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比经食管心脏超声和术中造影,心脏CT由于其高分辨率、多层面性和非侵入性,能更准确地评估左心耳封堵术的难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基于CT的3D打印模型可能在未来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就心脏CT在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左心耳封堵术作为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药物的有效且安全替代方式,现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残余分流,即未完全封堵所致的由左心房进入左心耳的血流,被认为与脑卒中等不良事件相关。心脏CT血管成像可敏感地探查到残余分流,且除了封堵器周围漏外还可以发现封堵器未完全内皮化的现象。本文综述了心脏CT血管成像在评估左心耳封堵术后残余分流方面的优势及其影像上左心耳封堵术后残余分流的分类、发生率与临床预后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行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后需要定期检测封堵器完全内皮化,封堵器表面完全内皮化且未发生器械周围泄露(PDL),则可停用抗凝及双重抗血小板时间,目前指南推荐左心耳封堵术后内皮化的检测为经食管超声(TEE),然而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者倾向采用心脏CT血管造影,因其相对TEE无创,评价封堵器表面内皮化、PDL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风险显著增加,左心耳封堵术作为抗凝药物的替代手术方式,可降低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风险,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左心耳封堵术的成功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各种影像学手段进行术前术后评估以及术中引导。这些成像方式主要包括:经食管心脏超声、心脏CT、血管造影、心脏磁共振及心腔内超声。近年来,三维成像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术者对心脏解剖结构的理解。现总结各类影像学检测手段在左心耳封堵术中应用的最新证据,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既往左心耳内血栓是左心耳封堵的禁忌证。该文报道1例心房颤动患者,有反复脑梗死病史,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冠心病,心脏CT血管成像诊断左心耳血栓,因抗凝治疗不耐受,故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后予抗凝和/或抗血小板治疗仍反复发生器械相关血栓。提示心房颤动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应慎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后需个体化调整抗栓方案、密切随诊。  相似文献   

6.
随着左心耳封堵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中的应用逐年增多,心房颤动相关卒中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在临床试验还是在临床实践中,均可观察到左心耳封堵术后卒中事件的发生。探究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规律有助于提升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卒中的效果。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对左心耳封堵术后卒中事件发生的现状、卒中原因、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国产左心耳封堵器用于犬左心耳封堵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杂种犬20只,房间隔穿刺及左心耳造影后,在TEE指导下用一种新型国产左心耳封堵器进行左心耳封堵,于术后2d~1年观察左心耳有无移位、血栓以及内膜生长情况,评价封堵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20只犬中,1只穿刺房间隔时发生心脏压塞放弃封堵,1只因左心耳太小放弃封堵,18只即刻成功置入封堵器,封堵即刻成功率100%,1只即刻造影及TEE检查见中等量残余漏,1只术后3h因麻醉意外死亡。共17只饲养到实验终点。结论:TEE指导下利用国产左心耳封堵器行犬左心耳封堵观察1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双源CT(DSCT)、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TEE)和左心耳造影在左心耳封堵术(LAAO)中的评估结果,研究DSCT指导LAAO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LAAO的78例心房颤动患者,比较术前DSCT及TEE对左心耳(LAA)血栓的检出率,分析术前DSCT、术中TEE及LAA造影三者评估LAA最大开口和...  相似文献   

9.
经皮左心耳介入封堵术已经成为脑卒中与出血均高危的房颤患者的重要处理方法之一。传统手术模式是在全麻+食管超声指导下完成,而采用心内超声技术则可以在局麻下完成。临床研究证实采用心内超声指导下进行左心耳介入封堵不仅安全有效,还能大大降低并发症风险。在心内超声指导下左心耳封堵术中心脏CT图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术前CT测量左心耳相关参数对于选择合适的封堵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左心耳分叶数、形态、功能等因素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例行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既往有无心源性卒中病史,将患者分为脑卒中组(67例)和非脑卒中组(134例).按规范采集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CT血管造影(CTA)和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  相似文献   

11.
目的验证对先天性房间交通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同期行经导管左心耳和房间交通封堵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短期随访结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筛选患者,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应用LACBES或ACP2左心耳封堵器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同期行房间交通封堵术。评价术后即刻、术后1 d、30 d、90 d、180 d的封堵疗效,封堵器形态、位置、并发症及心功能变化。结果共入选18例患者,其中16例应用LACBES、2例应用ACP2左心耳封堵器成功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同期15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3例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术后即刻TEE检查显示封堵器位置满意、固定良好,无残余分流、心包积液相关并发症发生。围术期1例术后30 h出现心脏压塞,术后第5天转外科行封堵器移除及心内修补术。1例术后第17天猝死。其余患者在随访期间无新发心脏压塞、脑血管或外周血管栓塞、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140 d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治疗,其余患者术后30 d、90 d经胸超声心动图及术后180 d TEE随访结果良好。结论在先天性房间交通伴房颤患者中,同期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与房间交通封堵治疗是可行的,手术安全、有效,短中期随访良好。  相似文献   

