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8 1年美国学者Siegel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推断出红细胞能粘附到肿瘤细胞上 ,以阻止肿瘤细胞的血行传播 ,此后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们采用了 30例大肠癌病人进行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随机选择 30例择期手术的大肠癌病人 ,男 2 4例 ,女 6例 ,年龄 37~ 72岁 ,平均 5 4.5岁 ,均行根治术。对照组 30人均是门诊健康查体者 ,其中男 17人 ,女 13人 ,年龄 2 5~ 6 7岁 ,平均 4 6 .0岁。1.2 材料及方法 术前 1d及术后 14d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 2ml,标本不抗凝。酵母多糖冻干试剂、补体致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瘦素(Leptin)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表达情况及与疾病活动度、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及CD4~+CD25~+Foxp3~+Tregs的关系,探讨Leptin对Treg调节作用及对SLE发病的影响。方法选择47例女性SLE患者作为SLE组,另选择年龄、体质量指数与实验组相当的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健康组,采用ELISA方法和流式细胞学技术(FACS)测定2组血浆Leptin水平及外周血Tregs百分率,比较SLE组不同疾病活动度患者Leptin水平并分析Leptin与疾病活动评分(SLEDAI)、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外周血Tregs的相关性。分离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FACS分析在有/无抗Leptin条件下体外培养40h及80h Tregs百分率。结果 SLE组血浆Leptin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SLE患者中度活动组及重度活动组血浆Leptin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均0.05),且重度活动组Leptin水平明显高于中度及轻度活动组(P均0.05);SLE患者血浆Leptin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0.316 2,P=0.030 4),而与外周血Tregs呈明显负相关(r=0.288 8,P=0.049 0);健康组血浆Leptin水平与外周血Tregs则无明显相关性(r=0.121 9,P=0.561 5)。体外实验中抗Leptin处理后Tregs数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Leptin水平显著升高,在某种程度上疾病活动程度越高,其血清Leptin水平越高;Leptin可能通过抑制Tregs增殖参与SLE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100例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治疗前后的脉象参数与细胞免疫指标进行分析,探讨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的脉象变化与细胞免疫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ZBOX-I型舌脉象仪采集10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脉象参数,并由计算机软件对脉象参数进行自动分析;同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液细胞免疫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脉象参数及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并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脉象参数与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患者左手脉象参数:治疗湿热兼虚组中h1,h3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中As较治疗前升高(P0.05);右手脉象参数:治疗湿热夹瘀组中h3,h4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湿热兼虚组中h1,h3,h4,As较治疗前升高(P0.05)。(2)治疗湿热夹瘀组CD+3,CD+4,CD+8,CD+4/CD+8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湿热兼虚组CD+8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CD+3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3)患者左手脉象研究结果示:As值与CD+3值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254,且呈负相关;h1,h3,h4,As值与CD+3值呈负相关;h1,h3,h4,As值与NK值呈正相关。右手脉象研究结果示:h3值与CD+4/CD+8值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261,且呈正相关;h1,h3,h4,as值与CD+4/CD+8值呈正相关;t5,w值与CD+4值呈正相关。结论:(1)肠益方对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左手脉象"Lh4"和右手脉象"Rh4"、"Rh5"、"Ras"等部分指标治疗前后具有一定的变化趋势。(2)肠益方能改善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3)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脉象的h1,h3,h4,As,t5,w值与细胞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脉象参数的变化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影响晚期大肠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影响晚期大肠癌预后的因素,并分析中医辨证分型时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近5年来在本院肿瘤科接受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115例Ⅲ、Ⅳ期大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性别、年龄、治疗方法、临床分期、中医辨证分型、病程、既往化疗方案数、治疗前体重、卡氏(KPS)评分、血红蛋白(Hb)分级、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9-9(CA19-9)、总症状积分共13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引入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期427天(14.2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5.91%、23.69%、12.79%.共4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入Cox模型,分别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前KPS评分、临床分期、治疗前总症状积分.其中临床分期及治疗前总症状积分为预后的不利因素,治疗前KPS评分为预后的有利因素.中医辨证分型中肝肾阴虚型预后最差,大肠瘀毒型次之,湿热下迫型预后最好.