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5例急腹症患儿进行腹部肠道超声检查,观察受损肠壁回声、厚度,测量受损肠壁的彩色血流的速度及阻力指数。结果25例超声诊断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患儿经临床、实验室、内镜检查确诊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有2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6%,其受损肠壁声像特点:1.肠壁单发或多发性、节段性增厚;2.增厚肠壁血流丰富;3.增厚肠壁的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RI)均较正常稍有下降。结论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肠道损害的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1例急腹症患儿进行腹部及肠道超声检查,观察肠道损害部位、形态及回声变化特点。结果21例患儿在皮肤淤斑出现之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肠道损害变化:(1)病变部位以小肠为主;(2)肠管节段性扩张,肠壁增厚,黏膜粗糙,肠腔狭窄;(3)增厚肠壁血流丰富。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紫癜时的心肌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可并发心肌损害而出现心电图、心肌酶谱等异常。 1993年 2月~ 2 0 0 0年 2月 ,我院对收治的 49例患儿进行体表心电图检查 ,部分行心肌酶谱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18例出现心肌损害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8例有心肌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单纯型 3例 ,关节型 2例 ,腹型 4例 ,混合型 9例 (包括腹型 关节型 肾型 4例 ,腹型 关节型 3例 ,腹型 肾型 2例 )。 4例腹型和 9型混合型中有 2例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 ,2例出现肾炎氮质血症。既往均无心血管疾病史。18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诊…  相似文献   

4.
正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其中腹型过敏性紫癜以侵犯内脏毛细血管及细小动脉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剧烈腹痛,消化道出血是其严重并发症,约占18%~52%[1]。本组选取100例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观察其超声表现,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肾脏免疫科住院部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伴有胃肠道症状的患儿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3~13岁,平均(7.7±6.5)岁。均有腹痛症状,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是以小血管炎为主的系统性血管炎。以消化道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称为腹型过敏性紫癜。有典型的四肢皮肤紫癜伴有腹痛、关节痛、便血等可做出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但腹型过敏性紫癜一般以急腹症就诊,初期病因难于诊断,部分病例因腹痛较剧烈而被实施剖腹探查术。近年来本院对多数腹痛患儿行腹部超声检查,其中23例后期临床确诊为腹型过敏性紫癜。现对其超声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在诊断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结果: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以部位不固定剧烈腹痛为主,并有反复发作,病程发展过程中可出现皮肤、关节、肾脏等损害,皮肤紫癜出现前极易误诊,若得不到及时诊治,一部分患儿可出现肠套替、梗阻、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对腹型过敏性紫癜在皮肤紫癜出现前仍重视全身多脏器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腹部超声、大便潜血等,综合分析患儿临床特点及各种辅助检查可使部分患儿在皮肤紫癜出现前得到诊断,给予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胃镜检查结果的特点,以提高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37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胃镜检查结果。结果:37.8%患儿有明确的上呼吸道感染史,腹痛严重而体征轻微,腹痛部位不固定。胃镜检查见胃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点片状出血、多发浅溃疡。十二指肠降部黏膜病变最严重,食管黏膜正常,未见胃溃疡。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可早于皮肤紫癜,早期胃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过敏性紫癜并急性胰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胰腺受累均发生于疾病急性期,患儿均有典型皮疹、腹痛;血淀粉酶(352±28)u/L,尿淀粉酶(1 530±256)u/L,均明显升高;胰腺B超显示胰腺体积增大,边缘模糊;腹部CT显示胰腺形态饱满,弥漫性增大。结论对腹型紫癜患儿常规行血、尿淀粉酶检测及胰腺影像学检查,可早期诊断过敏性紫癜并发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是否合并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预测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住院的10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有无消化道出血分为两组,对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与无出血组患儿的肠道超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中合并消化道出血组患儿更易合并肠道管壁增厚,与无出血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于是否合并淋巴结肿大及腹腔积液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肠管壁增厚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一个重要先兆,应早期做肠道超声检查,对于合并肠管壁增厚的患儿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给予更加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小儿慢性腹痛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泰州市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318例慢性腹痛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入院后均常规做血、尿、粪常规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C反应蛋白、心电图、腹部B超检查及血浆D-二聚体检测。血浆D-二聚体超过500μg/L视为异常,视病情选择腹部平片、CT或内窥镜检查。结果 318例慢性腹痛患儿中,肠系膜淋巴结炎135例,急性胃炎95例,慢性胃炎31例,消化性溃疡23例,腹型过敏性紫癜13例,肠道蛔虫症5例,其他16例。318例患儿中,血浆D-二聚体升高11例;血浆D-二聚体升高的患儿中,腹型过敏性紫癜9例,占腹型过敏性紫癜的69.23%;消化性溃疡2例,占消化性溃疡的8.7%。结论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痛患儿,如果血浆D-二聚体升高,应高度怀疑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可能,提醒医生应注意仔细观察皮肤有无紫癜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脓毒症大鼠小肠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及其蠕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 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制备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 N)、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h后再灌注 1h( I/ R1)、2 h( I/ R2 )和 4 h( I/ R4 )以及再灌注 2 h后复合内毒素 2 h( I/ RL)共 5个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或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 DAO)、D 乳酸、D 木糖水平及肠蠕动 ,同时进行小肠普通光镜检查。结果  I/ R1、I/ R4和 I/ RL组血浆 DAO活性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小肠组织 DAO在 I/ R2和 I/ RL 组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从 N、I/ R1、I/ R2、I/ R4到 I/ RL,各组血浆 DAO和小肠 DAO的相关分析可见呈高度负相关( r= 0 .90 9,P<0 .0 0 1) ;I/ R 1、I/ R 2和 I/ RL组血浆 D乳酸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与 N组比较各组肠传输速度显著加快 ( P均 <0 .0 5 ) ;I/ R 1和 I/ RL组血中 D木糖浓度较 N组高 ,3h后仍高于 N组 ;血 DAO浓度与血 D乳酸浓度变化相关 ( r=0 .5 5 9,P<0 .0 5 )。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的屏障、吸收、通透和蠕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时再次加速或加重了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和传输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13.
胡国忠  何存弘  邱凤梅 《疾病监测》2011,26(12):993-996,1003
目的 为掌握浙江省岱山县海岛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评价居民健康水平,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岱山县1986 -1988年和2009-2010年两个时期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编码,以2000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比进行死亡率标化.结果 岱山县两个...  相似文献   

14.
15.
16.
论护理工作中的“慎独”与“慎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慎独"一词出自《礼记·中庸》中"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即当君子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慎众"则是指在许多人违反原则时,君子却不随波逐流,不盲目  相似文献   

17.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and injuries of the hip joint in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has been a major area of interest for surgeons treating injuries and non-traumatic conditions of the organs of locomotion. The work of prominent Polish surgeons and orthopaedists has contributed to progress in this branch of medicine over the last century.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