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0 毫秒
1.
双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附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勃  孙志庭 《耳鼻咽喉》1998,5(3):134-136
本文报告6例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男2例,女4例,年龄41~70岁,病程6个月~18年,1例为双侧同时发病,5例为两侧先后发病,其间隔时间为1~17.5年,两侧受累支别呈不完全对称性,经双侧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例,单侧微血管减压术并感觉纤维部分切断术治疗1例,单侧感觉纤维部分切除断术治疗3例,双侧周围支无水酒精封闭术1例,单侧无水酒精封闭和单侧周围支撕脱加热凝术治疗各2例,均获治愈  相似文献   

2.
乙状窦后进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乙状窦后进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3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26例,其中包手同时进行桥小脑角胆脂瘤摘除术和三叉神经第Ⅰ支梳理术各2例;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4例。结果随访1-7年,仅1例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1年后复发。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两家4例三叉神经痛病例,其中3例经乙状窦后径路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1例经乙状窦后径路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手术治疗,均获治愈,随访2年无复发。复习相关文献,讨论家族罹患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4.
自1992年9月开始选用CO_2激光器(OPMILASCO_2-25)显微镜支撑喉镜下治疗声带息肉共23例,男18例,女5例;双侧鱼腹样变14例,单侧9例;随诊观察3个月至1年,疗效满意,术后声音恢复良好,无1例复发。  相似文献   

5.
声门上型喉癌的颈显微转移与迟发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7例双侧或对侧无临床淋巴结转移(cN0)的声门型喉癌作了颈显微转移和迟发转移观察。结果显示T1~T4双侧cN0的同侧显微转移率分别为0/1、22.5%、31.6%和37,5%,平均26.3%;同侧迟发转移率分别为1/3、2/11、2/6和2/3,平均30.4%;对侧迟发转移率分别为0/4、6.1%、8.0%和18.2%,平均7.9%。T2~T4对侧cN0的对侧迟发转移率分别为9.5%、26.1%和28.6%,平均19.6%。此数据对于决定cN0者是否行预防性颈廓清术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发生于老年人,据调查在70~79岁人群中发病率为10万分之33,7,而40岁以下的发病率为10万分之0.2,儿童发病则甚为少见。本文报告18岁以前发病的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23例,并进行了小脑桥脑角探查,除1例发现表皮样瘤外,其余22例均有三叉神经的血管压迫,同时做了显微血管减压术。22例中男7例,女15例,左侧痛10例,右侧痛12例。发病时平均年龄13.6(±4.6)岁,平均病程15.5(±13.2)年,微血管减压术中发现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有19例为静脉,其中5例为唯一的压迫…  相似文献   

7.
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和舌咽神经痛的显微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桥小脑角Ⅴ、Ⅶ、Ⅸ颅神经手术211例,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78例,半面痉挛27例,舌咽神经痛6例。对桥小脑角探查有血管压迫神经的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患者,以显微血管减压术为主,辅以神经梳理术;无血管压迫神经的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患者,只作神经梳理术;对显微血管减压和/或神经根梳理术后无效或复发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舌咽神经痛患者,均作舌咽神经切断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和舌咽神经痛的治愈率分别是94.3%、92.6%和100%。结论神经梳理术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的必要补充,神经切断术仍为治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三叉神经痛复发的原因及治疗,对12例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了再手术。术中发现10例三叉神经根部有血管袢再压迫,2例无血管压迫。经再次神经血管减压术或神经松解术治疗后疼痛消失,术后追踪观察6个月 ̄4年无复发。对显微血管减压术后三叉神经痛复发的原因及再手术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血管减压术治疗第Ⅷ颅神经血管压迫六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以血管减压术治疗6例第Ⅷ颅神经根血管压迫患者。均以眩晕为主要症状。术前予桥小脑角空气造影高分辨率CT检查,其中5例可见神经根血管交叉压迫。经乙状窦后经路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证实,第Ⅷ颅神经根被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或它们的分支血管压迫。术后失,随访0.5-1.5年无复发。并对该症的术前诊断,发病机理和微血管减压术的适应证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颞骨骨折与面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1988~1998年收治的25例颞骨骨折合并面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2~40岁。颞骨纵行骨折7例,横行骨折4例,耳道-乳突复合性骨折14例。5例保守治疗,行面神经减压术20例,手术采用:经颞迷路上径路1例(颅中窝径路);经乳突颞下迷路外径路5例;迷路径路2例;中耳乳突径路12例(其中面神经隐窝径路9例,开放式手术3例)。15例术后观察6月~6年,面肌功能恢复良好12例,占80%,其中以外耳道-乳突复合性骨折效果佳。外伤时间长,面神经损伤程度重,是面肌功能恢复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2年以来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62例,其中桥小脑角胆胎瘤7例,听神经瘤4例,动脉瘤1例,血管压迫所致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0例,对5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迷路后或乙状窦后径路施行感觉根切断术9例、血管减压术41例,有效率达100%,治愈率98%,经1.5-6年随访仅一例于术后8个月复发,再次减压后症状消失,作者认为三叉神经根部的机械性压迫是导致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根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面神经     
201879神经营养因子和面神经再生(综述)/李吉平…声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一2000,8(2)一102一104201880乙状窦后进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报告/王锡温…//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一2000,14(3)一116~117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进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3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26例,其中包括同时进行桥小脑角胆脂瘤摘除术和三叉神经第I支梳理术各2例;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4例。结果:随访1~7年,仅1例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1年后复发。结论:乙状窦后进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满意,其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在行三叉神经根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时 ,偶尔会遇到无法完成减压的病例。因此对疼痛区在 、 支者 ,为保证手术效果 ,一般作感觉根部分切断术。在全麻下行感觉根切断术时因无法观察患者的反应 ,其选择准确性较局麻下差 ,易造成神经纤维的过多损伤。 1 992年 3月~ 1 995年 1 2月 ,我们采用三叉神经根责任纤维微束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 2 2例 ,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2 2例中 ,男 5例 ,女 1 7例 ;年龄 34~ 65岁 ,平均 50 .5岁。三叉神经第 支痛者 3例、第 支痛者 6例 ,第 、 支痛者 1 3例。1 .2   手术方法全麻。…  相似文献   

