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眼内新生血管是很多眼病致盲的重要原因,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或分支静脉阻塞、角膜炎和眼外伤等.生长因子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是眼内血管新生的关键因素.在一些眼病中,它通过调控病理性血管发生和增加血管通透性而起作用.本文我们主要阐述眼内新生血管的形成机制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对VEGF 家族的结构、理化特性、VEGF及受体在眼内血管新生中的作用以及针对血管新生的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多种与视网膜、脉络膜血液循环相关的眼病,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都与眼部血管异常有关。目前有报道许多因素都影响血管形成和退化的过程,其中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等。我们就眼内病理性新生血管化的发生机制和相应防治措施的相关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是一种以眼内新生血管形成为特征的糖尿病并发症。眼内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当今世界主要致盲原因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作为眼内新生血管形成最主要的细胞因子,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VEGF和PEDF在PDR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以视网膜新生血管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主要采取激光或手术治疗,损伤较大且效果不理想,因此寻找有效的药物途径来预防ROP的发生成为研究热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已知的促新生血管生成物质,在ROP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雌激素通过调控VEGF减少新生血管生成,从而防止ROP的发生。本文将围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VEGF以及雌激素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最常见的病因是视网膜血管阻塞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的视网膜缺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新生血管形成和血管通透性紧密相关.近年来,把VEGF作为靶点治疗眼内新生血管和(或)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疾病已取得突破性进展,VEGF拮抗剂用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虹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也有报道,并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就VEGF拮抗剂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胚胎时期眼球发育过程中血管形成的关键介质,也是在多种眼科疾病中引起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血管通透性改变的重要因子。随着抗VEGF治疗在成人的应用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抗VEGF治疗在儿童眼底病的应用,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Coats病、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色素失禁症相关视网膜病变、镰状细胞视网膜病、视网膜母细胞瘤及各种病因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等。本文将对抗VEGF在这些眼底病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ROP的新生血管增生阶段,应用抗VEGF类药物抑制VEGF可以阻断视网膜血管的异常增生.本文就抗VEGF类药物贝伐单抗(Avastin)单纯玻璃体内注射、玻璃体内注射联合视网膜光凝或玻璃体切除手术等不同方式治疗ROP的临床研究进行回顾,并就贝伐单抗治疗ROP的安全性评价进行汇总.  相似文献   

8.
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丽珠  陈松 《眼科研究》2009,27(11):1039-1043
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广泛用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及病理性近视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治疗,也用于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视网膜血管阻塞、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的治疗,已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玻璃体内注射VEGF抑制剂也出现了很多并发症。就玻璃体内注射VEGF抑制剂对眼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引起的眼压升高、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RRPE)、视网膜脱离(RD)、眼内炎、注射相关损伤、全身不良反应等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儿童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氧调节和非氧调节生长因子均参与ROP的发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重要的氧调节因子,其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已逐渐被认识,而非氧调节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可能与早产儿脱离子宫内环境有关。本文主要讨论IGF-1和VEGF在ROPⅠ、Ⅱ期病变中的作用,以期能在早期评价个体的ROP发生倾向,及早进行干预,降低RO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玻璃体手术巩膜穿刺孔嵌顿的眼内组织是否表达了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方法 在玻璃体手术中,共取10例从巩膜穿刺孔脱出的眼内组织。冰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A, PDGF-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1)及其受体。 结果 脱出的眼内组织包括:视网膜和玻璃体组织各3例、变性的红细胞2例,睫状体和纤维组织各1例。VEGF和bFGF及其受体在所有标本均为阳性,PDGF-A、TGF-β1及其受体仅在大部分标本阳性。阳性染色包括了视网膜的细胞、睫状体色素细胞和非色素细胞、纤维细胞和部分玻璃体内的细胞。 结论 嵌顿在巩膜穿刺孔的眼内组织表达了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可能会参与前段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34-37)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血管异常是很多常见致盲疾病的根本原因。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等收入国家儿童盲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工业国家劳动力人群的最常见致盲原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世界范围内第三位的致盲原因)这些疾病的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一种叫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产生过量。这种蛋白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它在血管的发生、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VEGF在缺氧环境下  相似文献   