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前KPS评分、临床分期、治疗前总症状积分4项指标是影响晚期大肠癌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胃癌中医证型与细胞免疫功能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中医证型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研究病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选择胃癌患者90例,辨证分型为肝胃不和型、瘀毒内阻型、痰湿凝结型、胃热伤阴型、脾胃虚寒型、气血双亏型、前三型为实证组,后三型为虚证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虚证组患者CD4^+、CD8^+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实证组(P〈0.05),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纽(P<0.01):虚证组患音NK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气血双亏型组CD4^+、CD8^+T细胞亚群与肝胃不和型有明显差异(P〈0.05),而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实证组(P〈0.01);气血双亏型NK细胞较肝胃不和型和瘀毒内阻型明显下降(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胃癌患者之间其细胞免疫功能有差异,由此提示胃癌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与其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就全球而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研究发现,中医药就调节大肠癌患者免疫状态有着重要的作用。特收集此方面的文献,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玉屏风散中补气与解表药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3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主要用于治疗表虚自汗及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大肠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入院后经腹部B超、X线片、CT及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并经手术病理证实,行手术治疗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的占29%。结合上述资料对老年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预后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血吸虫病相关性大肠癌(colorectalcarcinoma with schistosomiasia。以下简称CCS)在国内外均有报道。吴在东等(1959)根据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十所医学院校和医院病理资料统计,合并率为10.8%。我院统计20年病理资料,在690例大肠癌中,发现CCS42例,占6.1%。现报道如下,并对CCS的流行特点与预后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粪便隐血在大肠癌中的情况,进而发挥粪便隐血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4年7月~2006年7月份间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肠癌70例其隐血实验结果,分析粪便隐血与肿瘤部位、病理分型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70例有隐血实验结果的病例中,其中阳性患者59例,阴性患者11例.阳性率为84.3%.其中结肠癌阳性率为83.8%.直肠癌阳性率为84.8%.溃疡型阳性率为92.9%.隆起型阳性率为63.6%;40岁以下患者阳性率为81.8%,40-70岁之间患者阳性率为83.7%,70岁以上患者阳性率为87.5%.男性大肠癌患者阳性率为82.1%.女性患者阳性率为83.9%.结论:粪便隐血实验对大肠癌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用于大肠癌的早期普查.大肠癌分辨隐血实验的阳性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部位无关,但与大肠癌患者的病理组织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1.
罗泽中  董晓燕 《河北中医》2020,42(1):27-31,36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汤灌肠对胃癌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患者细胞免疫状况、胃肠功能恢复及肠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90例胃癌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支持治疗和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健脾理气汤灌肠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NK)细胞]、胃肠功能指标(胃肠减压引流量、首次排气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正常进食时间)和肠内营养指标[转铁蛋白(TRF)、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并统计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40/45),对照组总有效率71.11%(32/4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NK细胞均升高(P<0.05),CD8^+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胃肠减压引流量、首次排气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正常进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RF、PA、TP、Hb均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TRF、PA、TP、Hb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理气汤能够显著改善胃癌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酒依赖患者心率变异性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筛选出本院2002~2011年间住院的病人186例进行心率变异检测后跟踪观察3年,共死亡15例,将186例分为死亡组15例和存活组171例,另设对照组15例。结果:死亡组SDNN、rMSSD、SDANN、PNN50值均低于存活组。死亡组HF、LF、TF较存活组和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而死亡组LF/HF比存活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随访3年中死亡组比存活组HRV更低,这对酒精依赖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可作为评估酒依赖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3.
