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与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正常人的皮肤、肠道和呼吸道中 ,可以引起人体多部位感染。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引起严重院内获得性感染条件致病菌。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固有的特性 ,表现出对 β 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磺胺类等多种抗菌药物存在天然或获得性多重耐药 (Multi drugresistance) ,使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十分困难。铜绿假单胞菌几乎具有目前所知道的细菌主要耐药机制。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途径 :①产生抗生素灭活酶或抗生素修饰酶 ,如产生 β 内酰胺酶、氨基糖苷钝化酶等 ;②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群体感应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生理盐水-吸痰管系统进行群体感应系统完整的PAO1 野生型菌株与群体感应系统缺陷(lasI rhlI 基因缺陷)型菌株的体外培养,分别于培养第 3、7 天用扫描电镜观察两种类型 PAO1 的生物膜形成情况。 结果 培养第 3 天 PAO1 野生型菌株可形成较厚、有孔状通道的成熟生物膜结构,而 lasI rhlI 基因缺陷型菌株仅形成明显稀薄的早期生物膜结构;培养第 7 天 PAO1 野生型菌株的生物膜增厚,lasI rhlI 基因缺陷型菌株所形成的生物膜结构呈薄膜状,显著薄于野生型菌株。 结论 lasI rhlI 基因缺陷明显影响 PA 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群体感应系统在 PA 生物膜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与生物材料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各种生物材料的应用,慢性感染及医源性感染日益突出,凝固酶阴性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成为首要病原体,它主要致病机制是生物膜形成,生物膜形成则成为生物材料感染难以控制的根源。细菌生物膜是具有高度组织化的多细胞群体结构,它们间相互通讯,有着精密的调控机制以适应不同的环境,能有效抵御机体的防御反应和抗生素治疗。随着对生物膜分子水平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临床防治生物膜相关性感染提供了更有效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前生物膜菌感染的治疗是临床亟待解决的课题 ,因此对生物膜菌的致病机理需要深入的研究 ,才能有效的治疗生物膜菌引起的感染。对 6周龄、雄性清洁级小鼠 ,分别用铜绿假单胞菌悬液和生物膜状态的铜绿假单胞菌在小鼠气管内接种 ,进行 3项试验 :①以细菌浓度为 5× 10 6CFU ml接种 2 0 μl 只测定鼠肺泡灌洗液 (BALF)中白细胞数 ,结果见表 1。 2种细菌接种后BALF中的白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②测定 2组感染小鼠的存活率每组 30只小鼠分别将 10 6CFU ml的 2组菌液 2 0 μl 只接种到鼠气管内 ,观察 10d小鼠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多糖解聚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降解活性.方法 经FTTCConA/PI荧光双染色后,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重组多糖解聚酶处理前后PA3生物膜的形态变化,以测定多糖解聚酶对生物膜的降解活性;测定多糖解聚酶作用前、后铜绿假单胞菌对4种敏感抗生素(乳酸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头孢他啶、硫酸庆大霉素)的MIC、MBC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多糖解聚酶对抗生素的协同杀菌作用.结果 FTTC-ConA/PI荧光双染色结果显示.经重组多糖解聚酶处理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胞外多糖组分少而分散,包裹在胞外多糖组分里的细菌数量也大大减少,表明多糖解聚酶确实能够特异性的降解生物膜的胞外多糖组分.多糖解聚酶作用后四种抗生素相应的MIC、MBC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头孢他啶降低最为明显,表明多糖解聚酶对抗生素具有协同杀菌活性.结论 重组噬菌体PaP3多糖解聚酶在体外可以特异性的降解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胞外多糖,有利于抗生素通透生物膜,作用于菌体,具有协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在体外复制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aeruginosa ,P .a)的生物膜 (biofilm ,BF)模型 ,研究金银花水煎液对BF的影响及其与头孢他啶 (ceftazidime ,CAZ)的协同杀菌效果。方法 选取临床分离呼吸道P .a ,采用LB(Luria Bertanimedium)肉汤系统复制体外BF模型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 ,SEM)观察BF ,连续稀释法进行活菌计数 ,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37℃培养 2 4h ,P .a即表现出对固体表面的黏附性 ,3d形成早期BF ,7d形成成熟BF。金银花组P .a在固体表面的黏附数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 6 2 .5mg/ml的金银花可以抑制和破坏早期及成熟BF ,并增强CAZ对BF内P .a的抗菌活性。结论 金银花水煎液在体外能抑制P .a对固体表面的黏附能力及BF形成能力 ,并能破坏P .a已形成的BF ,增强CAZ对BF内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物材料植入后发生感染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皮葡萄球菌是生物材料植入后发生感染的主要条件致病菌,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是导致生物材料植入后感染难治性的主要根源。文章就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生物材料植入后发生感染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进行综述,同时阐述生物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君君    张莹 《医学信息》2020,(2):129-131
