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肢体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的方法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卫 《中国骨伤》2011,24(12):973-976
恶性骨肿瘤的治疗已进入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新辅助化疗及广泛性切除的理念已得到广泛推广,保肢手术已成为治疗肢体恶性骨肿瘤的经典方法。新辅助化疗能早期消灭微小转移灶并缩小原发肿瘤,有利于随后的保肢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可延长假体在儿童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22例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儿,应用可延长假体开展保肢手术.女11例,男11例;平均年龄10.7(6~13)岁.部位:股骨下段18例,胫骨上段3例,股骨上段1例.骨肉瘤20例,尤文肉瘤2例,Enneking分期均为ⅡB期.所有患儿均术前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并接受规范的新辅助化疗.结果 22例患儿均获得随访,生存患儿平均随访37.63(24~86)个月,局部复发率为4.55%(1/22),肺转移发生率为18.18%(4/22),1例死于术后化疗并发症.术后14例患儿共延长34次,每次延长约1cm,得以延长的患儿双下肢基本等长,长度差平均为0.4(0~1.0)cm.参照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功能评估标准,最终MSTS评分平均为76.67%(23/30).配对t检验显示延长组患儿延长前后患肢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假体相关并发症:假体周围感染1例,膝关节倾斜、假体松动下沉和皮下感染各1例.结论 在儿童保肢手术中应用可延长假体的初步结果显示,其既能重建广泛切除肿瘤后的骨缺损,又能解决切除儿童骨骺引发的肢体不等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微波原位加热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原位加热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的护理张明学胡永成崔松育尚兰贺京玲李涛⒇卢世璧王继芳教授指导自1980年7月~1995年4月,我院采用肿瘤切除加微波原位热疗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37例,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我们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37例,男20...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不同切除重建方法治疗骨盆原发恶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1992年10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骨盆原发恶性骨肿瘤7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低度恶性的Ⅰ B期肿瘤患者23例,高度恶性的ⅡB期肿瘤56例.根据术前诊断、治疗情况,采用不同的切除重建方法.术后按照Enneking外科边界的评定标准进行标本外科边界研究.随访时对患者进行MSTS功能评定.患者随访时间0~183个月,平均28.6个月,存活患者随访时间最短4个月.结果 本组患者保肢70例,其中无重建者42例,重建者28例;截肢9例.无重建患者术后MSTS功能评分2-30分,平均15分;重建患者术后MSTS功能评分5~29分,平均15分.术后局部复发25例,复发率31.6%.其中,低度恶性患者复发3例,复发率13.0%;高度恶性患者复发22例,复发率39.3%.低度与高度恶性患者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保肢患者复发21例,复发率30.0%;截肢患者复发4例,复发率44.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0).术后外科边界研究显示:包括囊内切除及边缘切除的边界不充分患者,局部复发率为38.1%;广泛切除边界充分患者局部复发率为6.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术后发生远隔转移14例,其中复发后出现转移者12例,发生率48.0%,无复发出现转移者2例,发生率3.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总生存率70.9%.结论 对于骨盆原发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确保广泛的外科边界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如何选择、改进功能重建的方法是今后临床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巧娥  赵芳玲 《护理学杂志》2003,18(11):826-827
对19例四肢骨肿瘤病人采用骨水泥、自体骨粒、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庆大霉素加内固定重建骨肿瘤切除骨段及人工关节治疗。术前给予心里支持,预防或减轻化疗并发症;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患肢护理,早期实施患肢功能锻炼。结果随访8个月至3年,除1例术后1年因发生肺部转移而死亡,其余病人重建肢体功能恢复良好。该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肿瘤切除彻底.重建肢体功能恢复快而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MRI在测量恶性骨肿瘤髓内浸润范围及确定合理截骨平面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各类恶性骨肿瘤患者共12例,术前对所有患者行MRI、X线检查。骨肉瘤患者于术前行规范新辅助化疗。术后将肿瘤标本沿纵轴剖开,肉眼观察并测量肿瘤的髓内范围。术中截断病变骨后分别于截骨端、截骨端近肿瘤处1cm、截骨端近正常组织处1cm、2cm共四点进行骨髓组织取材取材,与肿瘤标本一同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确定微观肿瘤范围以及各取材点有无肿瘤细胞浸润。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按Enneking肌肉骨骼肿瘤术后上下肢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估。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Enneking肌肉骨骼肿瘤术后上下肢功能评分标准。平均功能恢复率为75%。经统计学分析得出X线测量所得肿瘤范围均明显小于病理测量的肿瘤范围,与镜下结果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而MRI测量的恶性骨肿瘤髓内的浸润范围与病理测量的肿瘤范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恶性骨肿瘤来说,MRI在测量恶性骨肿瘤髓内侵润范围方面精确性较高,并能有效指导保肢手术截骨平面的确定,减少术后复发,保留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7.
下肢远端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生存和肢体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 TQ  Guo W  Yang RL  Sun X  Qu HY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0):1550-1555
目的 分析下肢远端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生存情况,评估保肢后的肢体功能.方法 2003年11月至2010年1月,20例下肢肢体远端原发恶性骨肿瘤接受保肢或截肢手术.男性1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0岁.肿瘤位置:胫骨远端14例,腓骨远端3例,跟骨3例.肿瘤分期:ⅠB期3例,ⅡB期16例,Ⅲ期1例.除3例胫骨下端肿瘤截肢外,其他11例胫骨远端肿瘤行自体骨(4例)或异体骨(7例)踝关节融合手术,6例腓骨远端和跟骨肿瘤行自体骨重建手术.平均随访36.4个月.结果 5例异体骨踝关节融合和1例跟骨自体骨重建患者伤口延迟愈合,自体骨和异体骨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2例异体骨出现吸收和不愈合(其中1例截肢,另1例更换为骨水泥临时假体),1例胫骨远端骨肉瘤术后11个月复发截肢,2例分别于确诊后22和48个月死于肺转移.患者2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2.9%和79.6%,12例高度恶性骨肉瘤的2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和70.0%.保肢患者功能MSTS评分为82%.结论 下肢肢体远端原发恶性骨肿瘤的整体生存情况相对较好,保肢可以获得良好的肿瘤控制和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存在的诊疗失误,分析保肢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 年4 月至2010 年6 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6 例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保肢手术时存在的诊断和治疗缺陷.结果 16 例患者保肢手术失败的原因包括:(1)对四肢恶性骨肿瘤疾病缺乏认识;(2)病理诊断困难;(3)对新辅助化疗及术后化疗认识不足;(4)对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适应证把握不恰当;(5)肿瘤切除的手术边界不足;(6)肿瘤切除后重建方式选择不当;(7)活检通道选择错误.结论 对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实施保肢手术应尽量避免上述诊疗缺陷,提高保肢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骨骺尚未完全闭合的恶性骨肿瘤患儿的保肢治疗一直是个棘手的难题,因为在四肢长骨端的恶性肿瘤行广泛性切除时需要切除受累的骨骺生长板。而治疗后对侧健康骨骼继续生长可导致双侧肢体不等长,继而可引起跛行、下腰痛、代偿性脊柱侧弯、骨盆倾斜和步态异常等一系列并发症^[1]。  相似文献   

