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螺旋CT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300例诊断为腰椎退行性变的老年患者经MSCT扫描,分别行MPR、VRT、SSD三维重建图像,分析图像表现及不同重建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老年腰椎退行性改变表现为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真空现象”、椎小关节病变、周围型的侧隐窝狭窄、退变性脊椎滑脱等。MPR可从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及任意角度的斜位重建同样高质量图像,较好地观察脊柱曲度、椎间盘病变、椎小关节、椎管内及椎间孔改变及椎体边缘性骨质增生;VRT及MPR可从不同角度观察腰椎弓峡部骨质状况、椎体边缘骨质增生;SSD在显示脊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方面效果好,与VRT效果相当;并可以进行三维测量。结论MSCT容积扫描所得薄层轴位图像结合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所得的三维重建图像能明确反映腰椎退行性病变各种影像变化,综合应用以上各种重建方法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诊断及评价脊柱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CT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75例(82个)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CT表现.结果椎体后缘离断症好发于L4~S1,以L5发生率最高(51.2%),其次为S1(32.9%),离断骨块多数呈条片状、弧线状,少数呈三角形.97.3%合并椎体后缘软骨结节,41.4%致椎管或侧隐窝狭窄,70.7%合并椎间盘突出,30.7%合并椎体内单发或多发的许莫氏结节.结论椎体后缘离断症具有显著的CT特征,在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基础上脊柱伸屈反复牵拉的应力作用,是其主要形成机理.本症是引起腰腿痛不客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CT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75例(82个)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CT表现。结果:椎体后缘离断症好发于L1~S1,以L5发生率最高(51.2%),其次为S1(32.9%),离断骨块多数呈条片状、弧线状,少数呈三角形。97.3%合并椎体后缘软骨结节,41.4%致椎管或侧隐窝狭窄,70.7%合并椎间盘突出,30.7%合并椎体内单发或多发的许莫氏结节。结论:椎体后缘离断症具有显著的CT特征,在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基础上脊柱伸屈反复牵拉的应力作用。是其主要形成机理。本症是引起腰腿痛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脊柱结核36例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969-797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36例脊柱结核的CT表现。结果颈段2例,胸段12例,腰段22例。单椎体受累4例,32例多椎体受累。主要CT表现为:(1)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2)椎体骨质增生硬化;(3)椎旁脓肿的形成;(4)椎间盘的破坏;(5)椎管受累;(6)死骨形成。结论脊柱结核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和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脊柱积气征是多种脊柱疾病引起的脊柱不同部位的气体积聚现象.过去称为“真空”现象(vac-uum Phenomenon).该现象由Fick 在1910年最先在椎间盘上发现.自从Knutsson 于1942年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脊柱外伤应用CT和磁共振成像(MRI)两种常见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本院收治的42例脊柱外伤患者的的CT、MRI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 CT、MRI对损伤脊柱的椎体骨折检出率、椎弓骨折检出率,以及对碎骨片移位率、椎间盘损伤、韧带损伤、椎管容积改变、脊柱曲度改变、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椎旁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果.结果 CT能发现特殊部位的骨折及单纯无变形椎体裂纹骨折,能对显示椎体、椎弓骨折线和骨折片的移位优于MRI;MRI 对显示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韧带损伤、椎体挫伤、软组织损伤比CT更敏感、更清楚,显示损伤范围比CT更大、更明确.结论 CT、MRI对显示脊柱外伤各有优缺点,MRI对脊柱外伤空间定位准确,是外伤性脊髓病变最佳的检查方法,对硬膜外出血、韧带撕裂、外伤性椎间盘脱出和椎体骨折也能很好显示,两种方法结合能达到相互弥补不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及核磁共振检查对脊柱损伤康复恢复的评价作用。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确诊为脊柱外伤的患者106例,术后半年对患者均进行了CT及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别在术后康复期进行影像学资料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中脊柱的附件骨折、碎骨片移位、椎体骨折、脊髓损伤、椎管容积改变、脊柱曲度改变、韧带损伤、软组织损伤、椎间盘损伤、神经根损伤的情况。结果:两组脊柱损伤患者在韧带损伤、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软组织损伤康复恢复的检查方面MRI较CT结果敏感性和清晰性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在特殊部位的骨折、单纯无变形椎体裂纹骨折方面表现优秀,对显示椎弓骨折线、椎体及骨折片的移位要优于MRI。结论:CT及MRI两种影像学对脊柱外伤康复的恢复评价各有其优势,CT对骨折线的现象较为敏感,能全面贯彻患者韧带损伤情况,MRI对脊柱空间定位较为准确,对脊髓病变损伤情况显示更为精确,联合两种方法能够更有效的脊柱损伤康复恢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46例脊柱结核的CT表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特征性征像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CT资料,其中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4例经穿刺活检证实,20例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临床痊愈。结果CT表现:(1)均有椎体变形、骨质破坏及“死骨;”(2)椎间盘破坏10例;(3)椎旁脓肿40例;(4)附件破坏5例;(5)椎管骨破坏15例,椎管内脓肿20例;(6)脓肿环状增强20例。结论(1)脊柱结核较特征性的CT征像是骨破坏区内见小“死骨”,软组织影内见钙化,椎间盘破坏,脓肿环状强化,常累及多个椎体;(2)CT扫描能早期发现脊柱结核,能提高其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脊柱损伤的MRI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43例脊柱外伤患者,受伤部位为颈、胸、腰。全部行MRI常规扫描。结果:43例脊柱外伤中,椎体骨折25例,其中单纯性椎体压缩骨折6例,复合性椎骨骨折19例,椎体骨折伴脱位9例。椎体骨折在MRI上的表现分急、慢性期,急性期表现呈长T1、长T2信号,椎体中央可见一水平的带状异常信号,为骨折线;慢性期表现为骨折椎体变形明显,但其内信号恢复正常。脊髓损伤(水肿与出血)18例,其中脊髓断裂4例。脊髓水肿表现为脊髓肿胀、增粗,呈等或长T1、长T2信号。脊髓损伤出血,在不同时期MRI的表现不同。椎间盘损伤6例,可见损伤间盘信号变低或消失。韧带断裂5例,断裂后韧带黑色条纹影失去正常的连续性或呈皱缩的黑色条点。结论:MRI最大的优势是从不同的断面、不同的加权像清楚地显示脊椎的损伤,并可根据信号的不同判断脊髓损伤的程度和时期。  相似文献   

