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锐  吕树铮  柳弘  陈新  宋宪涛  李红  刘欣 《河北医药》2012,34(14):2160-2161
危险性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治疗手段,在我国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其良好的临床疗效[1-5].但是不可否认它能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作为一项风险较高的手术,至今没有一个成熟的手术风险和病死率的预测体系.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EuroSCORE)是欧洲用于评价心脏外科手术危险因素和预测术后病死率的方法,已有多项研究表明该系统对于心脏手术风险的评估有较高的价值[6-8].本研究尝试通过对此体系的验证和发展,找到比较合理的在非选择性PCI手术患者群体中评、预测手术风险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张静  董晓蕾  蔡辉 《安徽医药》2018,22(1):8-11
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高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一般人群的1.5~2.0倍.因全身慢性炎症导致的心血管风险增高是RA的特征之一.RA最优化心血管风险管理的挑战包括改进预测心血管风险的方法和确定目标危险因素以减少心血管风险.从RA研究中吸取经验教训,对于一般人群同样收益,因为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一级亲属(FDRs)群体心血管危险因素干预策略,为其心血管病(CVD)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60例糖耐量正常T2DM的FDRs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健康知识讲座,合理运动指导,定期门诊及电话随访,危险因素监测,信息化动态管理等,干预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相对固定的营养餐,进行个体化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血压、空腹血糖、血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尿微量白蛋白、C反应蛋白等指标,根据"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量表",对所有研究对象干预前后进行ICVD危险评分,评估CVD发病风险。结果干预后6、12、24个月,相比对照组,干预组多重危险因素明显回归,心血管绝对风险度明显降低。结论 T2DM糖耐量正常FDRs存在CVD的多重危险因素,合理的营养综合干预可使CVD获益最大化;对心血管高危群体应选择个体化预防方案,加强长期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4.
余红 《中国药业》2013,(16):21-24
目的探讨内膜中层厚度(IMT)与2型糖尿病患者性别、年龄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将73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平均年龄(63.6±7.5)岁;以74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2.2±7.5)岁。分析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糖尿病持续时间、抗糖尿病治疗方法、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代谢综合征以及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以双侧颈动脉造影(颈总动脉、分叉、颈内动脉)超声测量IMT。结果研究组颈总动脉IMT均值和最大值高于对照组。年龄和性别不是血管危险因子而是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子。单因素分析显示,双侧颈总动脉大血管病变与IMT存在相关性。调整年龄和性别后,在中年(59~67岁)患者中右侧颈总动脉仍然存在着显著相关性(IMT均值P=0.01,最大值P=0.02)。在无代谢综合征患者,右颈总动脉分叉处IMT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超声测量IMT可用来评估心血管危险,确定强化抗糖尿病治疗方案。IMT特别是右侧颈总动脉IMT是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敏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S)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血管事件(CVD)发生的相关性,分析CKD患者发生CV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CKD患者167例,所有患者均通过螺旋CT进行CAS评分评估,并进行相关血液指标检测,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所有患者随访期间CVD发生率以及预后情况,而后根据患者随访期间CVD的发生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无CVD组和CVD组,分析CAS评分与CVD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组间不同风险人数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导致CV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整个随访过程中共计56例发生CVD,发生率为33.53%;无CVD组患者冠状动脉4个分支CAS评分以及总分均显著低于CVD组(P<0.05);CVD组患CAS评分中度风险例数显著高于无CVD组,而CAS极低风险例数显著低于无CVD组(P<0.05);无CVD组患者平均年龄显著低于CVD组,糖尿病和高血压例数显著高于CVD组(P<0.05);无CVD组患者甲状旁腺素(iPTH)、高敏感T蛋白(hs-cTnT)、N末端B型利钠抗原(NT-proBNP)低于CVD组(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及CAS总分是CKD患者发生CV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AS是CKD患者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CAS与CVD发病率呈正相关,可以作为CKD患者开展CVD预防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女性心血管疾病(CAV)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根据2004年美国心脏学会(ACC)最近资料统计表明,在发达国家和地区,CAD已经成为女性致死和致命的第一疾病,而且2/3女性猝死患者死于生前未曾发现的CVD,因此,女性CVD的预防已经逐渐变成女性CVD危险因素的预防,且提高女性CVD的诊断意识成为临床心血管医护人员的工作重点。CVD存在明显性别差异,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女性CVD与其不同年龄段的体内雌激素变化有关。从发病年龄角度,45岁之前女性CVD的率明显低于男性,这是女性分泌正常浓度雌激素的结果。但是随着绝经期雌激素分泌量的减少,女性CVD的患病率逐年升高,60岁女性CVD患病率与男性无明显差别。1女性CVD的主要危险因素ACC专家组根据Framingham女性10年冠状动脉心脏病(CHD)发病危险因素评分标准将女性分为4组:①CVD高危组,评分>20%。包括已被诊断为冠心病、脑血管病、外周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等;②CVD中危组,评分10%~20%。潜在CVD(如冠状动脉硬化)、代谢综合征、存在3种以上诱发因素、存在一种严重的诱发因素、早年(男性<55岁,女性<65岁)发病的动...  相似文献   

7.
