细胞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麦粒灸治疗骨髓抑制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5只SPF级雄性CD1(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麦粒灸组,每组15只。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80 mg/kg)制备骨髓抑制模型。麦粒灸组于“大椎”“足三里”“三阴交”行麦粒灸治疗,每穴3壮,每壮约30 s,每日1次,连续7 d。检测小鼠造模前、干预前及干预3、5、7 d后白细胞计数(WBC)。干预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检测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6(IL-6)、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骨髓细胞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增殖调控蛋白(C-Myc)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反应迟钝、步态不稳、体重减轻,WBC、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血清IL-3、IL-6、GM-CSF含量减少(P<0....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Graves病(GD)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小鼠核转录因子PPAR-γ表达及益气养阴方对其的影响。方法基因枪造模建立GD小鼠模型,应用中药益气养阴方治疗后,观察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小鼠核转录因子PPAR-γ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30 d后,中药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小鼠核转录因子PPAR-γ表达与模型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方面,中药益气养阴方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中药益气养阴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P<0.01);在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方面,中药益气养阴方高、中剂量组明显优于中药益气养阴方低剂量组;在小鼠核转录因子PPAR-γ表达方面,模型组小鼠PPAR-γ表达量较少(+),经中药益气养阴方治疗,小鼠PPAR-γ的表达上调。益气养阴高剂量组PPAR-γ表达显著增加(++++);益气养阴中剂量组PPAR-γ表达增加(+++);依次表达下调。结论益气养阴方对Graves病合并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上调PPAR-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归脾汤对苯中毒小鼠外周血、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骨髓细胞凋亡蛋白Fas、Fas L表达的影响,初步揭示归脾汤可能减轻苯中毒对小鼠骨髓造血功能损害并提高外周血象的机理。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以及归脾汤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进行熏苯复制苯中毒模型。造模后,归脾丸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归脾汤溶液8、4、2mg/(kg·d)灌胃;西药组给予利血生1.5mg/(kg·d)和鲨肝醇5mg/(kg·d)混悬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3周。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仪及SABC检测试剂,分别检测外周血细胞、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Fas、Fas L蛋白的表达。结果:归脾丸可明显升高外小鼠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P0.05或P0.01),而对血小板作用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归脾汤高、低剂量组及西药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归脾汤大剂量组、西药组能明显降低骨细胞凋亡蛋白Fas、Fas L的表达(P0.05);与西药组相比,归脾汤大剂量组及小剂量组能对Fas、Fas L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可改善苯中毒小鼠骨髓造血组织,提高骨髓有核细胞计数以促进骨髓增生,同时也可降低骨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达到减轻苯中毒对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损害,改善外周血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归丸和右归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佳乐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经双侧卵巢切除手术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3天后,左归丸组、右归丸组、补佳乐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剂量分别为9.45 g/(kg·d)、10.26 g/(kg·d)、0.09 g/(kg·d),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2ml蒸馏水,各组均灌胃12周。灌胃结束后,HE染色观察股骨近端骨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股骨骨髓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脂肪细胞数目以及骨髓PPARγ、C/EBPβ、C/EBP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佳乐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大鼠股骨脂肪细胞数目以及骨髓PPARγ、C/EBPβ、C/EBPα蛋白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并且补佳乐组、左归丸组优于右归丸组(P0.05或P0.01)。结论左归丸与右归丸均能改善去卵巢大鼠骨髓微环境,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股骨脂肪分化和骨髓PPARγ、C/EBPβ、C/EBPα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肝肾益气血方对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设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补肝肾益气血方高、低剂量组、阳性药物组5组。补肝肾益气血组给予补肝肾益气血方,阳性药物组给予复方阿胶浆,其余给予生理盐水。灌胃10天后,以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造成辐射损伤,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补肝肾益气血方对辐照小鼠骨髓p53、p21…WAF1、caspase-3、CD34等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该方能抑制受照鼠骨髓有核细胞p53基因突变,降低p53蛋白表达,促进p21…WAF1表达,显著降低Caspase-3表达,增加CD34表达。