陈平 《中医研究》2002,15(2):25-27
目的:探讨养阴口服液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方法:选择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40例,检测患者服药前后血液中细胞免疫指标,即CD3、CD4、CD8、NK的细胞计数,以及CD4/CD8的比值,并比较其变化。结果:服药后,恶性肿瘤患者的CD3、CD4、NK的细胞计数,以及CD4/CD8的比值有明显提高,而CD8的细胞计数则明显降低。结论:养阴口服液可明显增强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温针灸对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SY  Du YQ 《中国针灸》2011,31(6):513-517
目的:验证温针灸促进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恢复的效应.方法:将肠癌根治性手术后的105例患者随机分成针灸组、中药组和常规组,每组35例.3组均给予术后胃肠减压、补液等常规处理;针灸组于术后第1天行温针灸治疗,穴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每日1次,治疗10天;中药组于术后第1天营养管推入四磨汤口服液20 mL,每日3次,治疗10天.观察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外周血象变化、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变化.结果:术后患者首次肠鸣音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针灸组均快于中药组和常规组(P<0.05,P<0.01);术后10天3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灸组优于中药组和常规组;在改善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增加NK细胞及改善消化道症状方面,针灸组优于中药组和常规组(均P<0.05).结论:温针灸对恢复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有较好的疗效,并可双相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改善术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从而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王总飞  耿良  王生  刘先本  张瑞祥  刘士磊  邢文群 《中草药》2018,49(22):5368-5372
目的研究肺瘤平膏联合化疗对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法随机分为单化疗组(对照组)和肺瘤平膏与化疗联合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101例。观察两组近期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及稳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及NK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中IL-6、TNF-α、hs-CP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瘤平膏联合化疗可有效提高肺癌患者临床疗效,调节机体免疫机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病情,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与分析营养泵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者免疫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34例COPD机械通气者且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3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营养泵肠内营养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同时给予两组研究对象相应营养支持方法且对所有研究对象相关免疫指标进行检测与机体恢复时间观察,然后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营养泵肠内治疗组CD3^+(%)、CD4^+(%)和CD4^+/CD8^+水平在营养支持前后相比^p〈0.01,对照组CD3^+(%)、CD4^+(%)和CD4^+/CD^4+水平在营养支持前后相比◆p〈0.05,而在营养支持后两组研究对象CD3^+(%)、CD4^+(%)和CD4+/CD2^+水平相比^■p〈0.05。结论:营养泵在改善COPD机械通气者免疫力方面效果显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免疫失调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是大肠癌治疗重要的靶点。从中药调节大肠癌免疫功能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有效成分、中药联合化疗等方面系统综述中药调节对大肠癌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大肠癌患者的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均有失调,中药治疗对两方面皆有显著调节作用。结论中药在大肠癌的治疗方面除具有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作用外,在免疫调节方面具有毒副作用小、双向调节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以灸法治疗结直肠癌癌因性疲乏的疗效及其对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气虚证结直肠癌癌因性疲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常规治疗联合灸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Piper量表、卡氏(KPS)评分、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及绝对计数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的Piper量表中行为维度明显下降、淋巴细胞亚群CD8+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其余诸项无统计学变化;治疗组治疗前后的KPS评分明显升高,Piper量表中行为维度、情绪维度、感觉维度、总分评分明显降低,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百分比和绝对计数明显升高,其余诸项无统计学变化。[结论]灸法后可明显缓解气虚证结直肠癌患者的疲乏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提高淋巴细胞、改善免疫功能来实现的,这种简便易行、确有疗效的方法为临床治疗该类病症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八珍散加减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进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八珍散,并根据症候加减),每组均为44例。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胃肠道症状分级量表(GSRS)评分、胃肠功能水平、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观察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尿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比对照短(P<0.05)。手术前1 d,两组的GSRS评分、胃动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水平、成熟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杀伤性T淋巴细胞(CD8+)、免疫蛋白A(IgA)、免疫蛋白M(IgM)、免疫蛋白G(IgG)、补体3(C3)、补体4(C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0 d,两组的GSRS评分、胃动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水平、CD3+、CD4+、CD8+均比手术前1 d低(P<0.05),两组的IgA、IgM、IgG、C3、C4均比手术前1 d高(P<0.05),且观察组的GSR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胃动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水平、CD3+、CD4+、CD8+水平、IgA、IgM、IgG、C3、C4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4.55%与18.18%,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术后患者采用八珍散加减治疗,明显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可减轻手术对机体细胞、体液免疫功能以及胃肠功能影响,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联合CIK细胞治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2例行单纯PDT治疗,先给予光敏剂喜泊分注射液5 mg/kg静脉注射,于24 h后在胃镜引导下使用630nm波长的激光进行照射,功率密度150 m W/cm2,持续30 min,能量密度270 J/cm2。B组30例行PDT联合CIK治疗,CIK免疫细胞培养14 d,期间第12天给光敏剂药物,第13天进行胃镜引导下激光照射治疗,第14天回输免疫细胞,每次回输细胞1×109个,间隔1~2 d 1次,共3次。检测2组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第2周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肝肾功能的变化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统计2组患者治疗后发热、胸痛、咳嗽咳痰不良反应发生率,复查内镜并取组织病理检查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肿瘤原位复发情况。结果 A组治疗后CD3+、CD3+CD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B组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B组治疗后CD3+、CD3+CD56+明显高于A组(P均0.05),2组CD3+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热、胸痛、咳嗽咳痰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均0.05),12个月局部控制失败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PDT联合CIK细胞治疗模式具有协同效应,可提高患者机体整体免疫功能,改善肿瘤微环境,减少不良反应,降低肿瘤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