张莉  陈卫东  刘磊 《安徽医药》2018,22(4):583-586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是动脉粥样硬化(AS)疾病及心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CKD患者普遍存在凝血功能紊乱和纤溶系统异常,后者在AS的起始和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纤维蛋白原(FIB)是人体中一项重要的凝血因子,有研究认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可以作为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CKD、AS及心血管疾病(CVD)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与多种途径有关,而FIB途径相关报道较少,该文将进行相关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趾臂指数( TBI)和踝臂指数(ABI)检查在糖耐量异常合并心血管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对260例糖耐量异常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TBI、ABI检查,根据TBI、ABI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耐量异常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ABI与心血管危险具有相关的因素有:年龄、病程、HbAlc、BUN,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TBI与心血管危险具有相关的因素有:BUN、Cr、hs-CRP(P值<0.05).结论 TBI与患者血压、炎性因子hs-CRP水平变化有关;hs-CRP水平增高是糖尿病足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CVD( cardiovascular disease)组的ABI水平较非CVD组低,ABI可以作为粥样硬化性心脑病变的临床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张莹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2):71-72
高血压易引起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心血管严重并发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加可作为预测心血管患病率及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此,我们观察了替米沙坦并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降压降脂的同时对颈动脉IMT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杜宏伟  何耀 《中国医药》2012,7(6):782-784
导致冠心病和中风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首位[1].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免疫炎症性疾病.它包括两个阶段: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临床前期病变(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和终末期即缺血性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用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筛查的无创影像学技术有超声、冠状动脉钙化扫描、冠状动脉造影和磁共振成像.其中,超声和CT获得最广泛的研究,因为它们可提供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和发展程度的证据.颈动脉超声可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本研究综述CIMT的测量及其在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血压的异常昼夜节律特征是独立于血压水平之外的重要危险因素,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风险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血压节律异常时发生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慢性肾脏病并发症及心血管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1])。研究显示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相比,LVH更能预测心血管病的并发症~([2])。有研究提示药物治疗LVH  相似文献   

12.
