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疼痛治疗的一项基本技能,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以其广泛的适应症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于临床。然而这种看似简单的临床诊疗技术,实则背后蕴藏很多机理和风险。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的深入研究,特在此与大家一起梳理并展望,使其更精准和安全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初学者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与传统星状神经节阻滞准确性与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是疼痛临床中常用的交感神经阻滞方法,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星状神经节位于椎动脉三角内,处于第7颈椎横突基部和第1肋骨颈之问前方,周围毗邻许多重要结构。因此,SGB操作有一定的风险,对初学者而言,风险性更大。近年来超声作为影像介入新技术用于神经阻滞而受到广泛重视,超声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易行,无放射损伤,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缓解星状神经节阻滞时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 阻滞前应用松弛训练、矫正认知、信息疗法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使患者围治疗期的血压、心率较对照组明显稳定。结论 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围治疗期的应激反应,并能促使患者合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Bell palsy)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期贝尔面瘫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组(S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联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组(T组),在治疗第1、2、3、4周采用House-Brackmann (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估疗效,记录T组病人颜面部红外热成像变化和治疗中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评价治疗3月后两组优秀率、总良好率。结果:T组在治疗第1、2、3、4周H-B分级明显优于S组(P <0.05)。T组所有阻滞病人红外热成像示阻滞侧颜面皮温较对侧明显升高,T组出现2例喉返神经阻滞。3个月后随访,T组优秀率、总良好率为73.33%、93.33%,明显优于S组优秀率、总良好率46.67%、73.33%(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是一种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应用止痛药物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均口服加巴喷丁,0.3 mg,每日3次,盐酸替扎尼定,2 mg,每日3次,共计4周。实验组除口服上述药物外,采用高频超声实时引导穿刺阻滞星状神经节,每周1次,共4次。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程度评分,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实验组、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8.68±0.76及8.60±0.81,两组间无差异。治疗后分别为3.63±2.70和5.10±2.75,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实验组VAS评分更低,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显效率为30%、有效率为55%;对照组显效率为12.5%、有效率为42.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口服加巴喷丁、盐酸替扎尼定治疗颈源性头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9月于郓城县人民医院疼痛科就诊的6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参考组和试验组,各30例。参考组患者采用放射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放射式体外冲击波联合超声引导中的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交感神经症状(EESQ)评分、生活质量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参考组的70.00%(P <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VAS、EESQ评分均降低,SF-36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患者的VAS、EESQ评分均低于参考组,SF-36评分高于参考组(均P <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少交感神经症状,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8.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首要恶性肿瘤。目前,乳腺癌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其术式主要包括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扩大根治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单纯的乳房切除术、保留部分乳房的乳腺癌手术等,但选择最多的仍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有些患者因为惧怕疼痛或担心伤口愈合不佳而拒绝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致使患侧上肢长时间固定,肩关节长时间静止于一个位置,渗出物逐渐使关节囊发生粘连,最终导致关节僵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不良反应及其并发症加以观察,并提出预防及处理的方法。方法 观察患有头面部,上肢,胸部及交感神经生疾病患526例,在2382例次的星状神经节阻滞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穿刺针损伤引起:一过性上肢麻木1.76%(42/2382),误穿血管,出血3.4%(82/2382),无气胸发生;局麻药引起的相关不良反应:头晕,耳鸣7.8%(816/2382),寒战0.08%(2/2382);穿刺部位不当引起的并发症;臂丛神经阻滞8.9%(212/2382),高位硬膜外腔阻滞0.04%(1/2382);其他相关的不良反应即并发症:声音嘶哑8.1%(192/2382,策蜕位疼痛3.0%)72/2382),异物感3.6%(86/2382),未出现感染。结论 熟悉相关解剖,准确定位,摸清并固定C6横突前结节,垂直进针,避免向内向上进针,使用少量有效的局麻药,备好急救设备,方可避免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置管连续阻滞对神经血管性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神经血管性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置管连续阻滞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情况、炎症反应、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较对照组(75.00%)更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医学结局研究用疼痛量表(MOSPM)评分及疼痛频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调查简表(SF-36)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为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血管性头痛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置管连续阻滞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疼痛情况,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12.
星状神经节阻滞并发症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星状神经节阻滞(SGB)适应症广 ,疗效可靠 ,在疼痛临床中应用日趋增多。作者自1999年10月~2001年8月 ,应用SGB治疗380人次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尤其对颈椎病的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型 ;偏头痛 ;亚急性期肩周炎 ;神经性耳鸣的治疗中 ,SGB产生良好的疗效。但因星状神经节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其周围神经血管错综复杂 ,在SGB过程中或治疗后 ,也遇到了不少并发症或副作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96例 ,其中男性34例 ,女性62例。年龄在28~71岁之间 ,平均年龄48.3岁。病种 :颈椎… 相似文献
13.
星状神经节阻滞因注射部位有重要的血管神经分布,如操作不慎或因病人不配合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和意外,故应在熟练掌握各项操作的同时,对病人施以身心整体护理,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甚为重要。l临床资料1995年3月~1999年9月共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68例:男16例,女52例;年龄23~65岁。均主诉头痛,影响日常工作、生活、学习,其他疗法无效,经脑血流图仪检查,见双侧颈及(或)椎动脉血管功能异常。其中偏头痛32例,颅脑外伤性头痛17例,更年期血管头痛9例,丛集性头痛8例,紧张性头痛2例。2护理2.1心理护理疼痛病人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显微镜下实施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配合.方法 总结我院近4年来完成的68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配合.结果 68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风险性高、难度大,手术室护士应认真做好术前准备,熟悉掌握特殊器械的使用及手术步骤,术中积极主动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符紫艺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2(2)
摘要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利多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刺在交感型颈椎病的治疗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46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23例)与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取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基础为基础,给予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利多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焦虑(SAS)、生活质量调查简表(SF-36)评分,并记录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后患者疼痛评估(VAS)及交感神经症状(EESQ)、脊髓神经功能(JOA)评分,观察其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65%vs 65.22%)(χ2=6.769,P=0.009);治疗前两组VAS、交感神经症状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2个月后VAS、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JOA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2个月后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前SAS、SF-36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较对照组低、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利多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刺在交感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交感神经症状,降低疼痛,改善焦虑,提高脊髓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安全并可靠。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盐酸乙哌立松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疼痛科收治的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28)。对照组使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组滞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乙哌立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状评分、医学结局研究用疼痛量表(MOSPM)、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CHQOL)、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4、IL-6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头痛发作次数、颈椎活动度和治疗后临床疗效与不良发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MOSP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MOSPM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痛、颈项痛、条索样阳性反应物、棘突旁压痛、头晕、失眠和工作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痛、颈项痛、条索样阳性反应物、棘突...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8,(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术(ultrasound guided stellate ganglion block,U-SGB)对失眠病人睡眠质量及血清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失眠病人123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病人分为两组,观察组(n=62)采用U-SGB术治疗,对照组(n=61)采用艾司唑仑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检测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糖皮质激素与GH水平。参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与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评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BREF,WHOQOL-BREF)标准评定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PSQI各维度及总评分、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病人的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WHOQOL-BREF评分也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其中观察组上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病人血清糖皮质激素、G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全部病人糖皮质激素明显低于治疗前,GH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其中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臂丛神经阻滞、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结论:U-SGB可明显改善失眠病人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改善血清糖皮质激素、GH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