结论:补肝肾益气血方对60^Coγ射线所致小鼠骨髓损伤有较好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为能促进受损骨髓造血机能恢复和改善造血微环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凉血活血颗粒对辐射损伤小鼠模型的防治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即正常组、模型组、凉血活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6.0 Gy 60Coγ放射源照射除正常组外的动物,建立辐射损伤动物模型。照前45 min至照后10 d,凉血活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4、2、1 g/kg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用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均为每日1次。观察照后小鼠的一般情况,照后10 d检测血常规、骨髓DNA、骨髓有核细胞、胸腺指数、肺脏指数。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接受6.0 Gy 60Coγ射线照射后10 d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骨髓DNA、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胸腺指数显著降低,肺脏指数显著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凉血活血颗粒高剂量组能升高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骨髓DNA、骨髓有核细胞的数量,提高胸腺指数,降低肺脏指数。结论凉血活血颗粒对小鼠辐射损伤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复方阿胶浆对H22肝癌荷瘤小鼠5-FU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阿胶浆对5-氟尿嘧啶(5-FU)抗小鼠H22肝癌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SPF级昆明种小鼠接种瘤细胞制备H22肝癌小鼠模型,将肝癌小鼠随机分为荷瘤模型组、5-FU对照组(20 mg.kg-1,ip)、5-FU联用复方阿胶浆高、中、低剂量组(3,1.5,0.75 g.kg-1,以阿胶生药量计)。另设正常对照组(n=10)。连续给药7 d后处死动物,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计算瘤重、抑瘤率、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采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采用鸡红细胞吞噬实验检测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与5-FU对照组相比,高剂量复方阿胶浆联合治疗组小鼠瘤质量明显减轻(P<0.05),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显著提高(P<0.05)。5-FU化疗使荷瘤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较荷瘤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1)。复方阿胶浆联合治疗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显著高于5-FU对照组(P<0.05),其中高剂量组分别达(35.9±9.2)%,(41.9±6.3)%,(0.74±0.17)。结论:复方阿胶浆对5-FU抗小鼠H22肝癌具有明显的化疗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肾降脂方通过PPARγ-LXRα-ABCA1通路干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饲ApoE~(-/-)小鼠复制AS模型,随机分为ApoE~(-/-)小鼠+高脂饮食喂饲组(模型组)、ApoE~(-/-)小鼠+高脂饮食喂饲+补肾降脂方组(补肾组)、ApoE~(-/-)小鼠+高脂饮食喂饲+阿托伐他汀组(他汀组),同品系、同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每组25只。各组给予相应干预12周。HE、油红O染色法分别检测小鼠主动脉窦、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及脂质蓄积,Filipin染色法检测小鼠主动脉窦游离胆固醇;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血清脂质(TC、TG、LDL-C、HDL-C)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主动脉、肝脏组织PPARγ、LXRα及ABCA1蛋白表达。结果高脂饮食喂饲的ApoE~(-/-)小鼠呈典型的AS病变,主动脉窦可见大面积AS斑块及红染脂质,游离胆固醇增多;肝脏组织可见肝细胞结构紊乱,红染脂质蓄积;血清TC、LDL-C含量升高,HDL-C含量降低;主动脉及肝脏组织PPARγ、LXRα、ABCA1蛋白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小鼠主动脉窦AS斑块面积、红染脂质、游离胆固醇均减少;肝脏组织肝细胞结构大部分清晰可见,红染脂质减少;血清TC、LDL-C含量降低;主动脉及肝脏组织PPARγ、LXRα、ABCA1蛋白表达上调。结论补肾降脂方可能通过调控PPARγ-LXRα-ABCA1通路进而有效干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肾生血解毒方对理化因素致骨髓抑制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AA)模型小鼠白细胞生成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补肾生血解毒方小、中、大剂量组,除空白组以外其余各组小鼠以60Co一γ射线复合环磷酰胺致小鼠骨髓造血抑制,补肾生血解毒方小、中、大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中药灌胃,其余2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WBC)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外周血血清中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含量的差异,real—timePCR检测骨髓细胞中GM—CSF受体仪、B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生血解毒方可以明显提高AA模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小剂量作用14d),显著增加外周血血清中GM—CSF含量和骨髓细胞中GM—CSF受体基因的表达。结论:补肾生血解毒方治疗AA发挥疗效作用.可能与提高GM—CSF活性和诱导造血细胞分化为成熟的白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方对肥胖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的作用。方法 60只大鼠中随机取10只作为空白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另外5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以建立肥胖胰岛素抵抗模型,8周后造模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健脾化痰方低、中、高剂量组(5.4、10.8、21.6 g/kg),除了空白组给予标准饲料外,其余各组继续给予高脂饲料,干预时间为8周。16周后,观察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内脏脂肪组织HE染色后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法测定Wnt10b、β-catenin、PPARγ、ap2、LPL、FA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G、TC、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化痰方组能显著降低三者水平(P0.05)。模型组大鼠内脏脂肪组织以大脂肪细胞为主,经健脾化痰方处理后以小脂肪细胞为主。