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和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杨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142-144
回顾国内外心理危机干预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心理危机干预四步法、五步法、六步法和三阶段论,呈现国外2个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指出三层次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和阶层性模式,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江俊 《中国医学创新》2009,6(28):173-174
为探讨孕妇常见的心理状态.笔者查阅相关文献,整合近年来国内孕期心理保健的相关研究,并结合笔者多年的孕妇心理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从而论证了孕期心理保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孕期心理干预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糖尿病人心理状态,实施心理干预,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7年7月78例糖尿病人作为研究组,选择78例非糖尿病可治愈病人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定,分为5级评分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病人恐惧、焦虑、抑郁因素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糖尿病人主要不良心理状态为:恐惧、焦虑、抑郁。结论对于糖尿病人施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担心理,提高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服毒自杀患者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毒自杀多是在精神因素影响下产生的严重消极行为,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迫性就诊.患者在抢救脱险后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否认服毒自杀过程.由于服毒患者的心理活动复杂,急诊作为患者来院后的第一接诊单元,及时的抢救和早期的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全面康复将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预防高血压的方法和经验,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支持心理干预、放松训练。认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运用支持心理干预、坚持放松训练,才能有效地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孔燕  李敏 《重庆医学》2013,(29):3567-356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心理干预(psychogical intervention)呈现越来越重的地位。心理干预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20世纪末,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兴起,使心理干预成为富有成效的治疗手段。现代心理干预从支持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到家庭疗法及各种行为疗法等。也有将心理干预治疗当做心理社会治疗或教育治疗,生活技能训练,还有当做人格和自我发展的手段,本文就心理干预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江淑蓉 《重庆医学》2008,37(22):2625-2626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死亡率约占所有疾病10%,致残率高,其发生率为90%~95%,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并且脑卒中患者合并抑郁等心理障碍比例大,直接影响着患者康复效果.作者对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心理危机干预技术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心理危机干预经历了从主要由志愿者从事的民间运动发展到一门专业化的分支学科的过程,逐渐发展为人类服务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就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技术、步骤、评估及其适用的范围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9.
我院放疗科自2009-01~2010-01收治的300例癌症病病人中,有71例患有抑郁症状(23.7%),现将诊治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71例肿瘤病人中男性36例,女性29例;年龄在40~81岁,平均57岁;其中食道癌14例,肺癌14例,宫颈癌24例,乳腺癌19例。抑郁症状的出现从肿瘤发病后1d~1a不等,其中肿瘤发生半年内出现抑郁症状者60例(84.4%)。Hamilton抑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塞是临床常见急症,其致死、致残率较高,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治疗,护理及预后等.而良好的心理护理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为患者顺利接受治疗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康复,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LASP)将疼痛定义为:“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方面的体验,这种体验是与实际存在或潜在伤害相联系的,或者是患者从受伤害角度进行陈述的一种现象。”疼痛不是纯粹的生理问题,很多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包括认知、注意、意志、情绪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疼痛的发生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围生期保健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围产期心理变化十分剧烈,本身受孕、妊娠、分娩、产褥、哺婴对于妇女都是一种应激,会引起比较复杂的心理变化,如应激不当将会影响两代人的身心健康,在产科临床工作中,为了提高围产期护理质量,保障产妇和胎儿健康,必须认真做好围产期孕产妇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3.
金春花  张桂青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885-2885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LASP)将疼痛定义为:“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方面的体验,这种体验是与实际存在或潜在伤害相联系的,或者是患者从受伤害角度进行陈述的一种现象。”疼痛不是纯粹的生理问题,很多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包括认知、注意、意志、情绪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疼痛的发生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进行心理干预,促进康复.方法 对129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心理干预.结果 清除患者心理障碍,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及时掌握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有效心理干预后,心理康复有效率达98%.  相似文献   

15.
斑秃(alopecia areata,AA)是一种好发于青壮年的非瘢痕性脱发,其病因不明,但往往合并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是斑秃的重要诱因,国外学者多将其归类为心身疾病(phychosomatic disease)。现阶段斑秃的治疗多采用局部或全身用药,而针对心身疾病进行的心理干预和疏导在我国进展较慢。本文分析了心理社会因素与斑秃发病的关系,综述了近年来斑秃治疗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心理干预是指在疾病治疗及康复过程中通过语言、抚慰、暗示等措施,使病人处于愉快、平静、积极向上的良性氛围中,保持正常的神经内分泌功能,达到抵抗疾病,促使康复的目的的治疗手段。它作为神经科疾病不可替代的辅助治疗手段,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的发展,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不能适应疼痛的预防与治疗,对于疼痛的预防与治疗,我们认为应同时关注生物学因素及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多数患者术前会产生复杂的心理状态,引起的原因主要有:焦虑、疼痛、忧郁、依赖等,有效实施心理干预对患者康复有很大帮助.本文综述几种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有:认知疗法、松驰疗法、情绪干预、行为干预、语言暗示干预、家庭干预、视听干预、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信息支持疗法等.  相似文献   

19.
20.
恶性肿瘤(癌症)是一类病死率极高的疾患,患者常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而使病情加重,因此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会对治疗产生积极影响[1].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治疗性干预在肿瘤临床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