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疗老年人心房纤颤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华 《人民军医》2002,45(9):537-540
在老年人各种心血管疾病所导致的心律失常中 ,心房纤颤 (atrialfibrillation ,AF)的发生率仅次于期前收缩 ,为常见异位心律。对阵发性和持续性AF ,可经药物或直流电转复为窦性心律。作者就近年来各种除颤药物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AF类型AF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1] 。 4 0岁以下发病率为 0 2 %~ 0 3% ,6 0~ 90岁发病率 5 %~ 9% [2 ] ,约6 %~ 15 %的AF病人缺乏器质性心脏病依据 ,称“特发性”或“孤立性”AF。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易并发AF ,但老年人也有原因不明的“孤立性”AF ,其中有 18%的…  相似文献   

2.
心房纤颤病理生理改变及其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房纤颤(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和风心病,三者约占75.0%,孤立性AF约占10.0%,心衰病人有40.0%合并AF.其发生率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成人发病率为0.3%~0.4%,60~74岁发病率高达8.0~11.0%;男性为女性的2倍;死亡危险率比无AF高1.5~1.9倍[1].AF治疗的关键是控制心室率、维持窦性心律和防治血栓栓塞,彻底根除AF并永久保持窦性心律是治疗心房纤颤的最佳追求目标.现对AF的国内外研究及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射频消融多条折返径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附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 2 1例由多条折返径路引起的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的方法和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从 1993年至 2 0 0 2年 12月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890例 ,其中具有多条折返径路的心动过速 2 1例 ,占 3%。均有反复发作心动过速病史。行常规心电生理检查 ,摆放高右房 (HRA)、希氏束(HIS)、右室心尖部 (RV)及冠状窦 (CS)电极。分别行心房程序刺激和心室递增刺激检测房室结前传和逆传功能 ,并试图诱发心动过速 ,必要时给予异丙肾上腺素。依据心房、心室起搏或心动过速发作时HIS、CS、HRA、心室激动顺序判断折返机制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多条径路折返的判断 :①窦性心律、心房起搏时 ,有不同心室激动顺序或δ波 ;②显性预激者 ,窦性心律时最早心室激动与AVRT时最早心室激动不在同一部位 ;③ )心室起搏或顺向AVRT时心房激动顺序不同 ;④消融过程中心房顺序发生改变而心动过速不终止或仍然可诱发心动过速 ;⑤顺向和逆向AVRT最早心房和心室激动不在同一部位。消融时采用“剥笋式”操作流程。结果  2 1例患者 ,体表心电图显性 ...  相似文献   

4.
心房纤颤持续一年以上 ,左心房增大者转复为窦性心律者少见。现我科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 ,67岁。因患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十四年 ,心悸一天于 88年 6月 5日首次入院。查心电图示异位心律—心房纤颤 ,室律约 14 0次 /min。胸片示心脏呈梨形增大 ;超声心电图显示风心二窄二闭 ,左心房左心室明显增大。予以西地兰、地高辛治疗 ,症状消失 ,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心室律86次 /min ,出院。 1989年 1月 12日因胸闷心悸持续一周再次入院 ,查心电图示异位心律———心房纤颤 ,心室律约 13 6次 /min ,予以西地兰、地高辛治疗一月未…  相似文献   