10.
化疗所致恶性骨肿瘤坏死的组织学评估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化疗所致恶性骨肿瘤坏死的组织学评估及其意义徐瑾随着化学疗法(chemotherapy)尤其是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用于治疗恶性骨肿瘤的普及,尤文肉瘤的五年无瘤生存率已提高至50%-60%,而骨肉瘤的五年无瘤生存...  相似文献   

11.
保留骨骺的保肢手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介绍儿童及青少年保留骨骺的保肢手术方法,并讨论肿瘤复发率、转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与关节功能。方法1995年12月至2003年1月,对33例儿童及青少年肢体原发性恶性或侵袭性骨肿瘤进行保留骨骺的保肢手术,年龄8-16岁,平均12.2岁。股骨下端24例,胫骨上端9例;骨肉瘤23例,尤文肉瘤6例,软骨肉瘤2例,侵袭性骨母细胞瘤2例。Enneking外科分期:ⅠA期2例,ⅠB期2例,ⅡA期17例,ⅡB期12例。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术前2-4个周期、术后6个周期的化疗。采用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骨缺损,并用松质骨拉力螺钉将其与骨骺进行固定。结果29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37.6个月。3例复发,分别于术后1年在骨骺处复发、术后15个月和30个月在原肿瘤位置的股动、静脉周围复发,复发率为10.3%。对复发病例行截肢术。共9例死亡,5年生存率为57.9%。4例患者发生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2%。依据Enneking术后功能评价标准,优11例,良13例,可3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82.8%。结论四肢恶性骨肿瘤保留骨骺的保肢手术可以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肢体功能,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有效化疗的前提下,实施该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髋臼周围恶性肿瘤保肢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保肢手术的31例髋臼周围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42~75岁,平均53岁.软骨肉瘤24例、尤文肉瘤4例、骨肉瘤1例、转移性肿瘤2例.Ⅱ区切除16例,Ⅰ+Ⅱ区切除5例,Ⅱ+Ⅲ区切除5例,Ⅰ+Ⅱ+Ⅲ区切除5例.肿瘤切除后重建17例,未重建14例.结果 31例患者随访时间12~84个月,平均52个月.14例患者无瘤生存,4例带瘤生存,13例死亡.软骨肉瘤的复发率为20.8%,死亡率33.3%.2例转移性肿瘤患者广泛转移,死于术后11和34个月.1例骨肉瘤和2例尤文肉瘤患者死于肺转移.采用Enneking骨肿瘤术后患者的功能评估方法,18例存活的患者参加功能评价.13例切除后重建的患者中优6例、良好6例、差1例.6例未重建患者优3例、良好2例、差1例.6例患者术后出现可控性并发症.结论 广泛切除肿瘤降低局部复发率是围髋臼肿瘤保肢手术的基本要求,重建髋关节的功能应综合考虑肿瘤破坏的范围和手术切除的范围,遵循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位微波消融技术在侵及骨组织的软组织肿瘤保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3月-2011年8月收治的10例侵及骨组织的恶性或交界性软组织肿瘤患者结合原位微波消融技术进行保肢手术,术后3个月按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评估术后肢体功能,观察随访期间局部复发及周身转移情况。结果 10例病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9个月(3~25个月)。保肢手术全部成功,MSTS评分上肢1例27分,下肢9例平均25分(16~30分)。优良率为90%。术后3、17个月局部复发各1例,肺部转移2例。其中1例复发伴肺转移患者截肢术后3个月死亡,余2例末次随访时均带瘤生存。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对侵及骨组织的软组织肿瘤施行结合原位微波消融技术的保肢手术,可以在未增加复发率的情况下降低手术操作难度,提高成功率,初步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肩胛带区骨肿瘤的保肢手术方法及相关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肩胛带骨肿瘤患者,男24例,女11例,平均年龄34岁(12~74岁)。肿瘤部位:肱骨上段21例,肩胛骨12例,锁骨2例;肿瘤类型:骨肉瘤10例,软骨肉瘤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尤文肉瘤3例,纤维肉瘤1例,骨髓瘤1例,骨巨细胞瘤7例,转移瘤3例。按照Malawer等提出的手术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保肢手术方法:肿瘤假体置换8例,瘤段骨灭活回植4例,异体骨关节移植3例,自体腓骨移植2例,髓针骨水泥假体置换1例,Tikhoff-Linberg手术3例,瘤段肢体切除、上肢短缩再植2例,全肩胛骨或关节盂切除、肱骨头悬吊4例,部分肩胛骨切除6例,锁骨瘤段切除2例,其中16例作了化疗。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71个月(6~186个月),局部复发4例,远处转移6例,死亡9例,无瘤存活22例。