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高荣 《现代保健》2009,(35):88-89
目的总结导萌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例22颗有保留价值的上颌埋伏阻生前牙病例进行翻瓣闭合牵引导萌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21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经3—11个月导萌均顺利萌出,牙髓活力正常,未见埋伏牙及邻牙牙根吸收,17颗牙周组织正常,4颗尖牙牙龈形态不理想。1颗埋伏阻生中切牙因意外治疗失败。结论经X线准确定位,采取最佳的导萌方式和合理牵引方法和牵引力,上颌埋伏阻生前牙能够得到保留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上颌中切牙埋伏倒置阻生的正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强 《中国校医》2008,22(4):454-455
目的通过对11例上颌中切牙埋伏倒置阻生的患者矫治,为临床口腔正畸医师矫治此类畸形提供一些参考。方法11例患者均采用手术开窗牵引后正畸治疗。第一步,改良封闭导萌术,由于埋伏牙倒置,矫治过程中需要多次调整手术牵引装置在牙齿的位置,使作用力与牙轴垂直。第二步待牙冠部分暴露后,固定矫治扩大牙齿萌出所需间隙,以利牙齿完全萌出,通过圆丝匣形曲、方丝对导萌的牙齿控根移动。结果11例患者埋伏阻生牙均矫正到正常位置而且牙髓活动正常。结论选择合适的矫治方法是治疗埋伏倒阻生中切牙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有些患儿单个上前牙超过正常时间迟迟未萌 ,此时拍X光片检查则会发现许多未萌牙为埋伏阻生牙[1 ] 。笔者近年来采用自体牙再植技术 ,使埋伏牙正常就位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共 38例埋伏阻生上前牙患者 ,年龄 8~ 14周岁 ,其中男性 17例 ,女性 2 1例。阻生类型 :倒置阻生 16例 ,近远中侧向阻生 11例 ,腭侧阻生 6例 ,水平阻生 5例。其中 13例牙根呈不同程度弯曲 ,8例根尖孔尚未完全闭合。全部采用拔除埋伏阻生牙再植的方法使其复位固定。有 3例仅在 3个月内来复诊拆除固定装置后再未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无萌出能力的埋伏阻生上颌前牙进行手术、正畸牵引治疗,探讨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32颗无萌出能力埋伏阻生的上颌前牙进行手术、正畸牵引治疗。结果:28例32颗前牙阻生齿中3例3颗因阻生牙牙根弯曲或牙根发育不良未进行此种治疗而只能进行后期的义齿修复,其余25例29颗阻生牙均进行手术、正畸牵引治疗。结论:治疗的时机、合理的矫治方法、减少手术创伤、牵引力的大小以及炎症的控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么甲申 《现代保健》2010,(28):128-129
目的探讨青少年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应用三维定位技术明确诊断,对36例患者38颗上颌埋伏前牙进行不同方法治疗,并总结其矫治效果。结果32例患者34颗患牙采取减阻助萌、开窗牵引、方丝弓矫治技术使其萌出到正常位置,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治疗时间7-18个月,平均11.5个月。结论早期正确诊断青少年埋伏阻生的上前牙及应用恰当的矫治方法,是获得良好咬合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埋伏阻生前牙的正畸牵引治疗的疗效。方法治疗。结果18例埋伏阻生牙均已萌出后排齐。牙髓和牙周情况正常用于埋伏阻生牙治疗。通过对20例埋伏牙临床综合分析,运用正畸牵引治疗进行牵引成功,有效率达90%。结论正畸牵引的方法可有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和探讨上颌埋伏阻生牙采用矫治联合外科导萌的临床疗效,为日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1月到2013年11月来我院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使用常规活动矫正器矫治的对照组患者90例,使用矫治联合外科导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90例,对比和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牵引时间11±3.7天,综合治疗时间25±7.5天;观察组牵引时间7±4.3天,综合治疗时间16±6.3天,且均P〈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效41例,一般38例,无效11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78%;观察组有效48例,一般39例,无效33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67%,且P〈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结论因此,使用矫治联合外科导萌的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使用矫治的对照组,且临床治疗实际时间较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埋伏阻生前牙的正畸牵引治疗的疗效。方法通过对20例埋伏牙临床综合分析,运用正畸牵引治疗进行治疗。结果18例埋伏阻生牙均已萌出后排齐,牙髓和牙周情况正常,牵引成功,有效率达90%。结论正畸牵引的方法可有效应用于埋伏阻生牙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上前牙埋伏阻生运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患者中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共60例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的方法将他们对半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实验组则采用口腔正畸治疗。对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不良影响发生率和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73.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不良影响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的不良影响发生率(33.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治疗后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的满意度(7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口腔正畸治疗对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提高,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口腔正畸治疗在临床对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汝逸  马喜玺 《现代保健》2011,(25):145-146
目的探讨多生牙在颌骨中埋伏的部位、定位诊断和应用牙钻微创拔除的手术方法。方法通过拍摄X线牙片、全景片及口腔专用CT片,结合临床检查,利用射线照相中的几何学原理确定多生牙的位置,通过正确的诊断,确定手术入路,应用牙钻微创的手术方法给予拔除。结果微创拔除的204例患者共278颗上颌埋伏多牛牙,定位准确,手术入路止确,手术时间短,术中患者痛苦减轻,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反应较轻。结论埋队多生牙通过不同类型X线片及临床检查相结合,均可做出正确的诊断。应用牙钻微创拔除埋伏多生牙,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反应较轻微,患者乐意接受,是值得推广使用的一项拔牙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手术导萌联合正畸矫治治疗小儿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外科导萌治疗,观察组给予外科导萌联合正畸矫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前牙埋伏阻生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牙列紊乱率低、牙髓坏死率低、一次手术正常率高、二次手术率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34、9.12、7.12、6.68,均P<0.05).两组牙龈退缩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手术成功的患儿行X线检查可见牙槽骨,根尖部位得以吸收,通过牙髓活力测试可见,牙髓具有正常的活力,且保持着良好的形态;牙弓具有正常的形态且咬合关系较为稳定.结论 手术导萌联合正畸矫治治疗小儿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促进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拔除术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接诊的31例患者,采取埋伏牙拔除术及一系列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 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及术后给予健康教育,是埋伏牙拔除术顺利完成、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孙国能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719-5720
目的 探讨前牙金属烤瓷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给予340例前牙金属烤瓷固定修复,并对其修复体成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对其随访2年,成功的310例,占91.2%,较差的18例,占5.3%,失败的12例,占3.5%.其中,牙龈炎、金属线外漏8例,占2.4%,咬合痛7例,占2.1%,修复体脱落8例,占2.4%,崩瓷5例,占1.5%,基牙松动现象1例,占0.3%.结论 给予前牙金属烤瓷固定修复成功率高,是临床上理想的固定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16.
冶固军  张岩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384-3385
目的探讨正畸弓丝固定前牙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0收治的因外伤前牙需进行正畸固定的患者32例,共计牙齿53颗,53颗牙齿均用正畸固定技术进行前牙固定,其中应用不锈钢方丝25颗,镍钛圆丝28颗,比较其临床疗效,操作时间及并发牙周炎的情况。结果不锈钢方丝组总有效率为80.0%,镍钛方丝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总体疗效比较,P﹥0.05。不锈钢方丝组,镍钛方丝组发生牙周炎及手术时间,两组比较,P﹤0.05。结论应用不锈钢方丝与镍钛方丝正畸技术固定外伤前牙均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两种弓丝临床应用特点不同,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临床评价ITI种植体用于前牙区拔牙后即刻种植的效果。方法118例患者拔出患牙后即刻植入ITI种植体,对其进行定期的临床和放射学检查。结果118例患者共植入223颗ITI种植体,其中122颗行引导骨再生技术;开放式愈合25颗;埋入式愈合86颗。所有病例经12个月以上追踪,失败4颗,1颗种植体位置不佳放弃使用。结论ITI种植体用于即刻种植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Purpos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erior teeth implantation and 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HRQoL).