目的 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分离的产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4~2018年某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产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菌种鉴定、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药物的耐药率进行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感染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8年临床分离的423株产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均来自下呼吸道标本,来源以呼吸内科为主,年龄>60岁、合并有支气管扩张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易引起产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2015~2018年产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逐年下降。结论 产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低于非产生物膜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应选用可靠的药敏方法和合适的培养时间,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药敏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挖掘对革兰氏阴性菌生物膜具有抑制和破坏作用,特别是具有跨种活性的糖苷水解酶.方法 利用已有基因组数据,通过序列相似性比对及基因注释分析寻找新型糖苷水解酶,通过基因克隆和蛋白表达纯化获得一系列不同革兰氏阴性菌来源的糖苷水解酶.以靶向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糖苷水解酶PslG31-442作为阳性对照酶,构建靶向铜绿假单胞...  相似文献   

10.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是以生物材料为中心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主要通过细菌黏附并形成生物膜造成感染,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SA的表面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蛋白(fibronectin-binding protein,FnBP)是其关键的黏附因子,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丝氨酸蛋白酶(staphylococcal serine protease,SspA)可降低细菌的FnBP,抑制自溶素(autolysin,AtlE)分泌,降解表面A蛋白(surfaceproteinA,Spa)从而抑制细菌黏附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F)的形成,为SspA在控制SA感染方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生物被膜(biofilm,BF)使细菌能够逃逸抗生素的杀菌作用和机体免疫系统的清除,造成感染的反复发作。铜绿假单胞菌(Pa)在院内获得性感染中检出率较高,也是BF相关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本文探讨黄芩水煎液和左氧氟沙星(LFX)联用以后,对Pa的BF内细菌的抗菌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SA)是以生物材料为中心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主要通过细菌黏附并形成生物膜造成感染,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SA的表面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蛋白(fibronectin-bindingprotein,FnBP)是其关键的黏附因子,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丝氨酸蛋白酶(staphy-lococcalserineprotease,SspA)可降低细菌的FnBP,抑制自溶素(autolysin,AtlE)分泌,降解表面A蛋白(surfaceproteinA,Spa)从而抑制细菌黏附和生物膜(bacterialbiofilm,BF)的形成,为SspA在控制SA感染方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生多肽(Elafin)转染气道上皮细胞经不同细菌产物诱导后对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Pa)生物膜(biofilm,BF)的效应差异。方法将pEGFP-N1-elafin转染到培养的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后,用表皮葡萄球菌(表葡组)、大肠埃希杆菌(E.coli组)和铜绿假单胞菌(Pa组)培养上清分别孵育细胞24h,另设转染空载体A549细胞作为正常组。用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每组细胞Elafin分泌水平和细胞内含量;体外平板法制备Pa-BF模型,用快速银染法和扫描电镜鉴定;将BF载体放入上述4组细胞中继续孵育8h,银染法观察BF中每个视野细菌的(灰度)面积积分,扫描电镜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Pa组细胞Elafin分泌水平和细胞内含量均较正常组的明显升高(P<0.01),E.coli组也有升高(P<0.05),表葡组无明显变化;各组BF面积积分也显示有明显差异,Pa组、E.coli组BF结构较正常组明显松散,尤以Pa组为甚,表葡组则没有明显变化。结论不同细菌对Elafin的诱导表达能力有差异:Pa较强,E.coli次之,表葡不明显;Elafin能清除生物膜细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慢性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膜肺部感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及作用。方法:从大鼠切开的气管内注入0.1mL10^12CFU/L藻酸盐包裹的PA0579或浮游PA0579,术后第3、7、14d观察大鼠肺部的细菌学、病理学特点及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1)藻酸盐珠组的细菌形成单位(CFU)显著高于浮游菌组(P〈0.01);(2)藻酸盐珠组的肺大体病理及炎症反应程度均较浮游菌组严重;(3)藻酸盐珠组的肺TNF-α水平均高于浮游菌组(P〈0.01)。回归分析表明,藻酸盐珠组的TNF—α水平与肺大体病理有明显相关性(r=0.78,P〈0.05)。结论:TNF—α可能在大鼠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肺损伤中发挥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大鼠慢性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膜肺部感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及作用。