按MSTS上肢功能评分标准,35例患者上肢功能评分平均为77%(40%~100%),上肢功能与手术切除范围密切相关。并发症:切口感染裂开4例,移植骨骨折2例,暂时性桡神经麻痹2例,肩关节半脱位3例。结论肩胛带区骨肿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情况、肿瘤类型及侵袭范围等因素决定切除范围并选择应用肿瘤假体置换、自体或异体骨关节移植、瘤段骨骨灭活回植及Tikhoff-Linberg手术等重建方法,可以达到控制肿瘤、稳定无痛的肩关节重建和保留良好的肘部与手部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 (CTA)判断肺癌侵犯中央肺血管的准确性。方法 对 33例病变在肺门区、术前诊断为肺癌的病人进行CTA检查 ,采用 5分制分析患侧中央肺血管与肿瘤的关系。盲法在术中解剖这些肺血管 ,以手术结果为标准 ,对比增强横断面CT和CTA图像判断肿瘤侵犯肺血管的准确性。结果  (1)CTA判断血管与肿瘤关系的正确率高于横断面CT(P <0 .0 0 0 1)。 (2 )CTA预测血管不能处理和不能行标准肺叶切除术的准确率高于横断面CT。结论 CTA可用于术前判断肺癌与中央肺动静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影像学诊断和介入综合治疗方法选择、疗效和预后。方法58例经骨穿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全部经肿瘤局部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或超选择肿瘤血管栓塞,随访4个月至12年,局部灌注化疗19例,超选择肿瘤血管术前栓塞8例,灌注化疗加超选择肿瘤血管栓塞31例;共行介入治疗78疗次。结果影像学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70.73%;介入治疗后近期临床改善80.65%,保肢率为73%;局部灌注加栓塞在疗效上优于局部单纯化疗灌注(P<0.05)。结合手术瘤骨切除、瘤骨灭活或截肢以及免疫增强等综合治疗,2年生存率73.2%。结论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局部介入治疗结合手术等综合治疗对增加保肢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5年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是值得探索和完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he extent of tumor may necessitate resection of the complete femur rarely to achieve adequate oncologic clearance in bone sarcomas. We present our experience with reconstruction in such cases using an indigenously manufactured, low-cost, total femoral prosthesis (TFP). We assessed the complications of the procedure, the oncologic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and implant survival.

Materials and Methods:

Eight patients (four males and four fe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32 years, operated between December 2003 and June 2009, had a TFP implanted. The diagnosis included osteogenic sarcoma (5), Ewing''s sarcoma (1), and chondrosarcoma (2). Mean followup was 33 months (9–72 months) for all and 40 months (24–72 months) in survivors. They were evaluated by 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score, implant survival as well as patient survival.

Results:

There was one local recurrence and five of seven patients are currently alive at the time of last followup. The 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score for patients ranged from 21 to 25 with a mean of 24 (80%). The implant survival was 88% at 5 years with only one TFP needing removal because of infection.

Conclusions:

A TFP in appropriately indicated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bone tumors is oncologically safe. A locally manufactured, cost-effective implant provided consistent and predictable results after excision of the total femur with good functional outco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