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引起的心电图表现及其形成机制.方法 对27例患者动态心电图中出现的房室结双径路现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房室结双径路传导表现为9种心电图特征:顺向房室传导呈跳跃现象,无心房回波,呈不典型文氏现象及反文氏现象;顺向房室传导呈跳跃现象,伴心房回波,呈不典型文氏现象;顺向房室传导呈跳跃现象,隐匿性逆传快径路连续发生蝉联现象,貌似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诱发慢-快型或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下部共同通道阻滞不中止折返环;窦性P波分别经快、慢径路传导致心室双反应(即房室结双径路的1∶2传导现象);经慢径路或慢快径路交替顺传、旁道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 动态心电图上P-R间期呈跳跃现象提示存在房室结双径路.  相似文献   

2.
目前认为房室结双径路是不典型文氏现象产生机制之一。作者通过对在动态心电图(DCG)中检出的窦性心动过缓伴不典型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进行食管电生理检查,发现5例存在房室结双径路,用阿托品阻滞迷走神经后复查,双径路现象全部消失。提示迷走神经张力与房室结双径路之间存在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分析3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的心电图.结果 总结房室结双径路3种类型心电图特征及其发生机制.结论 房室结双径路现象的心电图表现有助于其诊断及分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揭示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的心电图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动态心电图诊断房室结双径路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和特殊心电现象.结果 患者共11例,动态心电图均出现PR间期跳跃式延长,其中有4例表现为两种揭示房室结双径路存在的特征性心电现象:①房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7例.其中房性早搏的PR间期跳跃式延长诱发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引起的心电图表现及形成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患者的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中出现的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现象。结果观察到6种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现象:①房性期前收缩或心房颤动诱发慢快型AVNRT,②AVNRT伴2:1房室传导阻滞或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时不影响心动过速周长,③室性期前收缩诱发慢快型及快慢型AVNRT,④房性期前收缩重整慢快型AVNRT,⑤两条房室结慢径路交替顺传引起的慢快型AVNRT,⑥房室结双径路同步不等速传导引起的1:2房室传导及折返。结论认识这些心电图现象并了解其形成机制,有助于体表心电图诊断房室结双径路传导。  相似文献   

6.
患者常规体表心电图PP间期基本规则,PR间期不典型逐搏延长,随后突然出现一长RR间期,酷似二度Ⅰ型房室阻滞.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可观察到长RR间期前的QRS波终末部出现一个逆行P-波,PR间期跳跃性延长达到0.15 s,提示存在房室结双径路.考虑为快径路一度房室阻滞,房室结双径路伴慢径路文氏阻滞和慢-快径路蝉联现象.  相似文献   

7.
房室结双径路传导与文氏现象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双径路传导与文氏现象好发于房室结,两者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多彩的心电图表现。介绍7例与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有关的房室传导文氏现象,并讨论其心电图诊断线索、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和总结快慢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临床心电图的表现及特征。方法 8例快慢型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均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根据心电图、动态心电图、食管心房调搏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等资料进行心电图特点的观察和总结,8例患者均进行了射频消融术的治疗。结果 8例患者心电图显示隐匿性房室结双径路的特点,同时还有以下几个特点:(1)100%伴有单次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房早:(2)心动过速频率100-150bpm,相对较慢;(3)8例患者房室结前传曲线圆滑而无中断现象。射频消融术均获成功。结论 本文首次提出快慢型房室结双径路是一种隐匿性房室结双径路的概念,其具有较多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注意这些特征对心电图及临床诊断有较大的助益,射频消融术是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房室结双径路与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经外科手术标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选择性消融慢径路或快径路治疗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进一步证实房室结双径路不仅是功能性的,且有解剖学基础.双径路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和房室传导中的一些特殊现象正日益引起临床关注,现作简述如下.一、房室结双径路与室上性心动过速1.双径路与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0.
房室旁路或房室结双径路均可引起折返性心动过速,而两者并存且引起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典型心电图表现较少见到。现报道1例,其动态心电图显示:显性预激综合征,由房性早搏诱发和终止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以及在其发生过程中分别经房室结快慢径路下传造成两种明显的频率变化。这是房室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的典型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11.
报道 1例室性早搏诱发的房室结室房传导双径路现象 ,并分析其两种快 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及原因。  相似文献   