14.
研究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经磁共振X线体层血管造影术证实有一根或数根血管压迫节前神经根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9例,比较手术前后躯体感觉接受阈的变化。男9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岁,受累分支数为:I支11,Ⅱ支17,Ⅲ支7。MVD前后1~2天,术后6个月及11例术后1年进行系列躯体感。觉接受阈的定量研究,用电子体温计测量Ⅱ支受累患者休息时面颊部皮肤温度作为自主活动的指标。术前感觉接受阈的测量显示患侧触觉、冷觉、温觉的阈值较健侧对应区升高,锐觉阈值升高但无意义,热痛觉阈值相同。MVD术后触…  相似文献   

15.
自1992年9月开始选用CO2激光器(OPMILASCO2-25)显微镜支撑喉镜下治疗声带息肉共23例,男18例,女5例;双侧鱼腹样变14例,单侧9例;随诊观察3个月至1年,疗效满意,术后声音恢复良好,无1例复发。  相似文献   

16.
对31例喉角化病的临床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单纯角化病20例,随访6例,1例复发;角化病伴非典型增生5例,随访3例,均发生癌变;角化病癌变1例,局部切除后6年健在;角化病伴鳞癌5例,全喉及部分喉切除后2例死亡。认为,声带长期磨擦损伤及咽喉粘膜干燥可能是导致角化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时把握病变的性质及程度,给予恰如其分的治疗,可获得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冯勃  孙志庭 《耳鼻咽喉》1996,3(5):296-298
本文报告两家4例三叉神经痛病例,其中3例经乙状窦后径路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1例经乙状窦后径路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手术治疗,均获治愈,随访2年无复发。复习相关文献,讨论家庭罹患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8.
外耳道耵聍腺囊性腺样癌是头颈部肿瘤中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本文就1976~1993年间收治的13例外耳道盯聍腺囊性腺样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13例中男4例,女9例,年龄24~79岁,平均46.7岁。除1例拒绝治疗外,12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5例随访10年以上,6例随访2~4年,1例随访1年,1例失访。随访10年的5例病人中3例死于癌转移,1例死于肺感染,1例存活;6例随访2~4年者均存活,无癌复发。结合文献复习就外耳道盯聍腺囊性腺样癌的发病率、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总结分析了9例经手术处理的侵及眼眶、颅底的鼻腔鼻窦肿瘤。男5例,女4例,年龄最小者11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39.6岁。病变部位:上颌窦6例。筛窦3例,蝶窦2例,鼻腔2例。病理分类: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横纹肌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软骨肉瘤1例,鳞状细胞癌2例。侵犯前颅底4例,中颅底2例,眼眶6例。全部经外科手术处理:3例经鼻侧切开鼻外侧壁大块切除,3例经颅鼻联合或颅鼻眶联合进路手术,3例经上颌骨切除眶内容剜除术,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化疗、免疫及中医中药治疗。其中3例颅底缺损被重建,6例脑膜缺损进行了修补,修补材料包括筛骨垂直板、额骨、中鼻甲、阔筋膜及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骨膜瓣等。病人经2至7年随访,7例存活,2例死亡,无1例局部复发。我们就鼻腔鼻窦肿瘤侵犯颅底,眼眶的手术进路,眼球的保留以及恢复经口进食及讲话功能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既能根治三叉神经痛,又能保留其神经生理功能的功能性三叉神经痛手术方案.方法:采用耳后小切口乙状窦后入路行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松解梳理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12例,包括桥小脑角区域肿瘤继发三叉神经痛15例.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手术治愈,保全了三叉神经生理功能,随访3个月~3年,近期治愈率100%,无1例复发,仅部分病例留有面部麻木(此组病例因术前均做过无水酒精封闭等治疗).术中发现责任血管91例,神经受压106例,占94.6%.结论:血管减压松解梳理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理想的功能性术式.应用冷光源导光束直视手术,有利于责任血管的发现.处理好岩静脉能提高手术成功率.责任血管是指压迫三叉神经感觉根入根区敏感区的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