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刺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轴突导向因子Slit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导向因子Slit2在大鼠颅脑损伤后的表达变化,探讨针刺干预颅脑损伤后大鼠Slit2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正常组,用改良Feeney打击法制成颅脑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48h、6d组取损伤局部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神经导向因子Slit2的表达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颅脑损伤后,模型组、针刺组颅脑损伤48h、6d后大鼠颅脑损伤脑组织中Slit2的表达均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较,针刺组Slit2表达显著升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48h组与针刺6d组相比较,针刺48h组Slit2表达显著高于针刺6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年SD大鼠颅脑损伤后,针刺治疗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轴突导向因子Slit2表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呈一定规律性,提示Slit2与颅脑损伤脑组织的修复相关。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大鼠闭合性重度颅脑损伤促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重度颅脑损伤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探讨针刺对重度颅脑损伤促醒作用的机理.方法:使用自制弹簧式小型生物打击器制造大鼠闭合性弥漫性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h,48h,96h模型组,6h,48h,96h针刺治疗组7个组(n=6).治疗各时间亚组大鼠于造模后1小时开始取百会、水沟及双侧内关穴进行针刺促醒治疗,然后对各组定时以50Hz刺激率记录大鼠BAEP,将各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大鼠闭合性重度颅脑损伤后,其BAEP以Ⅲ及V波的PL和Ⅲ-V和I-V的IPL的延长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针刺促醒治疗后,同一时段治疗组Ⅲ及V波的PL及Ⅲ-V及I-V的IPL均较其同一时段模型组有所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促醒治疗可缩短颅脑损伤后BAEP各波的PL及IPL;BAEP作为较为客观的电生理指标,可用于颅脑损伤后观察及治疗的评判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卢勇禄,男,33岁,已婚,工人,住院号006022。主诉,车祸致伤头部,不省人事36天。现病史:患者于95年12月18日,横穿马路时,不慎被一时速约80公里的小车撞伤,当时飞出约4米远,左侧身体着地,当即不省人事,并呕吐一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遂送于我院骨伤科急诊室。即见面部擦伤,头皮水肿,呈深昏迷状,小便失禁,大便未解,作头颅CT提示:脑挫裂伤,遂以重型脑颅损伤收住骨伤科病房,予脱水,止血,抗感染及支持疗法,并作气管切开,保留胃管、导尿管、吸氧,治疗36天后,仍昏迷不醒,遂请我科会诊。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小儿闭合性颅脑损伤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闭合性颅脑损伤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伤残疾病,其后遗症较重,往往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及经济压力。2004-05~2005-05,我们运用针刺疗法治疗小儿闭合性颅脑损伤3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最大13岁,最小5岁,5~8岁18例,8~10岁8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中药对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方法:将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分对照组(西医基础治疗),研究组(西医基础治疗+针灸+中药治疗),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2周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能提高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颅脑损伤后昏迷的促醒是一个较难以解决的问题.作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用针刺为主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病人6例,结果: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1例,并对针刺促醒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2,33(12):1656-1657
目的:探讨与分析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对颅脑损伤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3年来收治的64例颅脑损伤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治疗组的患者恢复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通过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颅脑损伤运动障碍,有调节机体内环境、增加肌张力的功效,并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对颅脑损伤(TBI)大鼠脑组织Cleaved Caspases-3表达、脑组织病理形态和运动、感觉等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各10只.模型组和针刺组应用PCI3000打击器撞击硬脑膜制备TBI模型;假手术组仅开颅暴露硬脑膜,不进行打击;空白组不做处理.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血清S-100B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于入院时、治疗后第313、7日、1413进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检测血清S-100B、NSE含量,同时观察治疗7d、14d后苏醒时间、苏醒率,比较苏醒时间、苏醒率、治疗14d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1)观察组血清S-100B、NS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苏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OS预后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更能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血清S-100B、NSE含量,更有益于脑损伤修复,对患者神志恢复有更好疗效,且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0.
