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目的:了解杭州市西湖区新报告HIV/AIDS病例感染特征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为今后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杭州市西湖区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报告的HIV/AIDS病例为调查对象,采用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艾滋病病例个案信息收集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杭州市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7月1日—12月31日对杭州市随访管理的132例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进行问卷调查,结合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导出的病例信息对学生HIV/AIDS的传播途径、检测、治疗及高危行为等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32例学生HIV/AIDS确证年龄平均为(21.42±2.65)岁,其中男生130例,占98.48%,女生2例,占1.52%。学生HIV/AIDS均经性接触传播,以同性性接触传播为主,占83.33%。同性性接触传播的学生HIV/AIDS中,55.45%的同性性伴既有学生也有社会人员,90.91%曾与同性发生过非商业临时性行为,5例有异性固定性伴,2例有临时异性性伴,与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0.00%~50.00%。确证前,54.55%的学生HIV/AIDS认为自己不可能感染艾滋病,23.48%做过HIV抗体检测,抗病毒治疗比例为80.30%。学生HIV/AIDS合并梅毒现症感染率为18.03%。结论同性性行为是杭州市青年学生感染HIV的主要途径,学生HIV/AIDS对艾滋病的认知和主动预防意识偏低,普遍存在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无锡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进行关怀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加上艾滋病相关条目作为调查问卷,对208例HIV/AID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HIV/AIDS患者SF-36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平均得分为53.2±5.9和50.0±11.8;文化程度、工作状况、CD4+T细胞计数、机会性感染、抗病毒治疗、社会支持等因素,对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结论:艾滋病问题严重影响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应针对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加强关怀与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杭州市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完善HIV/AIDS患者心理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杭州市226例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认知评价、医学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结果年龄增长、认知评价的"威胁"因子分和应对方式的"屈服"因子分对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负性影响,有工作、应对方式的"面对"因子分对生活质量存在正性影响。结论认知评价和应对方式是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帮助患者改变认知,建立正确的应对方式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皖北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现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典型抽样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感染史本底资料调查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对331名HIV/AIDS及其家属148名进行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不同乡镇、不同文化程度的HIV/AIDS及其家属的GQOLI-74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乡镇HIV/AIDS的SS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年龄、负性生活事件是影响HIV/ AIDS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不利因素,而高文化程度、好的邻里关系、烦恼诉说是影响HIV/AIDS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有利因素。结论诸多因素在不同层面影响皖北农村地区HIV/AIDS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农村现有的艾滋病社区关爱、社会支持工作还亟需加大力度,以家庭、邻里为依托的社区关爱模式有待建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方便整群抽取安徽省3个地区HIV/AIDS患者,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对HIV/AIDS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开展健康促进,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措施.结果 HIV/AIDS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为74.02%和68.50%,且生活质量也不容乐观.通过稳定患者情绪、增强安全感及答疑解惑等心理干预手段,有效的缓解HIV/AIDS患者抑郁与焦虑情绪(干预后抑郁、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下降为55.28%和47.97%),且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预工作者对HIV/AIDS患者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与人文关怀,可改善HIV/AIDS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为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干预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及其配偶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心理状况,为开展家庭内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形式,对53对艾滋病单阳家庭中的HIV/AIDS患者及其配偶进行调查。结果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5.85%,71.70%的调查对象认为艾滋病感染者身份应该保密,86.79%的HIV/AIDS患者能平静接受感染事实,有81.82%与配偶发生性行为时能坚持使用安全套。37.74%的调查对象存在抑郁症状。结论应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及反歧视宣传,开展关怀技能培训,为HIV/AIDS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杭州市大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开展大学生艾滋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导出报告地为杭州、病例类型为艾滋病确证病例或实验室诊断病例、审核标志为已终审卡、确证年份为2007—2015年、职业为学生、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对人口学特征、时间、地区、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测和治疗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截至2015年12月,杭州市报告大学生HIV/AIDS 230例,死亡4例。其中HIV感染182例,AIDS患者48例;男性226例,女性4例;病例报告时平均(21.43±2.40)岁。自2009年起,大学生HIV/AIDS报告病例数不断增加,病例报告数占当年病例报告总数的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P0.01)。大学生HIV/AIDS以性传播为主,其中同性性传播占78.70%。病例主要通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和性病门诊发现,分别占35.65%和19.13%。在HIV抗体确证阳性后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病例占92.17%,接受抗病毒治疗者占74.35%,并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同性性传播感染病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为81.77%,高于异性性传播感染病例的48.89%(P0.01)。从确证到开始抗病毒治疗间隔时间有明显缩短趋势(P0.01)。结论近年来杭州市报告的大学生HIV/AIDS病例数增长较快,同性性行为是主要危险行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相对较低,应加强宣传和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艾滋病流行地区居民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情况,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以及采取预防艾滋病的措施等情况,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式,在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地区随机抽取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组(HIV/AIDS组)、健康对照组进行现场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两组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较高,HIV/AIDS组高于健康对照组,80%以上的人知道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对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的途径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在98%以上;两组被调查人员对HIV/AIDS的态度是理解和宽容的,90%以上的人认为HIV/AIDS应当受到同情、帮助和法律保护,艾滋病人有意向社会报复是犯罪行为以及在婚前性行为是不应该的认同率均在80%以上;愿意接触HIV/AIDS者或和其生活在一起的认同率较低;HIV/AIDS组的避孕率明显高于健康居民。结论河南省HIV/AIDS组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较高,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也达到了全国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及其配偶实施艾滋病行为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对HIV/AIDS及其配偶开展行为干预,并在干预前及干预半年后各开展1次问卷调查及HIV抗体检测.结果 干预前调查77对HIV/AIDS及其配偶,干预后调查69对HIV/AIDS及其配偶,干预后,HIV/AIDS及其配偶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由干预前的80.5%和81.82%均提高到94.20%,配偶间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79.20%上升到91.11%,HIV/AIDS及其配偶存在抑郁的比例分别由干预前的53.25%和42.86%下降到36.23%和26.09%.结论 行为干预对于HIV/AIDS及其配偶行为改变是有效的,能够改善心理抑郁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云南省文山州抗病毒治疗门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艾滋病羞辱和歧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消除艾滋病歧视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7年10月—2018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文山州文山市和马关县3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门诊治疗的HIV/AIDS病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李现红等编制的量表评估HIV...  相似文献   

12.
