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描述一种显微镜照明直视下、经单通道睫状体平坦部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人工晶状体全脱位至玻璃体腔的手术技术。
方法:收集2013年至今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自发性人工晶状体(IOL)囊外脱位或IOL复合体脱位至玻璃体腔的病例。术后随访至6mo。本文详细描述了该手术技术,并回顾性总结了8例典型病例。
结果:共40例患者接受了该手术方法。与IOL全脱位至玻璃体腔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玻璃体切除手术史、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或悬韧带断裂、既往眼部外伤史、长眼轴、Ⅱ期IOL植入、陈旧性葡萄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或抗青光眼手术史。术中所有患者的IOL均顺利取出。随访期内未发生与手术步骤相关的术中或术后并发症。术前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CDVA)位于20/133至20/25间,末次随访时(术后6mo)基本持平。眼压值均位于正常范围。
结论:显微镜照明直视下单通道玻璃体切割术是一种处理IOL脱位的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其能缩短手术时间,并大大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恶性青光眼经各种药物治疗无效时,必须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晶体摘除、玻璃体切除和玻璃体针吸术。而在认识了玻璃体在恶性青光眼中的重要作用后,当提倡玻璃体手术。现代的玻璃体切割器械,经睫状体平部作玻璃体切割已成为相当安全的手术。近来单用玻璃体切割术或同时行晶体摘除术治疗恶性青光眼已取得成功。作者用睫状体平部前玻璃体切割联合晶体摘除术治疗4例5眼晶体性恶性青光眼,术后前房恢复正常,平均随访18个月(7~26月),未发 相似文献
3.
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武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4,18(3):139-145
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是现代白内障囊外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综合近年有关献,对这一半发症的临床表现,发生机理,不同情况下的处理原则及手术方法进行综述;并对有关手术的并发症及预防后房型人工晶体位的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5.
玻璃体切割术后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人工晶体 (intraocularlens,IOL)植入术的效果及硅油填充眼IOL度数的测算方法。方法 1 硅油填充眼IOL度数测算。 2 建立玻璃体腔液体灌注系统维持术中和术后眼压分别为 2 7 2cmH2 .O (相当于 2 0mmHg)和 4. 0 8cmH2 O ( 30mmHg)。 3 硅油填充眼先行眼内硅油取出术 ,然后行后房型IOL植入术。 4 植入后房型IOL :若后囊完整 ,植入囊袋内IOL ;前囊完整植入睫状沟固定IOL ;前后囊缺损植入睫状沟缝合固定IOL ;虹膜缺损或瞳孔极度散大 ,植入带虹膜IOL。 5 术后随访 2 . 5~ 39个月 ,平均 1 4 5个月。结果 38例 ( 38只眼 )成功地进行了后房型IOL植入术 ,其中囊袋内植入IOL 6例 ,睫状沟固定IOL 1 9例 ,睫状沟缝合固定IOL 9例 ,植入带虹膜IOL- 4例。硅油取出联合IOL植入术 1 0例。术后视力≥ 0 .1 32例 ( 84 . 2 % ) ,≥ 0 32 2例( 57 .9% )。硅油填充眼术后屈光度 ( - 1 . 58± 0 . 6 1 )D ,与术前预见的屈光度相比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术中并发症有视网膜损伤 ( 2例 )及睫状体出血 ( 2例 ) ,术后并发症有玻璃体出血( 3例 )、视网膜脱离 ( 2例 )及眼球萎缩 ( 1例 )。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后IOL植入术的效果满意 ,术中术后眼压维持对于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 , 相似文献
6.
一年来,作者藉助于玻璃体切割器,通过睫状体平部,对于玻璃体混浊,特别是后部混浊,无其他办法治疗者作了玻璃体切割术。方法:术前作一般和ERC、超声波检查。于颞上象距离角巩缘5mm作与之平行的4mm巩膜切口。作褥线预置缝线后,以3根缝线将接触镜缝于巩膜上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其视力效果佳而且并发症少。但在植入手术中如果后囊破裂则会发生人工晶体脱位进入玻璃体腔。本文报道了5例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病例,经睫状体部切口,使之重新复位固定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晶体玻璃体切割眼内异物取出后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一例魏世辉,何志平患者男,28岁,因金属碎屑击伤左眼引起视力下降5天,于1993年6月5日收入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眼科。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指数。左眼鼻上方角膜伤口1.5mm,已闭合,前房正... 相似文献
9.
10.
患者为44岁男性,左眼充血、刺激并伴有视物模糊2个月。右眼视力为25/20,其它完全正常。左眼视力为20/30,眼球运动正常,眼内压14mmHg。轻度结膜充血,房水细胞及闪光2十,玻璃体腔细胞1+。眼底镜下见视网膜鼻上象限有一个半透明的视网膜下囊肿,约4PD大小,中央见一致密白斑,亮光照明下可见运动,证明囊肿内有幼虫存在。视乳头、黄斑和视网膜血管未见异常。A-型超声波扫描检查显示囊肿的内壁与覆在其上的视网膜之间存在间隙。B-型超声波扫描显示视网膜下为一具有2个小钩的囊虫。一般体检及神经检查正常。白细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晶体混浊进行玻璃体切割时有许多困难。晶体摘除常很必要。同时植入人工晶体将产生进一步的问题,其中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本文报告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眼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玻璃体切割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患者根据下述标准选择: 确诊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有关合并症,但并不严重,不需要复杂的手术和延长手术时间;晶体混 相似文献
12.
眼前节玻璃体切割治疗晶体脱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前对晶体脱位往往采用自角巩膜缘切口切除脱位晶体,常伴有角膜混浊、前房出血和虹膜脱出等并发症。我们采用眼前节玻璃体切割术切除脱位的晶体,具有传统手术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本文报告10例(12眼)晶体脱位,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6~34岁,平均27岁... 相似文献
13.
14.
后房型人工晶体向下脱位是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相对少见的并发症.本文报告3例治疗方法和体会.病例及方法1986年10月至1991年4月4年内,共行800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3例发生人工晶体向下脱位.3例均为男性,2例56岁,1例68岁.术前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采用常规开罐式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空气下植入术.人工晶体均为J型袢(IOLAB101及CILCO-PB11).术中2袢分别放置在12.6点位,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1天发现人工晶体向下移位,在瞳孔为2mm时,自瞳孔区可看到人工晶体光学部分的上缘.其中1例下移约2.3mm,视力1.2,无单眼复视,未做处理.另2例人工晶体可随体位改变而晃动,站立时分别下移3和3.5mm, 相似文献
15.
玻璃体切割术后虹膜型人工晶体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虹膜型人工晶体对复杂眼外伤无虹膜无晶体眼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14例14眼虹膜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并发症及视力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视力不同程度改善,畏光情况缓解。结论虹膜型人工晶体对复杂眼外伤无虹膜无晶体患者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但虹膜型人工晶体的构造尚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患者29例(29眼),术前经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显示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均超过180°.所有患者均经睫状体平坦部作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切除玻璃体及脱位的晶状体.术后随访3~6月,平均4个月.观察患者术后随访末期视力、眼压、晶状体及并发症情况,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为0.05 ~ 1.0,平均0.45,较术前(平均0.1)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者眼压为11 ~37(18.2±1.4) mmHg(1 kPa=7.5 mmHg),与术前(29.4±8.5) 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见晶状体皮质残留及晶状体源性葡萄膜炎的发生.术后所有患者前房未见玻璃体疝,部分患者出现短暂性角膜水肿,均于术后1~3d消失;所有患者未出现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晶状体脱位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