12.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最常见并发症是心包积液。Overlay 技术通常用于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而在心脏介 入中较少使用。在常规左心耳封堵术中应用 Overlay 技术来辅助透射及造影,将使手术更加安全。一台封堵术中使 用 3 次 Overlay 将是比较合理的。第一次 Overlay 指导输送鞘安全进入左心房。第二次辅助预装未释放的封堵器的 推送鞘到达预定的释放位置。第三次实时监视封堵器的释放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国产左心耳封堵器(LAMax~(TM))封堵犬左心耳的早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0只健康杂交犬,体重为(27.8±3.7)kg,于左心耳封堵术前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及左心耳造影术,分别测量左心耳开口最大径、深度及LAMax~(TM)工作轴线,观察左心耳分叶,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封堵伞大小及型号,进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后即刻再次行TEE及左心耳造影术评价封堵效果。结果:30只犬均完成左心耳造影,根据封堵器选择及释放原则,均成功封堵,其中27只应用LAMax~(TM),3只应用LAMax~(TM)plus,即刻封堵成功率100%。术后即刻TEE检查显示,30只封堵器形态良好;5只有残余分流,3只有少量心包积液,4只封堵伞盘对二尖瓣环造成压迫,锚定盘压缩比为10%~50%。结论:置入LAMax~(TM)早期有效、安全,TEE和左心耳造影相结合对LAMax~(TM)置入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人数逐渐增加,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治疗极其重要。左心耳封堵术作为治疗心房颤动的一种新技术,能有效地预防卒中,同时,左心耳封堵术后对心脏利尿钠肽分泌功能有一定影响,但临床研究较少。现对此做一系统综述,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对心脏利尿钠肽分泌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和心脏CT血管造影(CCTA)用于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检测器械相关残余分流(PDL)、器械相关血栓的效果。方法:纳入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成功接受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患者术后45 d、术后6个月同时进行CCTA和TEE检查,分析对比封堵器PDL、器械相关血栓形成及不良事件等。结果:49例患者成功行左心耳封堵术(Watchman~(TM)封堵器35例,Lambre~(TM)封堵器14例),平均年龄(68.3±9.4)岁,CHA2DS2-VASc评分为(3.24±1.28)分,HASBLED评分为(2.61±1.37)分。术后45 d,49例患者完成TEE和CCTA随访,术后6个月,39例患者完成TEE和CCTA随访。术后45 d随访时,CCTA的PDL检出率明显较TEE高(87.7%vs. 67.3%,P=0.006),另外两种检测手段均在同一例患者中检出器械相关血栓。术后6个月随访时,CCTA的PDL检出率仍高于TEE(84.6%vs. 20.5%,P0.001)。45 d随访时检出的1例器械相关血栓患者,在6个月随访时TEE和CCTA均显示仍存在器械相关血栓,TEE显示血栓大小从23 mm×8 mm缩小到14 mm×3.4 mm。该组病例中有1例患者诊断心原性脑梗死,无死亡事件发生。结论:左心耳封堵术后45 d似乎不能完全封堵左心耳,CCTA比TEE监测到更多的PDL,可作为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心脏增强CT评估左心耳封堵(Watchman,美国波士顿科学公司)术后装置的内皮化。 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7年3月至2021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左心耳封堵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应用心脏增强CT评估装置内皮化程度。 结果研究纳入64例患者,年龄(74.8±8.4)岁,其中男42例(65.6%,42/64),女22例(34.4%,22/64)。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左心耳封堵装置,术后6个月心脏增强CT显示,40例(62.5%,40/64)患者封堵装置完全内皮化(内皮化组),24例(37.5%,24/64)患者装置不完全内皮化(不完全内皮化组)。完全内皮化组的总胆固醇[(3.91±1.00)mmol/L对(3.40±0.73)mmol/L,P=0.036)]、甘油三酯[(1.44±0.74)mmol/L对(1.02±0.45)mmol/L,P=0.009]、低密度脂蛋白[(2.19±0.86)mmol/L对(1.68±0.51)mmol/L,P=0.005]水平均明显高于不完全内皮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利用心脏增强CT可评估左心耳封堵术后内皮化。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75岁,因持续性心房颤动、卒中高危,但不愿接受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而选择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中经股静脉途径将心内三维超声导管置入右房,指导房间隔穿刺后送入鞘管至左房,对左心耳造影及超声测量后于左心耳口部植入型号为LAA-2430封堵器,再次心内超声和左心耳造影检查证实左心耳完全堵塞,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69岁,因心房颤动卒中高危不愿接受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而选择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中房间隔穿刺后送入鞘管至左房,对左心耳造影后于左心耳口部植入直径为30 mm的封堵器(中国先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ambre封堵器),再次造影检查证实左心耳完全堵塞,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8月患者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对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房颤的患者,同期进行经皮左心耳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珠海市人民医院及四川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3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房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即刻评价封堵疗效,并于术后45天,90天随访观察左心耳和房间隔封堵器的位置、血栓形成以及残余分流情况及患者临床表现。结果 1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及双盘式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术后即刻封堵效果满意,房缺封堵器封堵器位置满意,固定,无残余分流,WATCHMAN封堵器符合PASS原则,术中无器械表面血栓,无心包填塞及血管并发症。随访结果显示,13例患者无新发脑卒中者;未发现心功能恶化者;未发现封堵器移位;未发现左心耳封堵器残余分流加重及器械表面血栓。其中1例患者自行转为窦性心律。结论 对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房颤患者,同期实施左心耳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具有操作安全简便的特点,近、中期的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Amplatzer Cardiac Plug(ACP,圣犹达公司)是第一款封堵左心耳近端的封堵器,目前在国内较少应用。本中心应用ACP封堵器成功行一例左心耳封堵。患者,68岁,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CHA2DS2-VASc评分为5分,为卒中高危患者。拒绝长期使用口服抗凝药,遂考虑行左心耳封堵术。测定左心耳开口直径最大25mm,锚定区21mm。选择26mm封堵器,植入左心耳后,测定固定盘压缩比13.5%,牵拉试验示固定良好,装置周围无残余漏,提示封堵成功。术后患者恢复好,第三天出院。ACP封堵器的应用为左心耳封堵术的开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