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行后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的不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者为观察组;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两种术式均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后外侧小切口术比较安全,且近期疗效优于后外侧标准切口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方法、效果及其优点。方法:经过对采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入路医治髋关节的患者与同一时间采用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对比。其中前者为40例45髋,后者为38例41髋。对两组病患的并发症、疼痛评分、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Harris评分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传统手术组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17cm,比小切口手术组长,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380mL(180~580mL),相较传统组更少,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传统组的Harris评分为90分(80~94分),比小切口组更少。在术后早期功能的恢复对比中,小切口组比传统组恢复更快,但是期中结果相似。小切口组术后无并发症出现,传统组出现1例术后脱位,且传统组患者有1例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选择性用于髋关节疾病患者的治疗,具有并发症少、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康复时间短、创伤小、切口相对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探讨髋关节后侧入路用于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在基层医院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2015年11月—2018年11月,该院采用髋关节后侧入路对38例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统计分析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等,所有手术均取得较好的疗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5分,术后Harris评分平均94分。结果切口长约9~15 cm(平均12 cm),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100~400 m L(平均150 mL),术后引流管引流时间48 h,术后引流量100~150 mL(平均120 mL),术后下地活动时间2~10 d(平均4.5 d)。结论髋关节后侧入路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在基层医院中应用具有操作简捷安全、显露充分其不损伤髋关节的外展装置、髋部稳定性好、康复快、手术医生容易掌握手术技巧、学习曲线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应用60例68髋,其中男48例,女12例;体重指数17.0~24.5,平均20.2;年龄30~65岁,平均46.5岁;其中骨水泥型12髋,非骨水泥型43髋,混合型13髋;随访17~46个月,平均27.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设计切口下完成手术,切口长度7.5cm~10cm,平均(8.5&#177;0.7)cm,单髋手术平均时间62min(50~80min),术中出血平均380ml(180~560ml)。术后假体位置良好,与周围骨组织结合良好。髋关节功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2分(10~4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3.6分(68~97分)。结论:在术前准备充分、解剖入路熟悉的前提下,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确切,且具有创伤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瘢痕小,外形美观、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外侧单切口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2005年4月至2007年6月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26例,后外侧单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组18例,记录两组病例的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早、中期功能恢复情况及病员对切口外观满意度等,结果单切口手术组,术后出血量少于常规手术组.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着性.单切口THA组切口长度平均8.3 cm,常规THA组切口长度平均16.6 cm,单切口微创THA组病人早期能做主动直腿抬高动作,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切口外观美观,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疗效明显优于常规THA.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髋关节前外侧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3月-2009年11月,应用髋关节前外侧小切口关节囊前方入路完成人工髋关节置换12例(13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和术后引流量,随访所有患者的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手术均在长度6.0-10 cm(平均8 cm)的小切口前外侧入路下完成,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40-100 min(平均70 min),术中出血量280-400 mL(平均340 mL),术后48h引流量120-340 mL(平均270 mL);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时间38-50 min(平均45 min),术中出血量90-170 mL(平均130mL),术后48 h引流量50-190 mL(平均120 mL)。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8周可负重行走,功能康复满意。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8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91.7%。结论:本组12例13髋用此术式具有创伤小、失血少、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脱位率低、手术期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平卧位下改良前外侧入路一期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改良前外侧入路一期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23例:男10例,女13例。观察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3个月~3年,平均17个月。住院时间平均10d(7~20d),手术时间平均73min(60~10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0mL(350~800mL),输血量平均2U(1~6U),术后平均下地时间为3d(2~6d),出现深静脉栓塞1例,保守治疗后出院,未出现脱位、假体位置不良,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9分(82~93分)。结论:平卧位下改良前外侧入路一期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确切,在术前合理评估选择病人情况下,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易彬 《中医正骨》2009,21(12):68-68
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入路传统手术切口一般为14-18 cm,出血多在800 mL以上,大多数需要输血,手术时间1.5-2 h,需住院3-4周,然后是3-4个月的康复。多数病人因此而放弃手术治疗。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兴起和手术技术的提高,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开始应用于临床。为了评价小切口的优越性,笔者将我院2003-2007年收治的78例不同病因患者分成两组,其中43例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采用常规切口外侧入路全髋置换术,对其疗效进行了对照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切口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小切口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84例99髋,并与同期内采用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5例40髋进行对比。结果:在切口长度、总失血量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等方面,小切口外侧入路组优于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组(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关节功能恢复快、围手术期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4例采用改良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例,从手术切口入路、术中操作方法及临床效果方面,总结手术经验。结论:改良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显著改善术中及术后的各项评估指标,广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11.
外侧小切口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自2003年3月~2005年8月运用后外侧小切口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84例99髋,并与同期运用常规后外侧切口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40髋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总失血量(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输血量、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总失血量、输血量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后外侧切口组(P<0.01);而手术时间、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小切口具有切口短、创伤小、关节功能恢复快;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手术风险相应降低及疼痛轻,切口美观,病人满意度高等优点,但应注意其适应证、禁忌症及早期开展此术式存在的难度。  相似文献   

12.
单切口后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3年Lester和Helm首次报道前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来,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受到了重视。该手术采用特殊的暴露器械,在熟练常规手术的基础上,使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切口减少到10cm以内,对内部组织也做到尽可能小的损伤。自2002年6月~2005年10月,作者对23例病人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术微创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至2010治疗的老年骨股颈骨折、股骨头缺自性坏死、类分湿病、强直性脊柱炎共30例,其中2,4例患者行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结果: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结果:14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1例,发生泌尿系感染1例,术后1周均可扶拐行走,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效果满意。结论: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在术后加强肌力训练,积极预防、治疗并发症,加强护理,可得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直接前方入路(DAA)手术支架应用于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安全性,探讨DAA手术支架辅助下直接前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2例(22髋)65岁以上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应用DAA手术支架辅助下行直接前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术中透视均未发现假体周围骨折线,无1例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手术时间64~73 min,平均68.5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254 mL,术后引流量平均为86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9 d;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平均为16 h;前倾角平均为21.9°,外展角平均为43.2°;所有患者假体柄无内外翻成角。术后6~18个月(平均12.3个月)随访期间复查X线片未发现假体周围骨折,末次随访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6~94分。结论:DAA手术支架应用于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安全可靠,方便手术操作,可降低医源性损伤,首次下地时间提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更快地恢复。DAA手术支架辅助下行直接前方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疾病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2207年1月-2008年12月间21例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行相应性护理。结果:2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合并糖尿病患者感染1例,余手术疗效显著,无一例术后并发症,切口全部Ⅰ/甲愈合。结论:人工全髋关节转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关节手术,但全面、细致的术后护理是促进疾病恢复,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 通过对3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提出了术前访视、器械准备的要点,总结了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配合的经验.结果 32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共35髋,术后平均随访6.4个月,所有患者效果满意.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密的术中配合,熟练掌握手术步骤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8.
杨媛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0):172-173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工作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临床资料,包括常规后外侧切口组(30例)和改良后外侧小切口组(30例)。对两组病人施行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经过科学的临床护理,两组THA患者均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和手术方式。方法:2003年9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患者80例(96髋),术前结合影像学明确诊断,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FHN)56例(68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DDH)24例(28髋)。所有患者均行全髋置换术,对AFHN和DDH分别根据病理机制实施相应手术操作。比较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估人工全髋置换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2年,Harris评分平均为86.3分,有1例假体失败行翻修手术,余患者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继发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术前应明确诊断,术中根据不同原发疾病采用相应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对4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4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系统的护理后,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快,出院时均能进行日常生活。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规范的围术期护理和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预防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