12.
周骏  刘涛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1):2053-2058
新生血管是许多致盲性眼病的主要原因,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新生血管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作用最强的血管生长因子。胎盘生长因子( placental growth factor, PlGF)是VEGF家族中的一员,可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刺激内皮细胞迁移增殖,介导免疫炎症反应,且特异性表达于病理性新生血管,但在正常血管中不表达。因此近年来PlGF逐渐受到人们关注。本文对PlGF在新生血管性眼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脉络膜视网膜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视力的严重问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异常表达导致眼底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新生血管的形成。玻璃体抗VEGF药物注射可快速抑制眼内VEGF水平,有效控制疾病发展,目前抗VEGF治疗已成为眼科广泛应用的治疗手段。然而,研究表明玻璃体内抗VEGF药物进入循环系统后降低血浆VEGF浓度,药物无意义的脱靶效应可能导致全身不良反应。对于高龄患者、患有严重合并症患者、哺乳期妇女、早产儿等特殊人群,应关注多次注射后的全身VEGF抑制。本文通过探讨抗VEGF治疗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全身不良反应、对侧眼效应、对母乳和早产儿的影响,对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物的全身影响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抗VEGF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视网膜疾病的共同并发症,是这些疾病致盲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多种因子参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APELIN是孤儿G蛋白藕连受体(orphan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 APJ的内源性配体,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新近研究表明,APELIN在生理及病理性血管新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抗眼内新生血管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鼠模型血管内皮 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调节规律,阐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新生血管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7 d 龄C57BL/6J幼鼠暴露在(75±2)% 浓度的高氧状态下5 d,随后在正常氧环境下5 d,作为氧诱导模型组;另24只同日龄幼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荧光素血管灌注及视网膜铺片法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P-PCR)观察各组VEGF mRNA的变化。结果氧诱导模型的视网膜血管形态特征为高氧状态下表层和深层血管的中心区出现无灌注,相对低氧状态下2 d后开始出现新生血管,其部位在中周部。RF-PCR结果显示,VEGF的表达与眼内新生血管的发生存在明确的时空对应关系,即高氧状态下,VEGF mRNA转录下降,相对低氧状态下,VEGF mRNA过度转录。结论缺氧是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的主要原因;高氧之后的相对低氧使VEGF表达增加,可能会降低ROP新生血管的发生。(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292-295)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视网膜血管增殖性疾病患者玻璃体中的含量。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伴有新生血管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和视网膜静脉周围炎(Eales病)患者玻璃体VEGF含量。 结果:RVO患者(7例)和Eales病患者(7例)玻璃体VEGF含量分别为(4.67士3.38)ng/ml和(1.79土0.44)ng/ml,是正常人(0.35土0.15)ng/ml的13倍和5倍(P<0.01)。 结论;RVO和Eales病患者玻璃体VEGF水平明显升高,提示VEGF可能参与其眼内新生血管增殖机制。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171-173)  相似文献   

17.
陈宜  黎晓新  董建强 《眼科研究》2008,26(2):113-116
目的 制作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小鼠动物模型并了解其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方法将出生后第7 d的C57BL/6J小鼠置于75%的高氧环境中5 d,再置于普通空气中5 d.在空气中饲养的小鼠为对照组.两组进行视网膜铺片,ADPase染色,组织切片染色,ELISA测定视网膜VEGF蛋白含量.结果实验组新生血管形成率为100%,对照组未见新生血管.实验组小鼠生后第17 d时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达(46.7±11.1)个,对照组不足2个.第12 d实验组视网膜VEGF蛋白水平比对照组下降,第17 d比对照组升高. 结论该动物模型是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合适模型.VEGF是造成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彭琴  王俊勇  刘秋平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1):1894-189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于早产儿的一种未成熟视网膜血管增殖性眼病,是一种严重的儿童致盲性眼病。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治疗ROP的经典方法,然而激光治疗是破坏性的,尤其是在ROP Ⅰ区病变的情况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ROP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不仅能有效控制ROP,并且为视网膜继续发育争取了机会。本文就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ROP的治疗指征、药物筛选、注射部位、给药剂量、疗效观察以及并发症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眼内液中PEDF、VEGF含量变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测定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房水、玻璃体及血清中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其变化的来源及临床意义.方法:以41只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为研究对象,其中16只继发虹膜新生血管(NVI),21只特发性黄斑裂孔(MH)患眼作为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3组患眼房水、玻璃体、血清中PEDF、VEGF的质量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房水、玻璃体、血清中PEDF及VEGF的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房水中PEDF、VEGF水平与血清、玻璃体中的关系,并分别分析3种眼内液中PEDF与VEGF的关系.结果:房水中PEDF浓度在对照组、PDR无继发NVI组、PDR继发NVI组依次降低,VEGF浓度依次升高,玻璃体中PEDF、VEGF浓度具有类似的变化趋势.房水PEDF、VEGF水平与血清的无明显相关性,与玻璃体的呈一定正相关性.眼内液中PEDF浓度与VEGF浓度呈负相关.结论:眼内液PEDF水平降低、VEGF水平升高可能对PDR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PDR发展过程中,房水中这两种因子的浓度变化可能主要受眼局部病变影响.PEDF、VEGF分别作为血管抑制因子和血管刺激因子的代表,其眼内分布失衡可能是促成NVI及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李贞  倪卫杰 《国际眼科杂志》2007,7(4):1119-1123
眼内新生血管的发生是许多眼病的病理基础和重要临床表现,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刺激不正常的血管生长以及造成血管壁渗漏的主因,因此抗VEGF靶分子治疗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视网膜新生血管生物药物治疗新进展,包括VEGF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VEGF抗体、RNA干扰类药物等.这些方法均显示出令人振奋的效果,但仍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的临床试验检验其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