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适合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术较理想的麻醉方式.方法 将40例患儿分为复合静脉麻醉组与骶管加静脉麻醉组各20例,比较两组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 p O2)、平均动脉压(M AP)、体动次数及清醒时间.结果 两组股动脉穿刺时的MAP、体动次数及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骶管加静脉的麻醉,效果优于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与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氯胺酮全静脉麻醉;B组行基础麻醉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记录患儿MAP、HR变化,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种麻醉方式均可达到手术麻醉效果。B组骶管穿刺均为一次成功,两组MAP波动差异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B组HR波动明显低于A组(P0.05)。且B组苏醒时间短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A组(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且患儿呼吸循环更加稳定,可显著提升术中麻醉效果,氯胺酮用量大大减少后术中呕吐、术后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极大较少等优点,安全、经济、实用,为基层医院小儿麻醉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两种麻醉方法对小儿下腹部手术麻醉效果,为小儿手术麻醉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到2017年1月期间行下腹部手术的112例患儿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取氯胺酮静脉麻醉的对照组(56例)以及单次骶管复合氯胺酮麻醉的实验组(56例)。对比两组下腹部手术患儿围术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情况以及平均手术时间、氯胺酮用量、平均苏醒时间。结果相对于MAP、HR基础值,实验组患儿在术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术前、术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用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平均手术时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相对于氯胺酮静脉麻醉,单次骶管复合氯胺酮麻醉对患儿的MAP、HR影响较小,且降低氯胺酮使用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具有临床推广实施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用于唇腭裂手术麻醉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40例唇腭裂患儿分为两组 (K组及 MK组 )。K组肌注氯胺酮 ;MK组肌注氯胺酮加咪唑安定 ,两组均给予羟丁酸钠后行气管插管。监测并记录麻醉前、诱导后 5 min、插管时和手术开始后 5 min四个时点 HR及 MAP值。结果 :K组各时点值均高于基础值 (P<0 .0 5 ) ,而MK组各时点值均低于 K组 (P<0 .0 5 )有显著差异。结论 :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能有效地减轻单纯氯胺酮麻醉时心血管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8%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代替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骶管阻滞组;Ⅱ组:8%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骶管阻滞组。分别记录患儿从清醒到意识消失的时间、骶管穿刺过程中的体动反应、术后清醒的时间和其间MAP、HR、SpO2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Ⅱ组从清醒到意识消失的时间、术后清醒的时间显著短于Ⅰ组(P〈0.01);两组骶管穿刺过程中均未见体动反应;Ⅱ组MAP、HR无明显变化,Ⅰ组MAP、HR明显上升(P〈0.05),两组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工组不良反应多于Ⅱ组(P〈0.05)。结论8%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在ASAⅠ-Ⅱ级患儿是安全有效的,代替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是可行的,对不合作的儿童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与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方法:选择在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儿科住院的下腹部位将进行手术的患儿70例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并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此7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均为35例。对对照组患儿采用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的方法,对观察组的患儿采用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的方法。对患儿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进行观察,同时对于患儿的氯胺酮用量、手术时间以及在手术后的清醒时间等进行记录。结果:通过对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儿在手术中的HR观察可以发现,在手术中两组患儿的HR明显上升,手术后10min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的HR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与麻醉前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10min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的MAP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与麻醉前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没有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与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方法相比更具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何加宁  杨川  易蓉 《吉林医学》2009,30(17):1893-1894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40例,年龄2~8岁,ASA I~Ⅱ级,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为氯胺酮复合小儿骶管麻醉,B组为单纯氯胺酮麻醉,观察入室时(T1)、手术切皮时(T2)及手术结束后(T3)各时患儿的HR、SpO2及MAP变化,术中氯胺酮用量及苏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组氯胺酮总用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5),MAP、HR波动小于B组,患儿苏醒较B组快,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B组有4例出现呼吸抑制经正压辅助呼吸后SpO2很快回升95%以上,A组术后护理中小儿的配合较B组好。结论: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在小儿经尿道输尿管镜检查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输尿管镜手术患儿40例,年龄2~5岁,ASAI~Ⅱ级,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单纯予氯胺酮、异丙酚,B组予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小儿骶管麻醉,观察入室时(T1)、手术中(操作时)(T2)及手术结束后(T3)患儿的HR、SpO2及MAP变化,术中氯胺酮用量及苏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B组氯胺酮总用量较A组明显减少(P〈0.05),MAP、HR波动小于A组,患儿苏醒较A组快,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两组SpO2维持在95%以上。