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培梅  薛令军 《中外医疗》2011,30(13):112-112
目的总结分析2型糖尿病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对36例2型糖尿病伴突发性耳聋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6例占同期突发性耳聋患者75%血糖控制不佳,给予扩张血管、抗凝、营养神经及高压氧治疗。少部分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滴注3~5d同时治疗听力的总有效率为66.6%,治疗耳鸣的总有效率为50%。结论 2型糖尿病伴突发性耳聋以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为主,临床上给予扩张血管、抗凝、营养神经及高压氧等治疗,预后较一般人群差。  相似文献   

2.
杏丁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杏丁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 ,我院对 3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观察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参照 1997年中华耳鼻喉科学会及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标准 ,我们随机选择 6 0例单耳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其中 ,实验组 30例 ,男18例 ,女 12例 ,年龄在 32~ 6 5岁之间 ,病程 0 5~ 30d ,30例中 ,伴耳鸣者 2 0例 ,眩晕者 10例 ;对照组 30例 ,男 2 0例 ,女10例 ,年龄在 36~ 6 8岁之间 ,病程 0 5~ 2 8d ,伴耳鸣者 2 4例 ,伴眩晕者 8例。1 2 治疗方法1 2 1 实验组 :…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耳聋为耳鼻喉科常见病与多发病 ,传统疗法效果多不理想 ,我科自 2 0 0 0~ 2 0 0 1年在传统疗法基础上加用自血光量子治疗突发性耳聋 6 2例 ,获得显著疗效 ,现将治疗护理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自血光量子组 :6 2例 ,男 36例 ,女 2 6例 ,年龄 15~ 6 0岁 ,平均 32岁。均为住院患者 ,左耳突发性聋 30例 ,右耳突发性聋 32例 ,均单耳发病 ,其中伴耳鸣者 16例 ,伴眩晕者 6例 ,发病时间半小时至 2个月 ,听力损失小于 4 0db者 2 8例 ,4 0~ 70db者 18例 ,70db以上者 16例。 (2 )对照组 :68例 ,男 4 0例 ,女 2 8例。左…  相似文献   

4.
冯娟娟  沈永华 《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0):1002-1005
目的:回顾性分析继发于突发性耳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因素。方法:观察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24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继发BPPV的发病情况,进行相关发病因素的调查。结果:本组突发性耳聋继发BPPV者,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显著(χ2=9.898,P=0.002)。不同年龄分组中3组组间差异显著(χ2=13.145,P=0.001)。24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具有高血压、糖尿病两者中至少1种疾病者45例,据合并或不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将突发性耳聋继发BPPV者分为两组,两组间有差异显著(χ2=15.168,P=0.001)。按听力损失程度分组,39例继发BPPV者患者听力损失均为中重度和重度耳聋,其中中重度突聋患者继发BPPV者25例,重度突聋患者继发BPPV者14例,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1.533,P=0.216)。39例继发于突发性耳聋的BPPV,出现时间均在突发性耳聋发病后10 d内。继发于突发性耳聋的BPPV的手法复位效果与原发性BPPV相似,大多数都于1~2次就诊后治愈。 结论:对于继发于突发性耳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女性较男性发病高,中年人,听力损失程度重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患者发病高。故推测女性,中年,听力损失程度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可能是突发性耳聋继发BPPV的相关发病因素。继发于突发性耳聋的BPPV手法复位效果良好,故对于突发性耳聋继发眩晕者,应尽早施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低频听力下降为主的突发性耳聋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收治的30例以低频听力下降为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病情况、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将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治疗前后进行纯音听力检测。结果 30例以低频听力下降为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女性发病比男性多,年龄以30~50岁占2/3,左耳较右耳发病多,10例发病前有感冒、劳累史;24例伴发有耳鸣症状。经过治疗的29例患者总的治疗有效率86.2%,其中女性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73%,男性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0%。就诊及时的治疗效果较好,有22例耳鸣症状消失。结论以低频听力下降为主的突发性耳聋以女性发病较多,如及时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且女性患者治疗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6.
夏萍  唐辉 《黑龙江医学》2012,36(4):284-285
目的观察药物和高压氧综合治疗伴糖尿病的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收集23例伴糖尿病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连续2~3个疗程。结果痊愈7例(30.4.%),显效12例(52.2%),无效4例(17.4%),总有效率82.6%。起效时间>15 d。结论伴有糖尿病的突发性耳聋,一旦确诊,即应早期采用综合治疗,单一用药效果欠佳。影响疗效的因素有:就诊时间、发病年龄、糖尿病控制情况、听力损失情况、有无眩晕、耳鸣等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药物和高压氧综合治疗伴糖尿病的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收集23例伴糖尿病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连续2~3个疗程.结果 痊愈7例(30.4.%),显效12例(52.2%),无效4例(17.4%),总有效率82.6%.起效时间>15 d.结论 伴有糖尿病的突发性耳聋,一旦确诊,即应早期采用综合治疗,单一用药效果欠佳.影响疗效的因素有:就诊时间、发病年龄、糖尿病控制情况、听力损失情况、有无眩晕、耳鸣等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8.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的疾病.突发性耳聋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据有关资料报道,突发性耳聋患者占全球人口的6%~10%,中国听力障碍患者有2057万,目前现代医学还没有一种可以完全治愈突发性耳聋的方法,中医针灸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优势.近3年来采用矩阵针灸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6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赵璟  桂晓钟 《安徽医学》2015,(3):313-315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28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对比,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突发性耳聋预后与患者的发病时间、年龄大小、听力损失情况、有无眩晕、高血压、糖尿病及焦虑情绪有关,而与性别无关。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病时间越长、年龄越大、听力损失越重,治疗预后越差。听力图中,高频型和水平型比中频型和低频型预后差,全聋型最差。不伴眩晕、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无焦虑情绪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明显好于伴眩晕、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有焦虑情绪患者。  相似文献   

