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左茂翠 《中国卫生产业》2014,(8):104+106-104,10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临床治疗。方法本次共选择6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08年1月-2013年7月收治,随机分组在甲氨蝶呤局部妊娠囊内注射的基础上。就联合宫腔镜下病灶电切术(观察组)与清官术(对照组)预后加以比较,回顾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血清β-HCG降至正常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示观察组30~39d月经来潮率为86.7%,明显多于对照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采用药物联合官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缩短病程,加快患者术后机体恢复,使预后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45例患者的临床诊断、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中45例均有剖宫产史,发病时间与剖宫产术后年限无关,其中16例口服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后行清宫术时大出血术,出血量最少约为800mL左右;3例探查宫腔时出现流血,因患者无特殊不适,未引起重视,之后持续阴道流血,间断大量流血,立即行局部病灶清除术加修补术后好转,51例运用MTX+米非司酮+宫腔镜下行清宫术,出院后每周复查血β-HCG,2-3周后患者均恢复正常。(此处需要重新总结)45例患者均保全了子宫,保留了生育能力,均痊愈出院。结论剖宫产史及超声检查可为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早期诊断提供主要依据,对降低清宫术中大出血的发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徐毅 《中国卫生产业》2014,(22):169-170
目的讨论研究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不同治疗方法并对其临床意义与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50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B两组,各25例。A组患者使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共同进行饱受治疗;B组患者应用甲氨蝶呤子宫动脉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实验室检查、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使用药物保守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介入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均在治疗后10 d左右在B超监视下行刮宫术且出血量较少。B组患者均成功实施栓塞术。包括1例胚胎自然脱落流产未行清宫术。均在治疗10 d内在B超引导下成功进行刮宫术且无一例子宫切除。使用甲氨蝶呤介入治疗后恢复时间显著短于保守治疗组,但治疗费用较高(P〈0.05)。结论临床应用药物联合保守治疗方法与介入治疗两种方式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疗效显著。保守治疗可在短时间内使胚胎主要血供阻断并抑制胚胎生长导致其坏死的同时不诱发肿瘤发生,不增加后期妊娠的流产率及畸胎率,娩出胎儿智力及体格发育不造成不利影响。对输卵管关闭破坏小且不干扰管壁修复切患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指标恢复速度快。介入治疗疾病治愈率高且包块消失时间短,术后恢复速度快并能促进预后情况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保守治疗方法治疗费用较低且稳定性较高,患者耐受性强且安全系数高;介入治疗速度较快但花费较高,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杨然  杨雷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3895-389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均有剖宫产史,3例因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大量出血急诊入院,术前均被误诊;2例以"不全流产"、"胎停育"收入院,清宫术中阴道大出血;另2例早孕,因术前诊断明确,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避免了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7例患者中,2例行子宫切除术,1例行子宫下段瘢痕病灶楔形切除术+子宫修补术,2例行甲氨蝶呤(MTX)介入+超声监护下刮宫,2例行MTX+米非司酮+超声监护下刮宫。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较少见,临床易误诊,对有剖宫产史的患者应结合妇科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以早诊断、早治疗,避免漏诊、误诊,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情况,总结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有效诊断以及具体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该院2008—2009年期间接受治疗的28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情况进行全面性分析回顾,根据每一位患者自身病情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具体治疗方案。结果所有接受治疗患者的患者的剖宫产术后时间均在1年以上,术前进行超声的明确诊断,最终21例患者采用了重要中药保守治疗、5例患者展开了子宫动脉栓配合药物治疗、而另外2例患者采用了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中药口服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7.