结论静脉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儿经尿道输尿管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小儿下腹部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使用单次骶管复合氯胺酮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统计两组患儿术前、术中、术后MAP、HR情况、氯胺酮用量、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苏醒时间,以评价2种麻醉方法的效果。结果:MAP和HR比较。与基础值相比,观察组的MAP和HR仅在术后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在术前和术中与基础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中,两组患儿氯胺酮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平均苏醒时间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单次骶管复合氯胺酮麻醉可以对患儿的MAP和HR影响较小,可以减少氯胺酮使用良,并极大的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刘小青  黄爱兰  李静  甘丽霞  秦丹丹 《中外医疗》2013,32(16):99-99,101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与单纯静脉全麻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单纯静脉全麻组(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单次骶管阻滞复合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麻醉,B组采用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及间断追加芬太尼麻醉。记录入室时(T0)、切皮时(T1)、手术10min时(T2)、术毕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苏醒时间、SPO2<95%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相比,B组中MAP、HR均增高(P<0.05),A组MAP、HR均无明显变化(P>0.05);A组苏醒时间短于B组(P<0.05);B组SPO2<95%的发生率>A组(P<0.05);两组患儿均无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结论丙泊酚复合单次骶管阻滞能为小儿下腹部手术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术后苏醒快,可推广应用于这类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单纯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对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量、术中呼吸情况以及苏醒时间、术后24 h内镇痛药物的使用及呼吸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4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入室前建立静脉通道,入室时静脉给予2mg/kg氯胺酮,当患儿眨眼反射减退后立即抱入手术室常规监护,包括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和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术中维持采用4 mg/(kg·h)异丙酚持续输注,出现体动时追加1 mg/kg氯胺酮。术中常规吸氧,出现Sp O2低于90%时给予辅助呼吸。缝皮时停止异丙酚输注。试验组在入室氯胺酮基础麻醉后侧卧位下行骶管阻滞,药物采用0.25%左旋布比卡因注射液1 ml/kg加50μg/kg吗啡,最大剂量10 ml,其他处理同对照组。记录入室时(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氯胺酮使用总量和辅助呼吸的情况、术毕苏醒时间、术后24 h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首次镇痛需求时间。结果:试验组患儿T2、T3时的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毕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首次镇痛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试验组术中使用氯胺酮总量少于观察组且术中辅助呼吸次数少于观察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在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减少术中辅助呼吸次数,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患儿苏醒时间等方面优于单纯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骶管阻滞、骶管阻滞复合镇静、静脉全身麻醉和吸入全身麻醉用于非住院肛肠手术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ASA Ⅰ ~Ⅲ级行非住院手术治疗的肛肠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骶管阻滞组(Ⅰ组)、骶管阻滞+镇静组(Ⅱ组)、静脉全麻组(Ⅲ组)、吸入全麻组(Ⅳ组).结果 Ⅰ组、Ⅱ组各观察时点MAP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5时的HR较T1时降低(P<0.05).Ⅲ组和Ⅳ组T2和T5时MAP、HR均显著低于T1时(P<0.05).改良骶管阻滞成功率为95% (57/60).4组PACU停留时间分别为(40.2±8.5)min、(45.7±9.8) min、(42.3±9.9)min、(43.5±10.2) 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离院前疼痛VAS评分各组均<3分.结论 改良骶管阻滞复合咪达唑仑镇静麻醉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可作为非住院肛肠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喉罩静脉或吸入全身麻醉可作为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骶管阻滞辅助静脉麻醉与喉罩静吸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的应用对比.方法 择期行斜疝修补、鞘膜积液高位结扎、隐睾睾丸下降固定手术患儿6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5周岁,随机分成静脉复合骶管麻醉组(S组),喉罩静吸麻醉组(L组),每组30例.S组予咪唑安定0.1 mg/kg,氯胺酮2 mg/kg,静脉注射后行骶管穿刺,待麻醉充分起效后开始手术,术中出现体动追加氯胺酮1 mg/kg;L组予丙泊酚2 mg/kg,芬太尼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静脉注射,快速诱导后置入喉罩,术中予丙泊酚静脉持续泵入+七氟醚吸入维持,术中出现体动单次追加丙泊酚1 mg/kg同时增加七氟醚吸入浓度,手术结束前10 min关闭七氟醚,手术结束前2 min停用丙泊酚.观察两组患儿的术中生命征、麻醉复苏时间、围术期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儿生命体征Bp、HR、SpO2在术前无统计学差异,而在麻醉后即切皮前(T1)、切皮后1 min(T2)、5 min(T3)、术毕(T4)患儿平均血压(MAP)、心率(HR)数值S组高于L组,S组术中体动发生率较L组高(P<0.05),S组麻醉苏复时间明显长于L组(P<0.01),S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L组(P<0.05).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静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苏醒慢且术中体动发生率较高,但术后躁动发生率低(P<0.05),而喉罩静吸麻醉苏醒快,术中生命体征更平稳,但术后躁动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和常规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80例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择期手术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常规麻醉组(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辅助骶管麻醉组(KS组),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记录氯胺酮用景。