醒脑开窍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闭合性颅脑损伤术后73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醒脑开窍针刺配合康复训练与传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闭合性颅脑损伤术后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将73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采用醒脑开窍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基本治愈率分别为61.0%,34.4%,愈显率分别97.6%,78.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和差异极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闭合性颅脑损伤术后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眼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分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眼针组4组,每组8只。模型组及眼针组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眼针组于脑缺血再灌注即刻、12 h及23.5 h,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进行眼针治疗20 min。正常组未进行处理;假手术组插入栓塞线深度0.5 ~ 1.0 cm,其余同模型组。于再灌注即刻及24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右侧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再灌注即刻眼针组与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差别,再灌注24 h眼针组评分为1.50±0.53,与模型组3.13±0.64比较,明显下降(P<0.01);Westernblot检测海马组织BDNF蛋白表达为正常组0.71±0.02、假手术组0.70±0.04、眼针组0.69±0.04,与模型组0.37±0.03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组大鼠BDNF mRNA表达趋势同蛋白表达。结论:眼针疗法能通过增加内源性BDNF的表达以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神经干细胞的修复,实现对脑缺血组织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血流以及脑组织自噬的影响,探讨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眼针组、抑制剂组和增强剂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眼针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0.5 h、12 h及24 h给予眼针干预30 min;抑制剂组和增强剂组大鼠在造模前30 min给予侧脑室注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和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且抑制剂组和增强剂组给予同眼针组相同的眼针干预。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用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大鼠大脑皮层血流量和血流速度,用尼氏染色法观察缺血区脑组织神经元损伤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缺血区脑组织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6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P<0.01);大脑皮层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明显降低(P<0.01);缺血区脑组织尼氏小体数量减少(P<0.01);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升高,而p62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抑制剂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P<0.01);大脑皮层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加(P<0.01);缺血区脑组织尼氏小体的数量增多(P<0.01);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LC3-Ⅱ/LC3-Ⅰ明显降低,p62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增强剂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能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血流量,加快脑血流速度以及抑制缺血区脑组织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眼针治疗CIRI的时间-效果关系以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复制CIRI大鼠模型,于再灌注后3h、24h及72h进行眼针刺激,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检测大脑海马组织BDNF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同时海马组织BDNF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上调(P0.01)。结论:眼针能够改善CIRI神经功能损伤,并具有时间-效果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对抗损伤脑组织BDNF表达进行性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保肝护脑对脑缺血再灌注肝损伤大鼠SOD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对照组、针刺保肝护脑组.线栓法制作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测试大鼠行为学、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SOD活性、肝组织SODmRNA含量.结果:模型组、针刺对照组和针刺保肝护脑组缺血2h(电针治疗前)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经10次电针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对照组和针刺保肝护脑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针刺对照组比较,针刺保肝护脑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更为显著(P<0.05).电针治疗前,与假手术组、针刺对照组和针刺保肝护脑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血清SOD、肝组织SODmRNA明显降低(P<0.01);经10次电针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对照组和针刺保肝护脑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1),同时血清SOD、肝组织SODmRNA显著升高(P<0.01);与针刺对照组比较,针刺保肝护脑组血清ALT、AST、SOD和肝组织SODmRNA各项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刺保肝护脑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效果较单纯头穴针刺更为显著,其治疗机制与促进肝脏SODmRN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5.
"双固一通"针法对缺血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双固一通”针法对老年心肌缺血模型大鼠Ca^2+-ATPase、Mg^2+-ATPase活性的影响,比较“双固一通”针法与常规取穴针法抗心肌缺血损伤的效应差异。方法清洁极老龄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四组:正常组、造模组、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关元穴、足三里穴为“双固”用穴,用二穴来固护先后天之本,内关穴为“一通”用穴,以疏通经络,祛除病邪;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取内关穴。以垂体后叶素快速腹腔注射心肌缺血造模;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组织Ca^2+-ATPase活性,磷法检测心肌组织Mg^2+-ATPase浓度。结幂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两组Ca^2+-ATPase,Mg^2+-ATPase均较造模组显著升高(P〈0.01);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Ca^2+-ATPase、Mg^2+-ATPase、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常规取穴针法和“双固一通”针法对缺血心肌Ca^2+-ATPase、Mg^2+-ATPase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双固一通”针法对缺血心肌Ca^2+-ATPase、Mg^2+-ATPase保护作用较常规取穴针法更为明显,固护正气在治疗疾病中有着重要作用,在固护正气基础上的通泻病邪较单纯通泻病邪具有明显的促进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颅脑损伤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入院时给予抗感染、降颅内压、脱水、营养脑细胞等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化裁而成的汤剂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昏迷严重程度、预后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Barthel指数评分及GCS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P均0.05),预后GOS评分也以观察组更高(P0.05)。2组患者血清hs-CRP、IL-1β、IL-6水平于治疗第4天出现明显上升,之后开始下降,至第28天水平降至低位;同时间段比较,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能有效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深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穴位埋线对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维护作用的效果.方法:将60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在5~12分的颅脑损伤患者按就诊顺序交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在入院后24 h内所表现的不同病机和症状,辨证取穴进行埋线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入组后不同时点腹腔压力检测情况,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腹泻、呕吐)发生率,肠内营养可耐受率达到目标值(30 kcal/kg·d)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内营养可耐受率达到目标值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入院后48 h、4天和7天腹腔压力均低于对照组[(11.10士1.47) mmHg vs (13.50±1.43) mmHg、(8.40±1.25) mmHg vs (11.90±1.56) mmHg、(6.73±0.74) mmHg vs (10.80±1.30) mmHg,均P<0.01].观察组消化道出血、腹泻、呕吐3种并发症的发生例数为8例,发生率为26.7%(8/30),低于对照组的70.0%(21/30,P<0.01).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穴位埋线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肠内营养的不耐受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ICU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整理自2009年至2010年我院收治入重症监护病房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0例,在行机械通气48h后,采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在气管插管下采集的呼吸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本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0例,感染VAP患者76例(50.7%),其中死亡患者39例(51.3%);无感染VAP患者63例(42%),其中死亡患者17例(27%),明显低于VAP感染组(P<0.05).呼吸道脓性分泌液细菌培养分离出病原菌284株,其中细菌241株,占84.9%.G+菌为57株,全部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MRSA为43株(15.1%).G-菌为184株,其中大部分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其中大肠埃希菌为48株,其中ESBLs为37株(13%).真菌感染为白色假丝酵母菌43株,占15.1%.结论:ICU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几率较高,且病原菌多以为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益气通窍活血方对颅脑损伤大鼠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通窍活血低剂量组、益气通窍活血中剂量组、益气通窍活血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建立颅脑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益气通窍活血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益气通窍活血方2.5 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