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HIV/AIDS病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湖北省随州市HIV/AIDS患者200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表(WHOQOL-100)中文版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同时抽取100名健康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IV/AIDS患者除了在身材与相貌、行动能力两个方面得分没有差异性外(P>0.05),在生活质量的6大领域,总的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及其余的21个方面得分均低于健康对照者(P<0.05)。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生活满意度、个人经济收入、抑郁、环境条件、躯体症状。结论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应该引起全社会及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汝南县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现状,为进一步搞好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开放式的咨询方式,HIV抗体检测按照<国家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执行.结果 2008-2009年VCT工作发现HIV/AIDS患者202人,占全县同期发现HIV/AIDS患者的86.32 %.结论 VCT工作在发现HIV/AIDS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江苏省常熟市2015—2019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AIDS)新报告和晚发现情况,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常熟市2015—2019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按照HIV/AIDS晚发现标准,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核实调查报告晚发现病例...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流行经历了三个阶段,目前已从散发期(1985—1988年)、局部流行期(1989—1994年)进人广泛流行期(1995年以后至今)。杭州市是国内首批检出HIV病毒感染者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杭州市的艾滋病疫情非常严峻,2004年共检出HIV/AIDS85例,占历年报告的30.8%,其中10例是AIDS患者。现对2004年HIV/AIDS的感染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河南省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生存质量简表对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区112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质量总分为(72.00±10.10)分;HIV感染者/AIDS患者得分除精神支柱/个人信仰领域高于中国常模外(P<0.05),其他领域得分及总评分均低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抑郁状况(t=-6.31,P=0.00)、相关症状数(t=-2.32,P=0.02)、家庭支持度(t=3.66,P=0.00)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低于一般人群,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医疗救助的同时进行心理咨询可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浙江省湖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晚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订HIV/AIDS病例早检测和早发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15-2017年湖州市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基本信息、感染途径和检测发现途径资料,分析HIV/AIDS病...  相似文献   

18.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艾滋病(AIDS)是人类在新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公共卫生威胁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估计,2007年全球共有3320万存活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HIV/AIDS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2].截至2011年9月30日,我国累计报告HIV/AIDS超过429 464万例,估计现存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约78万.为了准确掌握AIDS流行状况和趋势,国内外在艾滋病疫情估计和预测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3].但由于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特殊性、感染人群的隐匿性,以及遭受的社会歧视,导致目前HIV/AIDS患者报告数和实际感染数差距较大[4,5].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水平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招募杭州市MSM人群初次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将基线CD4≥500/μL定为观察组,500/μL定为对照组,定期随访并检测CD4和病毒载量,比较两组HIV/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共纳入HIV/AIDS 1 206例,其中对照组1 026例,观察组18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随访第12个月时,CD4恢复到719/μL(浙江省正常成人CD4中位数)的比例分别为39.13%和12.50%;第18个月时分别为38.71%和13.75%。观察组CD4首次恢复成功所需的中位时间为7.2个月,少于对照组的20.4个月(P0.05)。治疗满12个月时,对375例HIV/AIDS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病毒抑制成功(400 copies/m L)365例,占97.33%。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毒抑制成功率分别为96.34%和9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线CD4≥500/μL和500/μL的MSM人群HIV/AIDS抗病毒治疗病毒抑制成功率相近,前者CD4首次恢复用时较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配偶的HI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2016年8月六安市报告的HIV/AIDS病例及其配偶开展人口学和相关行为调查;调查前配偶已感染HIV的双阳家庭,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配偶感染HIV的影响因素;调查前配偶未感染HIV的单阳家庭,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至2016年12月31日,其间配偶定期检测HIV抗体。结果共调查HIV/AIDS病例及其配偶各231例,其中配偶感染HIV 47例,感染率为20.35%;HIV/AIDS病例确证时已有45例配偶感染HIV,感染率为19.48%;随访中2例配偶感染HIV,阳转率为0.39/100人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AIDS病例确证前性行为频次高(≥1次/周OR=6.268,95%CI:2.313~16.985;半个月1次OR=3.760,95%CI:1.268~11.150)、确证时间为2011—2014年(OR=3.079,95%CI:1.209~7.841)是其配偶感染HIV的危险因素;HIV/AIDS病例确证时25岁(OR=0.042,95%CI:0.004~0.467)和初期病毒载量水平300拷贝/m L(OR=0.115,95%CI:0.045~0.295)是其配偶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 HIV/AIDS配偶HIV感染与HIV/AIDS病例的确证前性行为频次、确证时间、确证时年龄和初期病毒载量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