10.
川芎嗪治疗突发性耳聋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至今尚无一种方法被公认为有效 ,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以扩血管药物为主 ,改善内耳微循环 ,增强大脑供氧 ,以提高或恢复患者听力。临床上应用的扩血管药物种类较多。笔者用川芎嗪治疗突聋 34例 ,疗效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4~ 2 0 0 2年 5月我科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 34例 (37耳 ) ,男 2 5例 ,女 9例。年龄19~ 6 5岁 ,平均 4 0 .1岁。病程 (发病到就诊时间 ) 1~ 2 0d ,≤ 7d 2 9例。伴眩晕者 7例 ,耳鸣 2 0例 ,伴高血压者 1例。初诊时纯音听力 0 .5~ 4kHz ,均值 <6 0dB 15耳 ,6 0~ 90bB 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乌灵胶囊联合静脉滴注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65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接受静脉滴注巴曲酶治疗,观察组加用乌灵胶囊,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听力情况[气导(AC)、骨导(BC)、气骨导差(ABG)]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AC、BC、ABG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灵胶囊联合静脉滴注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听力情况。  相似文献   

12.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重要急症之一。本文对3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恢复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听力恢复与发病至治疗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及伴否前庭症状均有直接关系。应强调指出早期治疗是提高突发性耳聋疗效的重要条件,若延误治疗(超过10天)将明显降低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时效性。方法:选择突发性耳聋患者165例(171耳),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耳聋、耳鸣、耳堵闷感、眩晕的疗效与发病时间、疗程相关性进行分析比对。结果:发病在4周内治疗的患者,治疗疗程在2~4周的痊愈率、有效率最高;耳堵闷感、眩晕症状治疗达到4周者基本痊愈。发病超过4周的患者,耳鸣、耳堵闷感、眩晕症状治疗依然有效。结论:突发性耳聋发病至就诊时间、中西医结合治疗疗程与疗效有相关性,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疗程应达到3周。  相似文献   

14.
<正>突发性耳聋是指发病时间短,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主要为感音神经性聋),目前其原因不甚清楚,患者听力下降到最低点的时间可为数分钟或数小时,少数在几日之内。在听力损伤的同时可伴有耳鸣等伴随症状,除第8对脑神经(听神经)外,无其他脑神经症状。笔者运用柴胡翘荷汤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2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标准1.1.1诊断标准根据《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  相似文献   

15.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 ,常造成患者耳鸣 ,严重者可致全聋。我们自 1994年 4月至 2 0 0 1个 4月应用高压氧辅以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 36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性 2 3例 ,女性 13例。就诊年龄最小者 2 8岁 ,最大者 5 2岁  相似文献   

16.
耳聋是听觉传导路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的总称,耳聋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近年来的临床调查表明,明显听力障碍者约占世界总人口的7%~10%[1]。耳鸣为常见临床症状,是一种无外界相应声源的主观感觉,人群中约有17%的个体有过耳鸣的感觉,耳鸣常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针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焦虑情绪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90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2015年3月到2016年8月),分为两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焦虑情绪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焦虑情绪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突发性耳聋顾名思义就是突然发生的耳聋,也叫突聋、暴聋。患者突然出现耳鸣、听力减退,往往在瞬间或数小时达到重度耳聋或全聋的程度,部分患者伴有眩晕症状。多为单耳发病,两耳者较少见。该病以中老年人为多,多数患者发病前听力正常,一部分患者常常无任何诱因而发病,一部分患者于上呼吸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50-156
目的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接受预见性告知护理并对对其焦虑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100例,依据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氧疗、抗病毒、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及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则在以上基础上接受预见性告知护理,比较两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干预后焦虑改善情况、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干预后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干预后的气导听阈值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护理的总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接受预见性告知护理,不仅可以促进其焦虑症状的改善,同时可以提高治疗的疗效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青  李曰戟  关丽琴 《河北医学》2010,16(11):1355-1358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发病时间、年龄、是否伴发眩晕、耳聋类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听力损失程度、病程长短、发病年龄不同以及有无伴随眩晕和各种听力曲线类型的11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上以扩张周围血管、神经营养药为主,辅助以吸氧治疗,观察上述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病程小于3d内就治的轻中重度耳聋患者有效率92.1%;起病3-7d就治者有效率为86.3%;7d-1月就治者有效率为46.4%。从年龄上看,45岁之内者有效率83.3%;46-60岁者有效率70.0%;大于60岁以上者有效率33.3%。伴有眩晕者有效率42.8%;不伴眩晕者有效率86.5%。听力曲线平坦型的有效率73.8%,上升型的有效率100%,下降型的有效率62.9%,全聋型有效率27.8%,其他型的有效率66.7%。结论: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开始治疗时间成正比,越早疗效越好、反之越差。中青年患者治疗效果佳。不伴眩晕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明显好于伴眩晕者。听力曲线呈上升型的预后较好,全聋型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