<正>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为剖宫产术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本文总结8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资料,探讨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性治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相关的方法、经验进行总结。方法选用我院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接收的5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超声波检查,并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手术治疗方案,详细记录患者的术后治疗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有49例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好转,5例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仅有2患者手术之后效果未见好转。结论通过超声波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的诊断,并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与之对应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rrjk》2017,(8)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15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患者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再次妊娠的剖宫产妇中,直接剖宫产28例,122例选择阴道试产;阴道试产产妇中有95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77.8%,其余27例改为剖宫产。阴道试产组产妇的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均显著低于剖宫产(P0.05);阴道试产失败组产妇新生儿窒息等并发发生率显著高于试产成功组(P0.05)。结论:剖宫产不是再次行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只要有试产的条件均可以选择阴道生产,最大程度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为CSP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咸宁市某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7例CSP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12例行清宫术(清宫组),22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栓塞组),8例行开腹病灶清除术(开腹组),15例行经阴道病灶清除术(阴式组)。结果清宫组、栓塞组、开腹组、阴式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100.00%,86.36%,87.50%,86.67%。清宫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2.45±2.15)mL、住院时间为(5.12±1.92)d,栓塞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2.34±2.10)mL、住院时间为(10.21±3.20)d,清宫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与栓塞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10.34±4.56)mL、住院时间为(11.30±3.32)d;阴式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68.45±2.65)mL、住院时间为(6.81±1.22)d,开腹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与阴式组患者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宫组、栓塞组、开腹组、阴式组患者血清β-hCG水平术后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20.42±5.23)d,(18.65±4.92)d,(28.72±5.62)d,(23.45±2.34)d。结论清宫术、子宫动脉栓塞术、开腹及阴式病灶清除术均可用于治疗CSP。若病灶植入肌层大于1/2或近浆膜层,需慎重选择介入手术;若病灶较大且周围血流信号丰富,应慎重选择阴式手术。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方法通过对我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妇产科就诊收治的11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病例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分析所有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对比两组孕妇的住院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等。结果本研究110例剖宫产术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中阴道试产率成功47例(42.73%),再次行剖宫产术63例(57.27%),子宫破裂发生2例(1.81%),阴道试产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再次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若符合阴道试产的条件可行阴道试产,有利于产妇及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可降低并发症及节约住院经费,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受精卵着床在前次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处,是一种异位妊娠。该病缺乏明显的症状,常被误诊或造成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休克,在中孕时可能发生子宫自发破裂,如果处理不当可使患者失去生殖能力甚至危及生命。以往CSP发病率较低(早孕妇女发病率1:1800),近年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5.
<正>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为妊娠囊或胚囊着床于子宫切口瘢痕处[1],是临床少见的异位妊娠。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瘢痕处妊娠的患病率也明显增加[2]。子宫瘢痕妊娠早期无典型临床表现,若处理不当易出现子宫破裂大出血[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进行探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阴式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切除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间该院收治的10例采用阴式病灶切除联合修补术治疗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为观察组,筛选同期行开腹手术的1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5天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清β-HCG恢复正常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大出血,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及伤口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WHOQOL-100评分中心理、生理、环境、社会人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天观察组以上4个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切除修补术的疗效及预后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有利于保证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医学技术,特别是剖宫产技术、分娩技术与麻醉技术的提高,使得剖宫产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得到了明显提高,有效提高了孕妇与新生儿的生存率。但是剖宫产率无节制的逐渐上升使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逐年增多。如果对CSP不进行及时诊治,将严重危及孕妇与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本文首先概述了CSP的发生情况,然后综述了CSP的临床诊治新进展:药物治疗与栓塞治疗、引产方法、手术治疗等,希望为改善CSP预后提供参考。CSP一经确认应立即处理,药物、引产与栓塞治疗能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为瘢痕妊娠的治疗提供了最后的保障,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张韶琼  金松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254-325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1月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诊断率为100.00%,子宫动脉栓塞术首次成功率为80.00%,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加清宫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和单纯清宫术(P<0.05),且住院天数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超声是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治疗条件应该首选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加清宫术。  相似文献   

19.
徐晓晶 《中国校医》2022,36(10):788-790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为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情凶险、潜在风险较大,若未及时诊治,易增加子宫破裂、致命性出血风险,严重者会导致子宫切除。目前,临床针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主要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保留生育能力为主。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清宫术、开腹手术、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宫腔镜手术、超声引导下抽吸妊娠囊、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等。生育要求、HCG水平、病灶血流情况、瘢痕肌层厚度、孕周等多因素,均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结合患者个体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是临床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临床诊断、治疗手段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对象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诊治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50例相关数据,对患者进行彩色B超手段诊断,并用经阴道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微创手术治疗。对期间收治患者资料以回顾性方式分析并归纳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临床诊治措施及价值。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手术病理检查后均确认属于瘢痕子宫妊娠。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经腹部彩色B超检查后有7例出现误诊,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6.0%;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后定期检测血β-HCG指标,指标转阴平均所用时间(21.4±2.1)d。术后患者接受随访,时间为1周,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顺利出院。结论对瘢痕子宫患者用彩色B超方式诊断,可将腹部彩色B超作为主要诊断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准确率高以及得出结果快等优点,而治疗手段可将经阴道子宫瘢痕病灶切除微创术作为首选方案,微创并对技术和操作无过于严格要求,全面保障患者康复和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