10.
背景: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腰椎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腰椎生理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研究手段的局限性,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特别是对举重运动员腰部损伤的防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建立人体完整腰段脊柱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举重运动员预备提铃动作时腰椎节段的受力特点.方法:引入"组装搭配式"思想,利用Dicom数据,建立人体脊柱腰椎节段(L1~5)完整的、真实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举重运动员预备提铃动作时,各椎体及椎间盘所受应力情况.结果与结论:举重运动员预备提铃动作时,各椎体应力分布在椎体前下方,此处应力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椎体后部结构中椎弓根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应力也处于较高水平.椎间盘应力分布在纤维环的中部和前部,但是前部更为明显.此时,不同椎体、腰椎间盘所承受的应力不同,其应力表现为自上向下呈逐渐增大趋势.各椎体的应力值大于其下方椎间盘的应力值,各椎体应力值是其下方椎间盘的四五倍.证实实验所建腰椎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用于模拟脊柱腰椎节段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后路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前后路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31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腰椎失稳、椎管狭窄14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9例腰痛消失,下肢麻木、疼痛逐渐好转,腰部稳定有力;2例患者术后患肢麻木感仍存在,残留有疼痛,影响行走功能。疗效评价优74.2%,良22.6%,差3.2%。术后随访腰椎间盘CT平扫,见椎体间相对运动消失,椎间隙较术前增高,椎间融合器与上下椎体融合,滑脱的椎体较术前复位明显,无移位并发症。结论前后路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符合脊柱的生理负重,创伤小,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成人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影像资料齐全的71例腰椎小关节病,对发病的腰椎小关节形态、病变数目、椎间盘形态及密度等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多排螺旋CT检查,其中52例同时有X线检查.腰椎小关节病的多排螺旋CT表现关节突增生肥大56例,小关节间隙变窄49例,32例关节面凹凸不平并伴有骨性关节面下小的囊性变.18例腰椎小关节内出现真空征象,12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7例椎小关节囊钙化,表现为小关节间隙内或外侧缘出现新月形钙化.同时合并椎问盘膨出25例,椎间盘突出37例.在52例X线片中,23例椎小关节模糊,间隙狭窄,同时伴有骨质增生硬化,29例未发现确切的异常征象.结论:X线对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仅限于对关节面骨质及关节间隙宽窄度的评价,而多排螺旋CT是诊断成人腰椎小关节病的首选方法,它能清楚地鉴别椎小关节病和椎间盘病变.  相似文献   

13.
背景:对于一些腰椎滑脱患者必需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椎管减压、椎体复位、椎体间融合及内固定等。目的:探讨RF内固定系统与椎间融合器(Cage)联合应用对腰椎滑脱患者复位及改善腰椎功能恢复的作用。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前后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45例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42~65岁,平均45.2岁。干预:所有45例患者均接受了后路RF内固定系统固定和Cage椎间植入手术治疗。术后应用ODI(Oswestrydisabilityindex)方法评价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缓解率;应用X射线及CT观察滑脱复位和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临床症状缓解率88.8%;术后6个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5.5%。术后6个月椎间融合率为92.2%;术后12~24个月融合率为95.5%。椎间融合器塌陷进入椎体1例;有椎间假关节形成1例。结论:应用RF内固定系统与Cage联合治疗能使腰椎滑脱复位、恢复腰椎的正常解剖结构、固定椎体,提高椎体间融合率、保持椎体间高度、恢复神经根管的容积,从而减轻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CT、MRI特征及其术式选择。【方法】对286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依据不同的临床分型和CT、MRI特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随访1~5年(平均2. 7年)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对不伴有椎管狭窄的患者选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有椎管狭窄者扩大椎间孔,充分减压。根据Nilai标准评定, 286例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达94%。【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为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其创伤小,不损害脊柱稳定性,术后功能恢复快;年龄与疗效有关, 60岁以上与60岁以下组的手术优良率差异有显著性(P<0. 05)。  相似文献   

15.
