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l4腹腔注射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EGB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生化指标、肝脏HE染色、Aetivin A(激活素A)表达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EGB对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指标和肝脏病理分级有明显改善作用,并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脏Aetivin A表达和肝细胞凋亡的数量。结论:EGB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良好的治疗作用,Activin A表达及肝细胞凋亡减少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药肝复康是本研究室多年来通过反复实验总结出的抗纤维化经验方,既往的动物实验已多次成功证实其对肝组织纤维化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临床实践也充分表明了该方具有明显的阻断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化、减轻肝纤维化及保护肝功能的作用。本研究从分子水平观察该方抗纤维化的药理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中药肝复康对肝星状细胞(HSC)在肝纤维化中的分子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3.
复方汉防己治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方汉防己抗肝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用复方汉防己治疗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观察它对血清透明质酸(HA),肝组织纤维化评分及储脂细胞的影响,HA测定采用放免法,储脂细胞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法。结果:复方汉防己治疗组肝纤维化评分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血清HA及结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复方汉防己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储脂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的治疗策略及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种不同致病因子引起慢性肝病进而发展为肝硬化的共有病理改变及必经途径,其防治是当今肝病治疗的难点之一。本就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肝纤维化的治疗策略及抗肝纤维化的药物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黄芪对肝纤维化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目的及方法 采用大鼠白蛋白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通过光镜观察,胶原免疫化染色及胶原蛋白生化测定,对比观察了中药861合剂及其组分之一黄芪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结果黄芪可使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减少总胶原及Ⅱ,Ⅲ,Ⅴ型胶原有肝内的沉积,随着疗程的延长,作用更为显著,同时以肝总胶原蛋白含量为指标,黄芪的抗肝纤维作用不如中药861合剂。结论 黄芪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具体明显的治疗作用。该药与其它成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是由肝脏慢性损伤和炎症反应引起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形成的核心机制,抑制HSC激活是促进肝纤维化逆转的关键。近年来,应用靶向HSC的纳米药物来治疗肝纤维化取得了快速发展。本文主要介绍纳米药物、纳米药物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靶点。纳米药物有望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肝组织活检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有一定的创伤性及盲目性。多参数预测模型及影像学指标在肝纤维化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对以上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姚惠香  陈玮  陈维雄  陈金联  朱金水 《肝脏》2008,13(5):400-401
本实验应用川芎嗪联合维生素A治疗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观察其对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及肿瘤破坏死因子(TNF)-α在肝内表达的影响,在细胞因子水平阐明川芎嗪联合维生素A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应用PPARγ的配体罗格列酮治疗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与感染对照组及吡喹酮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明显降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TNF-α和IL-6水平,从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抗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在肝细胞内复制引起肝细胞病理损伤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启动因素,拉米夫定通过抑制HBVDNA复制而间接阻断肝纤维化形成,苦参素(氧化苦参碱)有抗肝纤维化作用。我们对139例HBV复制的不同肝病患者采用联合治疗(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单一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含量变化,并初步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易善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易善复治疗后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组织学病理变化的改善情况。方法治疗组应用易善复,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治疗,疗程均为三个月。结果易善复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其效果较对照组尤为明显。两组均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但易善复在改善HA、Ⅳ-C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易善复治疗后肝组织学病理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均较前改善。结论易善复具有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功效,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6):1440-1444
自噬是指真核细胞内细胞器、蛋白质等在溶酶体中被降解及其降解产物被重新利用的过程,其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稳态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自噬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干预自噬也许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新方法。总结了自噬的过程、功能及在肝纤维化中作用,这些研究揭示了自噬对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的复杂性,也启示未来需要找到干预自噬更加可靠、确定的机制和靶点,进而为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改变,其发生机制与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和增殖有关。免疫细胞与HSC的相互作用可调控肝纤维化基质的形成及过度沉积,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综述了近年来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免疫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总结了先天性免疫系统及适应性免疫系统对肝纤维化的调控。因此,深入研究肝纤维化发病过程免疫细胞、细胞因子与HSC的相互作用,以及免疫机制的调控作用,有助于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中药有效成分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肝纤维化是多数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特征,是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阶段,由于肝纤维化有逆转的可能,故对其治疗的研究成为热点。西医治疗肝纤维化由于其自身难以克服的不良反应而难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历史悠久,近几年来,学者们对众多中药提取物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抗肝纤维化研究,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是指在各种病因作用下,肝星状细胞被激活,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最终导致肝脏纤维化。早期逆转肝纤维化可以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减少终末期肝病和肝癌的发生,本文分别介绍了肝血窦内皮细胞(LSEC)、Notch信号通路、YAP/TAZ信号通路、细胞自噬在逆转肝纤维化方面的作用机制,并列举其各自机制下抗肝纤维化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以期为逆转肝纤维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及中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伦根 《胃肠病学》2007,12(12):723-726
肝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肝病的共同特征,多种因素参与其发生和发展。各种因素所致的肝纤维化的进程不同,但目前对其自然史的认识尚不全面。肝纤维化的非创伤性诊断临床实际应用尚有一定距离。对临床、生化和影像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应是今后努力的方向。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可出现逆转和消失完全改变了对其治疗的认识。目前尚无有效的肝纤维化治疗药物,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病因治疗。肝纤维化药物治疗开发存在不少困难,但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与肝纤维化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各种慢性损伤的愈合反应。其特点是汇管区和肝小叶内大量纤维组织异常增生沉积,其结果导致肝脏结构变形,从而引起或进一步加重肝脏损伤。近年来,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明肝纤维化与免疫关系密切。应用中医药,通过调整免疫抗肝纤维化,已经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张国 《内科》2008,3(5):749-751
随着对肝纤维化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抗肝纤维化的策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由过去的抗炎治疗为主转变为针对肝星状细胞激活为基础的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业已知道,肝纤维化过程实质上是机体应答各种慢性刺激,形成损伤与抗损伤反复演变的过程。期间涉及肝细胞的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因子作用以及肝组织中细胞外基质过度产生和沉积等复杂变化。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且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不少患者肝脏机能储备严重下降,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门静脉高压等临床症状,生命安全直接受到危害。因此,以肝星状细胞作治疗标靶的理念转变将为摆脱多年来肝纤维化临床处理的困境带来希望。本文以下就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及某些抗肝纤维化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γ干扰素治疗后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先开  赵年丰 《肝脏》2000,5(3):174-175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的一个发展阶段 ,抗肝纤维化是预防及治疗肝硬化的重要措施。γ干扰素 (IFN γ)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本文应用IFN γ治疗 2 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观察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变化 ,以评价其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慢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是由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等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肝脏疾病的共同病理过程,可进展为肝硬化,乃至肝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中药在抑制肝纤维化进展和促进肝纤维化逆转方面有着“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具备独特的临床疗效。近年来,中药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许多具有良好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中药复方和单味药及其有效成分被发现,并从细胞、分子水平等方面揭示了其潜在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阐明中药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进展,本文从中药抗肝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中药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从动物实验到临床试验的中药研究三方面,系统阐述了其近5年的研究进展,为科研人员及临床医师开展中药抗肝纤维化药物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