赵凤丽  戴海琳  胡磊 《河北医药》2005,27(11):851-853
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形式,在大多数患者,其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一些遗传因素与卒中的危险性有关.其中,颈动脉内膜-中膜壁的厚度(IMT)尤其具有相关性,它是亚临床性动脉粥样硬化的间接标志,而且是未来缺血性卒中较强的预测因素.一些学者报道,在那些具有某些基因功能变异的人IMT较高,这些基因变异与基质沉积(MMP3)、炎症(白介素-6)和脂类代谢(肝脂肪酶、APOE、CETP和PON1)有关.有证据显示,炎症过程和可修饰的危险因素与遗传交互作用引起卒中.识别环境危险因素作用过程中能保持心血管稳定的基因,探索环境方面危险因素的影响是否由个体的基因类型来调节,对深入理解卒中的病理生理和流行病学大有裨益.同样,这对遗传危险因素的预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损害全身大、中动脉内膜的慢性疾病,最初是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增厚,内膜粗糙,继而斑块形成,管腔狭窄.C反应蛋白(CRP)是重要的炎症标记物之一,它可预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的颈动脉IMT可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窗口",颈动脉IMT增厚是一种反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性指标,能作为心脑血管患病率和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对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及超敏CRP(hs-CRP)的检测,研究超敏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患者营养评估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进行营养评估,并分析营养评估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均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检测营养学的指标来评定其营养状况,对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治疗和营养支持,在住院14d、28d后再进行营养风险评分和相应指标的检测,分析营养风险评分与营养评价指标的检测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结果 60例卒中患者,入院时评定有营养风险者15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3.3%;营养不良患者年龄明显高于营养正常者(P<01):14d后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3%;28d后经营养支持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降至6.7%,各项营养学的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 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发生营养状况恶化,早期及定期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均有必要.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能简单反映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并能预测营养不良的风险,但对于昏迷、瘫痪及难以准确测量体重指数(BMI)的患者,使用受到限制.在临床仍常采用人体测量和生化指标确定患者是否营养不良.本文认为卒中患者均需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和营养不良的确定,作为进行合理营养支持的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叶青  史微  杨明  李军  李琼芬 《现代医药卫生》2023,(24):4261-4265
脂蛋白(a)[Lp(a)]水平的升高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一认识已经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然而,降低Lp(a)的有效方法和降低Lp(a)水平是否能够改善CVD风险的证据仍然不足,导致Lp(a)的重要性还未得到充分肯定。最新的临床和遗传学研究进展揭示了Lp(a)在CVD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因此,新兴的治疗策略,如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抑制剂或反义寡核苷酸技术,显示出在降低Lp(a)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该文对Lp(a)与CVD风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踝臂指数(ABI)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于我院住院有一个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分别测量每位患者的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体质量、血压、血糖、胆固醇血尿酸、血肌酐。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与ABI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共入选108例,男66例,女42例,年龄31~92岁。年龄,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是ABI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是IMT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踝臂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39,P<0.05)。结论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踝臂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相关,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常规测量ABI、IMT对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人员表示,糖尿病药物临床试验应将检测心力衰竭作为一项重要的结局试验。心力衰竭住院治疗是糖尿病一项最常见并且是可预见的重要并发症,应该作为临床试验的一个终点,格拉斯哥大学医学博士 John McMurray 与其同事在 The Lancet Diabetes &amp; Endocrinology 上的一篇评述文章中这样写道。 “我们认为在降糖新药的心血管结局临床试验中应该进行心力衰竭的系统性评价,要么将其作为主要复合结局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么作为一个预设的次要终点。”过去,尽管糖尿病药物的降糖能力被视为微血管及可能心血管风险降低的一个代理指标,但最近的证据表明,有些糖尿病药物尽管具有降糖作用,但实际上却能增加心血管风险。在发现罗格列酮(文迪雅)与心血管风险有关之后,FDA 与欧洲药品管理局制定了新的规定,要求所有糖尿病新药进行心血管结局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8.
刘成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609-610
<正>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高血压、脂质和糖代谢紊乱在动脉硬化中起重要作用。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以及班块形成是预测冠状动脉疾病的指标,不仅与冠状动脉硬化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有关,而且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是早期反映全身动脉硬化发生的指标。本研究目的是探讨门诊45岁以上就诊患者中CIMT及班块的发生情况,以及与颈动脉内膜发生异常的相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病人数逐年上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作为其风险评估及降脂疗效的指标,可有效减少患病率。但部分患者LDL-C不高或降脂有效仍然发生心血管事件。目前多项研究表明载脂蛋白B(apoB)在ASCVD风险预测及评估较LDL-C或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具优越性,多部指南及共识重视推荐apoB在临床上应用。此文主要讨论apoB的生理特点、参与ASCVD的过程,重点阐述国内外对apoB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基于潜在药物相互作用(pDDIs)等因素的心血管疾病(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VD住院患者人口学资料、相关检查以及pDDIs等信息,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599例CVD住院患者,其中566例患者(占94.49%)存在至少1种pDDI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禁忌pDDIs、体重指数和用药总数是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此构建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0.787~0.850),校准曲线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结论:CVD患者中pDDIs发生率较高,基于pDDIs等因素构建的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决策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