12.
房室结双径路在体表心电图上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根据近几年采用经食管电生理检查,从查出房室结(AVN)双径路过程和诱发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前的心电现象,结合体表心电图上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前的一些心电图表现,提出心电图上若出现以下现象,可作为诊断房室结双径路的一个参考指征.1 P-R间期长短的突变 1窦性心律逐渐增快时,突然出现P-R间期明显延长,比正常P-R间期长0.06s以上。此种现象是窦性心律增快至某种程度时,快径路突然进入绝对不应期(3相阻滞)而出现前向阻滞,窦性激动便通过不应期短的慢径路下传心室,故P-R间期突然延长。2窦性心律逐渐减慢时,P-R间期突然延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电瀑布图在分析动态心电图中对房室结双径路诊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房室结双径路中的典型病例,结合相应的心电瀑布图,总结其典型特征。结果心电瀑布能够看到房室传导的总体观,不仅展示了房室结双径路中快、慢径路的蝉联与交替,而且可以看到快径路的文氏型传导现象。结论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的心电瀑布图特征明显,快、慢径路交替时,P峰带突然断裂上移,合并快径路文氏传导时,P峰带逐渐上移,合并快径路高度阻滞时,慢径路蝉联致P波峰带逐渐上移后突然断裂显著上移;心电瀑布图不仅是表达房室双径路的简洁语言和有力证据,也是快速分析此类病例的高效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房性期前收缩对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价值及其与食管电生理检查结果的符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体表心电图中由房性期前收缩揭示为房室结双径路的患者,并行食管电生理检查。结果 9例体表心电图房性期前收缩揭示房室结双径路的患者,经食管电生理检查在S1S2程控期前刺激中,均观察到S2-R间期有跳跃性延长,证实存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现象,其中2例诱发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体表心电图中若房性期前收缩的P′-R间期存在跳跃性延长,可提示房室结双径路,但需食管电生理检查明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所致的较为特殊心电图改变,对食管电生理检查中发现的双径路传导和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进行分析。发现:(1)双径路传导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假性房室传导阻滞,(2)双径路同步1:2房室传导可造成交接区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假象,(3)在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上部和下部共同径路传导阻滞时又可使心电图表现复杂化。上述改变对进一步认识房室结双径路传导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有重要意义,能显著提高对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 1例具有双向性传导的房室结内双径路伴逆向慢径路文氏现象的心电图表现 ,阐述了顺向性、逆向性房室结内双径路传导的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17.
动态心电图中的房室结内双径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房室结内顺向性双径路在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常可见到,多为正常生理现象.因此,有必要与一些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相鉴别.房室结内双径路分为快径路(FP)和慢径路(SP).快径路的传导速度快,但有效不应期(ERP)长,慢径路则反之,两者构成功能性纵向分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房室结双径路中慢径传导伴蝉联现象的心电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分析30例房室结双径路经食管心房分级递增起搏中慢径传导伴蝉联现象的心电图改变。结果慢径传导伴蝉联现象可表现为慢径连续1∶1传导及快-慢径交互下传和文氏周期中慢径多比例传导。结论慢径传导伴蝉联现象的心电图表现对诊断房室结双径路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室房传导及其伴发的特殊心电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室房传导及其伴发的特殊心电现象和发生机制。方法通过常规心电图对6例异位心搏中出现的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室房传导现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特征为:①心室搏动后跟随P^-波,R—P^-间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邻两个R—P^-间期差值60ms。②起搏源性室房文氏现象中,R—P^-间期成倍增长,有时伴心室回波。③室性期前收缩后跟随两次P^-波。形成1:2室房同步传导。结论通过推理性分析可在体表心电图上作出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室房传导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窦性心律时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ATP)或腺苷诱发房室结双径路现象的最小有效剂量.同时比较ATP和腺苷的剂量相关性.方法:窦性心律下,42例患者经外周静脉快速注射ATP和腺苷,诱发房室结双径路现象(相邻2个心搏之间,PR间期时限增加或者减少≥50 mS,出现1个以上的房室结回波)或者出现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ATP的起始剂量为10 mg,递增量为5 mg;腺苷的起始剂量为6 mg,递增量为3 mg.42例患者分成2组:试验组(n=22)为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为慢-快型房室结双径路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对照组(n=20)为非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结果:在试验组中静脉注射ATP或腺苷,20例患者出现房室结双径路现象.对照组中2例出现房室结双径路现象.该试验的特异性为91%,敏感性为90%.诱发房室结双径路现象时ATP最小剂量为10 mg,最大剂量为20 mg,平均有效剂量为(15.00±4.29)mg.腺苷的最小剂量为6 mg,最大剂量为18 mg,平均有效剂量为(9.75±3.62)mg.诱发房室结双径路现象时ATP和腺苷剂量呈显著相关性,但ATP和腺苷剂量与年龄体重没有相关性.结论:在窦性心律时外周静脉注射ATP和腺苷可以鉴别房室结双径路现象,本试验研究设计了一种小剂量递增法来鉴别这种现象.并发现ATP和腺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