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新喜 《光明中医》2011,26(5):1021-102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并有潜在危险的急症,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AMI,甚至猝死。本院从2000年8月~2005年12月对住院确诊的36例UAP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血塞通,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辛伐他汀的作用及效果。方法:设立对照分析,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d,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48h内心绞痛缓解情况,治疗2周后抽血检查血脂,1年内发生心脏意外事件,包括AMI和心脏性猝死的百分比,及1年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48h内缓解优于对照组,2周后血脂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年内对照组发生心脏意外事件14例,占29.8%,其中AMI8例,心脏性猝死6例,1年内观察组发生心脏意外事件8例,占16.7%,其中AMI4例,心脏性猝死4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20mg/d治疗UAP有确切的调脂作用,同时降低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降低颈动脉IMT,提高48h内心绞痛缓解率。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若不及时治疗,常可导致AMI和心源性猝死。在临床上我们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UAP2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容易发生AMI或猝死,需要积极药物治疗。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生脉注射液治疗UAP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歆  李洁 《河南中医》2005,25(9):51-5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临床状态,不及时有效治疗可发展为AMI甚至猝死。2000年6月~2004年6月,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UAP患者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冠心病(CHD)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与正常对照者血浆内皮素(E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方法选择SAP患者36例,UAP患者46例,AMI患者45例,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将研究组按病变程度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红花黄色素组(常规治疗+红花黄色素100mg/d),药物干预前后行血浆ET、MMP-9、血小板聚集率及hs-CRP等参数的检测。结果 UAP组、AMI组血浆ET、MMP-9、血小板聚集率、hs-CRP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SAP组(P〈0.01)。红花黄色素组(尤其UAP组、AMI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ET、MMP-9、血小板聚集率、hs-CRP值均显著下降(P〈0.01)。红花黄色素组治疗后较常规治疗组血浆ET、MMP-9、血小板聚集率、hs-CRP值下降(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可以降低血浆ET、MMP-9、hs-CRP、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对不同冠心病患者均有益处。  相似文献   

7.
穆晓静  赵虹 《河南中医》2006,26(6):63-64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我们观察了我院2002年10月~2004年10月生脉注射液治疗UAP 60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表现形式之一,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甚至猝死。为进一步探讨UAP治疗新途径,笔者选择58例UAP患者,研究灯盏细辛注射液对C-反应蛋白(CRP)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作用及UAP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曹志多 《辽宁中医杂志》2012,(10):2006-2007
<正>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1],若不及时治疗,常可导致AMI和心源性猝死。临床上我们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UAP 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月—12月本科收治的UAP患者60例,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UAP诊断和治疗建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之间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病情不稳定,极易发展为AMI和心源性猝死。本院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UAP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AT)的活性变化与冠心病病情的关系。方法:对12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1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10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117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AT III活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SAP组、UAP组、AMI组和正常对照组的AT III活性分别为93.9±12.6%、83.8±11.7%、67.7±12.9%和109.6±7.8%;经统计学处理,SAP组、UAP组和AMI组的AT III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UAP组、AMI组的AT III活性均低于SAP组(P〈0.05);AMI组的AT III活性低于UAP组(P〈0.05)。结论:AT活性降低与冠心病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是监测冠心病病情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2.
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是最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它的发生与冠脉内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有关,预后具有多方向性,如不及时有效治疗,易发展为AMI。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预后有其重要临床意义。我们对比分析了低分子肝素(LMWH)在治疗UAP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UAP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及对照组(40例)作为入选对象。采用免疫比浊法测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ICAM-1。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之间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与ACS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中间状态,易发展为AMI,危及患者生命,故及时正确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非常重要[1]。为进一步探讨UAP治疗的新途径,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月—2005年4月入院的UAP患者80例,均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方法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8~72(51.6±3.8)岁。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15…  相似文献   

15.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综合征,极易发展为AMI或猝死,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005年1月-2006年6月,本院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2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阻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研究发现,患者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时可有微小心肌损伤(minonnyocardial damage,MMD)通过肌钙蛋白Ⅰ(cTn—Ⅰ)可以进行检测,这些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抗原含量及脂蛋白(a)[Lp(a)]的水平,探讨纤溶活性与Lp(a)对冠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54例发病1h~8h以内的ACS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据病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浆t—PA、PAI—1抗原含量,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Lp(a)的浓度,比较两组中各指标的变化。结果UAP组及AMI组血浆t—PA、PAI-1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t—PA在UAP组与AMI患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而AMI组PAI-1含量较UAP组明显增高。UAP组及AMI组血浆Lp(a)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AMI组又较UAP组明显升高。血浆Lp(a)水平与PAI-1含量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而与t—PA含量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冠脉血栓疾病发生时,血浆纤溶活性下降,t—PA、PAI-1抗原含量增加,以PAI-1增加为明显;血浆Lp(a)水平增高。Lp(a)促进PAI-1的分泌,抑制t-PA的分泌,减弱t—PA活性,打破了t—PA与PAI-1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何巧平 《中医药研究》2010,(10):1170-1172
目的观察心可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UAP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及治疗组(常规治疗加心可舒组),疗程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可舒,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加用自拟祛痰化瘀汤观察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18例,分治疗组60例(加用中药祛痰化瘀汤治疗)和对照组58例(西药常规治疗)。记录两组病人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及心电图ST-T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心电图ST-T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合理治疗十分重要,故近年来对UAP治疗十分重视。在UAP发作频繁的不稳定期,为迅速控制心绞痛,常规应用硝酸甘油递增性静脉点滴,但在某些病例中疗效不明显或出现反射性心动过速,不利于心肌缺血控制[1]。因此,我们对17例UAP急性发作期应用神威药业(燕郊)有限公司生产的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进行治疗对其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