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海洪  李冀  李建斌  黄奕江 《山东医药》2007,47(30):104-104
1999~2006年,我们为了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根据锁骨下静脉的解剖学特点和临床实践,对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进。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感染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CVC)主要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及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随着使用材料的不断更新,导管的使用时间明显延长,但感染率随之增加。为探讨感染原因及留置导管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现对接受CVC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对180例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现将预防感染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亓长梅  亓玉媛 《山东医药》2001,41(18):F004-F004
癌症晚期需要留置深静脉导管的患者 ,经常规肝素封管后 ,仍出现堵管现象。 1999年始 ,我们改进了置管后护理方法 ,实施昼夜持续输液 ,减少了堵管率。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0例中 ,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63~ 82岁。其中晚期癌症患者 8例 ,急性脑血管病 2例。置管原因 :患者不能进食 ,外周血管条件差。均应用美国产 Arrow导管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常规穿刺锁骨下静脉 ,成功后插入导丝 ,退出穿刺针 ,再送入锁骨下静脉导管 ,肝素盐水封管 ,盖上肝素帽。皮肤缝合固定 ,再次消毒后涂红霉素软膏 ,无菌纱布覆盖。本组 10例均 1次置管成功 ,术后…  相似文献   

5.
刘瑞霞 《内科》2014,(2):202-203
目的对比分析动脉鞘和中心静脉导管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在抢救危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抢救的危重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动脉鞘置管,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液体流速。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95.2%,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置管平均时间为(3.57±0.63)min,对照组为(9.74±1.3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液体流速为(65.5±1.7)mL/min,对照组液体流速为(38.4±2.1)mL/min,观察组液体流速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鞘比中心静脉导管经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所用时间短、液体流速快,而且建立一条静脉通路可实施多项操作,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锁骨下静脉穿刺与股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与股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不同特点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将228例病人按穿刺部位分为A组(锁骨下静脉穿刺110例)和B组(股静脉穿刺118例),观察不同组间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采取的预防措施.结果两组间穿刺成功率接近,A组成功107例,B组成功112例,股静脉穿刺组并发症略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组损伤小且病人耐受性强.结论两种静脉穿刺方法均可用于危重病人的救治.  相似文献   

7.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老龄化,住院患者中老年病人越来越多,由于老年病人血管硬化、血管弹性差,外周静脉补液常常难以进行以及需静脉化疗的肿瘤病人为防止化疗药物引起静脉炎,常常需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笔者自2003年1月~2005年10月共开展锁骨下静脉穿刺术成功置管32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左锁骨下静脉穿刺致淋巴管损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71岁。因反复头昏20年,加重伴心悸、胸闷1d于2004年4月21日上午9:00入院。体检:T37℃,BP90/5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HR42次/min,节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ECG示:窦性心动过缓、室性逸搏心率。初步诊断:病窦综合征。于上午10:00经床旁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F6漂浮电极行临时起搏,手术顺利,术后患者头昏消失,心悸、胸闷缓解。术后2h发现敷料潮湿,沿起搏电极有乳白色渗液,局部皮肤无红肿、压痛,体温正常,至2004年4月23日上午8:00估计渗液量约800ml,上午9:00改为经右股…  相似文献   

9.
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6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38例和锁骨下静脉组38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10.
深静脉穿刺技术属一种盲性操作^[1],它是将一种特制的穿刺软管经皮肤穿刺置留于深静脉腔内;可广泛使用在临床危重患者抢救治疗中,同时还可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血标本采集、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及血液净化治疗等,不但可提高工作效率,又提高了护理技术含量。我科近年来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并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正锁骨下静脉(subclavian vein,SCV)因其位置固定、直径较大,且不随血压变化,便于各种体位穿刺和导管固定,以及较少的血流感染和血栓形成~([1]),成为穿刺之首选部位。本文就其穿刺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解剖基础SCV是腋静脉的延续,全长约3~4 cm,宽约1~2 cm,以前斜角肌下端内、外侧缘为标志分为3段,胸锁关节上缘为SCV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点,SCV呈轻度向上的弓形与锁骨内1/3段几乎  相似文献   

13.
38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感染细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美春  杨西宁 《内科》2008,3(2):203-204
目的了解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导管感染常见菌群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分析我院ICU3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者拨管后取穿刺点、导管尖端及血标本培养出的菌株及其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我院ICU38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真菌为主。25株表皮葡萄球菌中18株为耐苯唑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CNS);9株肺炎克雷伯氏菌中有7株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3株大肠艾希菌和1铜绿假单胞菌均产超广谱β-酰胺酶(ESBL);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结论ICU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感染的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耐药率高,应加强病原菌及药敏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老年肿瘤患者多伴有末梢循环不良的现象,因此寻找表浅的静脉较为困难;同时,由于反复穿刺及强刺激性药物的作用常会造成表浅静脉的严重破坏[1],不能保证药物入量和治疗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深静脉置管技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锁骨下静脉置管作为中心静脉导管插管的一种常用手段,已发展成较为成熟的一项临床技术手段.但导管相关感染是其明显的并发症[2].本文以锁骨下静脉置管治疗的肿瘤化疗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感染与留置时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静脉置管在颅脑损伤危重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静脉置管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6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48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8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与PI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16.
锁骨下静脉置管具有部位开放、固定、血流量充足,置管后活动不受限制,且能长时间留置等优点,广泛应用于ICU患者的抢救、治疗及监护.现将对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操作方法,失误分析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4年3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及并发症防治。结果:28例患者成功地经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其中1例损伤锁骨下动脉,2例误入颈内静脉。2例经右侧穿刺失败,改行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置管平均39d(27~65d),3例分别于置管后18d,22d,36d发生部分阻塞,2例分别于置管后24d,38d发生脱落。30例均未发生经导管感染。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重要环节。熟悉锁骨下静脉的解剖位置和正确操作是置管成功和避免并发症的关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全环境保护,精心护理是预防导管感染、阻塞、脱落的保征。  相似文献   

18.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植人心脏起搏电极导线是临床常用的方法。我院自1989年10月至1997年2月共植人永乎久性心脏起搏器71例,其中以锁骨下静脉穿刺而送人电极导线者18例。外鞘管误人动脉1例,幸及时发现,积极抢救,未发生严重后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艳  郑金藜 《山东医药》2011,51(18):105-105
患者女,35岁.因血气胸、肝破裂、失血性休克,于2009年12月8日入院.患者入手术室时BP 70/40 mmHg、P 155次/min、R 25次/min.开放外周静脉,同时行右颈内静脉置管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左侧,右肩下垫小枕.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颈内静脉置管穿刺点选在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形成的三角顶端,穿刺针进针深度3~4 cm,见回血后固定穿刺针,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约12 cm,回抽血液顺利,即可经此快速输液、输血及血浆.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4岁。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时,发现导丝走形异常,通过影像学判断食管后右锁骨下动脉可能性大。提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送入造影导管时,可能有血管走形异常,影响手术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