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瘤型麻风(LL)通常皮损呈全身对称性,损害局限的LL十分罕见。一例12岁的印度男孩,两前臂及左大腿出现直径为1.5~2.5cm的三个斑块已5个月,右前臂皮损麻木,另两处知觉减退。两侧尺神经及左胫后神经肿大,无触痛,无运动减弱。曾诊断为BT型麻风。3块损害查菌BI为6 、6 和3 ,眶上、耳和背部查菌阴  相似文献   

2.
报告1例麻风复发误诊为假性淋巴瘤。患者男,72岁。面部浸润性红斑伴瘙痒7个月。患者50余年前被诊断为瘤型麻风(LL),经氨苯砜(DDS)治疗临床判愈。1年前左眼睑水肿性红斑,在外院以"假性淋巴瘤"行皮损切除。皮肤科检查:额部浸润性红斑,约手掌大,境界不清,左眶上神经增粗。皮损组织液涂片抗酸杆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表皮下可见无浸润带;真皮全层弥漫性以组织细胞为主的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部分浸润细胞呈泡沫样;抗酸染色可见大量抗酸染色阳性杆菌。诊断:(1)麻风复发;(2)界线类偏瘤型麻风伴Ⅰ型麻风反应。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7岁。诉左小腿前外侧感觉丧失6周,未治疗。左小腿下2/3前外侧麻木.腓浅神经增粗,皮肤涂片阴性,诊断为麻风神经炎。给子利福平每月一次600mg 和氨苯砜100mg/天,共一个月。10个月后,发现原麻木处出现浅红斑,诊断 BT,继续原治疗一年,皮损变为不活动。此后一次随访时发现左前额有一浅色斑,压之有麻刺感,可触及左眶上神经质硬,为减轻症状用类固醇和利福平  相似文献   

4.
1992年上半年发现一例BL型家属中四姐弟都患麻风病。例1:江某某,女,15岁,背部及左上肢有数个浅色斑,不对称,边缘不清,查菌BI1.2,诊断为BT型麻风。例2:江某某,例1之弟,男,13岁;面部浸润,有一结节,躯干浅红斑若干个,查菌BI3.4,诊断为BL型麻风。例3:江某某,例1之弟,男,11岁面部轻微浸润,背部浅色斑,边不清,无鳞屑,四肢闭汗,查菌BI1.4,诊断BL型麻风。例4:江某某,例4之弟,男9岁;右耳大神经明显粗大,右耳廓发红,干燥闭汗,触觉丧失,查菌阴性,诊断为BT型麻风。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2例婴儿麻风。例1为4个月女婴,因1个月前左背部出现两块浅色皮损而就诊。患儿的父母及同胞无麻风病史,但生活在同一家庭内的叔叔患有活动性BT 麻风(皮肤查茵阴性,且已接受4个月的治疗)。体检可见左背靠近臀部处有两块约3cm 大小的浅色斑,皮损无浸润,皮肤查菌阴性,临床诊断为未定类麻风。Dharmendra 抗原的麻风菌素反应阴性,皮损活检为未定类麻风,真皮神经有轻度单个核细胞浸润,神经内有少量簇集的抗酸菌。给予氨苯砜(DDS)5mg/d,治疗6个月后皮损完全治愈。例2为2个月女婴,因1周前腹部左髂窝部出现一块小皮损而就诊。患儿母亲是1例老的BT 病人(皮肤查菌阴性),已接受少菌型麻风联合化疗9个月,且在4个月前判为  相似文献   

6.
该县于1986开始用MDT,治疗多菌型病人213例,少菌型88例;后者有两例复发,复发率为2.27%。例一:男、23岁、农民,TI型,于1986年4月开始用MDT—PB方案治疗,10月停药转入监测,未发生麻风反应;1990年7月,躯干及四肢有红斑,左尺神经中度粗大,经皮肤查菌和病理检查,诊断为BB型麻风活动期。 例二:男、19岁、学生。1986年8月诊断为BT麻风,用MDT—PB方案治疗。于1987年2月完成疗程,未发现麻风反应。1992年5月发现颜面轻度浸润,四肢有浸润  相似文献   