5.
无辨膜病的心房纤颤与脑卒中临床分析王富改,杨文驹心房纤颤(AF)是导致心源性脑卒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外报告临床上约34%的无辨膜病变心房纤颤(NVAF)病人最终将发生脑梗塞’‘’。为此,我们总结了1984年1月到1992年12月期间住院的NVAF病人...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房颤)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60岁以上多见。房颤可使脑卒中发病率较窦性心律时增高5~7倍。房颤时心房有效收缩消失,心排血量比窦性心律减少25%或更多。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能够改善心功能、减少脑卒中发病率并减轻其症状。1999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胺碘酮治疗房颤84例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快速心房纤颤且得不到控制时,心力衰竭往往难以纠正。针对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患者,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且需紧急恢复窦性心律时,推荐电复律以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情况(Ⅰ类,C级)[1]。本研究对解放军210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3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患者采用急电复律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79岁。患“高血压病”“冠心病”已四年,长期服长效硝酸甘油、心痛定等治疗。发病前两周睡眠不佳,于1990年1月9日晨5时突感心悸、憋气,ECG示“频发房性早搏”,中午起始服心律平(150mg,3/日)治疗。次日下午16时因心悸加重伴恶心呕吐来诊(共服心律平600mg)。既往无肝、肾疾病史。查体:血压17.3/10.7kpa(130/80mmHg),脉短绌。卧位颈静脉稍充盈。心率57/min,律不齐,可闻及长间歇,心音强弱不等。ECG示心房纤颤,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Ⅱ°房室传导阻滞(AVB),Q—T间期0.52秒。血钾5.2mmol/L,肝、肾功能正常。考虑不能除外心律平所致心律失常,停服心律平。至11日0时(停药12h后)心电示波出现窦性心律,间以阵发性心房纤颤,5时完全转为窦性心律,ECG遗有Ⅰ°AVB。UCG示高血压性心脏改变,LVEFO.52。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胺碘酮、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原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92例高原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A组,n=64)、胺碘酮+贝那普利(B组,n=67)和胺碘酮+贝那普利+阿托伐他汀组(C组,n=61)。随访1年,比较三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左心房内径以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左心房扩大方面,C组与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原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确切,抑制炎症、逆转心房结构重构和电重构可以更有效的减少心房颤动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心房纤颤(AF)是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适应证[1,2],目的是通过阻断旁道前传达到下列目的:(1)恢复心脏的正常收缩顺序和构型,减少AF发作;(2)防止AF时心房激动从旁道前传心室,减慢AF的心室率;(3)预防心动过速介导的心肌病[3,4]。为了观察WPW合并AF者在成功阻断房室旁道后的AF发作情况,我们对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间治疗的58例病人进行了远期随访。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58例WPW合并AF者男32例,女26例,年龄42±17(16~64)岁…  相似文献   

11.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83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自 1995年 2月开始对 83例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房扑 (AF )及左室特发性心动过速(ILWT)患者给予心导管射频消融 (RFCA)治疗 ,现将有关资料小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83例住院患者 ,女 4 3例 ,男 4 0例 ,年龄 9~ 78(平均 4 5± 18)岁 ,病程 6个月~ 6 0年 ,有频繁的心动过速发作史 ,其中AVRT 55例 ,AVNRT 2 9例 ,ILWT及AF各 1例 ,包括多房室旁路 2例。 4例有窦性心动过缓 ,2例有冠心病 ,6例有高血压病 ,其中3例有心脏扩大。余患者入院后体检、胸…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心房纤颤1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房纤颤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我院 1988~ 1998年共收治老年人心房纤颤130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130例中 ,男 79例 ,女 5 1例 ,男女比例 1 4 5∶1;年龄 60~ 82岁 ,平均 71岁。临床表现有心悸、胸闷、气短和乏力等 ,听诊心音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和心室率快慢不一。心电图显示P波消失 ,代之以形态、间距及振幅均绝对不规则的小 f波。1 2 房颤类型 经心电图、B超、X线、血脂、血糖、肝功能和肾功能等检查后分类 :器质性 12 8例 ,占98 4 6% ;功能性 2例 ,占 1 5 4% ;持续性 12 0例 ,占92 3…  相似文献   