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化痰方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内脏脂肪颗粒面积;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Wnt10b、β-catenin mRNA表达下降,蛋白水平下调,PARγ、ap2、LPL、FA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经健脾化痰方处理后有所改善。结论健脾化痰方可改善肥胖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明显减轻大鼠体质量(以减少内脏脂肪为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经典wn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法对培养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通过检测PPARγ2及PPARγ2 mRNA指标,探讨健脾化痰方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以健脾化痰方、健脾方、化痰方、维甲酸及生理盐水给大鼠灌胃7天后,分离血清以培养并诱导前脂肪细胞分化,检测试验指标。结果:健脾化痰法可明显降低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PPARγ2 mRNA的表达,效果优于单纯健脾法或单纯化痰法治疗(P0.05),时间和组别因素对PPARγ2 mRNA的表达影响较大;在第4天、10%浓度条件下,各组PPARγ2 mRNA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为:维甲酸组化痰组空白血清组健脾组健脾化痰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健脾化痰组、健脾组、化痰组的PPARγ2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维甲酸组和空白血清组,其中健脾化痰组表达量最小。结论:健脾化痰法可明显降低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PPARγ2及PPARγ2 mRNA的表达量,效果优于单纯健脾法或单纯化痰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方对哮喘小鼠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IgE、白细胞介素-5(IL-5)、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的表达、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骨髓悬液中嗜酸粒细胞(EOS)、嗜酸粒细胞祖细胞(CD3+4)、及趋化因子(CD34+/CCR3+)表达的影响,研究补肾方对嗜酸粒细胞祖细胞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影响EOS分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健康雌性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补肾方组、补肾方+醋酸泼尼松组,于缓解期用药处理,观察哮喘小鼠的一般情况,外周血IgE、IL-5、Eotaxin表达,骨髓悬液EOS、CD3+4、CD3+4/CCR3+细胞的表达,分析补肾方的疗效、治疗机制。结果:3组治疗组小鼠外周血IgE、IL-5、Eotaxin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但各治疗组间无差异;3组治疗组小鼠骨髓悬液EOS计数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少,但补肾方组较醋酸泼尼松组小鼠骨髓悬液EOS计数增多,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3组治疗组小鼠CD3+4细胞数、CD3+4/CCR3+细胞计数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而3组治疗组组间无差异。结论:缓解期服用补肾方可减轻哮喘小鼠复发症状;缓解期服用补肾方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缓解期联合应用补肾方和醋酸泼尼松可减少醋酸泼尼松的不良反应;缓解期服用补肾方可能降低哮喘小鼠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抑制EOS的趋化、募集,从而减少CD3+4祖细胞向EOS的分化,最终减轻EOS在肺组织局部的浸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肾舒脊颗粒延缓异位骨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及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空白组加入基础培养基(3.8 ml)+5%正常大鼠血清(0.2 ml);模型组加入诱导培养基(4.8 ml)+5%正常大鼠血清(0.2 ml);西药组加入诱导培养基(3.8 ml)+5%洛索洛芬钠含药血清(0.2 ml);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加入诱导培养基(3.8 ml)+5%补肾舒脊颗粒含药血清(0.2 ml)。28天后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Wnt5a mRNA、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Wnt5a、β-catenin蛋白及mRNA表达均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中药各剂量组Wnt5a、β-catenin蛋白及mRNA表达均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Wnt5a mRNA、β-catenin mRNA表达降低,中药中剂量组Wnt5a、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P<0.05或P<0.01);与中药低、中剂量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Wnt5a mRNA、β-catenin mRNA表达降低(P<0.05或P<0.01)。与中药低剂量组比较,中药中剂量组Wnt5a蛋白表达降低,中药高剂量组β-catenin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补肾舒脊颗粒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Wnt5a mRNA、β-caten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从而起到延缓强直性脊柱炎异位骨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大鼠骨组织PPAγR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抗疏健骨颗粒应用于临床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50只4~5月龄的雌性SD大鼠分配至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抗疏健骨颗粒组,给药至12周后检测并分析骨组织PPAγR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假手术组骨组织的PPARγ2mRNA灰度值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骨组织的PPARγ2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中剂量组骨组织的PPARγ2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大剂量组(P<0.05)。结论:抗疏健骨颗粒对骨组织PPARγ2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调节BMSCs向脂肪细胞或成骨细胞分化的方向,进而影响骨髓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的数目变化,对绝经后骨代谢异常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