结果K组与麻醉前及KS组麻醉后相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显著增高(P〈0.01),呼吸频率(R)显著增快,而KS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K组相比,KS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且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与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方法:选择在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儿科住院的下腹部位将进行手术的患儿70例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并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此7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均为35例。对对照组患儿采用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的方法,对观察组的患儿采用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的方法。对患儿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进行观察,同时对于患儿的氯胺酮用量、手术时间以及在手术后的清醒时间等进行记录。结果:通过对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儿在手术中的HR观察可以发现,在手术中两组患儿的HR明显上升,手术后10min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的HR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与麻醉前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10min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的MAP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与麻醉前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没有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与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方法相比更具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浅全麻组(A组)和单纯氯胺酮麻醉组(B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入室时(T_1)、切皮时(T_2)、提疝囊时(T_3)、手术结束时(T_4)的MAP、HR、SpO_2的变化,氯胺酮总用量,术中鼓肠发生情况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B组HR、MAP在T_2、T_3、T_4时点与T_1相比显著升高且高于A组(P<0.05或P<0.01),A组氯胺酮总用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1),术中鼓肠发生例数明显少于B组(P<0,01),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 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浅全麻,氯胺酮用量少,麻醉平稳,腹肌松驰,术中无鼓肠发生,麻醉苏醒快,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亢忠杰 《新疆医学》2012,42(12):97-98
观察骶管麻醉复合喉罩-七氟醚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应用效果。选择8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随机分成骶管麻醉复合喉罩-七氟醚组(实验组)和骶管麻醉复合氯胺酮组(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七氟醚吸入诱导置入喉罩,行骶管麻醉后持续吸入七氟醚维持。对照组肌注氯胺酮后行骶管麻醉,术中氯胺酮维持基础麻醉。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T0),基础麻醉(实验组吸入七氟醚,对照组肌注氯胺酮)后5 min(T1),骶麻后10 min(T2),切皮时(T3),术毕(T4)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中患儿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术毕清醒时间。结果:实验组与麻醉前比较MAP、HR无明显差异,对照组T1、T2、T3、T4各时间点MAP,HR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依托咪酯乳剂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60例年龄1~8岁患儿进行下腹以下部位手术,按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氯胺酮复合依托咪酯辅助骶管麻醉组(A组)和常规氯胺酮麻醉组(B组)进行麻醉前后观察,评价两组麻醉效果并记录两组氯胺酮的用量、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B组麻醉前后相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显著增高(P<0.05),而A组麻醉前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A组麻醉效果也明显优于B组,术后苏醒时间比B组短( 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依托咪酯乳剂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以下部位手术麻醉效果好,呼吸循环稳定,术后苏醒快而平稳.  相似文献   

19.
    
张智勇  包义勇  丁美平  吕辉 《安徽医学》2012,33(12):1659-1661
目的探讨七氟醚丙泊酚联合骶麻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60例,ASAI级,年龄1~7岁,随机分为4组(n=15):七氟醚丙泊酚联合骶麻组(A组),七氟醚联合骶麻组(B组),氯胺酮丙泊酚联合骶麻组(C组),氯胺酮联合骶麻组(D组)。A、B组七氟醚6%~8%面罩吸入诱导,氧流量5~6 L/min,C、D组肌肉注射氯胺酮4~6 mg/kg、阿托品0.02 mg/kg基础麻醉,鼻导管吸氧,4组患儿均行骶管阻滞。术中A、C组静脉泵注丙泊酚、B组七氟醚持续吸入、D组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维持麻醉。分别记录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术前基础值(T1)、切皮时(T2)、切皮后15 min(T3)、术毕(T4)各时点的MAP和HR,术中呕吐、体动、呼吸道分泌物增加、SpO2%和苏醒期躁动情况及评分。结果与C、D组比较,A、B组诱导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D组比较,A、B、C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T1比较,T2~T4时D组MAP升高、HR增快(P<0.01);与A、B、C比较,T2~T4时D组MAP升高、HR增快(P<0.01);与A、B、C组比较,D组术中体动、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及苏醒期躁动率均增高(P<0.01);与D组比较,A、B组苏醒期躁动评分降低(P<0.05)。结论七氟醚丙泊酚联合骶麻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氯胺酮麻醉和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46例3岁以下ASA I级患儿随机分为K、D两组,K组氯胺酮麻醉组和D组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组,KD两组均肌注氯胺酮6mg/kg入室,K组以静脉泵入氯胺酮维持,D组入室后行骶管穿刺,单次给予0.2%罗哌卡因0.75ml/kg.结果 D组氯胺酮用量、术中躁动,术后苏醒和术后疼痛明显优于K组.结论 氯胺酮基础麻醉辅助骶管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安全、有效,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