Methods

Participants completed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14 (OHIP-14) prior to implantation and at 6 months following crown restoration. Participant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was recorded. Six months following implant crown restoration,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self-assess their overall oral health and implant restoration. A Kruskal–Wallis test and Spearman correlation test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es. A p value <0.05 was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sults

A total of 238 patients (133 women and 105 men) completed the study. OHP-14 scor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lf-assessment of both overall oral health (r = ?0.788, p < 0.001) and implant restoration (r = ?0.739, p < 0.001) after implant crown restoratio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qualitative reasons for dissatisfaction or between quantity of reasons given for dissatisfaction (p = 0.845). Six months following crown restoration, the overall OHIP-14 scores and the four common factors (disability, psychological discomfort, functional limitation, pain, and discomfor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preimplantation scores (p < 0.001). From the paired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s before and after implantatio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overall quality (p = 0.044) and disability (p = 0.029). Patients with a higher education level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on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p = 0.031) and psychological discomfort (p = 0.002) following crown restoration.

Conclusion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implantation of anterior missing teeth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patient OHRQoL. Gender and education level were shown to affect implantation results.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并探讨CT在霉菌性上颌窦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霉菌性上颌窦炎的 CT影像学特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病理确诊。结果60例患者中,有23例上颌窦内可见完全充填软组织密度影,47例可见钙化灶,10例可见上颌窦壁骨质吸收破坏。结论霉菌性上颌窦炎有特异性的CT表现,常规CT对霉菌性上颌窦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