13.
刘英  韩玮  刘惠亮  荆丽敏 《武警医学》2008,19(5):452-453
心房纤颤(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常可导致心悸、心力衰竭、脑卒中和肢体栓塞等。治疗房颤的理想目标是恢复窦性心律,这是防范继发心血管事件和血栓并发症的最佳手段。 最常见的复律方法是药物复律,有时还会采用电复律。但许多房颤患者常难以通过药物或直流电恢复窦性心律而只能控制室率,这些患者常因不能耐受或依从而使用抗凝药物,成为并发栓塞的高危患者。近10年来,有关房颤电生理机制和治疗手段的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钱浩 《武警医学》2017,28(12):1253-1255
 目的 探讨合并心房纤颤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支架置入术后不同抗栓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因ACS入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1674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心房纤颤分为并发心房纤颤组(78例)和无心房纤颤组(1596例)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在并发心房纤颤组中选择置入支架的54例卒中高危 (CHA2DS2-VASc≥2分)患者随访1年,根据是否使用华法林分为华法林组(n=19)及非华法林组(n=35)。统计各组全因死亡、大出血及小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并发心房纤颤组较无心房纤颤组三支病变的比例增高,住院期间全因死亡明显增加(12.8% vs 1.8%,P0.01)。卒中高危患者中,华法林组质子泵抑制药(PPI)应用比例显著高于非华法林组(100% vs 51.7%,P0.001),两组均无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事件发生。华法林组轻微出血发生率高于非华法林组(21.1% vs 2.9%, P=0.028)。结论 合并心房纤颤的ACS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应用6个月三联抗栓治疗,在积极使用PPI的情况下,可能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是会增加轻微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本院自 1 995~ 2 0 0 1年医院临床病人救治中并发脑梗塞(BrinInfarction ) 1 9例 ,占同期该类病例的 4 % (1 9/ 4 69) ,为有效地预防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特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男 1 3例 ,女 6例 ;年龄 52~ 84岁。入院时原发疾病为 :原发性高血压病 3级、高血压心脏病 1 0例 ,其中合并 2型糖尿病 6例、合并冠心病 5例 ;肺源性心脏病并心衰 2例、其中 1例合并心房纤颤 ;风心病心衰并房颤 1例 ;脑出血 2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 2例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造瘘引流术后 1例 ;肺癌并心衰 1例。2 临床…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 (房颤 )造成病人的不适和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已众所周知。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表明 ,房颤持续数小时已有心房电重构[1] ,心房内可能已有血栓形成[2 ] ,故对阵发性房颤应尽早和尽可能转复成窦性心律。作者自 1998年 7月~ 2 0 0 1年 12月用国产普罗帕酮 (propafenone ,又称心律平 )静注治疗阵发性非瓣膜病房颤 2 8例 ,于 4~ 2 4 5min内恢复窦性心律 2 3例 ,转复成功率 82 1%。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房颤发作从有症状开始 30min~ 72h以内[3] ,均有 12导联心电图证实。男 19例 ,女 9例 ;18~ 35岁 4例 ,…  相似文献   

17.
采用无创性心脏起搏法同时描记心腔内及体表心电图以判定其电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无创性心脏起搏只同时激动左右心室。当电流强度增加时,可同时激动心房与心室。临床上不仅可用于治疗过缓型心律失常,也可用于治疗除心房纤颤以外的房性或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8.
尹东利 《人民军医》2002,45(12):710-711
窦房阻滞多为暂时性的 ,有少数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反复发作性Ⅱ度窦房阻滞引起心脑血管急症的报道不多 ,因而其危险性容易被忽视。近 8年来 ,作者诊治和处理反复发作性Ⅱ度窦房阻滞致心脑血管急症 4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4例均为部队离休干部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65~ 69岁 ,平均 66 75岁。阵发性头晕 ,黑朦 ,心率 4 0 /min ,心律不齐 1d 1例 ;凌晨因胸闷憋醒 ,发作性心前区压迫感 ,下床活动时虽有头晕 ,但心前区压迫感不加重 ,心率 4 1/min ,心律不齐3h 1例 ;阵发性心房纤颤 (心率 111/min) ,心房纤颤终止后出现…  相似文献   

19.
房性心律失常昼夜时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如房性早搏、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等。我们对住院病人进行 2 4h心电监测 ,发现房早搏、阵发性房过速、心房纤颤的发作时间多在 6:0 0~ 1 2 :0 0 ,其次为 0 :0 0~ 6:0 0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选择 1 994~ 1 999年住院患者 2 0 6例进行 2 4h动态心电监测 ,发现 78名患者有房性心律失常 ,其中房性早搏 4 2人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1 5人 ,阵发性房颤 2 1人。患者年龄 2 9~ 78岁 ,合并冠心病 2 1人 ,高血压病 2 5人 ,甲亢 1 0人 ,其余2 2人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把 1日按 6h分为 0 :0 0~ …  相似文献   

20.
心房纤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以往曾认为体表心电图出现长BR间期大于1.5s或/和1s以上相等BR间期,即诊断为房颤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且多见于洋地黄过量。是停用洋地黄的指征。本组观察26例房颤患者在应用洋地黄时出现长BR间期。并转复为窦性心律后的房室传导功能。旨在探讨此种心电图现象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