7.
治愈104例,复发2例,其中MB1例,PB1例。病例一:陈××、男、39岁,1985年2月诊断为麻风BT型,BI1.33;DDS单疗6个月后改用DDS+R+B18个月,后再用DDS单疗6个月,总疗程30个月;1987年8月皮肤查菌和病理检查符合治愈标准;监测4年,细菌检查未发现异常;1992年8月因劳累过度后出现红斑,BI4.33,浅神经粗大,有轻度压痛,病理检查见散在的巨噬细胞肉芽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81岁。左侧面部红肿2周。体检:左面部、左眼睑、鼻梁、眉间、额部见浸润性水肿性红斑片,界限清楚,肤温高,无压痛,皮疹表面皮肤触觉和痛觉略减弱;左眼结膜充血;余处皮肤未见红斑、色素斑和脱屑等皮疹。眶上神经、耳大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等浅表神经均未扪及粗大和压痛。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全层和脂肪层见大量结节状分布的结核样肉芽肿改变,神经周围见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抗酸染色阳性。诊断: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并Ⅰ型麻风反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1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麻风患者发生硬腭损害。患者女件,45岁,主诉全身逐渐出现多数痛觉丧失的红色斑疹5年。曾口服DDS100mg/d 和强的松龙10mg/d 4周。治疗开始时用过利福平一次剂量600mg。检查发现面部、躯干和四肢有多数、广泛、不对称、高起的红色水肿性、干燥鳞屑性损害,边界清楚。所有皮损痛觉丧失,神经干无粗大,无伴发的畸形。左小腿皮损查菌阳性(+),右耳及额部阴性。麻风菌素迟发反应强阳性(+++)。诊断力BT 麻风反心。仔细检查发现硬腭粘膜中线左边有约2×3cm 大小的高起的淡红色斑及3个小溃疡。左前臂皮损活检显示皮肤角化正常,表皮突变平。真皮内可见含有大量巨噬细胞的肉芽肿。有的部位可见局灶性或聚集性上皮样细胞和形成不好的巨细胞。在整个肉芽肿中可见大量  相似文献   

10.
麻风并发破伤风罕见,淅光省16317例麻风中仅发现1例。朱××。男,50岁.搬运工。主诉左足皮肤麻木4个月,1966年6月25日就诊,左足趾麻木闭汗,面部可见暗红色斑块,隆起,麻木;左耳大神经粗大;皮肤查菌阴性,病理检查显示结核样改变。诊断为结核样型麻风,给予氨硫脲治疗。1966年7月17日左足趾外侧因赤足穿草鞋擦破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0岁。躯干、下肢散在结节,眉毛稀疏十个月。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散在大小不等的结节,双侧眉毛稀疏,双侧眶上神经和耳大神经明显粗大,踝以下感觉减退。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可见无浸润带,真皮可见团块状组织样细胞浸润,细胞交织排列成席纹状,神经肿大,周围单一核细胞为主的中度浸润,未见典型的泡沫细胞。抗酸染色可见组织细胞内外大量阳性棒状杆菌。诊断:组织样麻风瘤。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自1987年全面推行 MDT 已近10年,治愈者逐年增多。1990年以来,我们对以MDT 治愈者进行了系统监测,共发现3例复发。例1:男性,40岁,患 BT 麻风于1995年接受 MDT-PB 方案,经1年规则治疗后皮损完全消退,符合治愈标准后停药。1年后监测发现原皮损重新出现,并较以前扩大,边缘不规则;腓总神经粗大、质硬。符合“BT”麻风(复发),再次用MDT-PB 方案规则治疗效果很好。例2:男性,42岁,BT 麻风,于1992年接受MDT-PB 方案。规则治疗1年,皮损消退,症状  相似文献   