脊柱骨单发嗜酸性肉芽肿的特殊X线表现(附 7例报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脊柱骨单发嗜酸性肉芽肿的特殊X线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骨单发嗜酸性肉芽肿,术前均摄脊椎正、侧位X线片。结果:发生于颈椎3例、胸椎2例、腰椎2例;其特殊X线表现为附件破坏伴软组织肿块、椎体密度增高而体积不变、椎体压缩椎间隙狭窄和椎体囊状破坏而椎体未压缩等。结论:认识它的特殊X线表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同时,对该疾病的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病理和X线表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Computed tomography (CT) has revolutionized the diagnosis of diseases affecting the vertebral column. CT effectively demonstrates the bony vertebral column with its intervertebral articulations, its soft tissue contents, and the surrounding paravertebral soft tissues. The vertebral column may be the site of involvement of a wide variety of benign diseases. These diseases may be congenital or acquired and may arise from within the spinal canal, from the vertebrae themselves, or from the paravertebral soft tissues. These lesions may be unsuspected clinically and may be detected incidentall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T of the spine for nonspecific complaints. The axial projection is extremely useful in displaying spinal anatomy and pathology and, combined with sagittal and coronal reformation, provides diagnostic information not possible from any other radiological modality. More invasive radiological procedures, such as myelography, may in many cases be obviated, especially if shorter segments of the vertebral column are to be surveyed. The CT findings in many cases are sufficiently characteristic to enable a specific diagnosis to be mad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和MRI在布氏杆菌脊柱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64排128层螺旋CT及MRI图像。结果 MR显示2个椎体受累者29例,3个椎体受累者5例,4个椎体受累者2例;腰1椎体受累3例,腰2椎体受累6例,腰3椎体受累15例,腰4椎体受累24例,腰5椎体受累18例,骶1椎体受累3例;30例椎间盘有不同程度累及,21例有椎间隙变窄,15例椎间隙未见明显变窄;27例有不同程度椎旁软组织肿胀。CT显示2个椎体受累27例,3个椎体受累4例,有骨质破坏椎体63个,有6例椎体骨质破坏不明显,9例椎体软组织肿胀不明显。MRI较CT更能清晰显示椎体骨髓水肿及椎旁软组织情况,但对细微骨质破坏不如CT。结论 MRI和MSCT相结合,能提高布氏杆菌脊柱炎侵犯程度和累及范围。   相似文献   

18.
王姝南 《护理研究》2007,21(7):1897-1898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应用脊柱微创技术对腰椎间隙感染进行灌注冲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0年12月到-2004年12月在CT引导下微创手术诊断和治疗的21例腰椎间隙感染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结了微创手术应用于腰椎间隙感染的护理经验。[结论]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的体位护理、疼痛的护理、保持灌注引流管通畅及详尽的出院指导是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王姝南 《护理研究》2007,21(21):1897-1898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应用脊柱微创技术对腰椎间隙感染进行灌注冲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0年12月到—2004年12月在CT引导下微创手术诊断和治疗的21例腰椎间隙感染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结了微创手术应用于腰椎间隙感染的护理经验。[结论]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的体位护理、疼痛的护理、保持灌注引流管通畅及详尽的出院指导是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99Tcm-MDP SPECT/CT诊断布鲁氏菌病脊柱炎(BS)的价值。方法 纳入20例BS患者,包括急性期7例、慢性期13例,均接受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显像;观察病变椎体、软骨终板及椎间隙,测量受累椎体及相邻未受累椎体的最大放射性计数,评价SPECT/CT诊断BS的价值。结果 CT检出24个(61.54%,24/39)病变椎体,其中腰椎21个、胸椎3个,主要表现为椎体上下缘骨质破坏,边缘呈花边样改变,伴增生、硬化,部分相邻椎间隙狭窄。SPECT及SPECT/CT均检出39个(100%,39/39)受累椎体,其中腰椎25个、胸椎14个,主要表现为异常放射性浓聚。急性期、慢性期BS病灶及相邻未受累椎体的最大放射性计数分别为11 339.56±1 384.23、7 746.96±1 087.57及5 179.12±744.39,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99Tcm-MDP SPECT/CT可同时显示BS病灶最大放射性计数及骨组织结构改变,有助于早期诊断B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