方法:从大鼠切开的气管内注入0.1 mL 1012CFU/L藻酸盐包裹的PAO579或浮游PAO579,术后第3、7、14 d观察大鼠肺部的细菌学、病理学特点及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1)藻酸盐珠组的细菌形成单位(CFU)显著高于浮游菌组(P<0.01);(2)藻酸盐珠组的肺大体病理及炎症反应程度均较浮游菌组严重;(3)藻酸盐珠组的肺TNF-α水平均高于浮游菌组(P<0.01)。回归分析表明,藻酸盐珠组的TNF-α水平与肺大体病理有明显相关性(r=0.78, P<0.05)。结论:TNF-α可能在大鼠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肺损伤中发挥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表皮葡萄球菌是寄居于人体皮肤和黏膜表面的共生菌群,现已发现其是引发临床生物材料相关感染的主要条件致病菌,在生物材料植入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医用生物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是其主要致病因素,细菌生物膜可有效抵御机体的防御反应和抗生素治疗,导致生物材料植入感染难以彻底治愈,使感染呈慢性、持续性和反复性特点,从而在临床上造成了极高的死亡率.就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胞间黏附素基因(ica)操纵子和附属基因调节子(agr)基因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调控及其在临床生物材料植入感染中的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文题释义:细菌生物膜:细菌及其细胞外产物在载体表面聚集形成的一种有序群落,其主要成分为多糖蛋白复合物,是多种细菌相互粘连而产生得具有特定结构的细菌复合体。细菌生物膜分3层:连接膜附着于组织或生物材料表面;基底膜包含致密的菌群;表面膜为最外层,浮游菌可从其表面被释放后自由飘浮和播散。微菌落是生物膜的基本结构单位,微菌落相互融合连接形成大片均一的生物膜。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 h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背景:输尿管支架被广泛用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原位尿流改道重建、输尿管或肾镜碎石、肾移植和肿瘤等泌尿系疾病,但长期留置输尿管支架可导致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目的:观察输尿管支架表面细菌生物膜的形态学特点,分析细菌生物膜的病原学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6年1至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127例患者的输尿管支架标本,扫描电镜观察支架表面细菌生物膜的形态学特征,刚果红培养基分别筛选肾盂段、输尿管段和膀胱段支架的细菌生物膜菌株,同时进行尿培养,对检出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实验获得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4年科伦审22号。结果与结论:①在留置7,15,30 d的输尿管支架表面均能够观察到细菌生物膜及数量不等的炎性附着物或结晶体,细菌生物膜的细菌被大量纤维膜包裹;留置7,15 d的输尿管支架表面可见呈片状散在分布的菌落,以杆菌为主;留置30 d的输尿管支架表面可见呈堆状分布的菌落,以球菌、杆菌为主;②127份输尿管支架标本中检出细菌生物膜106份,阳性率为83.5%,其中膀胱段阳性率最高,其次为肾盂段和输尿管段;尿培养阳性为25份,阳性率为19.7%,尿液培养的细菌生物膜阳性率明显低于输尿管支架培养结果(P < 0.05);③106份阳性标本中检出细菌22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株数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株数(P < 0.05);输尿管支架细菌生物膜和尿培养细菌均主要以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最为常见;④输尿管支架管表面细菌生物膜菌株的耐药率高;⑤结果表明输尿管支架细菌生物膜是诱发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ORCID: 0000-0001-9204-7321(张家模)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IL15与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突变体(PEΔ293)的融合蛋白IL15PEΔ293,并且对该融合毒素进行初步的体外活性测定。方法将人IL15基因片段与PEΔ293的基因按正确的阅读框架融合,定向克隆在pET16b表达载体T7启动子的下游,得到表达质粒pETIL15PEΔ293。从大肠杆菌相应重组菌株中通过Ni2 NTA亲和层析纯化出融合蛋白IL15PEΔ293。以IL15受体(IL15R)阳性红白血病细胞系K562、多药耐药细胞系K562AO2以及IL15R阴性细胞系Jurkat为靶细胞测定IL15PEΔ293的生物活性。结果限制性分析和测序鉴定证明融合蛋白IL15PEΔ293表达质粒pETIL15PEΔ293构建正确。该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成功表达了融合蛋白IL15PEΔ293。利用Ni2 NTA亲和层析从大肠杆菌菌体总蛋白中纯化出重组蛋白。该融合蛋白对IL15R阳性细胞K562和K562AO2有明显的剂量依赖的细胞毒作用,而对IL15R阴性细胞Jurkat没有表现剂量依赖的细胞毒作用。结论融合蛋白IL15PEΔ293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后的新型融合蛋白IL15PEΔ293对IL15R阳性细胞有良好的靶向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探讨消旋聚乳酸—左氧氟沙星骨植入缓释片体外抗骨感染效果。方法 应用溶剂混悬挥发法制备骨植入缓释片,观察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S. aureus ATCC 25923)、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Escherichia coli 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27853)的抑菌效果。结果 消旋聚乳酸—左氧氟沙星骨植入缓释片在46天实验时间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S. aureus ATCC 25923)、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Escherichia coli 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27853)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结论 消旋聚乳酸可作为药物缓释系统的一种可降解材料载体,为可降解材料治疗骨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