13.
患者杨××,男,21岁。1993年7月发病。94年6月发现,臀部及左股后有数个边缘清楚的浅色斑和红斑,不对称,表面干燥,有鳞屑,触觉丧失;左腓总神经稍粗硬,无压痛,查菌(一);病理:BT型麻风活动期,抗酸(—)。诊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男,44岁。左下肢、腹股沟红斑、麻木3年余。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股外侧出现一指甲大红斑伴麻木,后皮损逐渐扩大至左下肢及腹股沟阴囊。期间,患者至多家医院拟"皮炎、股癣"治疗,效果不佳。1个月前曾就诊于南京某医院被怀疑为麻风,但未能确诊。患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及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家族有麻风史。皮肤科检查:腹股沟、阴囊及左下肢见大片地图状红斑,边缘清楚,表面干燥脱屑,浅感觉丧失(图1)。左腓总神经粗大明显、质硬。实验室检查:皮损组织液涂片抗酸杆菌检查为阴性。皮  相似文献   

15.
报告一例 MDT 后48小时就发生的 DDS 综合征。尼泊尔人,男,50岁。皮肤出现麻风已4年,无神经粗大及脏器病变的表现。查菌阴性,临床和病理—致诊断为 BT型。从未接受过抗麻风治疗,血沉,血细胞计数及肝功均  相似文献   

16.
选择有明显皮损及神经粗大的22例病人,取1.5cm长的皮下神经分支和皮损标本。用HE和Fite—Faraco染色,其临床分型为TT—2,BT—14,BB—1,LL—3和I—l,病期6个月~15年,除一例BL用DDS治疗2年外都未经治疗。结果发现皮损与神经的病理分型相符的14例,分别为TT—1,BT—9,BB—0,BL—1,LL—3,其中BT型病人神经内的肉芽肿及干酪样坏死均较皮损内的多,而皮损内的巨细胞较神经内多,其他病理特征相同;4例BL/LL病人有2例神经内的BI高于皮损,但组织学图像类似。皮损与神经病理分型不相符的8例病人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45岁,农民。1986年5月偶然发现左大腿内侧一小红斑,因无痛痒未加注意。1986年10月生一男孩后红斑渐大并出现麻木。1986年11月20日就诊。患者平素身体健壮,村中一瘤型麻风患者曾常到家作客。左股内侧见一12×8 cm 大的深红色斑块,椭圆形,境界清楚,触痛觉消失。查菌(-)。左腓总神经Ⅱ度粗大,质硬,压痛。皮损活检见表皮萎缩,真皮中有上皮样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灶。抗酸染色(-)。诊断为结核样型麻风,用 DDS 及 B663治疗9个月,皮损变平,干燥脱屑,腓总神经无压痛,1987年7月在脐周及双肘关节伸面相  相似文献   

18.
患者李文明,男,52岁,农民,自诉主枕部头皮有发处和左肘关节皮肤红斑4个月,自觉麻木,无出汗,皮损不断扩大。经检查见在左枕部有发头皮处有10×7cm高起的红色斑块,并延至耳部,边缘清、表面干燥,毛发稀疏。右肩胛部有二个相似的较大皮损。左耳大神经和左尺神经粗大,质硬、有压痛。皮损未查到抗酸菌。病理示上皮样细胞为主的浸润灶,见大量的淋巴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神经内有大量的细胞浸润。诊断为  相似文献   

19.
患者吴××,男,45岁。其父患瘤型麻风。1984年9月两前臂及两小腿出红色丘疹,同时左小指及无名指麻木起疱,一个月后小指屈曲。于12月6日就诊。前臂及小腿有黄色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有薄膜及血露现象,左无名指及小指糜烂;左尺神经粗大,有压痛,左手掌尺侧感觉  相似文献   

20.
58岁男性患者,为印度某奶场工人。诉6年前左前臂后侧有一红斑样损害二个半月。损害逐渐扩大,隔一个半月后病人发现该部位感觉完全丧失。皮肤检查;左前臂后侧有一椭圆形境界清楚,10×5cm大小的斑样损害,表面粗糙,干燥,边缘浸润高起,斑上感觉完全丧失,受累侧尺神经粗大而无压痛。临床诊断为TT型麻风,并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麻风菌素试验强阳性。切片中未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